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 星期五

冼星海:“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冼星海:“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冼星海:“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为了帮助全国广大青年加强对党史的学习和理解,中国青年杂志新媒体集中选取在我党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作出过突出贡献的100位优秀共产党员的英雄故事,展现四个时期青年共产党人的壮丽青春,以此共勉奋进:中国共产党是拼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这些优秀共产党员中,很多与《中国青年》杂志关联密切。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的共产党人 。

冼星海:“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冼星海:“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百年英雄:共产党人,永远年轻”系列报道(18)

冼星海:“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文/本刊记者 于丹“他与聂耳的电影音乐一起,构筑了中国电影音乐的骨架。”
他是冼星海,1905年出生于番禺一个贫苦的家庭,珠江畔的渔歌是他人生最初的音乐绮梦。纵观他的成长,求学路坎坷曲折,天赋却也锋芒渐露。
如同贝多芬的巅峰之作是在近三十年的失聪生涯中创作出来,对于冼星海也一样,这位“南国萧手”在学习小提琴时,走样的琴音也曾被同学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但纵然食不果腹,也挡不住他激荡在旋律间的才华……人生是公平的,辗转于新加坡、岭南大学附中、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音乐学院,又蕴纳了塞纳河畔的浪漫、黄土高坡窑洞的豪放,他的艺术才华释放得淋漓尽致,成为中国著名电影作曲家、音乐家,中国电影音乐创业史上的先驱者。冼星海:“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制图:@钢铁时代2011
从塞纳河畔到黄浦江边
1929年,冼星海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他心怀愤懑,毅然决定到法国巴黎留学。1930年,冼星海靠在船上做苦工,辗转到达巴黎。之后通过马思聪的介绍,冼星海得以随法国著名小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学习,并曾先后追随巴黎著名作曲家德印第学习作曲,跟巴黎音乐学院著名教授加隆学习“对位”和“赋格”。
尽管一双本该拿着指挥棒在音乐厅挥斥方遒的手,需要在餐厅端盘子,在理发店打扫做各种零工,冼星海还是写出了苦涩又浪漫的作品《风》。随后,冼星海报考巴黎音乐学院的高级作曲班,正式成为保罗·杜卡斯的学生。按照学院惯例,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可获得荣誉奖,此时的冼星海只提出了一个要求:“饭票。”
1935年,学有所成的冼星海选择从塞纳河畔回到黄浦江边。回到上海的冼星海迅速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经田汉和张曙的介绍,他结识了进步音乐家任光、吕骥、贺绿汀等人。上海工农阶层此起彼伏的革命运动成为他创作的土壤,也是在这时,冼星海深深感受到民族的危亡与人民的困境,他常说:“人民的斗争就是我的歌。”
冼星海:“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冼星海

此后,冼星海开始探索、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反映工农大众心声的新歌曲。彼时,第七艺术的狂飙突进感染着这个极具创作欲的年轻人,他先后为电影《时势英雄》写了插曲《工人运动会歌》,谱写了著名电影《夜半歌声》主题曲、插曲《热血》《黄河之恋》,并为电影《壮志凌云》谱写插曲《拉犁歌》等作品。
后来,冼星海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组织——中苏文化协会,与诗人塞克合作创作了《救国军歌》《保卫卢沟桥》《赴战曲》等耳熟能详的爱国歌曲。“八一二”事变之后,冼星海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二队,辗转全国各地,以戏剧、音乐宣传抗日救国思想。1937年10月,冼星海在武汉发动了十余万人参加的长江火炬歌咏大游行,将《在太行山上》《起重匠》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谱写在祖国大地上……自此,“人民音乐家”高唱着厚积薄发的豪情壮志,走进了亿万听众的心灵。“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1938年9月,冼星海接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全体师生的邀请电报,同年11月,他携妻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并接任延安鲁艺音乐系主任。翌年春天,在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下,冼星海和鲁艺的师生们一起上山开荒,在热火朝天的生产运动中,冼星海满怀激情地创作了大型歌舞话剧——《生产大合唱》,“二月里来好风光……”“酸枣刺,尖又尖,敌人打到黄河边……”等歌声载着中华儿女在陕甘宁广袤大地上的奋斗精神口口相传。
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
1938年10月,光未然率领抗敌演剧队三队赴吕梁山地区工作。黄河的惊涛骇浪、船工们搏风击浪的英姿以及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激起了他的创作灵感和热情。1939年初,光未然创作出长诗《黄河吟》。当冼星海去看望手臂受伤的光未然时,听他朗诵《黄河吟》,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冼星海深受感染,决定全力为这首长诗配乐。在简陋的窑洞里,靠着借来的两斤白糖提神,冼星海连续创作6天6夜,不朽之作《黄河大合唱》横空出世。
犹闻战鼓声声,犹见万马齐鸣。《黄河大合唱》在陕北的黄土高坡上一经演出,便以其排山倒海的雄壮奔放,势如破竹的恢宏气势,展现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壮丽图景,深情赞颂了不屈不挠顽强抵抗、争取自由解放的中华儿女。冼星海曾这样评价《黄河大合唱》的曲与词:“在歌词本身,已尽够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的黄河的历史了。”
冼星海:“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1939年,鲁艺排演《黄河大合唱》时,冼星海(前排右一)在排练间隙和女声部师生们合影


1939年5月11日晚,在庆祝延安鲁艺成立一周年的纪念晚会上,毛泽东对《黄河大合唱》给予了高度评价。冼星海在日记中记录,“今天是个空前的音乐会,毛主席还叫了三声好”。同年7月,周恩来自重庆回延安,听了这部作品的演出后,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抗战烽火中,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在国际舞台广为传唱,成为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面“有声”旗帜,激励着亿万英雄儿女挺身而出保家卫国,被评价为“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与此同时,延安锻造的风骨与革命精神成为冼星海的创作源泉,除了谱写出脍炙人口的《黄河大合唱》之外,更有《九·一八大合唱》《军民进行曲》等百余部作品流传。在延安的艰苦条件下,党中央仍然决定每月给冼星海15元津贴,改善生活。在党的关怀与感染下,在与人民大众的朝夕相处中,冼星海从一个爱国主义作曲者,迅速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1939年6月14日,冼星海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将这天在日记中记录为“生命上最光荣的一天”。生于大海,归于星河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1941年6月22日,随着苏德战争爆发,滞留国外的他奔波辗转,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创作热情,相继完成了《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一交响乐”)等作品。多年的贫困生活加上积劳成疾,让他的肺病日益严重,1945年10月30日,这颗中国南海升起的音乐之星陨落于苏联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医院,年仅40岁。
去世后,冼星海被安葬在莫斯科近郊公墓,墓碑上书——中国作曲家、爱国主义者和共产党员:黄训(冼星海化名)。在他的心中,“救亡歌曲是时代的精神,时代的强音,人民的心声,合乎人民审美需要的战斗号角。”
1945年10月,毛泽东为他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同年11月14日,延安各界为冼星海举行追悼会。
1983年,客死苏联38年的冼星海“回”到故乡广州,除了湖畔那座与山海为伴的小小坟墓,人们将他的名字镌刻于音乐厅、音乐学院的校名,以示对他的爱戴和怀念。
时至今日,这位“人民的音乐家”的作品依旧广为流传;《黄河大合唱》已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浩气长存的歌声中,屹立于国家舞台的每次抒情赞颂,都是对中国人爱国精神的一次又一次鼓舞。


“百年英雄:共产党人,永远年轻”系列报道

李大钊:青春无尽,自我无尽

青年毛泽东: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国青年瞿秋白:辟一条光明的路

青年向警予: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青年夏明翰:抛头颅,洒热血,视等闲

青年恽代英: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青年萧楚女:东风飘荡志未酬,慷慨长啸几度秋
青年邓中夏:清操厉冰雪,赤手缚龙蛇青年张太雷:为天下人谋永远的幸福青年杨靖宇: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革命总会胜利的!青年林育南:风吹起烛焰

青年周恩来:想人世成败繁枯,心无碍着

青年任弼时:“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
青年周逸群:诗书抛却,志跃八荒

青年赵一曼:“白山黑水”民族魂

青年陆定一:敌人皆是 “纸老虎”,何惧之有

叶挺:半生戎马,一叶千古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审校:陈敏 刘晓 刘博文责编:曾宣杰

上一篇新闻

山西舞剧《一把酸枣》千场纪念演出在深圳举行

下一篇新闻

赓续文脉 留住乡愁——赣州扎实推进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纪实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