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港股递表,福建省甜食市场排名第二的久久王食品能否成功?
在福建甜食市场上,排名第二的久久王食品国际有限公司(下称“久久王食品”)再次向港股IPO发起冲刺。
这只新股如何?
第三次冲刺港股
6月,久久王食品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事实上在去年的5月份和11月份,为了偿还债务以及扩充产能等,久久王食品已经向港交所递交过招股书。失效后,于今年六月份再次更新招股书。
根据招股书,2017年至2019年期间,久久王食品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3.56亿元、3.81亿元和4.14亿元,相对于2018年的营收,2019年同比增长8.74%。这三年内的溢利分别为4641.5万元、3868.6万元和4319.6万元,毛利率分别是30.5%、30.1%和31.5。
从营收的占比上看,久久王食品的营收来源主要是OEM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
其中,OEM产品所产生的收入占据总营收的一半以上。而格瑞兄弟糖果是久久王食品最大的客户,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期间,久久王食品向其销售的OEM产品占总营收的22.2%、25.1%、23.8%。
事实上,久久王食品与OEM客户的合作已经是较为长久且稳定。久久王食品与格瑞兄弟糖果等五大OEM客户有着4—15年的业务关系,OEM产品销往德国、菲律宾等超过35个境外货运目的地。
虽说久久王食品相对依赖OEM产品,但是近年的自主品牌产品销量也在上升。包括酷莎、拉拉卜及久久王在内的自主品牌产品去年营收达2.11亿元,毛利率去年也比OEM品牌产品高出了11.7个百分点,达到37.2%。相对于2019年港股休闲食品行业毛利率的均值37.55%,久久王食品还是差了一点。
自主品牌的亮眼表现,还是未能改变久久王食品营收减少的趋势。2016年至2018年,久久王食品自主品牌的销售收入为1.70亿元、1.65亿元、1.65亿元。
港股市场如何定义久久王食品,成长性的快消品还是糖果代工厂,估值将会有所差距。如果久久王食品被定义为代工企业,那么估值就会受压制。
久久王食品何来头?
去年以来,久久王食品生产了超过1.2万吨的糖果。
这家糖果公司,成立于1999年,位于中国品牌之都——福建晋江。
久久王食品分别在1999年、2000年和2003年推出了自有品牌产品“久久王”“拉卜卜”和“酷莎”。资料显示,久久王食品旗下工厂有32条产线,年产量约为1.5万吨,糖果种类涵盖胶基糖果、压片糖果、充气糖果及硬糖。
其中,“酷莎”是最大的本土清口食品品牌,而泡泡糖领域则有“久久王”“拉拉卜”,“欧麦格”则是高级休闲糕点领域,“MINI沙琪”主攻高端沙琪玛领域。截至2019年末,久久王食品有115名分销商,相对于2018年的90家有所增加,产品远销新加坡、菲律宾、美国、越南、马来西亚、南非、英国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久久王食品按照收益居王福建省整体甜食市场第二,2018年占福建市场第二、占国内市场份额约为0.6%。相对全国市场范围而言,久久王食品的规模不算太大。
而且,久久王食品在资金状况方面还有待改善。招股书显示,2019年久久王食品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额为4779.5万元,同比下降36.78%。现有的活动资金已难以支撑久久王食品的投资支出,久久王食品还计划于2021年8月前引入6条制造胶基糖果的新生产线及3条制造压片糖果的新生产线,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可见,久久王食品此次冲刺港股,意在募资,以扩充产能、更换现有生产线机器、偿还部分银行贷款、加大营销力度和补充营运资金等。
糖果行业增量有限
低糖时代,糖果企业只能靠上市谋变?
久久王食品这些年的业绩增长较慢,与整个行业也是息息相关的。
随着健康、养生等理念的风靡,低糖、无糖产品愈发受到消费者认可。数据显示,2014年-2019年,国内甜食零售市场规模从800亿元增至9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仅为3.2%,增长较慢。
消费者为了健康着想,对于传统零食渐渐不感兴趣,功能性食品甜食的需求变大。但久久王食品未来在产品研发方面似乎没有特别提及,募资也并不是用来进行产品多样化发展。
此外,久久王食品比较依赖于线下销售,通过分销商,在各大卖场、超市、商店等销售产品。线上电商销售的布局甚微,在2017年至2019年期间,来自电商渠道的收入比重仅为0.3%、1.4%和2.78%。
但是从整体行业上来看,随着移动互联网等的发展,线上销售的方式被更多人接受。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国内甜食零售市场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在2014年—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4.3,远超行业增长率。
当前,久久王食品线下销售的比例高达90%以上,因此布局线上销售还是有很多空间。受到资金掣肘,久久王食品或许需要更加全方位的考虑接下来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