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0日 星期五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近百年来,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减弱增强兴衰,我们的汉字也在存废命运里挣扎。

现在我们大陆是推行的简体汉字(当然,繁体字还多人还是会读会写),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还在流行繁体字。新加坡的中文教育是推行大陆的简体字。我国大陆地区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国力增强,很多人都在呼吁恢复繁体字。恢复繁体字的人,都认为繁体字,更大程度保留了汉字本初的意思,毕竟,很多简体字简化后,也把很多字的含义给改没了。比如举例“爱”的繁体“”,上面一撇是看字头,下面三点是兴字头,(冖)原意是穴,穴是起保护作用,这里意为保护。“友”字在“秃宝盖”(冖)下,意思为保护友情。整个“愛”的意思是,你每次见到她(他)都觉得很高兴很开心,久而久之,你想将这份令你高兴和开心的友情长久的保护好。这就叫爱!你看现在的“爱”,没有中间的“心”字,把最重要的意思简化掉了。所以,每年开“两会”,总会有“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有关于“恢复繁体字”的提案。

近年来,自媒体时代来临,信息社会的今天,我们很多人可以很轻松的掌握到各种信息,也能够在网上了解到很多以前历史教科书上看不到史料,这是好事。有关汉字的最近百年史,也是不太平。好不夸张的说,假如清末民初把汉字真改了拉丁文,也许我们今天跟韩国越南这些小国家一样,也在使用拼音文字。那我们今天汉字最近的百年史吧,不平静的百年史。

汉字的百年史,其实,就是我们国家国力的百年史。国家强大富强,人民幸福,我们的汉字,我们的语言文化也才在世界上更有分量!

有关汉字话题,自媒体上经常被大家都会提到我们的文学大家鲁迅,他的一些观点。其实,清末民初,国力衰弱,导致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受挫,很多仁人志士也是想法设法的去改良改革国家的方方面面,好让国家早一天重新强盛强大起来,以找到我们整个民族在世界上应该有的位置!正因为有无数前辈的浴血奋战才有了我们今天强大的国力。所以,我们今天看待过去的历史,要放在过去的时代背景看待,而不是一味的批判。没有过去的点点滴滴,哪来今天的繁荣昌盛呢?!

1.汉字的拉丁化、简化字和汉语拼音

大家都知道清末大清国国力贫弱,被列强欺负,“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原来的清朝藩属国周围小国越南朝鲜等接连被法国日本所占领殖民,在国家处于危难时局,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如何变法图强摆在所有当时的中华儿女面前。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文化运动是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孔教、反文言、抵制儒家学派”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在当时的时代背景里有,新文化运动有它的时代进步和促进作用,但也有它的时代局限性。在新文化运动里,提倡民主和科学是有正能量的,但当时的一些思想家开始对我们民族固有的事物进行批判和否定,包括孔子思想、礼教等,其中也包括汉字文字的拉丁化,却是有些当时时代的局限性。

西学东渐,伴随百年。国力贫弱,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取他人长处补自己短处,是对的,但不能因此完全否定自己。民族的,世界的!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不是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然,在新文化运动时鲁迅却提倡汉字拉丁化,当然不单单鲁迅在当时提倡汉字改革,还有很多人都提倡,但无怪乎,鲁迅太出名了,所以,现在,人们一提起当年的汉字拉丁化,就让鲁迅先生躺了枪,鲁迅先生躲也躲不开。

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如何让我们的社会进步,跟上时代,汉字是要必然要改革,这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为什么要改革?当时中国人的受教育水平太低,要提高全民素质,必须普及文化知识。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如何让人先识字!即使到了新中国成立建国后,我国的文盲率还是很高的。汉字简化后,人们更容易地掌握汉字,对全民教育的普及,全民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何去改革汉字,是在清末,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被列强瓜分欺负,西方世界强大,我们国力衰弱的危难时期,所有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为了强大国家振兴中华民族,不得不去考虑的一件事。其实,汉字改革就是两条路。拉丁化,就是舍弃汉字,变为如同西方语言字母样式,那样的话,汉字基本就毁灭了。很多汉字的意思就失去了。另一个就是推行汉字简化,让汉字来适应时代要求,好认好写方便记忆。

可怎么改革?是拉丁化还是推行简化字?!

1920年2月1日,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减省汉字笔画的提议》一文。

1934年8月,鲁迅在《汉字和拉丁化》一文中写道:“不错,汉字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但我们的祖先,比汉字还要古,所以我们更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为汉字而牺牲我们,还是为我们而牺牲汉字呢?这是只要还没有丧心病狂的人,都能够马上回答的。”同年12月他在《关于新文字》一文中进而表示:“方块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1935年8月21日,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到次年就是1936年2月宣布废止。

1949年我们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大陆并没有走汉字拉丁化路线,还是一直在推动汉字的简化。

1953年毛主席指出:“作简体字要多利用草体,找出简化规律,作出基本形体,有规律地进行简化。汉字的数量也必须大大减缩。只有从形体上和数量上同时精简,才算得上简化。”

1954年12月,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改组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简称文改会,直属于国务院。1955年1月,文改会拟定了《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56年1月《汉字简化方案》由国务院正式公布。为慎重起见,方案中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从1956年2月至1959年7月先后分四批推行。1964年5月文改会编印出《简化字总表》。经过补充、调整,简化字由方案收录的515个增加到2236个。

1977年,公布《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发布“二简字”,试用一段时间(约八年)后,因为字形过于简单且混乱而宣布废除。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又对原来总表中的个别字进行了调整。

台湾地区在国民党退踞台湾以后,1952年再度提起汉字简化问题。蒋介石曾动议,旋即又遇到以胡秋原为代表的反对派强烈抵制,再一次被搁浅。又经过二十多年观察、对照和反思,台湾教育部在陈立夫等国民党元老的主导下,于 1980年推出了第三次改革,但是这次却是悄悄的改进,完全没有大肆张扬,只是出版了一本供五年级以上青少年习用的《标准行书范本》。该书罗列了四千零十个汉字的行书字体,其中包括五百八十五个与大陆简化字完全一样的行书汉字,另外还有金字旁、马字旁和鸟字旁的行书汉字共一百多个,跟大陆简化字稍有不同,相当近似。这些简化字实际上本来就是海峡两岸历史上早就存在的民间书写俗体字。这些字体不作为书刊、文件的正式书体,而是作为民间的快速书写体。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又一个二十多年过去了,台湾的各阶层人民平时阅读的都是繁体的传统汉字,书写时可以使用标准行书范本中的那些简化书写体,还可以无师自通地写一些类推简化书写体。识繁写简的情况已经在台湾蔚成风气。

当大陆实行了多年简化字后,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还在使用繁体字。当然了,大陆尽管推行简化字,但在书法绘画报刊等,还是会使用繁体字的。很多人也都会读会写繁体字,并不妨碍繁体字的使用。

在大陆简化字推广的同时,如何更方便的让人们去学习认识汉字呢?在这其中,就不得不提一下汉族拼音字母表的推广。我一直觉得汉语拼音表的推广,是在汉字改革基础上一项非常伟大的壮举,它让每个热爱中华文化的所有人,都能很容易的把汉字拼读出来。

其实,你要追究历史,会发现汉语拼音的发明也是一直伴随汉字改革进行。汉语拼音原本不是今天我们作为汉字学习的的辅助,用来标记汉字注音用。汉语拼音一开始,就是用来把汉字进行字母化,打算用来代替汉字的使用的。也就是说,过去一段很长历史内,我们一直是打算把汉字改革,改成字母文字,跟上世界潮流,好与世界人民沟通交流。当然,我们尽管很长历史时期内,有用字母文字代替汉字的打算,但汉字一直在使用中。

可以这么说,汉语拼音字母表的发明,是汉字拉丁化的延续。换句话说,汉字拉丁化的想法,最终发的结果是促进发明了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发明出来后,是打算先双文制即汉字和拼音一起使用。一段时间后,不再推广使用汉字,让人们只书写拼音。当时的人们,包括清末民初很长时间内,很多人都认为汉字书写使用,没有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尤其是西方人字母文字的方便:既不好认,书写也不方便。但是,建国后,我们大陆一直在保留着汉字的使用。再到后来,拼音字母发明后,直到80年代中期,国家正式地强调拼音字母使用的规范,这个时候,汉语拼音字母正式地不再提倡是汉字的替代,它更多是辅助,用来表读汉字注音的使用。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前排左起:林汉达、周建人、马叙伦、许广平、王绍鏊,后排左起:梅达君、雷洁琼、徐伯昕、严景耀。)

汉语拼音字母的发明是很多人共同创造出来的。一九五二年二月,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后,制定拼音方案的工作正式排上日程。在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内,设立了拼音方案组,成员有韦悫、马叙伦、吴玉章、胡乔木、罗常培、黎锦熙、丁西林、陆志韦、魏建功、陈家康、吴晓铃、林汉达十二人。 马叙伦传达了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于是会上决议制定民族形式的拼音文字方案。然而对民族形式的理解,当时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可以说,汉语拼音字母发明是经过很多人的智慧,最终形成的。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吴玉章)

当然了,我们前面也说了,汉语拼音方案,一开始的诞生,是汉字拉丁化的延续。说到汉字拉丁化,我们不能单拿鲁迅先生来说话。

汉字拉丁化最初是在前苏联时期诞生。在前苏联的远东有十万华工,如何在华工中推广使用汉字扫除文盲,也是当时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国内重要的任务。用拉丁化新文字代替汉字,以解决中国大多数人的识字问题。于是,在前苏联的中国共产党员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萧三等人与苏联汉学家龙果夫、郭质生合作,研究并创制拉丁化新文字。瞿秋白写成《中国拉丁式字母草案》,于1929年由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出版社出版,1930年,瞿秋白又出版了《中国拉丁化字母》一书,引起很大反响。1933年,拉丁化新文字介绍到国内。1934年8月,上海成立“中文拉丁化研究会”,出版介绍拉丁化新文字的书籍。从1934年到1955年二十一年中,拉丁化新文字团体总共有300多个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瞿秋白)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蔡元培)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郭沫若)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茅盾)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陶行知)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陈望道)

1935年12月,蔡元培、鲁迅、郭沫若、茅盾、陈望道、陶行知等688位知名人士,共同发表文章《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其中说:“我们觉得这种新文字值得向全国介绍。我们深望大家一齐来研究它,推行它,使它成为推进大众文化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工具”。这是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一份革命宣言。

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一直延续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时为止,历时近30年。它对中国的文字改革事业,对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方案》,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后来,在我国制定拼音方案时,前苏联已不再搞拉丁化,改为斯拉夫化,把所有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外蒙也把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78年9月,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1982年8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文献工作技术委员会决议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世界文献工作中拼写中国专有词语的国际标准(标准号:ISO7098-1982)。至此,《汉语拼音方案》已经从中国标准发展为国际标准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2、汉字在越南的使用情况

多说一句,在1945年胡志明宣布越南独立并领导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后,他并随即宣布采用越南语和越南罗马字为官方语言的政策。拼音文字在越南扎下了根。自此,拼音文字成为越南的标准书写文字。越南的拉丁拼音文字是法国传教士罗德发明。后来,法国在1818世纪中叶起,一步步殖民侵占越南,并推广拼音文字,废止科举,限制汉学,废止汉字。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现今在越南,还有好多靠写汉字书法、对联谋生的人。毕竟,作为曾经汉语圈的越南,曾经号称“小中华”的越南,汉字是跟本国历史文化分不开的。越南古迹上,很多有汉字的痕迹。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3.汉字在韩国的使用情况

再有说一下朝鲜与韩国。原来都是汉语圈国家。朝鲜语在15世纪之前完全借用汉字为书写工具。15世纪谚文被创制出来。朝鲜语谚文在1446年由朝鲜王朝世宗大王创造,二战结束后,南韩与北朝鲜彻底废除汉字,书写全部采用韩文拼写。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韩国的废除汉字的弊端近几年慢慢在韩国国内被韩国精英所意识到。首先一个,韩国人过去的历史,用的都是汉字书写。无论古籍还是古代文物,上面的汉字,你不认识,你还能读出过去祖先的意思来吗,你还读懂过去本国的历史吗。第二个,韩国文字来自于汉字,简简单单的韩文却有时不能表达准确,比如很多韩国人的身份证上面,前面是韩文,后面括号里面是汉字。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所以,这几年,韩国在几废汉字后,打算重新在国内恢复使用汉字。其实,汉字听说读写在韩国小学里一直是存在的。毕竟韩国人过去的历史都是用汉字书写的,现今的韩文也很多来自汉语字词,你不懂汉语汉字,可能连祖先连本国历史都看不懂,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名字啥意思都不知道。韩国好多古代历史古籍、历史文物,都有汉字书写。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韩国景福宫)

4.汉字在日本的发展情况

汉语圈的日本。日本古代有语言而无文字。汉字传入日本后,不仅成为公家用以记录史实,且为一般学者用以著作写书,而成为当时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日语的文字由汉字和假名两套符号组成,混合使用。假名有两种字体:平假名和片假名,各有73个。前者假借汉字的草书造成,用于日常书写和印刷;后者假借汉字楷书的偏旁冠盖造成,用于标记外来词、象声词以及特殊的词语。明治期间曾出现过罗马字拼写法,但不是主要文字。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日本自明治年间海禁开放,与欧美交通往来后,日本语言中复混有许多外来语(日人称为「舶来语」),早在公元1866年则有前岛密(日本邮政制度创始人),其人发表所谓「废止汉字意见书」,倡导全部用假名而不用汉字,其后彼自由民权论大师福泽谕吉亦在1873年发表「文字之教」一文,主张不用生僻的汉字把常用汉字限制为两三千字,为政府当局所采用。迨及昭和五年(1930年)前后时,富有急进的教育家高唱“禁用汉文,废止汉字”甚至在二战后,更有主张“废止汉字,改用罗马字”,如盟军总司令部所聘请的教育使节团建议日本政府限制汉字的使用,俾能使有更多时间以学习其它分野的事物,以提升教育效果。日本政府接受此建议,规定在国民义务教育期间的教育汉字为850字。甚至于如安本美典在1967年年初提出汉字在“二百三十年后消灭汉字”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可自从前岛密逾1866年提出“废止汉字”到今将近一百多年了,汉字仍未在日文中废掉!后来由于 850个汉字无法用以表达日常文章,日本政府遂发表《常用汉字表》——规定常用汉字1850字,但日本国语审议会后又建议改为常用汉字1945字,可见汉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多重要!2010年4月,日本又在现行1945字的基础上新收录“俺”、“冈”、“赂”等196个字外,还将删除“匁”等5个字,最终变为了2136个汉字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汉字,无论是拉丁化,还是东亚各国的字母文字,它始终不能完全代替。汉字博大精深含义是博大精深的。汉字有形、有音、有意。你单纯用字母,不能完全代替它。汉字,有同音不同字,同字不同音的特点。同一个拼音,能拼出来好几个汉字,一个汉字,好几个意思。汉字的特点,不是拼音文字能完全代替的了的。


还有一个,汉字,是美的。书法书写汉字,把汉字的美表达出来了。你字母,不止没有汉字的博大精深的内涵,也缺乏汉字书写的美感。

汉字,是对世界万物的表达,是对宇宙万物的描述,它不止是可以用来人与人的交流,同时,也是古人认识世界认识宇宙的哲学表达。

汉字最近一百多年来的遭遇伴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发展而发展。在我国国家实力重新找回昔日在世界上的本该有的位置的时候,汉字又重新换发出新的生机和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计算机逐步引进我国的过程中,让汉字紧跟时代发展,就不得不提俩人。一人是王永民,一人是王选。

如何解决汉字输入问题,不得不提王永民的五笔输入法。如何在26个英文字母键上完成上万个汉字输入成为一个全民攻坚的难题。是不是真的汉字不如字母文字好用,此时摆在所有使用汉字人的面前,而王永民用五年时间发明了“五笔输入法”。不可否认,五笔输入法为电脑及计算机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应用作出了阶段性的巨大贡献。至今也是目前最快的输入法。当然了,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拼音输入法早就是更多人打字的习惯。但,我不能忘记王永民的“五笔输入法”。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还有王选院士。他发明了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和后来的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制工作,这一系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使中国沿用了上百年的铅字印刷得到了彻底改造。他让汉字紧跟时代发展。

有关那些年汉字拉丁化的始末

汉字,我们老祖宗发明出来的文字,它自发明出来那一天起始终是有生命力的。从古到今的历史文化都用汉字来书写,不曾断过。它也不断博采众长,吸纳外来词变为自己的,创造并丰富自己的生命力。汉字,始终紧跟时代发展,不断焕发它的价值。

汉字,不止是我国的财富,它也是属于东亚人的,也是属于全世界人民共有的财富。我们一定要学习传承好汉字。

上一篇新闻

历史上的今天8月9日

下一篇新闻

【超全面】2019年全年跨境电商促销节日汇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