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如丰子恺,生活处处皆可爱!
《云霓》
人生若如丰子恺,生活处处皆可爱。
我们眼中的鸡毛蒜皮、琐碎烦事,一到他手中,就变成了质朴的散文和童趣的漫画,瞬间就变得可可爱爱、欢欢喜喜,叫人见了,如若春水淌过心尖,好治愈。
在他笔下,凳子怕脏,要给四条腿穿上鞋子的;天上的云,会化成美好的形状,来慰藉人们;孩子的乱涂乱画,猫咪是会跑过来鉴赏一翻的……
难怪从总理,再到巴金、朱光潜、泰戈尔等大师,甚至到街边馄饨摊贩,都爱极了这老头。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11.9),浙江石门湾深巷有个孩子呱呱坠地,传出了一阵阵啼哭声,丰子恺诞生了。
作为家中7个孩子中唯一的男孩,他就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祖母溺爱、父母疼爱、姐姐怜爱,因为生的俊美,从小乖巧,连街坊邻居也十分喜欢他。
在满是爱的氛围里成长,他骨子里始终浸透着温情,化成作品中的童心与爱心,温暖治愈。
拿蒲扇当车轮,穿爸爸的鞋装大人、乱涂鸦、抓蝴蝶……他记下孩子们一件件寻常事,都在提醒着我们世事里有单纯,我们未必不能活得澄澈轻松。
民国三年,他和李叔同的师徒缘分到来,深受老师的文艺熏陶,在老师那儿,他学到了美术和音乐的精髓。
而在老师出家为弘一法师,不久后,他皈依其座下,成为俗门第子,更是从弘一法师那儿耳闻目濡到做人的美德以及世间的禅意。
这一切使得他后期的作品,除了满怀童趣外,更多了几分禅意,有时不经意间,如同禅师一样,点拨了读者,解开大家心中的困惑。
有人细数了丰子恺后人主要的人生经历,个个成为学优才赡之士,后代也英才辈出。
长子丰华瞻大学里学的是外文系,对英美诗歌特别感兴趣,曾任上海复旦大学的教授。1948年到1951年期间,他在美国大学研究院攻读英国文学。
他在翻译、比较文学领域颇有建树,发表过许多文学方面的论文,是《汉英大辞典》的主编,也是中国翻译《格林童话》第一人。
次子丰元草参加过人民解放军,转业后到北京音乐出版社工作,担任音乐编辑,这份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丰元草为人低调,从不谈论自己的父亲,跟他生活在一起的邻居们从不知道这个老人的真实身份。
幼子丰新枚精通多国语言,国家派他做翻译,后来又升任国家对外的专利代表。
长女丰陈宝,中外文水平具佳,毕业后任出版社编辑。晚年一直和妹妹一起整理丰子恺的资料。
次女丰宛音在上海复兴中学担任语文老师。
幼女丰一吟,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上海翻译协会会员。她擅长书法,曾经远赴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
养女丰宁馨并不是丰子恺的亲生女儿,但是丰子恺对她十分疼爱,丰宁馨在丰家生活,在校成绩十分优异,后来在杭州大学数学系任副教授。
丰新枚的儿子丰羽,在澳洲完成学业后来到香港打拼,是香港证券公司高管,收入颇丰。他挣到钱以后就到上海买回丰子恺先生旧居的二楼三楼,成立了丰子恺旧居纪念馆。
丰子恺一生十分勤奋,著作颇丰。他对子女的教育也真的很成功。那么丰子恺又是如何教育子女的?我们可以从他写给孩子们的文章中有所思考。
“先器识,后文艺”,丰子恺一直教导子女要先学做人,才后方可谈学问、艺术。为人要正直、坦率,绝不可弄虚作假,投机取巧。
丰子恺经常教导子女和后辈的两句话。
第一句是:“一个人能来到这个世界是极其偶然的。”所以要珍惜生命,也就是珍惜时间。
第二句是:“人来到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为了吃饭。”因此要努力多做点有意义的事。
怎么来珍惜时间,多做有意义的事呢?那就只有“认真”两字。子恺待人宽厚、温和,凡亲近、接触过他的人都深有感受。
他对子女和学生有时也很严厉,但这种严厉出于深爱和责任,对朋友、同事宽厚,对工人和保姆同样宽厚,待若家人。
丰子恺在《小时候:写给孩子的散文》一书中写过:“原本我们初生入世的时候,并未意识到这世界是如此狭隘而使人窒息的。
我们虽然由儿童变成大人,然而我们这心灵是始终一贯的,即依然是儿时的心灵,只不过经过许久的压抑,所有的怒放的、炽热的感情的萌芽,屡被磨折,不敢再发生罢了。
这种感情的根,依旧深深地伏在做大人后的我们的心灵中。这就是“人生的苦闷”根源。他一直鼓励并且实现着用孩子的心眼去看待这个世界。经历了战乱、动荡能够宠辱不惊过一生。
写给孩子的散文,同样是写给父母的,看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
或许在当下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家长们和社会传递给孩子的东西也在变形,而在与孩子相处,找回平等的视角,用简单的尊重与爱去面对各种,会使得一些问题的答案更加简单和清晰。
丰子恺先生一直都非常推崇孩子的童心,活着本来单纯,简单甚好。
保持一份童心是面对复杂变化的一把尺子,单纯也不是简单,而是能够看穿时间的种种,依然保持着赤子之心。这也许就是丰子恺作品永恒和经典的魅力。
来源:慢书房部分内容选自《小时候——丰子恺写给孩子的散文》
作者:慢师傅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