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领头雁——市人大代表、李沙土村党支部书记 张静
山东商报枣庄消息 通讯员 王薇
在村民眼中,他是群众的致富带头人,是群众的贴心人;在选民眼中,他是大家的代言人,是大家的主心骨;在领导眼中,他是干事创业的好干部,是优秀的人大代表。他,就是滕州市人大代表、龙阳镇李沙土村党支部书记张静。短短几年的时间,张静带领乡亲们增加经济收入,改善村容村貌,让李沙土村从一个软弱涣散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张静说:“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我作为村里的领头雁,就是要带着大家奔小康,让村民富,村庄美,群众生活更幸福。”
带群众致富
曾经的李沙土村,村级班子涣散,群众收入很低,集体收入基本为零,村容村貌也是一片脏乱差,是个典型的落后村。而当时,年轻的张静凭着聪明的脑袋,加上自己兽医专业出身,经营着一家兽药饲料销售公司和养殖场,已经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富裕户”。然而,看到乡亲们致富无门,身为党员的张静心急如焚,他毅然参选村委会主任并成功当选,继而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群众的信任让张静信心倍增:一定要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
李沙土村有着多年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但是由于大家种植模式落后、品种单一,马铃薯始终卖不上好价钱。张静多方考察市场,发现马铃薯提前种植、提前上市能够提高销售价格,增加收入。于是,张静带着村干部从自家承包地里开始,实行马铃薯三膜种植,马铃薯种植、上市时间均提前了半个多月,价格却增加了一倍,一下子让大家尝到了甜头,也让村民们见证了奇迹,于是,三膜马铃薯种植迅速在全村推广开来。随着李沙土村的种植模式被周边村庄效仿,导致马铃薯集中上市,销售压力大,价格优势不明显,群众的收入、种植积极性大受影响。张静于是带领大家成立了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抱团闯市场,同时,建设了恒温冷库,马铃薯价格低时进行冷藏,错峰销售,使马铃薯始终保持着价格优势。成立合作社,建冷库,不仅增加了群众的收入,集体收入也大大增加。村民柳胜海说:“多亏了张静书记,俺村的马铃薯上市早、质量好、价格高,现在,都卖到了香港、新加坡,这马铃薯真成了俺们的金豆豆。”
助村庄美颜
集体有了钱,改善村庄环境就有了保障。张静带领村民大力实施村庄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建设美丽乡村,加强村级服务场所和群众文化娱乐场所建设,村内大街小巷全部铺设了柏油,实施了整建制厕所改造,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高清摄像头。在提升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张静又带领村民改善生产条件。投资40余万元硬化田间生产主路1000余米,修建排水沟3000余米,建设6座4米宽的过路桥,争取市农田水利项目,硬化宽4米、总长3330米的田间小道,安装200伏变压器一台,打机井4眼,铺设浇地管道3700米,大大方便了农业生产。
不仅要面子,还得要里子,既要外表美,也要内在美。张静始终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组织成立了广场舞队伍和全市第一支乡村徒步队伍,购置了广场舞服装,添置了音响灯光设备,满足了村民休闲娱乐需求,增强了群众身体素质。建设了李沙土村党史村史展览馆,作为对群众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每年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等精神文明先进典型评选,用群众身边的典型教育群众,形成人人学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每年为村民进行免费体检,为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生活用品,群众生活幸福感不断增强。
为人民代言
为民代言是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张静一直牢记自己的人大代表身份和职责,工作之余,他总是带上笔记本,走街串户,同选民拉家常,和群众交心,随时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记录下来,并结合实际进行归纳整理,书面向政府提出建议。
针对秸秆还田、防火禁烧存在的现实困难,张静提出了“实行秸秆还田补偿机制”的建议,被镇政府采纳,对实行秸秆还田的农户给予资金补偿,大大提高了群众秸秆还田的积极性,减轻了镇、村的压力,为提高空气质量和田间防火禁烧扫除了障碍,打牢了基础。多年来,张静立足龙阳发展、乡村振兴,先后提出“善国路北扩”、“龙泉路北延”等建议十多条,受到市、镇政府高度重视,很多建议被采纳。目前,善国路北扩即滕龙路拓宽升级工程正在施工,张静的建议即将成为现实,滕龙路升级改造工程竣工后,将有力促进龙阳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一条乡村振兴路。七十多岁的选民丁传真经常对村民们说:“你看张静把咱的想法都向上级反映了,为咱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选他当代表,咱真是选对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