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要注意孩子滥用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所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作为父母,肯定有很多人在意自己的儿子过早的沉迷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这个问题。而且儿童玩电子产品有可能会危害健康,这一点从定性上讲其实不是什么值得讨论的问题。

要注意孩子滥用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所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1. 视力、听力的器质性损害:这一点被社会广泛认同。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0-6岁儿童操作电子视频产品时间每次不宜超过20分钟。

  2. 颈椎的器质性损害:儿童的骨骼正处在发育阶段,颈椎问题会影响椎体的大小、形状的发育,严重者甚至会影响胸椎、腰椎及其他骨骼的发育,甚至会使儿童身体长高受到限制。有研究表明,当头部弯曲60度时,颈椎承受的压力会达到27公斤,相当于一个7岁儿童的体重。(来源:重庆儿童医院骨科小儿脊柱专家覃佳强教授)

  3. 神经发育障碍:最容易被忽视也是伤害最大的损害。它不像视力、听力和颈椎那样出现损伤之后可以被测量或者有明显表观现象。它在无声中侵蚀儿童发育,当家长发现问题时,损伤往往已经达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例如:

    感觉统合失调,当小孩在入学后被发现有多动、易暴怒乱发脾气、提笔忘字、做题粗心、记忆力差、词不达意、协调性差、粘人、孤僻等等种种问题,并不一定是因为孩子不听话或者笨(你打孩子的话他可太冤枉了),而是因为他有可能是在低龄期不适当的玩电子产品造成了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

    抽动症,小儿抽动症是生长发育过程中大脑兴奋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频繁使用,从感官刺激到神经。小儿抽动症最常见的症状,首先是运动性抽动的症状,如频繁挑眉毛、用力眨眼、嘴巴歪斜、耸肩、扭脖子、甩手、抖脚;其次为发声性抽动的症状,如尖叫、发出怪声、清嗓,甚至说脏话等。这些动作的特点是,动作短暂、快速、突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控制,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交往,往往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生活,部分患者合并多动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严重者需要儿童心理科专家干预。(来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主任冯建华)

  4. 智商发育:智商不等于孩子打游戏得分比你高。浙江大学心理系专家陈树林博士表示,人对于事物的记忆,包括编码、存储、复述、提取四步骤,如果长时间依赖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将改变脑功能,对于编码这一阶段造成干扰,从而影响后几个环节。也就是说,大脑也会用进废退,闲置不用,也会落伍。

  5. 情感、社交领域发育障碍:“过早玩iPad等电子产品,很难说是否影响孩子的智商,但一定会影响认知和情感”,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王小棉说,“孩子应该先接触真实的世界,再去接触虚拟的世界,但现在,这个顺序被颠倒过来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在门诊中接触过大量网络成瘾、游戏成瘾的孩子,他感到十分忧虑:儿童的意志力、合作精神、勇气、同情心等等,都要在真实的人际交往中培养,而现在孩子们去玩手机、玩电脑,“‘人人交往’变成了‘人机交往’,这些孩子变得孤单、冷漠、不知如何与人交往”。

    综上,有我国儿童医疗机构和教育部门均有大量案例证实滥用iPad等电子产品会给儿童发育带来各方面的伤害。目前学术界对此没有太大分歧。而且像上海这些发达城市,一直就有教育机构在呼吁大家重视电子产品对儿童的危害。医疗界缺乏定量论证来描述这种危害到底有多大。毕竟iPad是个生命不到5年的新产品,它的第一批幼儿用户最多在读小学,在数据样本方面,一部分孩子受害时间短、发育迟缓不明显,另外还有一部分孩子可能不被家长认为是“有病”(家长误以为他们是“不乖)而未曾就医,所以医院里面确诊出来的受害者数量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我们缺乏详细的数据来统计iPad到底在哪些方面给儿童带来了损害、以及量化这损害有多大。

    换句通俗话说,广泛的医院/学校都可以证实这个“坑”里掉进去过很多人,但由于数据样本有限,医院/学校没办法准确的告诉你,假如你跳坑会有多大概率摔进去、摔进去之后是半残还是死毙……在这个背景下,各位家长仍然有雄心带着孩子一起尝试跳坑吗?

建议0-3岁幼儿不要接触电子设备,3-6岁儿童限制使用电子产品。

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儿科协会指出,0-2岁幼儿不应接触任何科技产品(如电脑、手机、iPad、MP3或MP4等现代电子产品);3-5岁幼童接触的时间,每天不应超过1小时;6-18岁儿童,每天应不超过2小时。

新加坡著名早教专家陈禾教授:“亲子教育反对在0-3岁时采用电子产品是有根据的,不同的成长阶段必须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并非隔绝电子产品,而是让这些产品回归本位——手机就是电话,电脑就是工具,别让孩子将他当作游戏机;iPad既然无法隔绝游戏,那就别交给孩子。不要相信‘控制时间’,这不现实”。

其它建议:

  1. 帮助孩子“隔离”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最重要的一步是:约束家长自己。各种电子产品已成为家长哄孩子和摆脱孩子纠缠的利器,只要家长本人有在家玩游戏、看片的习惯,就不能避免孩子会模仿使用电子产品。

  2. 对于0-3岁的婴幼儿而言,连限制时间使用也完全不可行。因为:①0-3岁是婴幼儿大脑和神经快速发育期,使用电子商品造成的损伤更大;②0-3岁婴幼儿尚未具备复杂语言功能,尚未拥有时间、协议的概念,如果家长搞什么“只玩15分钟”是完全不可行的,只会让小孩子觉得,明明自己玩的好好得为什么家长莫名其妙突然抢走了不给我玩?孩子们只能是大哭大闹大发脾气,长此以往,孩子们会失去对家长的信任感,出现行为或心理问题。

  3. 健康的日常生活:让孩子饮食清淡,少看电视或玩游戏机,多参加体育锻炼或是团体活动。

  4. 别把电子产品当奖励物:不把电子产品作为“交易筹码”,比如“好好吃饭就给你玩”之类的。

  5. 尝试感觉统合训练: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类似障碍,应及时断掉电子产品,加强感觉统合的康复训练,还是可以帮助孩子逐步恢复、慢慢追上其他孩子的。推荐清华大学出版的书: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王萍

愿天下父母的孩子都能健健康康。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15家逼格超高的幼儿园🌈 - Part I

下一篇新闻

英语绘本幼儿启蒙,20T资料大分享,分享给需要的妈妈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