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在悲惨境遇里想象着盛开的花朵


在悲惨境遇里想象着盛开的花朵

《中国民商》杂志2020年12期

作者:杨大武

来源:《中国民商》杂志2020年12期

日期:2020年12月15日


16年前的中国航油事件,一直给人扑朔迷离之感,因为对大量的读者而言都是局外人,能够清楚局内真相的人并不多,而陈九霖则是局内人中受害的主角,他自出狱以来,在众多媒体和朋友们的提及问起时,讲过一些,也有些许文字见诸报端,但全面完整的叙述出来,还是他出版的新书《陈九霖自述——新加坡陷阱的回望与反思》。

从书的副标题“新加坡陷阱”字样来看,与2019年4月在国内出版的《美国陷阱》有类似之处,或说作者受到过《美国陷阱》的启示,才在多年的心理准备之后,勇敢地写出了自己落在新加坡陷阱中的灾难经历和感触。

《美国陷阱》的主角是身陷囹圄的法国阿尔斯通集团锅炉部全球负责人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这与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陈九霖是相同的角色。

《陈九霖自述——新加坡陷阱的回望与反思》是陈九霖一人主笔写就的。《美国陷阱》是皮耶鲁齐提供资料,然后由记者马修·阿伦主笔,两人共同署名完成。两者落难背后的操控者都是美国。

不同的是,陈九霖落狱是美国找了帮手——新加坡政府来完成的——陈九霖是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CEO,在“中航油事件”发生后,新加坡地方法院据《刑法》《公司法》和《证券期货法》指控陈九霖15项罪状,他在无奈无助时被迫违心认罪,并被判刑4年零3个月和33.5万新加坡元的罚款;皮耶鲁齐则是在美国关押并判刑的,以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开始以要判刑125年相要挟恐吓,迫使认罪,然后自2013年7月至2018年9月过了5年零2个月(有3年零4个月保释)的苦难日子。最终阿尔斯通被罚772万美元,并被美国电气集团吞并。

读这两本书,让我们能够更多地认识和了解美国,也了解认识我们自己,这是非常好的学习,特别是在中国与世界越来越互相交融并进的当下,对更加开放的中国,对中国有梦想的年轻人是十分有益的,会带给年轻人更多面向世界的经验教训。

《陈九霖自述》24万字,浸润了作者的很多精力,尽管是作者亲历事件,但要淬炼成文字与读者见面,可不是简单之事,因为事件复杂,有当时的国内国外环境,又牵扯很多当事人员。回忆疏解整理,需要写作的才华与激情,需要健康的心态和公正的态度,需要正义和勇气。这也就赋予本书有很多特色的地方,细心读来,令人感动又回味意长。


对书的印象

其一,实事求是,还原事件全貌。本书是一部记实作品,很多记实作品是后来者撰写的,时间久远,难寻真实。即便亲自叙述,又难做到态度公正。陈九霖虽是当事中最大的受难者,但在书中不带个人偏狭陈见,只讲事件原本原样,他凭自己超好记忆、当时媒体报道,还有在狱中留下的记录,尽情尽实地讲事件的原委,讲事件来龙去脉,讲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包括具体人员,都一一道来,让事件本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给对“中航油事件”有研究兴趣的学者,以及当下和未来的商业投资者留有空间,他们会据实际材料去综合、判断、推理,说出自己的见解与感悟,会从中获得深刻的有益的东西。

其二,引用箴言警句颇多,甚至引用了文学形象,记述的文字生动准确。有恩格斯、但丁、海明威、曾国藩、苏轼、杜甫、司马迁、孔子、孟子;有陶朱公、查理·芒格、沃伦·巴菲特、李嘉诚;有典故“夸父追日”“项羽困垓下”“成败萧何”;有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孔乙己悲情,有普希金笔下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慰藉,有阿·托尔斯泰笔下的苦难的历程,有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的千人千面;有标准普尔的评论,有想起阿根廷电影《中锋在黎明前死去》的情节,有当时新加坡《联合早报》《海峡时报》《商业时报》和国内《财经》杂志等媒体的文章;有《圣经》有《周易》⋯⋯

在事件的叙述过程中,引用简单的一句一言或一段情景,文字并不多,仅是点缀之笔,却烘托了全书的悲情氛围,帮衬了读者的兴致,让读者有读下去的浓烈兴趣。

其三,全事件发生的环境在新加坡,书中对落难之前的新加坡工作场景着墨不多,对落难后的机场被捕、关押的情景记述清晰,这是作者在心理上的第一次打击,一下子从天堂落到地狱,从自由坠入不自由,过着非人般的生活,对记忆敏悟的陈九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记。

而对法庭上抗辩、申辩、受审、判决,以及法官罔顾事实的态度和面孔叙述得格外详细,笔墨也时而急骤,不遑多让,却十分无奈,这是落难的中间环节,格外重要,作者在当时已经付出了自己的所有,他已然愤怒至极,但叫天不灵,喊地不应,再多的付出亦都无济于事。

就监狱中的生存环境,包括女皇镇候审监狱和樟宜监狱,这是陈九霖体会时间最长的阶段,走笔也漫长,对每日几平米的生存空间,日常洗漱用餐,以及狱警和狱友都有逼真的记录,虽然在狱中,有些善良的面孔还是温暖的,笔墨比较缓和。对当地律师的承诺、怯懦、变卦、违诺、失信,也有不折不扣的叙述。整部书,是作者人生背面的写照,在一般人生中没有,更为少有,是作者在域外落难境况的反映,能让读者看到中国之外的苦难模样。


对人的印象

通读整部作品,又见到陈九霖通透的人性,也有三个方面的印象。

一是作者直面现实,大义担当。

事件发生后,陈九霖已经调回北京任中国航油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但接到新加坡让他回到新加坡协助调查时,已然凶多吉少,多个国内外的朋友反复劝他不要回新加坡,以防新加坡政府对他下手,陈九霖当然明白,可他还是如李大钊一样“铁肩担道义”地奔赴新加坡,愿意配合协助调查,把中航油事件说个清楚明白。

不出意料,他刚下飞机就被捕了。没有出具任何手续就抓捕他,这是新加坡政府的违法行为,但新加坡不以为然。

陈九霖在未判之前,就关押在看守所,因母亲重病请假回来探望,他又是按时回到新加坡,没有在国内滞留,毫无疑问,陈九霖不怕调查,敢于担当,他是国企领导,是事件的直接负责人,他经手的事情,没有违心而为,没有自己私利,也不想推责给任何人,他说“我不坐牢谁坐牢?”他把所有的“所谓过错”全部承担起来。

二是作者非常诚恳地反思自己在整个事件中的决策及所为,自察过失。

他如实追悔自己用人失察,在新加坡,他身边所用之人从交易员到风控主管都是外国人,他们都在为自己谋划,为高盛集团谋划。而在事发后陈九霖有了觉醒时,这些人都在尽全力说服他,让他及整个运转机构顺着他们的意愿继续往前走,这些人几乎是步步将陈九霖逼向深坑的,他认为这是他自己的用人之错。该断未断,犹豫未决。

书中说“中国航油事件发生之后,专业调查机构查核到,就整个期权事项,我一共发过12封电子邮件要求斩仓,但最终又总是被专业交易员和风险管理委员会说服而屈从了他们的建议”。

一把手的他,当时若拿出壮士断腕之决心、快刀斩乱麻之精神,判断准确,说断即断,那就是另样的结局了,陈九霖痛心自己当初意识到了,却没能那样做。

三是保持气节,蔑视不公。

在审判庭上,陈九霖只希望新加坡政府正确公平对待期权事件,对待他个人,没有祈求他们额外宽恕自己什么。法庭给他安排的英语翻译他都拒绝使用,他在北京大学读的是小语种专业——越南语,英语是他自学的,但他工作后就担任英语翻译,在新加坡也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法庭上法官们的不实之词、无稽之谈,他都心知肚明,用英语与他们抗辩绰绰有余,不管他们怎么判,他陈九霖将向他们呈现出自己的才华、自己的人格。

特别是在服刑期快结束的几个月,新加坡司法方向他提出给他减刑,让他提前出狱,为的是博取给陈九霖减刑的好名声,但陈九霖十分明白这些人求荣目的,他断然拒绝,根本看不起他们的做法,蔑视他们的施舍,对他们的以减几个月刑而换得陈九霖对他们的好感,而可悲可叹,他坚持坐牢到最后,尽管他在污浊的监狱里,但也要有出污浊而不染的精神,决不向他们丢掉高昂的气节。

人生一世,名利都是过眼云烟,能留下的是气节和志向,中国自古有苏武牧羊、屈原投江、文天祥刑场留丹心、谭嗣同《狱中题壁》、陶渊明不为米折腰、闻一多拍案而起⋯⋯陈九霖小时候就熟背这些故事。


印象中的思考

陈九霖从主要受害者的角度,讲清了期权事件的全过程,但造成此事件的原由,事件背后的操纵者,以及事件发生后处理时中方高层决策情形,还有待更长时间来澄清,但这就是陈九霖难以为力的,他把这些留给了时间。

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为本书写的推荐序言中说:“现在,九霖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当年的失误和教训,是难能可贵的,可是,那些决策者、授权者、监管者呢?”

宏观经济学家高连奎也为本书写了推荐序言,他说:“中国航油事件后,陈九霖受到了惩罚,虽然中国航油也起诉了高盛,但最后并没有坚持下去。如果中国政府当时在资本市场斗争到底,或是像对付索罗斯一样,以国家行为对高盛、三井等机构进行清算,后面的许多亏损事件完全可以避免,因为它们不敢得罪中国政府,更不想失去中国市场。”

新加坡是从中国大陆走出去的华人所建的弹丸之国,依靠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亚洲四小龙,也走向了国际舞台。

在处理“中航油事件”过程中,新加坡政府根本没把中国的央企放在眼里,无视自己的祖籍之泱泱大国,完全看美国的脸色行事,巴结美国的霸凌面孔,与美国联手控制中国航油,让中国利益一损再损。

在陈九霖经历的中国航油事件之后,美国高盛集团一路畅通,对中国的中信泰富、国航、东航、南航、深南电、联合石化等做局围猎,屡屡得手。

面对市场经济的强敌,我们要学习的太多了,要管理的太多了。单是陈九霖一人站在域外的法庭上蔑视不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风险控制机构,这机构应该由专业的法律、金融、政治、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人才组成,他们必须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第一要务,大胆对国外国内的扒手们说不、亮剑。

陈九霖敏而好学,在监狱里更是苦读诗书,几百本书籍陪伴他度过漫长暗夜,以书相搏,求公正求解脱求慰藉求光明,早晨醒来,眼看着书本就想象着未来的美好,想象着苦难日子快会结束,想象着远征的未来还会有盛开花朵,既有辉煌的过去,也会有美好的未来,落难的现实是渡到彼岸的方舟。

读书是陈九霖在凌辱的苦境中疗伤的最佳良药,也适应更多的人作为人生坦途中的不会背叛的朋友。

陈九霖妙手著文,笔耕不辍。从新加坡出狱后,他获得了清华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出版了5部著作,常有短文见诸网络和报刊。投资业务也与时俱进,立足国内,兼及海外,取得了多个项目投资上市和顺利退出的优良成绩。

梁启超在致女儿梁思顺的家书中说:“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衷心祝福陈九霖博士奋发有为,拥抱更好的未来。

上一篇新闻

耗资600万美元,史上研发费最高的英语教材,到底好在哪?附资源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公立图书馆关闭期间中文电子书借阅量激增114%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