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 星期四

潮汕佛教的文化特色

潮汕佛教的文化特色

潮汕佛教文化自古以来丰富多彩,独具禅韵,不同尘俗,是潮汕历史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色是:
一、慈悲解难救世精神
跟全国佛教一样,潮汕佛教坚持佛祖释迦牟尼慈悲济世宗旨,遵守“爱国爱教,利乐有情”原则,传播普度众生的思想,弘扬救世精神。许多出家人以古德为榜样,圆满自身人格,“唯其圣洁才能给烦嚣尘世注入清凉,唯其高远才能给凡夫俗子施以针砭”,严守清规戒律,诵经拜佛,实施放生,举办消灾法会或大型水陆法会,为民消灾纳福,祈祷国泰民安、世界和平。同时,把众善信所施净款,一方面用于佛门建设、配置,另一方面用于救苦救难、兴学赈灾、造桥修路,功德显著,就象各地善堂善举一样,有口皆碑。有的佛门,还专门设立慈善会(组),动员善人集资行善。据不完全统计,各庵寺、佛堂、精舍及其住持和大德,从1982年至今21年中,捐献给社会福利事业的资金共逾千万元。重点寺院开元寺、灵山寺、双峰寺和三市佛教协会等,走在慈悲济世的前头,起模范作用,而一般的庵寺、佛堂、精舍也不甘落后。普宁市大南山镇益岭村宝龙寺,从一九九八年六月初十成立慈善会(至2000年参加教徒1600人),至今已向社会捐款逾30万元和捐物资一大批。成立当年就获捐款10.755万元,9月长江等百年罕见大洪灾时,赠救济款6万元和新旧衣服200余万件、药品与食物一大批、大米1万公斤,出动三辆货车,直送灾区湖北黄梅县,会长陈汉辉登门问苦,令灾民感激万分。惠来县溪西镇佛光禅寺(原称“玄德古寺”),近21年来支援建校,造桥修路、绿化山地、助残抚孤、救灾济贫等,付出巨款约400万元。有医术之僧尼,则长期无偿施医,如释惟振、定根、定持、宏悟、成果、新忠、行一(俗称“五师”)等。
二、佛、道、神融合共处
在不少庵寺中,除主奉诸佛、菩萨外,还奉敬被视为“护法神”的关公、玄天上帝(如汕头市达濠区青云禅寺、西山古寺、饶平县永福寺、惠来县佛光禅寺、潮阳市五皈寺)、齐天大圣孙悟空(如潮阳石泉岩、大北岩)、梨母娘娘与华陀仙师、林先生公(如潮阳石泉岩),个别还供奉天、地、水“三官”(如南澳岛深澳隆寿寺)。而兼奉各开山大施主神位则是普遍存在。有的庵寺,开始是佛教,后来住道家,再恢复住僧(如潮阳县西岩)。有的原是道教,而后改为佛教(如普宁市盘龙阁)。除陆丰元山寺佛道结合很出名外,今汕头市濠江区赤港皇帽峰下的金兰观佛道共处很明显。它创于清末,俗称“吕祖庙”,1950年住尼,1996年重修,现后厅奉吕祖及李铁拐、地师杨筠松,还有神像9尊;前厅是大雄宝殿,奉三圣佛;两伙巷各设观音阁、地藏阁。有的则与神庙(如南澳岛潮音寺与妈庙)、道观(如潮阳大北岩与石洞玉龙宫)相邻,和平共处。
在三结合的现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善堂。善堂,有的乡里称“善社”、“祖师庙”,绝大多数是为纪念宋朝来潮阳县建造和平桥的释大峰的,扬其德以行善的民间慈善组织。它既主奉高僧大峰祖师常拜佛诵经,但却由民间善人管理而非僧尼常住;平常和农历七月“普度孤魂”做法事时,或请僧尼主办或请道士来主持,奏佛乐或奏道乐,不是佛门也不是神庙,是三教结合的典型,堪称民间慈善组织的奇葩。
其实,无论佛、道、神,其主旨都是一致的,即提倡博爱众生,行善济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理论、仪规、形式、源流不同而已,故三结合没有矛盾,完全可以互相融化、相得益彰。
三、建筑、佛龛、塑像工艺独特
潮汕庵寺的建筑格局,是宫殿式的,兼有楼、阁、塔,各色琉璃饰顶,雄伟壮观,美轮美奂。其主殿屋脊,或嵌瓷双龙夺宝,或装饰双鹿朝法轮,瑰丽多姿。大门口,或竖上两支大龙石柱,或摆上一对大石狮、大汉白玉狮,倍添庄严。山门也有内外,石柱高耸,亭盖多层,气势磅礴。
佛龛,或以木雕构成,雕龙刻凤凿花,工艺精细;或以石刻为座,再配木雕;或木雕大幅冠顶,精美绝妙。
塑像,包括诸佛、菩萨、十八罗汉、护法神,更是构造各异,或木雕,或脱沙,或泥塑,或不锈钢造,或白玉雕,或铜铸,不管是坐姿、卧姿、立姿,皆仪态端庄,维妙维肖。有些庵寺,还在放生池中或山峦上,竖上高大的观音坐像(石刻或白玉雕),引众瞩目。
无论建筑、佛龛、塑像、绸幡制作的设计者,泥工、木匠、雕刻师、泥塑师、油漆工、绘画者,都请能工巧匠,各显神通。
四、匾、联、诗、书禅味深厚
绝大多数庵寺、精舍皆有大量的匾额、柱联、律诗、碑记、摩崖石刻,或以佛理阐明,或以寺名为冠,或以当地风情为述,内容深刻,禅理生辉。而书法则楷、行、隶、草、篆,多种多样,各展风雅。出自各时代各地,既有大小官员,也有名僧贤士,还有书法行家,都宣扬法音。就古代来说,有唐朝潮郡人大颠和尚,于《祖堂集》中所录一偈被认为是潮人最早诗作(另一说是陈元光诗作最早);明朝巡按、潮阳县人清官肖端蒙,海阳(即今潮安)县人名书法家吴殿邦,清朝潮阳县令彭象升,清末潮人黄檗祖师释仁智,天津人状元夏同和,台湾爱国诗人邱逢甲等。就现代来说,有中国大名人赵朴初、饶宗颐、叶恭绰、高僧释圆瑛、太虚、明旸、茗山、白光、云峰、本焕、仁得(泰国)、仁德、真慈,广东名书法家麦华三、秦纃生、连登,潮汕名僧释宽鉴、照心(台湾)、纯果、定会、定然、定因、定根、定持、智诚、慧原、新成、明生、心印、传正、圆彻,贤人许涤新、吴南生、王鼎新、庄世平、秦牧、黄雨、张华云、“十万山人”孙星阁、陈大羽、苏石风、谢海燕、梁鼎光、林春山、陈厚实、吴波、黄赞发、陈谦、王杏元、蔡起贤、蔡仰颜、林友、李志浦、王纪平、董正之、黄辉孝、林希炎、杨锴、陈丁、陈廷文、刘崇山等等,都在佛门留下墨宝或妙诗佳联。
古今还有一批介绍佛教的史记、志书、照片集、回忆录等,也是佛史瑰宝。如清《灵山正弘集》(1941年释莲舟重辑,1993年再版)、清道光六年(1826)春开元寺告隐方丈释绍发主刊《开元寺传灯录》(光绪九年即1883年方丈释永禅续增之刊行)、1934年5月开元寺岭东佛学院《海沤集》、1992年释慧原编纂《潮州市佛教志•潮州开元寺志》(80余万字)、岭东佛学院《人海灯》(1994年7月起复刊)、1995年释定根《云水行脚记》(林湘雄整理,14.2万字)、林俊聪于1991年主编《汕头市佛教志》和《天南法乳》(各12万字),1999年《南澳寺庙览胜》(15万字)与《准清庵》,和这次出版《潮汕庵寺》等。
另外,需要特别介绍的是潮汕历代涌现僧诗妙品。已知出诗集者有:明洪武永乐年间(1368-1424)驻锡潮州云步少林寺释法宣《无闻和尚诗集》(已佚)、清顺治、康熙年释道纆(1596-1674,大埔县人)《北游集》、《布水台集》、《百城录》诸诗集。清初潮州释德薪《劫灰诗文集》(已佚)、释超雪《超雪集》(已佚)、当代释定持《行脚吟(一、二集)》(1996年由林俊聪辑注出版并再版,共录诗155首、联101副及名贤赠诗51首、联19副)、释定然《观竹林杂咏》(1980年刻印,1990年出版,1991年再版,诗、词、联共34首(副))、释慧原《剩语》(1992年出版,诗25首、词11阕、联69副、文9篇)、释行佛《西天吟》(1998年结集)、释圆彻《微尘集》(1999年出版,诗词1004首及联、文)。而潮人最早的诗僧、大颠之师、唐大历(766-779)闻名“士林传宗法,僧国主诗盟”的释惠照(生卒不详),可惜今未能找到其诗。幸存于各种志书中之僧诗有:唐大颠偈(见《祖堂集》)、宋释慧元(1036-1091,潮州人)《圆寂偈》(见民国《潮州志•丛谈•人部》)、明释超月(1568-1703,惠来县靖海人,号一镜,俗姓宋)《临江仙•东栅永福寺自题》(见《惠来文史》第3辑)、明末清初释净慧(生卒不详,潮州意溪橡埔村附近之人)《别峰寺》(见光绪《海阳县志•卷四十二》)、清初释寄尘咏《东岩》、《西岩》等诗、清释振际(康熙时人,修行于潮州河内桂坑东山庵)《圆寂偈》(见光绪《海阳县志•卷四十二列传》)、清末释仁智(1813-1902,南澳岛人)《答刘同知东升偈》(见1945年《南澳县志》)、清释海会《次陈心之、陈比之二居士过访东臬韵》(见乾隆《潮州府志•卷四十二》)、民国释福来(两任开元寺方丈)《浴佛节示众》二偈(见释慧原《潮州市佛教志•潮州开元寺志》)等。上述僧诗,不同于俗间文人吟咏,而是从脱俗的胸中自然倾吐,出家的身心体验,以禅入诗,超凡入圣,饱含佛理机趣,抒发参悟灵性,新颖独到,又有艺术欣赏价值,故在潮汕历史文化上占有特殊位置。
五、海内外共襄盛举乡情浓郁
潮汕佛教文化之所以能灿烂辉煌,是与海外及本地潮人檀越乐捐巨资之善举分不开的。
古代大檀越,是唐朝潮阳名贤、潮汕洪氏始祖洪大丁,宋朝潮州进士林绍坚,元朝至元余英,皆捐数以千亩计田地,分别赠灵山寺、开元寺。1950年后,因时局变迁,尤其是“文革”掀起极左狂潮,故华侨对潮汕佛教爱莫能助。从1976年10月“四人帮”覆灭,自此拨乱反正,信仰自由,佛教复苏,潮汕各处抢救、重兴大小梵宇,急需大量资金。而此时海外潮人爱国爱乡,以善为乐,慷慨解囊成为各地兴寺主要资金来源。自1980年以来,港澳台胞和外国侨胞,乐捐潮汕佛门总款估计有数亿元之巨。
香港李嘉诚、庄静庵、释定因、林希炎、柯紫蓉、徐发泉、刘思仁、麦树旺、林炳宣、林守鑫、林守启、张仕仪、张仕杰、张仕雄、张仕强、张仕荣、黄廷灿、许立椿、林世铿,泰国谢慧如、陈世贤、陈健铭、刘荣坤,新加坡释妙理及其徒释达清和释惟一、释惟坚和蔡锡河,马来西亚陈宏升,台湾郑德贞及家人等,贡献重大。尤其是谢慧如、释定因、林希炎,事迹分外感人。旅泰大慈善家、潮州官塘镇奕湖人谢慧如(1913-1996),1991年春捐300万元(连同后来共560万元)在潮州市创建了中国大陆首座泰国式佛殿(1992年元宵落成剪彩),并捐从泰经空、海、陆运输重逾吨泰式铜铸佛陀圣像(含莲座)进殿,于1992年4月11日率泰华各界人士庆贺团在该殿参加佛像开光。旅港高僧释定因(1918-1995),饶平县黄冈镇霞饶村人,把抢救、恢复潮汕庵寺视为己任,于1981年秋、1982年1月,两次率团访潮汕,在港组建2千多人参加的行善消灾法会,多次募集巨资,至1988年就共捐逾千万港元,其中捐给开元寺、双峰寺各100多万港元、青云寺115万港元、灵山寺约40万港元及饶平县、南澳岛、潮阳县等30多座庵寺,还捐给外地古刹、北京佛学院等,功德无量。港胞慈善家林希炎(潮安庵埠人)、柯紫蓉(潮州城内人)伉俪,捐资600多万元重建潮州市松林古寺,资助建潮州叩齿古寺、水月庵、别峰寺和南澳岛叠石岩、潮安县灵和寺、澄海水仙古寺、饶平金光寺等,及外地梵宇,共1千多万元(连同社会福利总捐超2千万元),爱乡情深,实非寻常。
六、名山古迹旅游胜地
自古庵寺,大多数筑于名山、风水宝地,曲经通幽,气象万千,林泉如画,令人忘尘,故有“天下名山僧占多”之说。加之建筑工艺独特,文物丰富,故成为海内外游客向往之处。
潮汕各地庵寺,不仅成为当地平民、文士览赏之胜地,更成为外地尤其是海外人士游历、礼佛之热点,如今每年游客数百万人以上。
列入全国重点寺院的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寺,以其建自唐朝、高僧辈出、规模恢宏、工艺精美、文物众多,而每年吸引海内外香客、游人达数十万人。揭阳市区名刹双峰寺、侣云寺等,也吸引大量游客。潮州市叩齿古寺以唐朝释大颠与韩愈相会之处而声名远播,中外游客不绝。汕头市达濠区青云禅寺,有“海国风光第一峰”之美誉,山岩高峻,林木苍郁,花香鸟语,天然石洞内有“大肚石佛”,游客每年逾10万人。
而有天生石洞者则具特别引人魅力。如最有名的潮安县甘露寺(大型石洞可容数百人)及白云岩,汕头市蓬洲龙泉岩、濠江宝峰岩,潮阳西岩、东岩、大北岩、小北岩、石泉岩、乌崎岩、石井岩、翠峰岩、白云岩、华古岩、古雪岩、玉紫岩、凤泉岩,惠来县仙井岩、西山岩、铭湖岩、普慧岩、普陀岩,普宁市马嘶岩、清水岩、白水岩、白云岩、嵩峰岩,潮州市区最上岩(石庵)、南岩,饶平县普陀岩,揭阳市区崇光岩,揭西县天竺岩,南澳岛叠石岩、钱澳庵等。
庵寺旅游资源,既满足了海内外香客游人礼佛游览之愿望,加深了潮人乡情,交流了中外佛教文化,同时增加了当地十分可观的经济收入。
除上述六方面之外,还有虽经历代天灾人祸尤其是“文革”疯狂摧残而幸存的一些古代文物,包括经书、塑像、石刻、法器、石经幢、赠品、匾联、墓塔(如唐大颠舌镜塔),个别是国宝,皆十分珍贵,是潮汕历史文化精华的深厚积淀。
潮汕佛教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由于地缘底蕴等条件,而形成了充满禅味的丰富的岭南人文景观,有的还颇深奥。本人结合多年来尤其是近12年业余调查庵寺古今状况之收获,作出初步的、肤浅的探索,请教于有识之士,抛砖引玉,以期共同更好地探求、研究其各方面的特色和历史与现实的价值,使之进一步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服务。


(作者:林俊聪,汕头市委台办。本文发表于《汕头社科》2014年第1期)

上一篇新闻

贝克汉姆公子们和霉霉有爱合照!一个钢铁直男坐姿,一个超模气质

下一篇新闻

北京冬奥会丨创新添活力:科技之光映照北京冬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