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你的孩子放学时会变身“饿死鬼”吗?家长几乎异口同声说“是”

每日商报 记者 严斐 郭雀屏 夏莹

你的孩子放学时会变身“饿死鬼”吗?家长几乎异口同声说“是”

微信调查中的孩子年龄比例分布

“放学后一回家,第一时间不是打开书包做作业,而是开启‘吃吃吃’模式!”

有多少家长读到这句话时心有戚戚焉?

说这句话的家长,虽说笑着吐槽自己的“吃货”儿子,但其实是想来问问记者,为什么孩子回家后总是这么“饿”,既然这么饿,学校能不能在课间给孩子“加点餐”?

针对这一问题,商报教育微信公众号“家长学堂”昨日做了一个小调查:“你的孩子放学时喊饿吗?”一时间几百条留言涌进后台。

“是”——100%的家长均选择了这个肯定的回答。数据还是挺出乎意料的,原本以为总有那么一两个孩子胃口比较小,但现实告诉我们,放学时段小学生感觉饥饿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一放学首要的事情真的就变成了“吃吃吃”。

自从上小学 每天放学都喊饿

陈妈妈有个7岁的儿子,在拱墅区一公办小学读书,今年刚上一年级,“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外公外婆就要做东西给他吃,这都成为惯例了,如果不给他吃,他自己也会去厨房找,说是饿。”

“其实也不止我们家孩子一个,班上其他孩子也是这样的。”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陈妈妈基本每天都是自己接送的,孩子班上同学有些是邻居,平时也会一起接送上下学,“有次顺便帮邻居接孩子,两个小家伙同时喊饿,就带他们在外面给他们买了点蛋糕。”

孩子放学后喊饿的情况,在幼儿园时没发生过,“幼儿园是有课间餐的,牛奶、面包或者小餐包,放学前也会有一顿,比如红豆粥、木耳粥等。”陈妈妈说,幼儿园与小学放学的时间相差10分钟,幼儿园是3:30放学,小学则是3:40。

提到课间餐时,陈妈妈还讲到一个小困惑,“孩子每天都能从学校拿回来一个水果,问他为什么不在学校吃,他说老师不让在学校吃。”至于这个水果是什么时候发的,陈妈妈说这一点她没问过儿子。

80位家长异口同声说是这样

无独有偶,多位家长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提到孩子放学后会喊饿。

“见到我就两句话,第一句:‘妈妈,我回来了’;第二句:‘妈妈,有没有吃的,我饿了’。” 张妈妈女儿今年3年级,前两天家里的“存粮”吃完了,她又忘记买了,连着两天被女儿追着要东西吃,只能赶紧做晚饭,“今天特地记着,去超市买了一大袋吃的备着。”

另外一位爸爸也说,每天把儿子从学校接回单位,第一件事就是拿着爸爸单位的饭卡,去小卖部买吃的,吃完小点心后,再开始做作业。

昨天,我们通过“家长学堂”微信公众号就课间餐进行调查,后台填写表格的80位家长中,家里孩子的年龄段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都有,针对“孩子放学时喊饿吗?”这一问题,所有家长都选择“是”,也就是说,每个孩子放学时都会喊饿。

商报记者整理出的调查数据显示,下午放学后是孩子最容易感到饥饿的时间段,其次是上午第三节课后。针对这种情况,93.83%的家长认为关注孩子的饥饿问题很有必要。

大多数学校都不提供“课间餐”了

既然感觉饥饿,那就加点餐呗,但事实是,杭城绝大多数的学校都不提供“课间餐”。

一位公办小学校长告诉记者,该校所在的老城区,区里20多所学校基本都没有课间餐提供,仅有一两所民办学校目前有。“区教育局对这个事情也没有文件的规定或是要求,所以一般学校都没有这个服务提供。”这位校长说。

另一城区某知名小学的一位老师说,该区前几年还有部分公办学校提供“课间餐”,但今年也全部取消了。在商报“家长学堂”的调查中,所有留言的家长均表示,孩子所在学校不提供“课间餐”。

随后,记者也随机在各个城区的小学中抽了15所学校做了调查,15所学校中目前只有两所学校提供课间餐,其中一所学校曾经提供过,但目前也已经取消了。

杭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教育局针对这一问题的确没有明确的文件或是规定,包括在财政上对此也没有额外的补助,增不增设课间餐完全由各家学校自行决定。

尝试过“加餐”的学校不堪其忧

“其实的确有孩子喊饿,尤其是五六年级的学生,毕竟是长身体的阶段,消耗也越来越大,我们不是没有看到这个问题。但权衡过后还是决定不施行课间餐。”一位公办小学校长坦言,一来主管部门对这个事情没有明确的说法,二来也是最主要的顾虑,就是食品安全问题,让学校不敢轻易尝试。

“课间餐做不做一切由学校自主决定,那么招标工作必然也是由学校自己负责,招来的公司好还是不好,过程是否公开透明,都容易惹来争议。”这位校长说,涉及到吃的东西,家长都十分谨慎。有些说冷牛奶不好要喝热牛奶;有些说真空包装的面包不好要现做的;有些孩子又有各种食物过敏问题,众口难调。“真的就怕出问题,有几个万一腹泻生病怎么办?思来想去,最后还是不提供了。”

另一位小学校长回复记者,除了食品安全,还有收费问题,课间餐采用收费制,但是中小学收费管理非常严格,收费金额可能跟家长预期之间存在差异,有些家长对吃不吃课间餐无所谓,所以也有人不愿花钱购买学校课间餐。 “以我们学校为例吧,有2000多人,不光是食品安全,涉及到收费问题,压力真的很大。现在家长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事情学校想做却不敢做了。”

那为什么有些曾经提供“课间餐”的学校,后来也取消了呢?一位老师很无奈地透露:“我们曾提供课间餐,但也因此惹来不少投诉,有些家长觉得食品不够健康,有些觉得食品种类太少,曾有投诉到12345热线,学校变得很被动。原本就是增加学校负担的事情,但没想到有些家长不但不理解反而带来更多不满,所以后来我们索性停掉了。”

每到放学,学校周边小吃摊点总是生意火爆

医生说饮食不均对脾胃伤害蛮大

杭州江南胃胆病研究所所长王来法接诊过一些10岁左右的孩子,因为感到胃胀、胃痛来就诊,据王医生描述,这些孩子往往脸色微黄、整个人看上去很没精神,有的晚上睡觉还会流口水或者伴有口臭。

究其原因,还是和日常饮食有关。

有家长发现,“低年级的孩子在教室里吃饭,学校把饭菜盛在桶里提前放在教室门口,现在天气越来越冷,等到下课,孩子们一个个排队打饭菜,饭菜早就变凉了,这样孩子还愿意多吃吗?”

另一位爸爸告诉记者,女儿就曾因为不吃早饭在上午第三节体育课后因为低血糖发生晕眩,班里类似的情况并不罕见。

也有孩子因为学校营养午餐不对胃口,中饭只是简单扒了几口就作罢,要么是碰到爱吃的食物就暴饮暴食。

“饮食不均衡对脾胃伤害很大。”王医生说,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黄金时期,脏器娇嫩,胃黏膜薄,过饿或者过饱,贪凉或者贪热,都容易造成胃黏膜受伤,消化动力变差。脾胃消化吸收差,孩子就容易营养不良,个头也长不高,身材也会变得特别消瘦或者特别胖。还会影响到睡眠,休息不好孩子就没什么精气神,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王医生认为,如果学校能够提供课间餐,正好可以弥补孩子因正餐没吃好造成的饥饿,使一天的饮食得到平衡。“由学校统一安排比较好,比如蛋糕、馒头、面包等,花式品种可以多一些,但不要太甜。自带容易造成攀比等不良风气。”

另外,他也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多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吃易消化的食品,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酸、辣、硬、发食及生冷、不消化饮食和刺激物,因为这些食物容易造成胃黏膜损伤。

“早餐要吃好、吃饱,平常可以多喝些温牛奶,不仅可以暖体,还能保护、修复胃黏膜。”王医生说,碳酸饮料要尽量控制,最好不喝,这些高糖、高热量的饮料会严重增加肠胃负担。

家长希望统一供餐或允许自带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2.96%的家长希望能由学校统一提供课间餐, 34.57%的家长希望学校能允许学生自带,两者比重高达97.53%,剩余2.47%的家长则表示无所谓,孩子到家后吃也行。

“其实我们希望学校能统一提供课间餐,可以是牛奶,或者给点小餐包之类的,实在不行的话,希望能允许让孩子自己带点牛奶喝。”陈妈妈说,孩子每天都要喝牛奶,早上起来时间比较紧张,一下子也不一定能喝得下去,所以希望能在课间喝一点。

此外,对于学校采购的食物,陈妈妈说,作为家长这一点还是放心的,“学校对食物把控还是蛮严格的,就像幼儿园一样,学校给什么牛奶,孩子就喝什么,我们家长也不会多说什么。”

在采访中,有一位家长提到,她家儿子就读的学校是允许孩子自带课间餐的,一开始确实有点乱,有带巧克力的,有带饼干的,有带薯片的,食品包装也乱扔。老师费了不少功夫教育孩子,联系家长配合引导。“不过,现在大家都养成习惯了,吃多少带多少,家长也不给孩子带垃圾食品了,教室也不会因为吃课间餐而弄脏。”

在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一直为孩子们提供着课间餐,文海教育集团副总校长邓华的一些介绍或许能为我们还原这个问题另一面。

“学校花了很多精力,但众口难调。”邓校长说,每年测评的时候,总会有家长因为课间餐的品种、冷热问题等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学校的课间餐要求是健康食品,包含水果、牛奶、蛋糕、面包等品种,也跟可莎蜜儿、浮力森林、物美超市等单位谈过,从前期分析、采购到分箱包装,操作下来很吃力。

目前,文海的三年级到初三还维持着课间餐的传统,低段的文清校区,征求了家长们的意见,达成允许孩子自带课间餐的共识。

邓校长说,文清对孩子自带的课间餐品种有规定,比如独立包装的小面包、饼干、牛奶,或是装在保鲜盒里的水果,但每个人只能带两样,并且是能在下课8-10分钟内可以吃完的量。用餐时间安排在上午两节课之后,一般是10:30左右。

在前期检查、反馈、引导的过程中,邓校长发现班里有孩子带过辣味鸭脖,这是不允许的。“一般我们是不让孩子分享课间餐的,因为一旦分享之后,饮食安全就很难保障。”邓校长说,食品的包装都是拆掉的,容易有食品安全、卫生的问题,口味重的东西也会在班里引起骚动。

孩子的课间餐既要考虑安全问题,还要考虑到孩子心理问题。在综合考虑之后,文清的老师们把这块内容融合在了幼小衔接的课程里,教孩子们分辨哪些是健康食品,让孩子把一周带的课间餐用照片拍下来,整理、归类,看看哪些是健康、可以持续带的食品,包括牛奶盒的专门回收、整理,其实点点滴滴都是教育。

你的孩子放学时会变身“饿死鬼”吗?家长几乎异口同声说“是”你的孩子放学时会变身“饿死鬼”吗?家长几乎异口同声说“是”你的孩子放学时会变身“饿死鬼”吗?家长几乎异口同声说“是”

■相关链接 人大议案曾呼吁增加小学生课间餐

事实上,为小学生课间加餐的呼吁一直存在。早在2013年,余杭区就有人大议案呼吁增加小学生课间餐的建议,议案中提到:政府相关部门要大力推行小学生课间加餐计划,商讨出关于“小学生课间点心相关方案”。

由教育局统一发布相关文件或建议。当然,学校也可自行做主,给出多种选择,例如统一订购或者允许学生自带,甚至部分统一订购部分自带。学校要开设专门的加餐时间,例如上午第二节课课间,五分钟的时间就足够孩子们吃一块蛋糕、喝一袋牛奶,让他们在无饥饿感的情况下快乐学习。

国外部分小学也提供课间餐

在新加坡的部分小学里,上午10:00-10:30是学生活动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学生可以前往学校餐厅充饥,餐厅里会提供热乎的食物。校内也会有四五家食阁,供学生自己选择。

在加拿大,有的小学教室里会安装橱柜和水槽,学校统一采购一些饼干,在上午两节课结束后,由老师把饼干分装在小盒子里分发给学生。还有小学会在固定地方设置餐点处,学校十分强调孩子的自主意识,教孩子了解自己身体的状态,饿了就自主去吃。

80位家长参与本报教育微信公众号“家长学堂”调查统计

上一篇新闻

印尼巴厘岛吐血贴士‼️必备物品⚠️

下一篇新闻

文昌民屋壁画:让民间艺术在墙上“生花”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