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德林:“居者有其屋计划”解决新加坡住房难题
新加坡人买房只需首付5%的现金,房贷利率只有1.5%。
蔡德林
新加坡的“居者有其屋计划”,几乎帮助所有居民实现了安居梦。在全世界的年轻人都为买房发愁的年代,他们那些漂亮的组屋,在赤道的阳光下熠熠生辉,给世人讲述着“安得广厦千万间”的美丽故事。
2008年,联合国授予新加坡“居者有其屋计划”公共服务奖,2010年,新加坡建屋局被纳入“联合国人居荣耀名册”,联合国人居署高度赞扬新加坡建屋局为全世界树立了典范,不仅让新加坡80%以上的居民住进了政府提供的组屋,而且是全世界最绿化、最干净和最宜居的住房。是的,所谓组屋,就是新加坡政府建造的一组一组价廉物美的房子。
很多国家的首脑和专家都曾经到新加坡来考察取经,但新加坡的成功难以复制。深而究之,我以为这是因为新加坡的“居者有其屋计划”不仅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融汇了东西方理念与智慧的综合创制。而只有新加坡,因为其历史与地理的原因,因为其种族与现实的原因,也因为其秉持的核心价值观,最能融汇中西,博采众长,扬弃有度。早在新加坡建国之初,李光耀就反复强调“居者有其屋,有恒产者有恒心”。这种提法本身就来自中华先贤的民生思想,来自古老的儒家经典。而在这项计划的推进过程中,新加坡政府以法律做武器,强势排除各种障碍,则是吸纳了英美的法治精神与力量。
当年新加坡被马来西亚开除出来,经济萧条,大量民众寄身于贫民窟,百废待兴之际,政治领袖们居然想到要先造房。他们认为只有先安顿下来,民众才有心力去拼搏进取。要建房,首先要大量的土地,新加坡土地并非国有,那只得向私人征取。而当年新加坡财政捉襟见肘,纳履踵决,就只能低价补偿。这世上你要动谁的奶酪人家不跟你铁青着脸抗争?于是新加坡制定法律,赋予政府很大的征地权力,民众不满,也只能通过合法途径来维护权益。这种法律当然也曾经被广泛质疑为“恶法”,但恶法也是法,也要遵行,何况新加坡政府一再强调这是小恶大善,是为了民众的福祉、公共的利益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策;何况他们也认为因为国家的基本建设而使土地产生溢价,不应为私人所独享,那会因此产生不劳而获的富豪,那是一种新的不公。
惟其如此,新加坡的土地政策推行了四十余年,直到2007年才作大的修订,虽有纷争,但却没有发生过一起上访、堵路、跳楼、自焚、武斗等恶性案件。这应该也得益于政府的廉洁。的确,如此海量的征地转让,也从未发生过一起官商勾结、以权谋私的案例;而且新加坡没有土地财政,土地的收入都作为特殊储备金上缴国库,没有总理和总统联合签字,谁也无权动用,根本不可能出现公款买车、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腐败现象。
有了土地,还需要大量的金钱。新加坡政府独创了公积金制度,强制居民储蓄,为买房、医疗、子女教育和养老做准备。这种储蓄的利息高于银行利息,由自己交工资的20%,雇主补交工资的17%。公积金制度的推行,使得政府有钱建房,居民有钱买房,立了大功。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设计合理,民众参与度高,曾经获选为亚洲最佳退休储蓄机制,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七。
建房与卖房在有的国家也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难关,搞得不好,就会遍地豆腐渣,遍地烂尾楼,就会刚需者买不到,关系户却可以囤积居奇。几十年来,新加坡政府营建了超过100万套组屋,这些组屋因为配套设施齐备,又形成了20多个功能齐全的市镇,它们如一颗颗卫星,围拱着中心城区。如此浩大的工程,极少暴露出质量问题;全国绝大多数居民都买到了这种价廉物美的房子,没听说谁开后门凭关系搞了特殊,只听说骗购要罚款坐牢,买房不住也要罚款坐牢。新加坡的法律以严苛著称,美国少年因为涂鸦而获鞭刑,连美国总统求情都未能减免,谁也不敢抱持侥幸心理以身试法。
组屋的买卖倒是有一些新颖而有深意的规定。譬如孝顺者优先供给,政府鼓励世代同堂,鼓励亲人相邻而居,还特意设计一种三房式与一房式相连的组屋,方便年轻夫妇照顾老人。譬如政府力促种族和谐,每栋组屋都按比例售卖给各个不同的种族,让他们彼此熟悉,彼此亲近,化解种族隔离与歧视,杜绝贫民窟的出现。
相对而言,新加坡人买房压力较小。总体而言,他们的房价比北上广深要低不少,组屋的价格就更低。虽然也会因为地理位置等因素出现价格差异,但均价只有2.6万(人民币,下同)一平,其人均月薪则在2.5万左右。他们买房只需首付5%的现金,房贷利率只有1.5%。据报道,去年开盘的登加新镇,两室一厅补贴后只需要65万。
出于好奇,我特意去实地踏勘过,这个地方虽然地处相对偏僻的西部,但新加坡国土狭小,交通发达,再偏僻的地方也有地铁或公交直达。最撼人心魄的是,他们把这个组屋群建得如同人间仙境:道路建在地下,偌大的市镇没有汽车在路面驱驰,整个都是步行街;长长的雨林走道,如一条条绿色隧道,连接各种项目设施;组屋之间建有高架桥,形成硕大的空中长廊,既是空中花园,又方便居民不下楼就直接到另一栋去串门;他们居然留有几千平米的空间,供居民种植花果蔬菜!让人感觉新加坡的建设者们,既有科学家的头脑,又有艺术家的眼光,更有人文学者的情怀。
这种把都市与村庄融为一体的设想与实践,让人们既能享受都市的便捷与服务,又能感受乡野的田园诗意,真是妙不可言。
新加坡的“居者有其屋计划”,已经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令全世界都刮目相看,但他们却一直保有谦抑的作风,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一直在向前推进。
(作者系旅居新加坡华人作家)
本文源自证券时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