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7日 星期四

甜咸香辣,东西南北各不同,粽子为何产生那么多“分支”?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端午节作为传统节日,颇受重视。关于它的来源,众说纷纭。其中,最古老的说法便是祭拜龙图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是吉祥的象征,可以为百姓求来风调雨顺。

甜咸香辣,东西南北各不同,粽子为何产生那么多“分支”?

所以,才有了赛龙舟这项习俗。当然,后来又把端午和屈原联系在一起,认为赛龙舟是人们在划船找寻屈原;而包粽子则是希望鱼虾可以不吃屈原的尸体。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粽子只有过节才能吃。

(一)、百花齐放,各地皆有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中国的传统节日,几乎每个都有一种特定的食物相映衬。比如过年吃水饺,正月十五元宵,八月十五吃月饼。而端午节,自然就是吃粽子。在端午的这日还有许多习俗,它也寄托了古代人们很多的朴素愿望。粽子是过节必不可少之物,但是每个地方的吃法又不同。

1. 南北之差,天壤地别

对于端午节,北方的习俗肯定是不如南方多。因为北方河流少,所以在赛龙舟这方面自然是难以完成。至于粽子,北方地区则大都以甜粽子为主。大都是以蜜枣还有红豆为原材料,在粽子上面点缀上几颗,香甜浓郁。

甜咸香辣,东西南北各不同,粽子为何产生那么多“分支”?

而南方地区的粽子,种类很多,而且很反复。尤其是江南地区,此地喜欢清新淡雅。嘉兴肉粽,可谓是家喻户晓之物。采优质茶叶熬制成汤,而后在瘦肉中夹入一块肥肉。上海地区的粽子种类,可谓是五花八门,而且名字也特别精致。

素食的有赤豆红枣粽、松仁白米粽和罗汉粽;肉食的则有元宝形火腿肉粽、三角形豆板咸肉粽、枕式鲜肉粽、长枕风鸡粽。此外,福州和闽南地区的粽子,则多以咸口为主。比如烧肉粽和碱水粽。烧肉粽选择上乘好米,再将卤肉煮烂,吃的时候或蘸蒜泥或芥末或萝卜酸等物。

2. 东西之分,各有千秋

沿海东部城市的粽子,大都以海鲜为主。而西部地区,每个省份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就像四川人喜好吃辣,所以无辣不欢。他们的粽子,大都带着辣味。而同属华西的陕西省,则更倾心于蜂蜜凉粽子。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立团”。炎炎夏日,能够给人带来一丝凉意。古人没有冰糕,所以会选择用凉粽子来结束。《酉阳杂俎》称赞道:“庚家粽子,白莹如玉”。而湖南省,作为屈原投江之地,粽子的种类更是纷繁复杂。

甜咸香辣,东西南北各不同,粽子为何产生那么多“分支”?

其中,最以烧肉粽闻名于世。其实,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流行端午吃粽子这一说法。比如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日本,就习惯用米粉而不是糯米。朝鲜的粽子,名为“车轮饼”。至于东南亚地区,则与广西相近。

大都是用芭蕉叶包裹,再往里塞入椰丝、红豆或绿豆。当然,他们也会用鱼、肉、虾、蟹来制作肉粽子。新加坡喜欢花卉,所以习惯于用花汁浸染粽子。此外,像墨西哥还有哥伦比亚以及印度尼西亚和拉美各国都有独具一格的粽子。但是,他们大都是中国的移民因地制宜所做。

(二)、偏好各异,因地而异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在闽南或者广西的很多地方,甚至连邻村的口音都不一样。本身全国各地能够共襄端午佳节,已是不易。不可能要求大家,在粽子方面也做到统一。况且,很多端午的习俗各地也是不一样的。

1. 就地取材,切合实际

在生活物资匮乏的年代,只有特定节日的时候,才能吃到特定的东西。所以,人们往往会选择平日里吃不到的口味,毕竟是过节了。就像北方,喜吃甜粽子,因为大家的口味便是如此。不愿意再糯米中,加入各种的肉类。

甜咸香辣,东西南北各不同,粽子为何产生那么多“分支”?

而且,北方的糖产量要远远低于生产甘蔗的南方。所以,好不容易过节,当然要吃些平日里不能轻易吃到的东西。而江南地区,这不同。所谓鱼米水乡,他们平日里就是喜欢清淡的食物。不喜欢太多糖,或者太多盐,也就是比较轻口。

而且,平日里包粽子太过麻烦。即使身边有很多的原材料,大家也不会轻易去包。所以,每当端午节的时候,大家就不辞辛劳,变着花样的去制作各种口味的粽子。每个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大家在包粽子时,肯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夺。

就像西南地区,很多地方大山连绵,而且雨水多,所以非常潮湿。他们就用辣椒,来驱除自己身体里的寒气。久而久之,大家就离不开辣椒了。即使在制作粽子的时候,也喜欢将平常所爱之物加入其中。

2. 地大物博,幅员辽阔

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书同文,车同轨,确立了大一统的制度。但是,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并不是根据政令就能改变的。从一个小小的粽子上,就能看出中国疆域领土的宽广。就单单是江南一带,就有很多城市有自己名片式的粽子,更不用提整个国家。

甜咸香辣,东西南北各不同,粽子为何产生那么多“分支”?

粽子的种类多,并不奇怪。这正是古代人民智慧的体现,大家不愿意拘泥于一格,而是想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心意来制作出自己心仪的食物。本来节日的诞生,就是为了家人相聚时的欢愉,种类多,就代表着大家有更多的选择。

粽子是端午节的标志,变着法的作出花样,正是代表着大家对于这个节日的重视。否则,包粽子如此繁琐,大家连包都不包。包粽子时,享受的就是那个一家人其乐融融围坐一团的乐趣。当然,现在大部分人都是习惯于出去买粽子。

那么,商家的种类若是太过单一,消费者的选择就少了很多。相反,若是各种口味的都有,就可以满足不同的人群,销量自然就上来了。正所谓“众口难调,调众口”,每个区域的人因为环境和气候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喜好。

而分类到个人,大家的口味也是不同的。有人喜欢吃肉也有人喜欢吃素,就好比在一个家庭里边,有人是素食主义者,但是不能为了他大家就抛弃自己喜欢吃肉的喜好。为了照顾,就会特地的包出素粽子。

甜咸香辣,东西南北各不同,粽子为何产生那么多“分支”?

(三)、粽包分两髻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端午节是整个东亚文化圈乃至海外华人,都要庆祝的节日。每个地方的特产不同,而且大家的口味与喜好也不可能相同。就像新加坡因为喜爱花卉,所以就用花汁浸泡;而越南又生产椰子,所以会加入椰丝。

1. 艾束著危冠

“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是西汉的许慎于《说文解字》中所著。此后,到了唐朝粽子便流传开来,四处开花。其实,粽子的种类多,就像饺子一样。有人喜欢吃虾仁的,也有人喜欢吃鲅鱼的,还有人喜欢韭菜鸡蛋。

糯米就像是饺子皮,而里边的东西就是饺子馅。饺子的种类,也并不比粽子少。饺子代表过年和团圆,而粽子代表着的是端午节。它们的花样多,正是人们对于这两个节日的重视。因为粽子,本身也是节日的衍生品。

其实,节日的本身就是为了让人们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寻找一丝又一丝的期待。而且,东西南北的气候环境差异很大,人文环境也不一样。粽子的种类多,不足为奇。

甜咸香辣,东西南北各不同,粽子为何产生那么多“分支”?

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就像墨西哥还有哥伦比亚等拉美国家,都吃粽子,这便是端午节的魅力之所在。华人们并不能完全吃到像在故乡那样的口味,因此就别出心裁,结合当地特产的食物。还有像日本还有越南等地,端午节并不是他们本民族的节日。

只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影响的附加品,但是这同样能引起其重视。国情不同,粽子的种类也就不同。“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一千个食客口里,也有一千种不同的粽子。每个地区人的味蕾,都不一样。

有的喜欢重口味的咸或者甜,有的喜欢清淡一些的。还有的热爱海鲜或者热衷于将自己的拿手菜,放进粽子里,这就形成了不同口味的粽子。中国幅员辽阔,不可能做到粽子的大体统一。就像江南地区,喜欢精致和清淡,所以就造出许多小巧玲珑而又精致美味的粽子。

《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关于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这一说法,有明确记载时是在南北朝时期。可见,粽子最初并不是单纯的为了纪念,只是人们为了记住这个节日而发明的食物。

甜咸香辣,东西南北各不同,粽子为何产生那么多“分支”?

结语:

在端午节这日,除了吃粽子还有很多习俗。在这一日,很多虫子都会出洞,因此北方又叫做“恶月恶日”。甚至,在元朝时,很多人还把这天当成是“除恶日”。就是大家想要在这一日,驱赶暴政。端午节现在已然列入保护名录,它最初应当是由吴越先民祭拜龙而诞生的。

参考文献:

《史记》

《齐谐记》

《风土记》

上一篇新闻

真香警告|一份热乎乎的芋泥花式打卡地图出炉啦!

下一篇新闻

每个大学生,都想要一次难忘的毕业旅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