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5日 星期三

深圳40年,10位武汉人的奋斗之歌

深圳40年,10位武汉人的奋斗之歌

深圳市九思泰达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俊华。

本人供图

深圳40年,10位武汉人的奋斗之歌

本人供图

深圳40年,10位武汉人的奋斗之歌

“粤港澳大湾区十佳设计师”夏小满。

本人供图

深圳40年,10位武汉人的奋斗之歌

张超带儿子到深圳市莲花山公园玩耍。

本人供图

深圳40年,10位武汉人的奋斗之歌

武汉华大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锐。

本人供图

深圳40年,10位武汉人的奋斗之歌

荟同学校深圳校区总校长李茵。

本人供图

深圳40年,10位武汉人的奋斗之歌

在深圳开湖北菜馆的武汉厨师吴少雄。

本人供图

深圳40年,10位武汉人的奋斗之歌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主任医师刘大波。

本人供图

深圳40年,10位武汉人的奋斗之歌

“80后”武汉女孩郑青和家人。

本人供图

深圳40年,10位武汉人的奋斗之歌

协和深圳医院常务副院长陈宏翔和同事在深圳的合影(正中间军绿色衣服为陈宏翔)。

本人供图

敢闯敢试、埋头苦干,筚路蓝缕40年,深圳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战胜各种新挑战。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将在深圳市隆重举行。13日,本报多路记者采访了10位从武汉到深圳奋斗的各行业代表,倾听他们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创新创业故事,他们大胆探索、勇于开拓的经历,成为深圳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生动注解。

九思泰达董事长吴俊华:

创业要志存高远

立志做支付安全的领跑者,并为之不断奋斗,在研发攻坚期每天睡眠不足3个小时——深圳市九思泰达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俊华认为,创业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

吴俊华是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83级校友。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一家国企工作,先后多次参与工行总行项目的设计开发及管理,从一个普通的工程师成长为总工程师。她曾带领团队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了工商银行IBM4700储蓄、对公仿真系统的研发,新系统的上线奠定了国内银行的系统架构基础。她凭借该项目获得国务院专家津贴、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吴俊华也是将ATM跨平台应用及ATM循环机成功引入中国的负责人。在深圳创业、创新氛围的激励下,2004年,吴俊华离开国企,开启自己的创业历程,成立公司,专注研究安全及支付领域的前沿技术。她带领团队攻克重重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出自主创新产品EPP加密键盘,在全球率先通过PCI2.0认证。通过与相关著名公司的合作,九思泰达成功将国产安全芯片应用到加密键盘中,系列产品凭借技术和稳定性优势成功替代国外产品。公司率先开发的全球领先的安卓系统智能终端产品获得中国国际金融展“金鼎奖”,带来了整个安全支付行业向智能终端应用的迁移。

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同时,吴俊华也不忘承担社会责任,作为深圳市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深圳市妇女儿童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她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女性尊严、价值、创业创新发声。

亚泰光电副总经理刘依霞:

从社会服务中找到人生价值

平时被工作占领,周末被各种社会活动占据——对于深圳市亚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支部书记刘依霞来说,忙碌已成为她的生活日常。

刘依霞2008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专业毕业,来到深圳。2012年,她加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亚泰光电。

2010年,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内窥镜系列产品问世,这个“机器医生”通过细小的镜头伸进发动机、气缸等设备肉眼看不到的地方实现远距离观察和检测,可以应用到石油化工、电厂、汽修、重工、船舶、铁路、反恐等众多领域。购买国外的同类产品需要几十万元,刘依霞所在的亚泰光电研发团队进行技术攻坚,研发出最小直径仅为2毫米的工业内窥镜,售价仅几万元。凭借技术和价格上的优势,这一系列产品快速抢占了德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市场,今年新冠疫情期间,企业仍订单不断。

业余时间,刘依霞致力于社会服务。作为华中科技大学深圳校友会执行秘书长,她协助校友会成立了新闻、建筑、人文、医疗等20多个学院分会和行业分会,让各个细分的圈层能更精细化地运作,帮助从母校毕业的企业家与毕业生在各自的行业领域中快速对接。

她谈到,华科在深圳有一二十万校友,“校友会就是为广大校友提供服务,成就他们更好的社会角色”。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刘依霞和华科深圳校友会志愿者团队联系在深圳的企业家和各界人士,为湖北30多家医院捐赠了近350万元的资金和物资。她说,无论走得多远,她对武汉、对母校的感情永远不会改变。

“粤港澳大湾区十佳设计师”夏小满:

武汉伢回家乡设计酒店

在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十佳设计师的颁奖台上,青年设计师夏小满引人注目。这名来自深圳的设计师实际上是个武汉伢,当得知本报记者采访他时,电话那头响起了纯正的武汉话:“深圳蛮好,武汉蛮好。”

上世纪90年代初,刚刚小学毕业的夏小满随家人从武汉来到深圳。第一次到妈妈上班的国贸大厦,夏小满被大厦的棱棱角角吸引住了,喜欢写写画画的他后来考上艺术院校,成为一名室内设计师。

作为一名设计师,夏小满却有红绿辨识障碍。但正是这一点,让他对色彩有自己独特的搭配。“这两种颜色对比非常强烈,在进行高星级酒店设计时,能起到点睛之笔。”夏小满说,现在酒店设计,讲究客人的体验感和酒店理念的契合,需要线条和暖色灯光的搭配,这是他的长处。

“不断学习、开拓创新非常重要。”夏小满自己出资入住各类高星级酒店,去学习其他设计师如何将美观和实用相结合。“前几年赚的钱,都住酒店花了。”夏小满说,刚刚创业那几年,多亏了家人的理解和帮助,让他一路坚持下来,现在他终于成为一名高星级酒店室内设计师,并成为公司董事合伙人。

2019年,他和团队拿下武汉卓尔万豪酒店项目,“我了解武汉,懂得武汉的美,知道如何将最先锋的设计与荆楚元素结合。”夏小满说,现在武汉越来越美,让人充满期待。

公司合伙人张超:

创业得益于深圳“店小二”超前的服务意识

“当初我放弃稳定的工作,只身赴深圳发展,就是想搞清楚沿海地区经济活跃的秘诀。”13日,家住深圳市罗湖区的武汉人张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感慨,深圳作为经济特区,除了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其浓厚的创业氛围和高效的政务服务对于初创型企业“相当友好”。

42岁的张超出生在汉正街,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一名计算机工程师。2008年,张超怀揣着梦想来到深圳,先后投入金融和光电子行业。

“我供职的公司每年都参加广交会,搭展台、工作人员交通食宿,对于小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支出,政府不但承诺报销一半,而且当年即可到账。”张超说,深圳“店小二”提供的便捷服务让他看到了希望。

2013年,张超与人合伙创业,主营设计、组装、调试户外LED显示屏。公司起步阶段,他们不熟悉工商登记、税务申报等具体事务,深圳市相关办事窗口简化程序、提供一站式服务,他们不用为重复交材料而奔波操心,可以全身心地拓展公司业务、规划远景目标。

张超现在深圳娶妻生子买房,仍然关注家乡的发展。“武汉四通八达,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我的不少业务伙伴看好武汉,打算到汉投资。”

协和深圳医院常务副院长陈宏翔:

见证“深圳速度”创造奇迹

陈宏翔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教授,去年,他多了个新身份——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常务副院长,负责医院的科研、教学、学科共建等工作。

协和深圳医院又名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是武汉协和医院的帮扶共建对象。经过十多年合作,协和深圳医院飞速发展,作为区级医院,该院已跻身三甲医院行列。

陈宏翔对“深圳速度”印象深刻。

南山区是全国著名的经济强区,近几年投资过百亿对医院进行改扩建,搭建最先进的“杂交手术室”、购买最新设备;同时大力发展“社康中心(相当于街道医院)”,畅通分级诊疗,提高转诊、收治效率。

南山区高新企业众多,华为、腾讯等知名企业都是医院的合作对象,在建设智慧医院方面,广泛应用5G、Wifi6、IPv6等互联网新技术。上月底,一名学生脑室出血、突然昏倒、瞳孔放大,命悬一线,被送到协和深圳医院看急诊。急诊流程经过优化,快速出检查结果,值班专家紧急做了高难度手术,5小时患者就恢复了意识。陈宏翔说,这种速度“堪称奇迹”。陈宏翔说,在武汉专家的技术帮扶下,协和深圳医院已能实施多种高难度手术。

华大基因武汉公司总经理周锐:

“火眼”实验室成为抗疫“中国名片”

2010年,华大基因正式入驻光谷生物城,武汉华大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锐从深圳回到武汉,参与筹建。10年后,华大基因武汉公司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医疗器械中心和客服中心。

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周锐前往广东工作,并于2009年入职深圳华大基因。2010年10月,他开始参与华大基因武汉公司的筹建。10年间,华大基因的迅速发展同样印证着武汉的崛起。今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华大基因率先研发出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和快速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并获国家药监局首批应急产品审批上市,迅速投产。同时,华大基因在武汉首建“火眼”实验室,检测速度大大提升,并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助力全球抗疫,让从武汉走出的“火眼”实验室成为抗疫行动的“中国名片”。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口号让周锐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拥有极其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城市氛围,“包括鼓励大家试错、犯错,这是非常难得的”。

回到武汉10年,周锐对武汉的发展同样看在眼里。光谷10年间聚集了大量优秀的行业头部企业,产业链更加完整,对外交流更加频繁。周锐说,武汉是历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城市,又有良好的人才优势,这些年的变化很大,让他切身感受到“每天不一样”的城市蝶变。

荟同学校深圳校区总校长李茵:

武汉的城市精神与深圳是相通的

去深圳之前,李茵在武汉教育界已颇负盛名。她是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校长,其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和实践备受关注。作为第十届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还为义务教育法修改等重要议题做了大量工作。之所以放下在家乡打下的基础远赴深圳,她说:“吸引我的是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和教育创新的魄力。”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作为深圳高端国际学校之一,荟同学校也将敢为人先、勇于突破的精神发挥到教育探索中。荟同首批两个校区落地中国深圳与美国华盛顿,其核心愿景是在世界多个一线城市开设校区,形成高度协调一致的全球教育网络,供师生在各个文化间交换学习。其师资队伍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组成,包括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顶尖院校的硕士、博士。学校还通过卓越中心等特色项目,打破学校的围墙,为学生链接社会各界领军人物,给他们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荟同学校通过项目式、体验式的主题课程,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学习、自我探索的能力。

“我始终相信,做教育和改变世界是同一件事。”从武汉到深圳,对李茵而言,不变的是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教育创新的热忱。李茵说:“武汉的城市精神与深圳精神是相通的,‘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城市精神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之中,祝愿武汉和深圳的未来更美好。”

在深圳开湖北菜馆的武汉厨师吴少雄:

专给老乡做家乡菜

2007年,因为有亲戚朋友在深圳,吴少雄带着12万元去了深圳。他在武汉当过七八年厨师,一到深圳就在宝安区盘下一个100平方米的门店,开了一家湖北菜馆,起名:楚味堂。

今年,吴少雄47岁,来深圳创业已有13年。他的楚味堂已从深圳宝安区(关外)搬到了福田区车公庙,菜馆名字不变,临街门店,经营面积已有3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人就餐。“经常会有湖北商会和社团来此聚会。每年,我还为湖北老乡们办一两次相亲交友活动。”

13日中午,正在忙着做板栗烧鸡的吴少雄告诉记者,由于坚持做莲藕汤、刁子鱼、红菜苔、粉蒸肉、热干面、凉拌毛豆、鱼糕肉糕、油焖大虾等地道的湖北菜,他的菜馆成为深圳湖北老乡的打卡地。每天排队买热干面的队伍长达十几米。“卖得最好的是热干面,一天可卖几百碗。”

人人都说深圳是创业热土,说起这13年在深圳的创业感受,吴少雄表示,在深圳要不断创新,要有上进心,要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这13年,我一个人在深圳创业,我的家人都在武汉生活,我经常回武汉。我的徒弟现在武汉各大酒楼当厨师,我经常回汉与他们交流,学习武汉最新的菜品和制作方法,寻找湖北最优质的食材。比如最好的莲藕、最好的黄冈佛手山药,都是我亲自回武汉找货源。”

9月18日,楚味堂经过一个多月的装修,焕然一新。吴少雄表示,接下来,他会继续坚持在深圳做好湖北菜,让更多湖北人在深圳能吃到家乡菜,让湖北菜能够在深圳发扬光大。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主任医师刘大波:

“老专家”勇闯深圳二次创业

“我今年57岁了,3年前来到深圳,虽然一切要从零开始,但这座年轻的城市焕发了我第二春。”13日下午,趁着给病患问诊的短暂间隙,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儿童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刘大波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他感叹,深圳升腾向上的动力和活力,不仅引来众多年轻人,也让他这样的“老专家”甘愿在此二次创业。

1998年,35岁的刘大波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调入广州市儿童医院。2017年,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在全国范围内引进人才,向他抛来“橄榄枝”,“深圳经济发展较快,但医疗却是‘洼地’,而且这个新医院没有编制、没有团队,甚至都没有病人,去还是不去?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挑战。”

刘大波思忖之后,率团队成员赶赴深圳,“一是我有创业经历和从医经验;二是政府对医院建设支持力度大,场地大、环境好、硬件设施先进,建好后‘交钥匙’给南方医科大学管理,体制机制灵活;三是深圳有国际视野,有利于技术创新。这些就是我敢试敢闯、迎难而上的动力来源。”

在刘大波的带领下,该院儿童耳鼻咽喉科的团队从5人发展为9人,从一开始一年只有几十台手术到现在一天最多几十台手术。他还参与了“三炎(中耳炎,鼻炎,扁桃体炎)及儿童睡眠呼吸障碍”临床指南的制定,并获得全国小儿耳鼻喉科“十大名医”称号。

80后金融女孩郑青:

深圳让人在拼搏中成长

“深圳是我的第二故乡,也让我在拼搏中成长。”从大学毕业离汉来到深圳,一晃15年过去,“80后”武汉女孩郑青现在已是一家知名银行某网点的营业主管。回顾自己在深圳的生活、奋斗历程,她觉得,正是敢试敢闯、勇于突破的深圳精神给予了她前进的动力。

郑青家住武汉六渡桥,因为父母工作调动到深圳,她在小学4年级来到深圳就读,初二时又回到武汉,顺利读完高中和大学。2005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她进入深圳一家知名银行工作。在她看来,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是这个城市的禀性。短短几年,她就顺利完成了新人过渡,成为网点负责人。

郑青觉得深圳的变化“又多又快”,同一个地方隔两天再看,就会变得不同;唯一不变的,是深圳人遇到问题时敢想敢做的精神和处理问题的快节奏。

十多年前,郑青的一位亲属觉得所住小区的道路存在问题,就直接写信给市政府,几天后问题就得到了解决,这种互动方式和效率,让郑青很受触动。她自己所住的小区此前没有安装煤气管道,生活不方便,郑青给街道打了一个电话反映情况,几个月后,整个小区就开通使用了,“除了办理开通手续时找过一次,其他都没让我们操心,让我们有更多时间投身工作。”

记者郭丽霞 夏晶 万凌 王春岚 刘晨玮 施政 张珺 汪甦 史强 通讯员聂文闻 统筹王永芳

来源: 武汉晚报

上一篇新闻

中央纪委追逃细节密集披露,外逃官员曾有人扛枪巡山

下一篇新闻

“足不出沪”,也可让味蕾环球旅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