“艺述”邕城之美(二)攀新时代文化艺术高峰 为人民创作主旋律精品——南宁文艺家推动文艺事业取得丰硕成果
紧扣时代脉搏,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南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实施首府文化品质提升工程,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南宁市有许多文化艺术名家、名人,立足自身艺术创作和工作实际,守正创新、勇攀高峰,把艺术追求融入民族复兴伟业,把艺术创造寓于时代大潮,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推动文艺事业取得丰硕成果。
●陈春燕 被称为“新一代的刘三姐”
陈春燕 (市文广旅局供图)
陈春燕是广西瑶族青年歌唱家、一级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南宁市政协常委、南宁市群众艺术馆馆长。
陈春燕曾获全国第八届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文化新人提名奖,入选2014年度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被评为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广西文艺花山奖·新人奖,全区文化系统记二等功个人,南宁市第五批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第八批南宁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培养人选,南宁市第九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南宁市第十批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培养人选,南宁市第二届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家等荣誉。代表作有《飘飘瑶》《壮乡春早》《踏歌来》等,曾获中国西部民歌演唱大赛专业组金奖、第二届中华民歌大赛演唱二等奖、第十三届少数民族艺术孔雀奖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声乐比赛演唱二等奖、第十三届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演唱金奖;在亚洲国际音乐舞蹈大赛中获优秀指导老师奖;在第十七届八桂群星奖中获金奖;参加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在新版音乐剧《刘三姐》中扮演女主角——第五代“刘三姐”,受到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被大家称为“新一代的刘三姐”。
多年来,陈春燕在市群艺馆率领南宁市文化志愿服务团队,依托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品牌,打破了阵地禁锢,将服务的触角延伸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等,打造了我市全面、立体、服务功能齐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她还带领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好更多的文艺作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以奋进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为新起点,推动落实“新时代精品工程”建设,做出守正创新的新探索,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一批深受人民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
●潘春竹 塑造鲜活舞台形象传递真善美
潘春竹 (市文广旅局供图)
潘春竹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广西戏剧家协会会员、广西曲艺家协会会员、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南宁市戏剧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潘春竹多年来坚持在演出一线,排演了话剧、小品及影视等系列作品,传递真善美、讴歌伟大新时代、弘扬社会正能量。她还塑造了众多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舞台形象,如话剧《水街》中做事风风火火、爱憎分明的“切咧婆”,话剧《人堆》中坚强、隐忍的“丽萍姐”,话剧《父亲的革命生涯》中“只想好好活着”的“地主婆”,以及小品《旅店夜话》中热情、善良的“旅店阿婆”等角色。这些鲜活的舞台形象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随着舞台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潘春竹多次荣获全区及全国专业赛事大奖。曾获中国戏剧奖·全国小戏小品大赛小品类唯一的优秀表演奖,中国曹禺戏剧奖·全国百优小品大赛专业组一等奖,第六届、第八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广西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七届、第九届广西剧展“桂花优秀表演奖”,第十届广西剧展“桂花导演奖”,第十一届广西剧展“桂花剧作奖”等。
身为共产党员,潘春竹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连续多年被评为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曾被评为第八批南宁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培养人选、南宁市2016年度工人先锋岗、南宁市第九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第二届广西八桂文化艺术奖先进个人、南宁市市直机关巾帼建功标兵,入选南宁市“重品行、树形象、做榜样”文化界公众人物,被评为南宁市高层次人才。
潘春竹将再接再厉,塑造更多传递真善美的舞台形象,创作出更多讴歌美好新时代的作品。
●梁素梅 专攻旦角表演精湛 保护推广地方戏曲
梁素梅 (市文广旅局供图)
梁素梅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广西剧协副主席、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她于15岁步入梨园,主演《紫金锤》《江姐》《冲冠一怒为红颜》《山乡风云》《目连救母》《龙象塔奇缘》《顶蛳山人》《三进士》等40多部邕剧、粤剧剧目,塑造了“果娘”“江姐”“陈圆圆”“刘琴”“刘青提”“木棉花王”“娅达”“孙淑林”等优秀女性人物形象。她专攻旦角,唱腔甜美圆润,身段优美大方,表演内涵丰富。获得第六届、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广西剧展“桂花工程”金奖等。2001年在粤剧《紫金锤》中,梁素梅一人饰演三角,将“壮族姑娘果娘”“知县大人”“钦差大臣”刻画得有血有肉,一举夺得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广西粤剧界第一位获此奖项的演员。
多年来,梁素梅为文艺事业推广普及作出了突出贡献,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广西优秀专家、首届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文化名人、首届广西德艺双馨文艺家、南宁市十佳杰出青年、南宁市拔尖人才等称号。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戏剧周在南宁的多年成功举办,邕剧逐步走出国门。邕剧作为文化的纽带,连接起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深厚友谊。目前,梁素梅仍活跃在舞台上,以梁素梅大师工作室为载体,致力于邕剧、粤剧等地方优秀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承、传播、创新与发展。
●冯杏元 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粤剧邕剧发扬光大
冯杏元(左)。 (市文广旅局供图)
冯杏元是国家一级导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粤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959年,冯杏元报考南宁市粤剧团,师从广西著名粤剧名伶黄少金、李名扬。他专攻小武行当,熟识文武排场30多个,掌握“铲台”“跳椅”“手桥”“把子功”“跟斗功”“变脸”“气功”“十八罗汉架”等南派粤剧表演特技。
冯杏元参与排演了《牧虎关》《杨八姐搬兵》等大小剧目100多个,塑造了张豹、汉献帝等一大批舞台人物形象。唱腔激昂、武打干净利落的独特表演风格,很好地传承了以南宁府为中心的西道粤剧粗犷火爆的艺术特色。1983年,冯杏元到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深造,目前是全区唯一的集编、导、演于一身的南派粤剧全能型人才。
多年来,冯杏元通过“以戏带人、以戏出人”以及举办多期“粤剧学习班”来培养传承人。自1984年起,共培养了梁素梅、彭永忠、黄威聚、姚艳、黄俊成等100多名粤剧接班人,现在他们在两广多个粤剧团体中成长为骨干演员。
冯杏元还整理抢救了《西河会妻》《芦花河》等一批传统粤剧、邕剧剧目,持有与粤剧、邕剧相关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珍贵资料,包括学艺时的图片资料和收徒的资料,对研究和传承广西粤剧、邕剧具有重要作用。他多次被评为系统先进工作者,获评南宁市优秀知识分子,并入编《中国戏剧家大辞典》等。
2005年退休后,冯杏元先后担任南宁市粤剧团、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总监和顾问,以冯杏元大师工作室为载体,致力于粤剧、邕剧等地方优秀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承、传播、创新与发展。可以说,冯杏元与粤剧、邕剧艺术融为一体,把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戏曲事业。
●黄俊成 能文能武风格独特 传播南派粤剧文化
黄俊成 (市文广旅局供图)
黄俊成是国家一级演员、南宁市剧协副主席。他于1993年进入广西艺术学校粤剧班学习粤剧表演,先后主演《西河会妻》《目连救母》《芦花河》《龙象塔奇缘》《目连救母》《海棠亭》等30多部粤剧、邕剧剧目,分别获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广西第六届剧展“桂花工程”银奖及个人优秀表演奖、广西第七届剧展“桂花工程”银奖及个人优秀表演奖。
黄俊成的艺术气质温文尔雅,唱腔婉转细腻,身段飘逸潇洒,南派粤剧武功扎实,能文能武。他演小生时风流倜傥,书卷气十足;演武将时儒雅俊朗,英雄气贯长虹。通过多年的演出实践,黄俊成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南派唱腔风格,达到了“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唱腔境界,成为广西戏剧第一小生。
黄俊成多次被评为南宁市先进工作(生产)者、南宁市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南宁市十佳青年,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第二层次人才,获南宁市第二届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多年来,他代表南宁市文艺界赴中国港澳地区,以及新加坡、韩国、法国及荷兰等演出,为传播南宁地方特色的南派粤剧传统文化艺术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主演的粤剧、邕剧《追夫》《打寇珠》《劫法场》等被香港文化博物馆永久收藏。
●李紫君 为群众创作,为百姓舞蹈
李紫君 南宁日报记者 潘浩 摄
李紫君是国家一级导演、广西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南宁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南宁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评南宁市第二届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家、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八桂文化艺术奖”先进个人。
李紫君主要获奖作品有:舞剧《妈勒访天边》荣获第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金奖,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导演奖和曹寓戏剧优秀剧目奖,第十届文华奖文华新剧目奖、文华编导奖、文华表演奖,全国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舞蹈《壮族大歌》荣获第七届“桃李杯”群舞创作奖、表演一等奖,第三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表演银奖;舞蹈《唱山歌》荣获全国第八届“桃李杯”优秀剧目奖;舞剧《百鸟衣》荣获广西剧展“桂花导演奖”;舞剧《刘三姐》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获奖提名、广西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三届全国舞蹈展演优秀剧目。
李紫君曾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导演组组长,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开幕、闭幕式文艺演出总导演,中越建交60周年青年大联欢《友谊·青春之歌》执行导演,中越建交63周年青年大联欢《青春·友谊·梦想》总导演。
在舞蹈艺术的路上,李紫君是一位从外貌到内心都充满动律的舞者,也是一位善于学习,不断在艺术上追求新认识、确立新理念、选择新高度、形成新品格的舞蹈编导,还是一位把美献给观众,同时努力塑造心灵之美的优秀舞蹈艺术家。他的作品之所以受到群众的喜爱,关键在于他始终向生活学习,汲取生活中的美,为群众创作,为百姓舞蹈,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带出一批更年轻的舞者和编导。
●何梦苓 把民歌的接力棒传递到更多人手中
何梦苓 (市文广旅局供图)
何梦苓是广西著名壮族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会员、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广西音乐家协会会员、南宁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何梦苓怀着对音乐的热爱、执着,一直努力传播广西优秀民族文化,把民歌的接力棒传递到了更多年轻人的手中。她演唱了大量广西本土原生态民歌,以清亮明朗的声线向观众展示民歌原始而动听的音乐魅力,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何梦苓的代表作有《花山梦想》《山水壮乡》等,并拍摄了MTV。其中,她参与演唱的音乐电视《花山梦想》获得广西电视文艺优秀作品音乐电视类二等奖、中国民歌大赛广西区选拔赛二等奖、广西国际民歌节“广西民歌大赛”金奖,得到当届担任评委会主任、教授金铁霖的肯定。
何梦苓曾5次登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舞台,并参加了自治区成立50周年开幕式《锦绣壮乡》演出,参加了CCTV音乐频道《风华国乐》节目的录制和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歌大会》节目的录制,随中央电视台赴欧洲参加《音乐家舞台·大地飞歌——中澳萨尔茨堡之夜》大型晚会。她还曾多次随自治区党委、政府,南宁市委、市政府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日本、韩国、奥地利、阿曼和中国香港地区开展文化交流演出,赢得了国内外专家和观众的广泛赞誉。
何梦苓热衷于公益事业,在2020年参与了广西原创战“疫”新歌《相信中国》的录制,这首歌的MV在“学习强国”APP播出。此外,她还参与了由南宁市委、市政府主办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文化惠民工程”演出400多场;多次为基层群众上艺术党课;2016年10月到2017年12月,她和同事到我市6个贫困村共举办了1200场“三区”人才培训活动,该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作为“扎根基层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今后,何梦苓将树立更强的文化自信,为广西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让广西的民族文化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
●徐志和 用心去创作,用情讲述最美的故事
徐志和 (市文广旅局供图)
徐志和是国家二级演员(话剧),现任南宁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南宁市文联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曾参加《十五的月亮》《四去三进一》《黑雾》《山村轶事》《苍天有泪》《大山壮歌》等多部话剧的演出。多年的舞台话剧表演,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舞台艺术经验,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1987年,徐志和因话剧《四去三进一》获广西第二届剧展优秀表演奖;2007年,因话剧《苍天有泪》获原文化部全国话剧展演二等奖。
2013年,南宁市艺术剧院改企,徐志和担任副总经理,开始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创编、创作上。同年,他带领剧院话剧团编导了广西第一部20集室内轻喜剧《快乐家园》;2015年小品《爱·仁》获广西第九届剧展铜鼓奖;2016年小品《保姆》获全区“中国梦”舞台艺术优秀作品奖、优秀表演奖。
2017年,由徐志和编剧的话剧《大山壮歌》(原名《金银花开》)入选原文化部年度新创剧本扶持工程计划,这是目前广西唯一入选国家部级的原创剧本。该作品还入选原文化部2017—2021年全国舞台艺术作品重点扶持剧目,同时入选广西文化厅2017年度优秀剧本扶持计划、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作三年规划扶持项目、南宁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项目。2018年,徐志和编剧、导演的话剧《压舱石》获广西第十届剧展铜鼓奖。2021年,《大山壮歌》获广西第十一届剧展“桂花工程”银奖、武汉第七届国际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徐志和获第十一届广西剧展编剧奖。
在艺术道路上,38年的辛勤耕耘让徐志和的舞台艺术水平实现了质的提升。“用心去创作,用情讲述最美的故事”是徐志和永远的追求。
撰文:南宁日报记者 莫岚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