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5日 星期二

蝙蝠自述:再也不要把我们端上餐桌了,这是保护你们自己

蝙蝠自述:再也不要把我们端上餐桌了,这是保护你们自己

我是蝙蝠,外貌丑陋,长相狰狞。我全身覆盖着毛,毛是黑色的,因此不讨人喜欢。我的卖相鸟不像鸟,鼠不像鼠,与各位很少有交集。为了不给你们带来麻烦,我只能卑微地生存着,昼伏夜出。夜阑人静,我悄悄地飞出来,弄点吃食,有时也吃几只飞蚊,以赢得人们对我的好感。不过,最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国流行,许多专家都点了我的名。我不得不露面来申辩几句。

蝙蝠自述:再也不要把我们端上餐桌了,这是保护你们自己

我是一种翼手目动物。翼手目是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我的四肢和尾之间,覆盖着一张薄而坚韧的皮质膜,撑开来成为一个飞行器。今年是鼠年,有的老人说,吃了盐的老鼠会变成蝙蝠。这是无稽之谈。我和老鼠既不是近亲,也不是近邻。我们毫无关系。我这个生物种类共有19科185属961种,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在热带和亚热带最多。我的老大哥是狐蝠科蝙蝠,体型特别巨大,最大的翅膀张开来,长达1.8米,结棍伐?但是,我的最小兄弟基蒂氏猪鼻蝙蝠的翼,仅有15厘米。

老早有人不讨厌我,大半在于我的名字。蝙蝠的蝠,和“福”字同音,他们把我做成吉祥团案,但这是大错特错了。我不会给你们带来一点儿福气,而只会带来巨大的灾祸。不瞒你们说,我的身体被科学家称为“大自然的活体病毒库”。里面有100多种病毒。已查明的有SARS冠状病毒、MERS病毒、马尔堡病毒、汉坦病毒、埃博拉病毒,乃至最近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等。每一种令人胆寒、给人类带来严重灾害的病毒,都把我的身体当作一个温馨的港湾。加上我有翅膀,我会飞行,我能迁徙。这是我能把病毒带到世界各方的一个强势条件。我是一架小型的生物战争的轰炸机。我飞临你们的生活上空,你们可要当心点!

在高度密集的群居状态和长距离飞行过程中,我和我的兄弟们互通有无,实现了病毒的广泛集散。出于其特殊的免疫系统和DNA修复能力,以毒攻毒,我自己却是百毒不侵。2017年12月7日,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新发传染病中心主任石正丽称,我是对人类具有极大危害的病毒载体。

这话一点也没说错。1994年,澳大利亚亨德拉镇的一个赛马场暴发了一场疫情,死了14匹赛马和1个人。导致此次疫情的病毒被称为亨德拉病毒,我要老实告诉各位,这种病毒是我悄悄地带过去的。另外,我的小兄弟中央狐蝠、灰头狐蝠、小红狐蝠、眼镜狐蝠体内,都有亨德拉病毒的抗体。亨德拉病毒的“近亲”尼帕病毒,也是世界上最危险的病毒之一,被列为威胁生物安全的4级病毒之一。尼帕病毒最初在1998年到1999年间暴发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感染猪群和猪农,导致276人被感染、105人死亡。尼帕疫情的感染者病死率高达75%。这里我也要坦白告诉各位:“凶手”也是我和我的小兄弟们。

蝙蝠自述:再也不要把我们端上餐桌了,这是保护你们自己

另外,2004年孟加拉国暴发的包括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都是我作的孽。2011年的美国电影《传染病》,就是以这个事件为原型,描述了家猪食用了我吃剩的香蕉,被这段香蕉要了命,也导致了全球传染病的大流行。

另外,我们还有群居的习性,超高密度的亲密群居,最多的时候,有上千只生活在一起,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这给病毒的传播提供了完美的环境,让病毒能够快速地传播,给人们以致命的一击。因为我们百毒不侵,所以特别长寿,寿命最长的小兄弟棕蝠能活35年,绝大多数兄弟寿命都在10年以上。顺便说一句,这也是许多饕餮之徒爱把我端上餐桌的理由。他们自我安慰说:吃了我能去病延年益寿。

我最害怕的就是某些野味爱好者那张贪得无厌的嘴。我的很多兄弟一不小心,落入捕猎者的手,被送往野味市场,最后上了人们的餐桌。尽管我有自己独特的免疫系统,却无法阻止这些野味爱好者对我垂涎三尺。宋朝有个诗人叫苏轼,他被贬岭南时曾写过两句诗:“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可见在宋代就有岭南人吃“烧蝙蝠”习惯。最近,我还在手机上看到一段视屏,有位美女把我的同类煮熟了,当众撕裂两个翅膀,扯下一片胸肌,沾了一点什么劳什子的酱,嚼得津津有味。我不禁流下了眼泪,但也为这位美女的无知而暗暗担心,她如果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那可怪不得我啊!

千百年来,你们人类已经驯养了鸡鸭牛羊,还有老猪兄弟和江河里的各种鱼类,你们吃的东西已足够了,但有人还爱找些新鲜的、刺激的东西,残杀我和各种野生动物兄弟,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有的人还以吃野味来炫富。我要在春节里说句不吉利的话:你们这是找死。你们再也不能把我和其他野生动物端上餐桌了。你们不吃野生动物,是对自然的保护,更是保护你们自己。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黄玮 题图来源:邵竞 设计 图片编辑:邵竞

内文图来源:视觉中国

上一篇新闻

乳腺癌切除后隆胸,如何才能不复发?

下一篇新闻

9·11袭击背后,华尔街的“创伤后遗症”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