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100天,武汉决胜四场大考

■ 复工复产 4月8日至今

4月8日零时起,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武汉企业复工复产、招商引资随之进一步加速。爬坡过坎、滚石上山,搏杀二季度、冲刺三季度、决战四季度,武汉主动作为、快干实干。

100天来,武汉马不停蹄举办央企、世界500强与全球知名外企等5场大型“云招商”活动,线上与线下结合,扩大国内外企业家参与武汉重振。超过200家知名企业参加武汉经贸活动,签约投资总金额超5000亿元。

100天,武汉决胜四场大考

(图为4月23日,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第二工厂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组装汽车。 记者史伟 摄)

主动作为快干实干,做好“店小二”

疫后重振 经济发展战跑出加速度

4月8日,武汉重启。遭受重创的武汉,复工复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市最大的单体工业企业东风本田产能不足,整个3月只生产了1000辆车;蔡明纬餐饮加盟店老板黄婷婷两个多月没有营收,因不断增加的人工成本,陷入困境;武汉君善建混凝土有限公司,因市场萎缩,面临着自公司创建以来最大困难。

武汉重启,是一蹶不振,还是逆势重振,全球瞩目。著名经济学家张燕生由此论断:对于世界来说,武汉克服疫情带来的重创,绝处逢生,触底反弹,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生活、新的时代和新的武汉,将会给世界带来信心和希望。

在武汉疫后重振的关键时期,中央研究确定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信贷、投资外贸等方面明确了具体措施。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农村农业部等中央部委密集出台支持湖北武汉政策。

“在湖北武汉最艰难的时期搭把手、拉一把”,成为全国企业界共识。

陈东升等“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的14位民营企业家代表,第一时间来汉洽谈项目,用资金投下武汉信任票。5月15日,全国过半央企组团在汉签下37个重量级项目,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红宣布“我们投资1000亿”。

有全国作为坚强后盾的武汉,尽锐出战、决战决胜,打响疫后重振经济发展战。

围绕企业复工复产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武汉各级党委政府全力做好“店小二”。

——找人才。政府安排“点对点”班车,帮助企业员工返回武汉。线上线下联动,举办多场招聘会,为企业揽才。在多部门协调下,东风本田千名员工乘坐武汉首个返岗复工专列复工复产。目前,东风本田产能已完全恢复,销售也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找资金。3月以来,武汉推出“纾困”基金,为企业“输血”。截至目前,仅“汉融通”平台就为企业成功融资11000多笔,总额超过540多亿元。黄婷婷的餐饮店仅用了一天半就获批20万元贷款,渡过了难关。

——找市场。武汉举办多场企业供需对接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在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举办的首场供需对接活动上,武汉君善建混凝土有限公司收获了价值近6000万元的采购订单,解了燃眉之急。

爬坡过坎、滚石上山,搏杀二季度、冲刺三季度、决战四季度,武汉主动作为、快干实干。

华为公司深切感受到“与时间赛跑,只争朝夕”的武汉速度。4月23日,华为武汉研究所负责人表示,希望上半年在汉落地鲲鹏生态创新中心。4月30日,双方即完成“云签约”。

山东得象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切身享受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服务。这家刚投产的公司,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两个多月,公司负责人说:“不用我操心,各种手续、厂房装修、员工招聘,公司所在的黄陂区都解决了。”

奋发有为的武汉,打破时空局限,创新各种“云平台”,为全球探索出一条疫后重振之路。

这100天,武汉马不停蹄举办了央企、世界500强与全球知名外企等5场大型“云招商”活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扩大国内外企业家参与武汉重振。据统计,超过200家知名企业参加武汉经贸活动,签约投资总金额超5000亿元。

这100天,武汉举办了两场“云开工”,孙宏斌等知名企业家参与其中。4月、5月连续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超2000亿元,有力推动全市经济发展。

云招商、云开工、对接、云金融、云招聘……武汉踏“云”而行,跑出了疫后重振的加速度。

今年1—5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降幅均有收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

韧劲十足的武汉,获得越来越多企业青睐。

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不改初衷,将企业新兴市场中国总部落户武汉,成为2020年第一家在汉成立公司的世界500强企业。在小米武汉总部刚投入使用之时,武汉市与小米集团、金山集团签订小米、金山(武汉)总部二期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过去的100天,武汉经济重燃生机、浴火重生。将来的100天,武汉要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逆势崛起。

100天,武汉决胜四场大考

(图为6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的大门口返校学生正有序排队等待入校。学校为没有做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的学生现场安排检测。 记者高勇 摄)

■ 核酸检测 5月14日开始

5月14日,武汉召开“全市加强核酸检测加快筛查无症状感染者”工作部署会,随后,对全市市民有序开展核酸检测,全面筛查无症状感染者,让全国人民放心,让武汉人民安心。

6月2日,湖北省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新闻发布会公布武汉集中核酸检测结果:5月14日零时至6月1日24时,武汉共对989.98万居民完成核酸检测,未发现确诊病例。

打消疑虑让全国人民放心

集中检测 展示一个安全干净的武汉

7月12日,湖北省疾控中心表示,全国30个省份均可凭湖北健康码“绿码”通行,且不需要核酸检测证明。

湖北省内外的人民群众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他们知道,这一来之不易的局面,与武汉5月进行的千万市民集中核酸检测排查有直接关系。正是这一场大检测,推倒了横亘在人们心中的隐形门。让湖北、武汉的人民日常生活和经济社会秩序稳步复归,市内外、省内外的交流快速走向正常化。

回首5月中旬,那时武汉市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来汉复学、经商、交流的人们心头多多少少都仍有疑虑,武汉人去其他城市也常遭遇隐形门。为更好推进复工复产,让全国人民放心,让武汉人民安心,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谋划开展集中核酸检测排查,并定下检测免费、优先排查老旧小区几个原则。

5月15日,集中核酸检测排查正式启动。不少专家提出质疑,花费如此大的人力财力,究竟值不值得?

武汉市委市政府答案斩钉截铁:为了人民安全与健康,值!

值得就去做。去做,才发现诸多挑战摆在面前。头号难题——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如何在十余天内动员到位? 如何组织到位? 如何快速精准查出结果?

那些日子,全市指挥部大楼彻夜灯火通明,15个区领回任务后,立即制定工作方案。遍布武汉的每个社区,都成为作战单元。东西湖区慈惠街沙咀大队的书记朱杰说:“检测前一晚,全体工作人员一夜未眠,入户摸排,清点常住人口,又上门、电话、微信通知居民,连夜找场地,划出1.5米的间隔线。”

英雄的武汉人民高度配合。武昌区居民赵先生说,起初父母因担心交叉感染,有些抵触,经他反复劝说,充分了解检测流程后,老人打消了疑虑。“拿到检测结果那一刻,特高兴,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亲朋好友。”

每天如此庞大的采集量,武汉是如何做到的?

那期间,武汉动员了35万名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投入采样一线。检测期间,一名采样护士因穿防护服时间过长,险些中暑,哭声惹得无数网友心疼。就是在这样的节奏下,医务人员完成各自的“战斗任务”。

那期间,武汉日核酸检测能力一度达到80万人次,但要在既定时间内完成全部人口检测,仍有难度。鉴于此,武汉在23家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基础上,又动员40家机构参与。武汉明志医学检验实验室投入400多人三班倒,仪器24小时不停转,样本检测日清日结。

6月2日,武汉集中核酸检测结果公布,用实际行动将之前人们一个个“问号”拉直,变成“叹号”。社会评价认为,武汉集中核酸检测是“守土有责、尽职尽责”的高度体现。不仅是为武汉人民生命安全负责,更是对全国和世界人民负责,“武汉的表现,值得打高分!”

100天,武汉决胜四场大考

(图为7月13日,在位于鹦鹉洲大桥底的白沙洲街道防汛驻守点,工人们加固堤防。 记者丁越强 摄)

■ 全力战洪 6月至今

今年入梅以来,武汉遭遇7轮强降雨,全市平均累计雨量764.6毫米,仅次于1991年和2016年,居历史同期第三位。武汉市按照“二级响应、一级战备”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弘扬抗洪精神,经受住了洪水和梅雨的双重严峻考验。

雨情就是汛情,汛情就是命令。每一轮强降雨期间,全市水务、交管、城管、房管等多部门联动,高效运转,昼夜奋战,抢排渍水点,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00天,武汉决胜四场大考

(图为7月12日下午,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驾驶冲锋舟巡江值守,确保市民群众生命安全。记者苗剑 摄)

较量历史第四高位洪水

众志成城 洪峰过境大堤巍然屹立

7月15日22时,长江武汉关水位28.37米,较洪峰水位下降0.40米。

7月13日下午,长江委水文局发布消息称,长江中下游洪水洪峰已通过汉口。长江干流汉口站,洪峰水位28.77米,居历史第四高位。

洪峰安然过境,长江大堤巍然屹立。

武汉市按照“二级响应、一级战备”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弘扬抗洪精神,经受住了洪水和梅雨的双重严峻考验。

早在3月上旬,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武汉就启动了防汛准备,地下管网疏捞、堤防排查整治、水库除险加固等全面复工复产。全市61项防洪重点工程在汛前完工。

把疫情耽误的备战时间“抢”回来。据介绍,当时,因疫情管控,面临工人不足、物料无法进入施工现场等困难。市区派出车辆到黄冈、云梦、孝感等各地村湾去接工人返汉,多方协调各种施工物料、机械运输,争分夺秒,挂图作战,日夜奋战,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外排能力由2016年的980立方米/秒增加至1960余立方米/秒,排水防涝骨干体系基本形成。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进入4月中旬,全市对长江汉江险段、病险水库、涵闸、易渍水点等薄弱环节、配套设施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治隐患。

今年入梅以来,武汉遭遇7轮强降雨,全市平均累计雨量764.6毫米,仅次于1991年和2016年,居历史同期第三位。特别是7月5日—6日,武汉出现24小时最大降雨量超过250毫米的特大暴雨。

7月6日5时,市防指当机立断,提升武汉防汛应急响应级别至Ⅲ级,一个半小时后,再次提升至Ⅱ级。全市“二级响应、一级战备”,气象预警连续播发,渍情通报半小时一次。

雨情就是汛情,汛情就是命令。每一轮强降雨期间,全市水务、交管、城管、房管等多部门联动,高效运转,昼夜奋战,抢排渍水点。

入汛以来,中心城区55座外排泵站全力持续抽排,累计抽排超10亿立方米,强有力地保障城市排水安全。

7月5日至6日暴雨,共造成中心城区不同程度渍水30处,通过排涝,绝大多数渍水都在一个小时左右消退,居民出行正常。

防汛,历来是武汉天大的事。

武汉市区地势低洼,一到汛期江水上涨到25米“设防水位”以上,长江对武汉而言就成为一条“悬河”。

入汛以来,武汉市制定“一湖一调度”“一流域一调度”的精细化方案。通过打好湖泊港渠调蓄、涵闸管网输送、泵站机组抽排的组合拳,全市城区重点湖泊水位均在4月末降至控制水位以下,腾退库容约1亿立方米,“空腹”迎汛。

特别对于东湖施行分区管控、分流东湖雨水,在九峰渠连夜抢出350米应急排水通道,施行分湖区排水。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今年高考期间,全市近2000人的排渍快速反应队伍和500台车辆提前驻守在58个考点及易渍水路段,未发生因渍水导致影响交通和考生误考情况。

天兴洲民垸扒口行洪前,党委政府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动员,共转移人员457人,其中126人集中安置,居民生活、医疗等基本服务有保障。

目前,长江、汉江武汉段水位均超警戒水位,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我市保持每天30000人次以上的24小时不间断巡查,确保城市安全度汛。

100天,武汉决胜四场大考

(图为7月7日2020年高考第一场,武汉5.9万名考生踏上追梦的考场。图为现场值勤的特警背着一位腿脚不便的考生入考场。记者 胡冬冬 摄)

■ 非常高考 7月7日-8日

作为疫后城市规模最大的集体性活动,武汉此次高考叠加了诸多背景——疫情防控常态化、高考延期一个月、连日强降雨来袭……平添了重重挑战。

全市高考服务保障工作交出圆满答卷——2020年武汉高考,实现5个“零”(全市考点无体温异常发热考生、无备用隔离考场启用、无突发事件、无考务偶发事故、无因渍水和交通问题误考考生),取得完胜。

直面疫情防控、考试延期、强降雨考验

高考保障 交出5个“零”圆满答卷

7月8日,2020年武汉高考第二天的下午,武汉市晴川高级中学考点门前,家长孙国辉面带笑容,高举国旗,迎接女儿迈出考点。

这个在以往高考中少见的一幕,出现在今夏的武汉,几乎没有人感到突兀。相反,人们为之感动、振奋,家长和网友见到这一幕,都一边笑一边抹眼泪。

2020年武汉高考,注定将被载入史册。作为疫后城市规模最大的集体性活动,武汉此次高考叠加了诸多背景——疫情防控常态化、高考延期一个月、连日强降雨来袭……平添了重重挑战。

陈军或许是最能感受到这些压力叠加的家长之一。49岁的他,是武汉市肺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儿子今年高考。陈军一直坚持在战疫一线,5月份才回家。

陈军说,即便是武汉4月8日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措施后,他仍无数次忧虑:“今年的高考还能不能举行?”陈军的大实话大疑惑,道出许多武汉家长的心声。

3个月漫长而又短暂的期盼等待,始终与这种焦虑、疑惑、不确定性相纠缠,相伴始终。

终于,顶着疑惑、冒着大雨、戴着口罩,2020年武汉高考稳稳到来。

赴考的不只考生、家长、老师,也不仅仅是城市交通的从业者、管理者,而是整座城市。

“刚买完午饭,雨突然大了起来。”7日中午,汉阳区水务局排水队员王桂清发现雨势渐大,一路狂奔到位于建港中学考点附近的值守点,密切监控雨情,一旦出现积水,随时启动抽水车抽排。当天,考点门前无明显积水,道路畅通。

高考中,这样的及时应对在城市中处处可见,武汉的准备在高考前就已做好。

7月份前后,武汉先后召开两场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全测温入场、全空调配备、全时段防疫、设置备用隔离考场等高考保障措施,还重点发布了降雨应对措施;高考前一天,武汉召开全市动员大会部署:开辟行车绿色通道,优化公交、轨道交通服务,对新城区和易受渍水影响的考点提前准备预案,确保高考顺利进行。

疫情防控不能松,市民们看到,考点内外,身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严阵以待,考点还专门设置了隔离考场;道路通畅须力保,市民们看到,街头巷尾,除了交警、城管队员和义务送考的出租车司机,还有时刻紧盯易渍水点的水务工人;汛期防洪紧绷弦,市民们看到,各处堤防“人在堤在”的誓言下,突击队员们24小时轮班护堤查险……

8日下午,当5万余名考生从全市58个考点走出时,全市高考服务保障工作也交出圆满答卷——全市考点无体温异常发热考生、无备用隔离考场启用、无突发事件、无考务偶发事故、无因渍水和交通问题误考考生。

2020年武汉高考,实现5个“零”,取得完胜。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赢得又一次大考!

“对武汉来说,每个‘零’都是一个挑战。”宋娓是新加坡时代财智媒体集团总编辑,土生土长的武汉人。9日上午,在新加坡的湖北同乡微信群里看到武汉高考以5个“零”结束,她的内心也深受触动。

“武汉曾处在疫情‘震中’,但这座城市从来没有消沉,而是积极振作,用行动和事实告诉世界:我们做得到,并且做到了!”宋娓说,“武汉高考的5个‘零’,足以感动世界。”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9日下午,人民日报快评《这次高考,是武汉的又一次大考》这样描述:“英雄的武汉,一难接着一难来,一仗接着一仗打……在迎接一次又一次大考后,武汉必将拨云见日,迎接更强大的自己,更美好的明天。”

(记者马振华 康鹏 黄琪 陈永权 刘智宇)

统筹:陈丹 刘功虎 摄影:记者高勇 苗剑 史伟 胡冬冬 制图:刘岩

【编辑:张玲】

上一篇新闻

逐渐摆脱疫情阴影,百世集团二季度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下一篇新闻

哪些水利工程可改变中国经济格局?藏水北调可以说是千年大计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