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7日 星期一

从沦落难民营到国宝厨师,他是柬埔寨华人的骄傲

“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跟历史有很大关联。”

出身烹饪世家的柬埔寨第三代华侨卢雨明(Luu Meng),幼年曾沦入难民营,悲惨过去从不阻碍小子追梦,反因历史原因,让他意识到正宗高棉菜日渐失传。

早年他驾着摩托车穿州过省,只为走入街头巷尾寻找柬埔寨的原始味道,找回老一辈的食谱。

作为饮食大亨,他以担任厨师为乐,不止因美食温暖人心,更因肩负“柬埔寨国宝”的重责,必须把高棉菜端上高级餐厅的桌面,让世人看得见柬埔寨的精髓。

从沦落难民营到国宝厨师,他是柬埔寨华人的骄傲

卢雨明是柬埔寨名厨,他以短短十三年时间建立了一个餐饮王国,旗下坐拥二十四家高级餐厅,包括该国首家烹调正宗高棉料理的Malis、综合型酒店及餐厅Almond、推出港式秘制烧鹅的鱼生海鲜酒家等。

被誉为“柬埔寨国宝”的卢雨明,曾多度获政府人员邀请外访宣传高棉菜餚,该国国王及总理亦乐当其座上客,并因担任柬埔寨旅游联盟主席、柬埔寨酒店协会会长及柬埔寨香港商会常务董事等公职,于厨艺及旅游界都累积了一定名气。

从沦落难民营到国宝厨师,他是柬埔寨华人的骄傲

嫲嫲曾任宫廷厨师

“我开始学厨时,幻想自己开一家餐厅已很开心,做梦都没想到可以不断开新店。”

卢雨明笑言,其烹饪世家先有嫲嫲出任柬埔寨宫廷厨师,婆婆跟妈妈亦合营一家小餐馆,自小他在家里吃到最美味的饭菜,故他成为厨师亦是基因使然。

从沦落难民营到国宝厨师,他是柬埔寨华人的骄傲

左二为卢雨明

惟与之同辈的柬埔寨人要学厨并非易事,一九七五年当卢雨明将近三岁时,因历史原因,连同食谱在内的书籍被毁,为高棉(Khmer)菜肴的传承埋下危机。

住过难民营 捧餐奠厨师梦

直至八十年代初,卢雨明于十岁才离开难民营,当时妈妈重开了一家粉面档,全家由零开始。

十多岁开始捧餐做菜的生活或许有点苦,却坚定了卢雨明想要成为厨师的愿望,并为他的烹饪手艺奠定了基础,故当他年满十八岁便决定一个人离乡别井,往泰国升读酒店管理学院,“柬埔寨没有厨师学校,若我留这里根本没办法学得成。”

由出身优越到失去一切,卢雨明的年轻时代变得很穷困,他没办法带上半个钱到泰国,只能半工读赚取生活费,早上六时多上学,下午则于酒店上班,“每天忙上十多小时真的好累,必须很坚强地生活,但捱过了就有很多机会临到我身上。”

满师后,卢雨明辗转受聘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及越南等国的厨房,九十年代他重返柬埔寨,于金边的酒店慢慢由实习生晋升为厨师,再到副主厨,其后在九九年成为当地新开张的国际五星级酒店Sofitel餐饮部经理。

惟天天于柬埔寨高级酒店烹饪西餐的卢雨明,工作了八年,他开始对前路有点困惑,“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菜式,香港有港式佳肴,柬埔寨却无自家菜式可被捧上高级餐桌,许多餐馆均受到接壤的泰国或越南饮食影响,我们的传统似乎在消失了。”

他续指,柬埔寨于十八世纪曾被法国殖民,故当地也有柬法混合菜,只得正统的高棉菜毫不入流。

访偏远村落重写老食谱

卢雨明跟法籍友人Arnaud Darc有相同想法,盼可合作开设一家正宗柬埔寨餐厅,故他于周末的公余时间抽出一至两天走访地图都不会寻获的偏远小村落,冀重写老一辈的食谱,“找来很多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家帮忙,有时是我妈妈和嫲嫲相熟的长辈,我叫他们照样煮饭,我在旁观看就可以。”

寻找传统味道的巨大工程历时一年多,卢雨明不忘由金边出发,最远曾驾车二百公里,可是他到过的地方仍未达全国六成。

“寻根”的日子非常忙碌折腾,惟卢雨明在过程中看到不同区的烹调特色,开心远远多于辛苦。

让他期待已久的Malis最终于2005年开幕,“小小的店只有二十个座位,格局有点像茶餐厅。”

正宗高棉理料的餐牌上每道菜皆结集自各乡各城市井小民,有咖喱、咸鱼及菜汤,常用食材包括香草、薄荷、椰糖及红辣椒,“厨师会挑出辣椒籽,做菜功夫很多。”

随官员外访 宣传柬国佳肴

食客对Malis的反应甚好,卢雨明翌年已可扩充新店,至今每年均可开设两至四家新店,让他的餐饮王国得以建立起来。

自2005年开店后,许多国际记者前来报道他的高棉理料,国家此时才知道国家“藏了宝”,故2009年起,柬埔寨旅游部、商业部及外交部每逢外访也会带上卢雨明,让他对外宣传柬埔寨传统佳肴,至今他的足迹已遍及中、港、美、法、澳等地,“近四五年都没办法亲自去,要培训厨师代表我。”

这位饮食大亨愈来愈忙,只因他自觉作为厨师,甚至多项公职的代表应有能力推广健康饮食文化、本地优质农产外销,以至跨国商贸合作案等事宜,如近日他来港两天,恰是跟本港商业机构及文化中心商讨两地交流,“炮制出好味的菜式可为食客带来家庭温暖,厨师肩负的责任还不止于此,我还有许多事可以做。”

炮制好味菜式可为食客带来温暖,厨师的责任不止于此,我还有许多事可做。致力减味精推动健康饮食。

寻访高棉传统食谱时,卢雨明发现柬人使用味精的比例极高,故过去十多年积极联同医生上电视分享味精的副作用,并鼓励当地餐厅弃用味精,近五年终见成效。

卢雨明指,柬埔寨红高棉时期的物资短缺,故当地人多年来均习惯以味精入馔,商务部更有统计指味精进口量曾高达一年九千万吨,分量比糖更多,“我发现柬人煲汤只用开水和味精,顶多添些肉碎。”

故他推动健康饮食运动时,以旗下的Malis为榜样,率先成为全国首家不用味精的食肆。

将柬国农产推上国际市场

除了推动健康饮食,卢雨明近年着力推销柬埔寨农产,如被欧洲厨师热捧、以花香闻名的贡布胡椒,正是由他一手推上国际市场,“七年前每公斤胡椒只售二点八美元,如今它值四十二元,当地农民都说见到‘唐人肥仔’好开心。”

他有份筹组的柬国厨师学校亦于去年开校,使当地人毋须离乡别井都可学厨,与此同时,学生学费获外国赞助,每人每年只需缴付一千多美元,远较瑞士厨校的四万美金为低。

【延申阅读】

掌握柬埔寨经济的5大巨头,4位都是华人!

从商业大亨沦为难民,他如何二次创业逆袭成为柬埔寨华人富豪

这个柬埔寨华人美女,把中国的“淘宝”做成了大事业!

#柬埔寨印象##柬埔寨##国际情报员##东南亚见闻#

编译:柬单网

【柬单网,柬埔寨华人综合门户网站APP。为在柬华人提供资讯以及生活信息平台】

上一篇新闻

专访汕头,只能为美食!--潮汕三日的饕餮盛宴

下一篇新闻

游历极乐世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