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 星期五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小镇里走出的“紫苏姑娘”:我想做一些能留下的事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小镇里走出的“紫苏姑娘”:我想做一些能留下的事

图为范玲玲新研发的“爆摇蜂蜜”。 张玮 摄

图为范玲玲新研发的“爆摇蜂蜜”。 张玮 摄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呼伦贝尔6月27日电 题:小镇里走出的“紫苏姑娘”:我想做一些能留下的事

中新网记者 张玮

“我在新加坡上了5年学,回国后在北京上了两年班,之后辗转到大连,2009年开了一家贸易公司。”初见范玲玲,爽朗的性格“掩盖”了她女强人的身份。

最近这段时间,范玲玲已经开始研究中秋节的紫苏月饼。“我每年都会设计不一样的包装,过节嘛,想让大家有新意。”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小镇里走出的“紫苏姑娘”:我想做一些能留下的事

图为范玲玲在紫苏地里查看紫苏生长情况。 张玮 摄

“馅料我也会重新设计,今年打算做奶片紫苏籽、松子紫苏籽、豆沙紫苏籽、蛋黄紫苏籽等几种新口味。”范玲玲的想法总是很多。

“我生活的地方很偏僻,在出国之前都没去过大城市。”1983年,范玲玲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

“除了英语,我什么都不会。”起步做国际贸易,范玲玲的主营业务是豆类出口。“第一份订单是一位前辈‘施舍’给我的。”

这些年,范玲玲的贸易业务涉及四五十个国家。然而,已然是“人生赢家”的她总觉得自己想干一些能为后人留下的事。

范玲玲谈及与紫苏结缘,情根深种,“紫苏油曾救过我姥姥的命,缓解了她脑溢血的后遗症。”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小镇里走出的“紫苏姑娘”:我想做一些能留下的事

图为紫苏籽油。 张玮 摄

紫苏分布于中国、不丹、印度、日本、朝鲜等地。而它在中国种植应用有近 200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叶、梗、果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做汤,茎叶可腌渍。

近些年,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倍受世界关注的经济价值极高的作物。

范玲玲说,自己的家乡大杨树正是培育紫苏的一块沃土。“从小吃紫苏长大,却不知道它有这么大的‘能量’。”

“母亲说,在她退休前一定要做一件对人类有意义的事。”这也成为范玲玲最终找到的人生目标。

2017年,范玲玲把大连的贸易公司托付给同学,只身回到小镇,开始研究紫苏的种植、开发,成为当地出了名的“紫苏姑娘”。

通过查找大量专业资料,范玲玲发现紫苏全身是“宝”,“我越来越爱上了它。”

“我请专家来大杨树考察过,他们认可的是,全国只有这里种出来的紫苏α亚麻酸含量最高,并且全球最好的紫苏就在鄂伦春自治旗。”专家的肯定树起范玲玲的自信。

“但是大家都不认识啊!”万事开头难,为了推广,范玲玲每次参展,车里放满紫苏产品,参展完的产品直接送人。

范玲玲还记得,有一次展会结束后,她要将紫苏籽油送给一位大娘,大娘质疑地走开了。

“我心都碎了,送都送不出去。”范玲玲想起最初的难,仍用一阵爽朗的笑声带过。“不过,这两年好多了,产品得到好多宝妈的认可。”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小镇里走出的“紫苏姑娘”:我想做一些能留下的事

图为范玲玲在紫苏地里拔野草。 张玮 摄

平日里,范玲玲除了拉着自己的紫苏产品到处推广,便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搞创新。

“现在我自主研发了紫苏籽油、紫苏蜂蜜、紫苏茶、足浴丸等6款产品。”范玲玲递给记者一袋“爆摇蜂蜜”,“这是我新研发的产品,灵感来源于爆摇奶茶。”

这几年,范玲玲和当地农民签订种植订单,在保证以市场最低价收购的基础上,农民可以得到“水涨船高”的利润收入。

“去年,一垧地能挣3万元,比种玉米的利润高3倍。用小面积地种植紫苏的农民都挣了20余万元。”范玲玲高兴地告诉记者,农民尝到种植紫苏的甜头,今年鄂伦春自治旗境内增加了4万亩地种紫苏,“现在鄂伦春自治旗境内及周边共有紫苏种植地11万亩左右。”

“我们免费给农民提供紫苏种子、免费培训,两年累计带动贫困户1000多人。”范玲玲如是说。

如今,范玲玲的紫苏产品在线上线下同时售卖,销量可观。而她的紫苏产业园也被列入京蒙协作项目中,正在建设中。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小镇里走出的“紫苏姑娘”:我想做一些能留下的事

图为范玲玲和她的紫苏产品参加展会。 范玲玲供图

范玲玲告诉记者,产业园建成后,除了建设成紫苏叶提取物、紫苏籽油、紫苏酒、紫苏蜂蜜、紫苏馅料及糕点等7条生产线外,还将建设一座研学基地。

“一楼设计为紫苏博物馆,大家可以了解一些紫苏的相关知识,并且通过VR电影进行更加生动地讲解。”范玲玲将自己的构想告诉记者,“孩子们还可以动手做一些紫苏牛轧糖、紫苏糕点等。”

“我超级感谢紫苏,这几年,我是和它一起成长的。”范玲玲感触颇深,“我觉得干紫苏产业是我想要的,也是能留下的一份事业。”(完)

上一篇新闻

有故事的“新农人”,正在改变西安的田野

下一篇新闻

重庆彭水:科技助力紫苏产业高质量发展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