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台北中正拍卖:火眼金睛教你鉴别明清瓷器

台北中正拍卖:火眼金睛教你鉴别明清瓷器

甜白釉

永乐窑新创品种。为明清瓷器中最重要的白釉产品。甜白瓷制作精湛,器形轻盈秀丽,是以前的白瓷所不能比拟的。古人用“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灸销”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这种薄胎白瓷器的特点。釉色:柔和悦目,似白糖色,给人一种“甜”的感觉。釉面:洁白温润如玉,肥厚如脂、细腻。胎质:高岭土质淘洗十分精细,铁含量降低,因而胎质洁白,胎壁极薄,有的甚至到了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

纹饰:暗花刻纹和印纹,多为缠枝牡丹、缠枝莲、折枝花、瓜果等。可迎光透视。

器型:碗、盘、高足杯、双耳瓶、玉壶春瓶、执壶等。其中,以白瓷暗花小执壶最为典型。

红釉

永乐窑创新产品。为明清瓷器中最重要的红釉产品。它采用生坯挂釉,入窑高温还原一次烧成。〈景德镇陶录〉有“永器鲜红最贵”的说法。

胎质:胎体较轻,洁白细腻。

釉色:色纯红,光彩夺目,故称鲜红。因其像闪闪发光的红宝石一样美丽,因此又叫宝石红。由于这种红釉瓷常常被用来作祭器,故又有“祭红”之称。也有人称为“霁红”、“积红”的。红色鲜艳而匀润,又往往有暗花云龙纹装饰。

台北中正拍卖:火眼金睛教你鉴别明清瓷器

翠青釉

翠青釉为永乐窑新创的品种。其颜色极淡,玉质感甚强,

宣德时期

宣德时期只有短短的十年时间,却在中国制瓷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宣德窑的许多产品,都和永乐窑瓷器风格相似。在青花瓷方面,达到了最高水平。在颜色釉方面,继承了永乐窑的甜白釉瓷、翠青釉和红釉(霁红)瓷,以及仿定窑、汝窑器。其中以翠青、霁红、甜白三种瓷器为最佳。

青花瓷

宣德青花瓷与永乐青花瓷齐名,也是明清时期最重要的青花瓷产品。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著名。有“诸料悉精,青花最贵”的说法。

胎质:质地细腻,露胎处有米黄色斑点。

釉色:色带灰青,气泡密集,大小不一,层次很多,俗称“米汤釉”,釉面有橘皮纹状。

青花发色:采用“苏麻离青”进口料,呈色浓艳、稳定,由于晕散厉害,有水墨画的韵味;其色是蓝中泛绿或泛紫,有铁质褐斑深入胎内,并使表面凹凸不平的;也有色泽幽雅,铁斑浮出于釉面,闪烁金属光泽的。官窑器还有一种宣青,色纯蓝,没有黑斑,色调与康熙青花相似。可能是提纯的国产青料。宣德后期有青花瓷单用国产青料,其青花发色为浓艳的黑蓝中微含紫色并有浅淡的晕散。

台北中正拍卖:火眼金睛教你鉴别明清瓷器

纹饰:主题纹饰为动物和花卉。动物纹饰中以龙纹多见,有团龙、海水龙、蓝海水白龙、翼龙、蟠螭龙等,龙的形态特别凶猛;凤凰、麒麟、狮子、海兽波涛纹也常见,龙凤相配组成的吉祥图案应用广泛。花卉以缠枝花卉、折枝花卉、枇杷绶带鸟纹、石榴、葡萄、束莲纹的比重较大。除花卉果实之外,鱼塘水藻、松竹梅、佛八宝、梵文、仙山楼阁等纹饰也不少见。由于青花原料的限制,宣德人物图案并不多见,偶有仕女、婴戏、人物画面等。纹饰笔意豪放、生动,笔法酣畅流利;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用料有浓有淡,着色浑然庄重。青花不仅用来描绘主题文饰,还别出心裁地用作色地或陪衬,形成青花地空白花的新品种。

器型:器物造型敦厚凝重,品种繁多,有盘、碗、仰钟式碗、缸、罐、双系盖罐、贯耳瓶、天球瓶、玉壶春瓶、梅瓶、抱月瓶、扁腹绶带葫芦瓶、花浇、长颈方口折壶、长圆腹执壶、桶形花座等等。其中以大盘为多,按形制可分为收口盘、敞口盘、葵花口盘、折沿盘等。瓶、壶、罐等器物均为分段拼接。新创的器型有鸟食罐、蟋蟀罐。

底足:多为釉底。器物圈足以浅圈足为多。

款识:有“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说。大致规律如下:碗、碟、盘—釉底的题在底面,砂底的题于外壁口沿下;高足杯、高足碗、高足盅—题于碗心、内壁;壶、瓶、花插、豆、水盛、鸟食罐—题于口沿;洗—题

于口沿、内心、底面;花浇、瓷灯—题于腹;合碗、盖盒、文具盒—题于盖里和足内,所谓双加款。官窑有篆体“宣德年制”、分刻制暗款和青花题写两种,为永乐遗风。还有少量楷体“宣德年制”,最常见为“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德字”心上一横往往不见。六字款分为六字两直行、六字一直行、六字一横行等几种形式;有加双圈、单圈双框、单框的区别。还有青花题写,凸印阳文、镌刻阴文的区别。而宣德民窑款则仅见碗心“福”字一种。

台北中正拍卖:火眼金睛教你鉴别明清瓷器

断代提示

宣德青花首创了不同青料在同一件器物上交替使用,以浓淡深浅的颜色变化突出层次感的技法。形成了青色醒目,纹饰生动的特征,并为后世所效仿。

由于宣德朝和永乐朝的青花瓷差别不大,故历史上有“永宣不分”的说法。这二者之间的区别,直到近期景德镇永乐、宣德官窑窑址的发现,才解决了这个难题。其区别有如下几点:

永乐瓷大多无款;宣德瓷大多有款,落款位置多变。永乐瓷胎较薄,器较轻;同样的器形,宣德瓷胎较厚,器较重。

永乐瓷的釉层更莹润,器底圈足凝釉处,往往泛青绿色;

宣德瓷的釉层较多气泡,釉面呈橘皮纹。

永乐官窑做工精细,瓶罐等器型接痕修整细致,不象元代及明初那么明显,而宣德时少有接痕。

永乐瓷大盘砂底细腻,宣德盘砂底较之略欠细腻,且火石红斑重于永乐。

永乐瓷的青花发色偶然有糊混的现象;宣德瓷青花色则都较清晰,后期有单施国产青花料的现象。

永乐瓷的纹饰多以植物纹饰为主,如花卉水果、松竹梅、芭蕉庭院等;宣德瓷的文饰有相当多的动物文饰与人物画面,构图比永乐瓷略满,图案纹样以及边饰更为丰富。永乐凤纹少见,宣德则凤纹多见。

台北中正拍卖:火眼金睛教你鉴别明清瓷器

永乐宣德其他釉鉴别特点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均有官窑仿宣德青花产品,仿品既有书宣德款识的,也有书本朝款识的。其造型、纹饰虽然仿得成功,但却难仿出宣德青花的铁结晶斑,只好用重笔点染,差强人意。

康雍乾时所仿宣德器砂底未作特殊处理,仍按本朝的习惯做法,修坯时留有旋削纹,而不是像宣德瓷那样

打磨得十分光洁,因此看上去显得较粗糙,其白釉底没有雾状效果。

仿品釉内气泡大小一致,疏朗而死板,釉中也没有沉陷的铁锈斑。以宣德青花葫芦形扁壶为例,清康熙、

雍正所仿的器物,云龙、花鸟、人物纹饰比较呆板,青花纹饰有浮于釉面的感觉。

清末民初的仿品则胎骨厚重,造型粗笨;伪仿品的扁瓶身上没有接痕而在身侧旁却可以摸到模制合缝,其圈足为长方形而无圆角(真品圈足为长方形带圆角)。

在分辨宣德青花款的真伪时,笔法上若看不清,可以用八倍以上的放大镜在强光下照视。凡款色多雾暗而下沉,器身和口里足内釉薄处闪有明显的牙黄色,浓釉处微闪淡青色者,即便无橘皮棕眼,也无疑是真品。凡款色涣散浅淡又浮于釉面,釉白全身均匀一色的,虽有橘皮棕眼的特点,也不是宣德真品。通常,明代仿款也是青花雾暗下沉,民国仿款色浮而不沉,清代康熙、雍正仿款介于其间。

台北中正拍卖:火眼金睛教你鉴别明清瓷器

青花釉里红

宣德时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数量不多。如双龙抢珠纹碗,龙云呈鲜红色,边饰为青花。

青花五彩

宣德时期还创烧出青花五彩瓷器。即用红、黄、绿、褐、紫等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相结合的制作工艺烧制的瓷器。其特点是色彩浓艳,花纹瑰丽(《博物要览》称为“宣窑五彩,深厚堆垛”)。这种青花五彩装饰,偶尔得见,且稍显粗糙,但却为以后著名的成化斗彩瓷器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釉里红

宣德釉里红数量和品种都较永乐年间大为增加。明人高濂《遵生八笺》评价说:“宣德年造红鱼把杯,以西红宝石为末,图画鱼形,自骨内烧出,凸起宝光,鲜红夺目,若紫黑者,火候失手,似稍次矣。”

装饰手法:有如下几种:胎体刻画图案然后用釉里红覆盖;如双龙戏珠纹;毛笔勾勒花纹,如缠枝石榴花纹;图案整块涂抹,如三鱼纹和三果(苹果、桃、石榴)纹。

纹饰:有花卉、狮球、海马纹等。

台北中正拍卖:火眼金睛教你鉴别明清瓷器

青釉瓷

宣德青釉器为东青釉,器物一般里外及底足均施釉。

红釉瓷(霁红)

宣德红釉瓷,与永乐红釉齐名。这种鲜红器的烧制成功,是明代景德镇瓷匠的一项重大贡献。一般里外均施红釉,或者仅外壁施红釉。瓷面多见橘皮纹,多数精细器物的口部和近底足处凝釉截齐。其胎釉均较永乐略厚,致红色稍觉黯黑。常见器型有盘、碗、高足碗、酒壶等。

蓝釉瓷(霁蓝)

霁蓝釉是一种高温石灰碱釉,生坯施釉,在12080—1300度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其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一致。呈色也比较稳定。霁蓝器除了素地外,往往用金彩来装饰,给人于富丽堂皇的感觉,许多器还刻印有暗花。

白釉瓷

宣德窑白釉瓷(甜白)“汁水莹厚如堆蜡,光莹如美玉。”

明正统(1436—1499)

明景泰(1450—1456)

明天顺(1457—1464)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几乎不见有任何官款的瓷器传世,因此被称为明代瓷器史上的“空白期”。这一时期,因为饥荒和战乱,禁烧官样青花白底瓷。从文献记载来看,其间,景德镇御器厂的生产并没有完全停止,只是它烧造的瓷器,可能因为局势混乱,没有书写官款而已。近年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的“景德镇珠山出土元明官窑瓷器展览”展出九件确属从正统地层出土的青花器。计有:缠枝花四楼双耳瓶、缠枝莲托八宝纹侈口碗、九龙纹直壁碗、海涛纹侈口碗、海涛白龙侈口盘、瑞兽纹莲池纹盘、海鸟纹四铺首器座、海涛纹把杯、青花千彩莲池鸳鸯纹侈口碗。

台北中正拍卖:火眼金睛教你鉴别明清瓷器

钴料:多数是国产料。亦有宣德时留下的苏麻离青进口料,色调浓艳,浓郁处有钴铁斑,深入胎骨。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文物馆新收藏正统一景泰青花人物大罐。国产料前期呈色蓝中偏黑,后期发色淡雅的较多,铁锈斑晕散较少。

胎质:一般而言,正统、景泰的瓷器多是青花瓷器,胎质有细有粗,釉色白中泛青,光亮透明,瓷化程度较好。青花发色普遍偏灰。

器型:常见器型有罐、瓶、碗、碟和炉等,造型比较敦厚。琢器往往带有双耳,耳有扁方形、月牙形、兽形、戟形等。出现的戟耳和带座的器物,是对元代造型的复古。

装饰:以一笔点画为主,尤以中锋运笔所绘大片卷云纹最具特征。其龙纹有宣德遗风,只是略为粗放。文饰以缠枝和折枝花草为主,如青花缠枝莲、缠枝牡丹纹等,还有麒麟、犀牛以及星象图,也较普遍;大罐的图案多以仙人故事、仙山楼阁为主题纹饰等;还烧造青花波斯文字的器物。天顺年间的青花瓷器造型、纹样已与成化时期风格相接近。

断代提示

三朝青花瓷的画面特征是:楼台亭阁往往在云雾幻景中。人物脸部鼻尖突出。柳条如断续的雨点。

明成化时期

成化官窑瓷器也是明清瓷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的产品。历史上有“成化无大器”的说法。在这一时期,青花瓷另具特色,一改永宣以来雄健豪放的风格,造型小巧玲珑,绘画淡雅幽婉,凸显轻盈秀雅的风格。白釉瓷取得更高的成就,烧制出的薄胎瓷器,几乎达到脱胎的地步。重要的是,还创烧出一种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彩瓷—斗彩。

台北中正拍卖:火眼金睛教你鉴别明清瓷器

青花瓷

成化时期,早期青花瓷器,除有少数青花器是沿用苏麻离青带有黑斑类似宣德风格而外,其大量典型的产品则是以青色淡雅而著称。成化中晚期官窑,由于烧造青花瓷的进口青料苏麻离青来源断绝,其所用的青料是产于江西饶州地区乐平县的陂塘青,也称平等青。这种国产青料,含铁量较少,因此不再出现宣德青花那种黑斑。由于釉厚润泽(俗称猪羔釉),而使青花纹饰十分含蓄,少数有因青花浓郁而造成的黑斑点。

胎质:细腻纯净,厚胎者质美如玉,薄胎者玲珑剔透,胎体迎光透视,显现肉红色或牙白色。

器形:“成化无大器”,多为小件器,式样简单,碗、罐等器给人以浑圆之感。有撇口把杯、高足杯、高

足碗、盘、洗、瓶、盖罐、盒、炉、洗、盏托、梅瓶、玉壶春瓶、梨壶等。绝大多数胎体轻薄,修胎规整,造型轻盈秀巧。

釉面:釉质独特,白润如凝脂。给人以细腻温润之感,故前人誉之为“如脂似玉”。厚胎者多数白中含青,滋润肥厚,光洁无暇,如脂凝。因釉汁较厚,器物口沿下常见垂流形成的一圈堆积釉。薄胎釉面洁白,釉水十分匀净。器身内外与底足的釉色是相一致的。

青花发色:平等青,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典型的成化青花,为柔和、淡雅而透彻的蓝色,蓝中泛青,无铁锈斑;也有少量较浓青色。凡同一器中有浓淡二色的,浓者多勾勒纹饰线条,淡者则用以平涂上色。

纹饰:画意疏朗,绘工精致,线条纤细,多用双线勾勒一笔涂抹的填色法,所填色彩较淡。在图案装饰的手法上,更趋向于轻松、愉快,如婀娜的花枝和活泼的婴戏图等。人物纹饰开始大量出现,与动物、植物题材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主要的纹样有松竹梅、并蒂莲、秋葵、灵芝、花鸟、莲池鸳鸯、狮球、麒麟、飞龙、螭龙、海水异兽、摩羯鱼、水藻、云气楼台、竹石芭蕉、高人逸士、八仙、仕女、婴戏、三国人物、密宗法器、梵文经句,等等。出现了夔龙纹,俗称“草龙”。器口内外多以弦纹,少数以卷草纹带或锦地纹带装饰。足外墙一般围以两、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边缘。

台北中正拍卖:火眼金睛教你鉴别明清瓷器

底足:分有釉与无釉,带釉居多。露胎无釉的底足,有较多的黄褐色或暗褐色斑点,称作“糊米底”。这种“糊米底”用手摸时,仍感细润,为成化窑产品所独有。盘子塌底,碗、盘器足较直且稍高,底有釉。碗、盘圈足外墙大多饰有青花双圈边线,这是鉴定成化瓷的参考依据之一。

款识:成化年款,以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竖排为主要体式,也有6字横排的。多写在器底,亦有书于器口边或器足里沿。格式有匾额款和直款。款识外有的加方框,有的加圆圈,也有的无线框。其外围圆圈、方框都紧束款字,但线条粗细不匀,色泽深浅不一,而且欠规整。从窑址出土的瓷器来看,写有双框款的瓷器,一般是成化后期的产品。也有在罐上只有一个“天”字却无圈框的款识,俗称“天字罐”。

辨伪

明嘉靖、万历的仿品,款识近似成化器。天启、崇祯时的仿品,款识文字多不规整。清康熙中晚期仿品,釉面常成致密的粉白色或青白色,与真品不类;款识文字纤弱方正;有些图案文饰如花鸟、婴戏等造型板滞无神。清雍正时仿品釉面也为粉白色,但迎光胎质则显纯白色或青白色;其所仿款识文字无力。

斗彩瓷

斗彩是成化时期制瓷创新的杰作,也是成化朝为丰富彩瓷品种而作出的一大贡献。其制法是先以青花色料在胎上勾绘出纹样的轮廓线,施釉烧成以后,于轮廓线内填以红、黄、绿、紫等多种色彩,再经低温两次烧成。因其画面看上去像是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在相斗媲美,故名斗彩。斗彩将两种不同彩绘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釉下青花的蓝色是斗彩的主调,加上釉上色彩,较之纯粹青花的单调宁静,显得富丽堂皇;与后来浓艳热烈的五彩相比,又显得清雅柔和。

台北中正拍卖:火眼金睛教你鉴别明清瓷器

胎釉:斗彩制品胎薄体轻,釉汁莹润。官窑器底部釉水和器身釉水色泽是一致的。

器型:大多轻盈秀雅,绝无大器。圆器中最大口径均在36厘米以下。有盖罐、碗、杯、碟、洗、高足杯

等。其作品鸡缸杯、高士杯、葡萄杯、三秋杯、婴戏杯、天字罐等皆为绝代精品。“成窑有鸡缸杯,为酒器之最。”(《豫章陶志》)

纹饰:主要有花鸟、鸡禽、水果、龙纹、海兽、人物等。

绘画: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法,线条纤细,色彩平涂,分浓淡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绘老少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而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化一件衣”之说。所绘花鸟,体态丰满;花叶常作手掌状,花朵只绘正面,叶片无阴阳反侧,杆枝不皴皮,花朵多一色;水藻画似带状,柳树叶画成“个”字状;花木多以地坡为衬,山石也无凹凸之感。为免色泽单调,又出现了在花朵上用其他色彩填心的手法,如红花绿心、黄花红心、紫花黄心、青花红心、红花紫心等。画彩技法不仅有填彩(青料双勾轮廓线,釉上填入色彩)、还有点彩(全器图案主要是釉下青花画成,只以釉上彩色稍加点缀)、加彩(全部图案主要以青花构成,只是部分使用釉上填彩)、染彩(在青花图案的轮廓边缘,用釉上彩色相衬)、覆彩(在釉下青料已绘成的图案上,覆盖釉上彩色)等多种。

色彩:除青花外,釉上色彩达6种以上,而且色彩纯正,特征鲜明。如鲜红,色艳如血;油红,色重艳而有光。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蜜腊黄,色稍透明;姜黄,色浓光弱。葡萄紫,色如熟葡萄而透明;姹紫(差紫),色浓而无光。孔雀绿色,浅翠清透;松绿,色深绿而闪青;水绿、叶子绿,色皆透明而闪微黄。

台北中正拍卖:火眼金睛教你鉴别明清瓷器

款识:一般写在器底,只有27厘米以上的圆盘的款识,写在盘外口下。为青花楷书,笔法苍劲有力,藏锋,起落处无虚尖;中锋用笔,笔道圆润。有人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编成六句歌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肥胖,成字一点头肩腰。”基本概括了成化六字款的特征。青花字色不论浓淡,色泽都很深沉,无漂浮感。此外,还有以蓝釉为地,凸起白釉的款识,以及“大明成化年制”的阳文刻款。

辨伪

以斗彩鸡缸杯仿伪品最为常见。清康熙朝仿品比真品稍高,底径略小于真品,足边一周无釉处比真品宽;底部六字方框楷书款将底部占满,线粗色重,文饰比较板滞;青花山石图案上加有浓重的青花点,为真品所无。清乾隆时仿品有的是高柄卧足,器外带有乾隆御题诗,底足内有“大清乾隆仿古”印文。民国时仿品釉面泛青,青花色浮,色泽清淡,文饰呆滞。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和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有成化款之仿作。仿品的色彩和款识与真品虽有相近之处,但仍有破绽可寻。嘉、隆、万时仿款显得笔画粗重,排列稀疏,圈栏过大,与成化款的笔法貌似而笔力不同,色彩也浓而不艳,只有云朦、气泡与成化窑相似,几可乱真。清三代仿品款较明代仿款为优,特别是在调配颜色和款识写法上,与真品甚似。不过,成化真款都显有一层云朦,有气泡如珠,字的青花色晦。而清代仿款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出云朦很淡,气泡不匀,字的青色亦显涣散,胎色微透黄或白色闪青,底足釉砂相连处少微黄色。

台北中正拍卖:火眼金睛教你鉴别明清瓷器

釉里红

成化年间釉里红瓷开始走下坡路。其制作工艺大多因袭宣德时期。其文饰绘画为两种方法:

一、 图案整块涂抹,如三文鱼;

二、用毛笔勾勒图案,如九龙纹。

弘治时期

弘治时期御窑厂曾停烧了18年之久,所以,这一时期官窑留下来的瓷器很少见。弘治窑对明清瓷业的最大贡献是创烧出黄釉,为明清黄釉瓷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种。

青花瓷

弘治朝的青花瓷器,从器型、装饰和青料使用等各方面看,都是成化风格的继续。因此有“成弘不分”之说。

胎质:与成化时期同,修胎规整。官窑胎质细润坚密。

釉面:釉色洁白光亮,釉汁肥腴滋润,釉层内有粉末状小气泡。釉色可分为灰青釉、卵白釉(如脂似玉)、亮青釉(釉面光亮闪青)。

器型:供器较多,以盘、净水碗、香炉为主。

青花发色:仍使用平等青料,由于配料成分和烧成温度不同,有较浓和较淡的色调之分。官窑青花瓷大体与成化青花瓷相同,发色浅淡雅致。其中少数浓艳者,则呈现深沉的灰蓝色调,接近于正德时期的青花色阶。民窑青花亦是使用平等青,发色青淡,没有成化典雅质感。有晕散现象。另有一类型,线条奔放,发色浓艳。

台北中正拍卖:火眼金睛教你鉴别明清瓷器

纹饰:以莲池游龙和海水螺纹最具时代特征。葡萄纹以卷曲的藤蔓、展开的叶片、珍珠般的果实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常见纹饰有海水龙纹、火云龙纹、龙穿花、海马怪兽、松鹤、四季花果、缠枝花卉、葡萄、蕉叶、结带宝杵、海水江牙、婴戏、仕女及梵文等。

底足:圆器底足圆滑,盘底下塌(明中晚期同类器都有此种特点),圈足比成化时稍矮。足外下部有的也用青花画双圈弦纹。

款识:官窑青花有“大明弘治年制”和“弘治年制”两种楷书款,加双圈。字体秀丽有力,其中“弘”字的部首“弓”绝大多数向右弯,好象要向当中倒下,却被右边的“么”支撑住。

断代提示:弘治瓷与成化瓷的区别:

弘治瓷的胎与釉总的不如成化瓷讲究,器物造型不如成化瓷精巧;器物圈足墙比成化瓷略矮,足内墙直立,深浅不一;盘类有塌底现象。器内下凹,是鉴定弘治瓷的参考依据之一。

弘治瓷上的纹饰,绘画技法与成化相同,但线条纤细流畅,比成化瓷更加柔和。

黄釉瓷

弘治窑瓷器最有时代特色、最为突出的是黄釉。它的色调才是真正的黄色,它达到历史上低温黄釉的最高

水准。由于这种黄釉是用浇釉的方式浇在瓷胎上,所以称之为“浇黄”;又因为其色淡雅异常娇嫩,又称

“娇黄”。其制法以铁为着色剂,在烧成的白瓷或烧结的瓷胎上浇釉,再经低温二次烧成。

釉色:黄润明洁,娇嫩晶莹,釉面光亮,似一泓清水。浇黄釉较一般的低温釉烧造的温度稍高(850—900度),稳定性略好;另一特点是透明度较好,瓷胎上雕刻的图案花纹能透过釉层显现出来。有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器型:以盘、碗为主,另有不少供器,如香炉、净水碗等。以黄釉双耳罐、黄釉碗最著名。

底足:圈足足墙比成化器略矮,盘类有塌底的现象。

辨伪

现在所见的伪仿品相对较少,多为在弘治白瓷上后加彩。大体上在白瓷盘上加绘黄彩、红彩云龙,加绘红彩灵芝、鱼纹,加绘五彩花鸟或红绿鱼藻图,等等。这种真胎假彩,纹饰线条都拘谨生硬,毫无生气;处处都能见到临摹描绘的痕迹。有的器物因第二次入窑烧制而致釉面火光十足,或者留下“荞麦地”灰垢小点。

正德时期

正德时期官窑,其烧制的瓷器,上承成化、弘治旧制,下启嘉靖新貌。转变了前期纤细精致的风格。在造型、纹饰和品种上除全面继承前代传统外,还有许多创新之作。

台北中正拍卖:火眼金睛教你鉴别明清瓷器

结语:小编个人认为,民间有珍宝!能人异士在人间,奇珍异宝隐江湖!看谁更有本事成为伯乐!

千里马需伯乐, 好藏品一定要有好的平台!

海外十大拍卖行联络处——(WWCX168000)何总 没有诚意的,捣乱的不要加我!大家都很忙!

上一篇新闻

田黄石目前市场价值及鉴别方法

下一篇新闻

雍正青花,除了秀美,还有这些特点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