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9日 星期日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鲈形目鲷科下的所有品种鱼类统称为“鲷鱼”,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地区,为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我们经常能够见到种类甚多、各具特点的鲷鱼。此类鱼是一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红烧、干烧、炖、刺身造姿、清蒸、酱汁等。或许,常常亲尝各种鲷鱼的你,徒有一腔“饕餮”之心,却对它们的身份信息一无所知。而且,鲷与鲷之间又经常撞脸(外形),真的很难分辨呢!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你肯定想问:这些鲷鱼该如何区分呢?!!


那么,现在,就带着问题,一起去看图识“鲷”吧!


1、黄背牙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俗称“赤鯮”、“赤章”,体背侧呈鲜红色,腹部逐渐变淡,带金黄色光泽;背鳍基部下方体侧具3个大型黄斑,软条部后方背侧另具1个暗黄色斑,前鼻部与吻部之间具黄色污斑,背鳍硬棘及鳍膜呈橘黄至淡红色,基部具一条透明的纵线,软条及鳍膜则为橘黄至黄色,最大体长为30.6cm。


2、黄鳍棘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俗称“黄鳍鲷”、“赤翅仔”、“黄脚立”、“黄脚腊”。其背鳍呈灰色,胸鳍、腹鳍及臀鳍在鱼体新鲜时会呈现鲜黄色,有时在鳍膜间具黑纹;尾鳍为灰色,具暗色缘,下叶具黄色光泽。黄鳍棘鲷的最大体长为35.2cm。


3、平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俗称“枋头”、“邦头”、“锡鲷”、“白加腊”,体表呈银灰色,体侧有淡青色纵带,腹鳍和臀鳍颜色略黄,尾鳍上下叶某端尖,大部为深灰色,仅下缘鲜黄色,最大体长为80cm。


4、布氏长棘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俗称“布氏长棘鲷”、“盘仔”、“锅盖”、“胡须魬仔”,前4根背棘延长如丝状,臀鳍小,胸鳍长,长于腹鳍,尾鳍呈叉形,体呈淡红色而带银色光泽,体侧有数道红色的横带,最大体长为35cm。


5、青衣鱼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别称: 青衣鱼,黑斑猪齿鱼、青衣寒鲷。本鱼体延长而呈长卵圆形,头部背面轮廓圆突;上颌较短,向后不达眼前缘;上下缘各具 4犬齿。头颇大,背缘稍陡,略呈均匀圆突,尾鳍截形。体呈暗青色。小鱼颜色较淡,头上半部及胸鳍基部有许多不规则蓝纹,体侧每个鳞片上皆有蓝点,在背鳍的某2枚硬棘上有一略大于瞳孔的黑斑。成鱼头部及鳞片有蓝斑,但背鳍起点下方有一宽约4枚鳞片、长约5枚鳞片的蓝色鞍状斑。背鳍硬棘13枚、背鳍软条7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10枚。体长可达100厘米。


6、黑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常用名:黑棘鲷,俗称有海鲋、青鳞加吉、青郎、乌颊、牛屎鱲、乌翅、黑加吉、黑立、海鲫、铜盆鱼、等。黑鲷呈长椭圆形,体侧扁,体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多光泽,背鳍鳍棘坚硬,臀鳍第二鳍棘尤甚,除胸鳍为灰色,其余各鳍边缘均为黑色。体被栉鳞,体侧通常有5 ~7条黑色横带。黑鲷吻尖口小上下颌牙齿排列紧密,头部外缘平直,眼上方头骨不隆起。一般体长10 ~30厘米,最大个体长45厘米,重3000余克。


7、斑石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别称: 斑鲷、黑嘴、硬壳仔、黑金鼓、斑鲷。体黑褐色,有不规则黑斑。斑石鲷系恋礁型鱼类,又被称为"矶钓之王",强大的牙齿咬合能力往往能将钓线咬断,专业人士在合适的地点苦守一天也未必能钓到,已是矶钓爱好者公认的最具挑战性、最有兴趣钓捕的鱼种。

8、阿部牙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俗称:“赤鯮”、“阿部赤鯮”。体侧呈鲜红色而带银色光泽,腹部呈粉红至白色,体侧分布有5~6条蓝色的点状线纹,体背侧无任何大型黄色斑点,前鼻部与吻部之间亦无黄色污斑,背鳍、臀鳍及尾鳍为橘红色,鳍膜上有些黄色斑纹,最大体长为30.7cm。

9、斑鱾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学名斑鱾,辐鳍鱼纲鲈形目舵鱼科。又称瓜子鱲,俗名黑毛、菜毛、粗鳞黑毛,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舵鱼科的其中一个种。分布于全球各大洋之热带、亚热带海域。深度:类栖息深度自潮间带至数十米皆有,水深1~30米。斑鱾,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10、花尾鹰螉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俗名: 鹰斑鲷 、咬破布、三康、金花、万年瘦三刀 ,

香港名:斩三刀三刀鱼生于珠江口流域,后海湾及青山湾及南丫岛一带,因鱼背前部分隆起;型似刀而得名。每逢七至九月最当造,只生活于水质清美的地方,常于岩礁活动,捕捉极其困难,故非常罕见。

11、太平洋棘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俗称“乌格”、“乌鯮”、“番黑格”、“正乌格”、“黑鲷”、“黑立”,体色呈灰白至暗黑色,鳃盖具黑色缘,背鳍灰色,胸鳍在鱼体新鲜时会呈现淡橘红色,腹鳍及臀鳍为暗灰色(此处可区别黄鳍棘鲷),鳍膜间具黑纹,尾鳍灰色具暗色缘,最大体长为60cm。

12、台湾棘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俗称“台湾黑鲷”等,体色为铜灰色,背及尾鳍暗色且具黑缘,胸鳍在鱼体新鲜时会呈现淡橘红色,臀鳍鳍条为白色,鳍膜为黑色,腹鳍呈淡黄色或为透明色。此种鲷鱼跟灰鳍棘鲷(Acanthopagrusberda)和太平洋棘鲷(Acanthopagruspacificus)非常相像。但是,灰鳍棘鲷主要产于印度洋、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等海域。台湾鲷鱼的最大体长为50cm。

13、红友鱼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中文学名: 紫红笛鲷侧线上方的鳞片在背部前方与侧线平行,仅在后方为斜行;侧线下方的鳞片与体轴平行排列。头部鳞片始于眼后缘上方。前鳃盖骨后缘具一宽而浅的缺口。犁骨及聘骨具细齿带,舌亦具细齿‘


14、红笛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别称: 红鸡鱼、红鱼。为我国南海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其个体较大,刺少肉多,是肉质鲜美的优质鱼类、鲜食可红烧、清蒸,也适合做溜鱼片、鱼丸子等,还可加工成盐制品或制做罐头鱼品。


15、金带笛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侧线上方的鳞片向后斜行;侧线下方的鳞片与侧线平行排列。头部鳞片始于眼后缘上方。前鳃盖骨后缘有1宽而浅的缺口。犁骨及腭骨具细齿带,舌亦具细齿。成鱼在尾鳍和背鳍后缘均有白色边缘。暖水性中下层鱼类。栖息于泥沙或岩礁底质海区。体长一般为100-300毫米,大者可达600毫米。

16、四带笛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为笛鲷科、笛鲷属鱼类。全长达300毫米。体被中大栉鳞。吻钝尖。上颌前端具2小犬牙,下颌具1行尖牙。

17、五带笛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又名大尾赤鼻仔,侧线上方的鳞片向后斜行;侧线下方的鳞片与体轴平行排列。头部鳞片始于眼前缘上方。前鳃盖骨后缘具一狭而深的缺口;间鳃盖骨具一强棘,与缺口嵌合。犁骨及腭骨具细齿带。体侧有5条纵行细带。背鳍鳍条下方有一暗色斑点,随个体生长逐渐不明显。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常栖息于岩礁及珊瑚礁海区。体长可达250毫米。

18、金焰笛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体长椭圆形,侧扁。上下颌、犁骨、腭骨均具齿,上颌前端具2犬齿。鳃盖骨无棘。前鳃盖骨后缘具细锯齿,并具一浅凹。鳃耙棒状,内缘有小锯齿。体被栉鳞,头顶部裸露。侧线上方鳞片斜向后背缘,侧线下方鳞片与体轴平行。体浅红色。侧线上方具斜行黄色条纹,侧线下方有8纵行黄色条纹。体侧在背鳍鳍条部前下方有一大黑斑,黑斑2/3在侧线下方。全长可达350毫米。

19、千年笛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别称: 打铁婆, 儋州红, 千年鲷。千年笛鲷体被中等大弱栉鳞,颊部与鳃盖部被鳞。侧线完全,侧线上下方鳞片皆斜向背后方。背鳍鳍棘部与鳍条相连,鳍棘强,背鳍鳍棘部基底长于鳍条部。背鳍鳍条部与臀鳍后缘稍呈尖形。胸鳍大。腹鳍位于胸鳍基下方。尾鳍浅凹形。体赤色,侧方具3条深红色斜带,尾鳍上下叶尖端黑色。幼鱼体侧具3条黑色斜带,随生长模糊至消失。全长可达800毫米

20、斜鳞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斜鳞鲷体长椭圆形,侧扁。头较小,吻短钝。口小,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前缘之前下方。眼较大,侧位,位于体中轴线上。背鳍鳍棘与鳍条大部分等长,相连,之间无缺刻。尾鳍浅叉形。侧线上下鳞列均斜行。前鳃盖骨后缘平直无凹刻。为暖水性海洋鱼类,体长可达50cm。

21、黄笛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体长为体高2.62.9倍,为头长2.52.9倍。头长为吻长3.64.0倍,为眼径3.64.2倍。体椭圆形,侧扁。吻长。口大,上下颌约等长。上颌前端具2犬齿,口闭时外露。眼眶骨宽。前鳃盖骨边缘具细锯齿,后缘凹陷浅。鳃盖骨有一扁平棘。体被栉鳞,头背部鳞片达眼间隔上方。背鳍鳍棘与鳍条间具浅缺刻。胸鳍长大,末端伸达臀鳍起点上方。尾鳍浅凹。体背部红色,腹部浅红黄色。侧线上方具黄色斜条纹,侧线下方具一条较宽黄色纵带及数条细黄带。各鳍黄色。 体延长而呈纺锤形,背腹缘轮廓相当。两眼间隔平坦。下眼眶骨宽1/2倍于眼径。前鳃盖缺刻显著。鳃耙数24-27。上下颌具细齿多列,外列齿稍扩大,上颌前端具2犬齿,内列齿绒毛状;下颌具一列稀疏细尖齿,后方者稍扩大;锄骨齿带三角形,其后方具有突出部;腭骨亦具绒毛状齿;舌面无齿。体被中大栉鳞,颊部及鳃盖具多列鳞;前鳃盖骨后部下缘具鳞;背鳍鳍条部及臀鳍基部具细鳞;侧线上方的鳞片斜向后背缘排列,下方的鳞片则与体轴平行。背鳍软硬鳍条部间无明显深刻;臀鳍基底短而与背鳍软条部相对;背鳍硬棘XI-XII,软条11;臀鳍硬棘III,软条8;胸鳍长,末端达臀鳍起点;尾鳍内凹。体浅灰色至黄色,体侧上方有甚多金黄色斜线;侧线下方则有数条金黄色纵线,其最上方由眼後至尾柄之一条最宽。各鳍淡黄色,唯腹鳍淡色。全长可达300毫米。

22、横带髭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别称: 十六枚、海猴、黑鳍髭鲷等,体呈椭圆形,侧扁而高。一般体长10~15厘米,体重200~400克、背鳍前高度隆起,前鳃盖骨后缘具细锯齿,体被细栉鳞,呈现黄褐色,头和体侧具7条深褐色横带,下颌前部密生小髭,头小,眼大而圆、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为粗壮硬棘,其中第3鳍棘最长,第二背鳍鳍条圆形,臀鳍鳍棘坚硬;尾鳍楔形。第2背鳍、尾鳍及臀鳍为黄色、边缘褐色,腹鳍浅黑色。体侧扁而高,背部隆起。眼大。体色灰褐,体侧具5条深色宽横带。背鳍第三棘与臀鳍第二棘特别强大,背鳍、臀鳍软条部及尾鳍为鲜黄色并具黑缘,尾鳍圆形。

23、五线雀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别称: 厚壳仔 五间雀。鱼体侧边有4~5条宽黑横带,但本种鱼体色略黄且尾鳍上下叶也没有黑带,。分布较广。白天喜三五成群在水层中觅食浮游动物。也吃小虾、蟹、海藻等,易饲养。


24、黑带鳞鳍梅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体呈长纺锤形;标准体长约为体高之3.8-4.4倍。口小,端位;上颌骨具有伸缩性,且多少被眶前骨所掩盖;前上颌骨具二个指状突起;上下颌前方具一细齿,锄骨无齿。体被中小型栉鳞,背鳍及臀鳍基底上方一半的区域均被鳞;侧线完全且平直,仅于尾柄前稍弯曲,侧线鳞数68-74。背鳍硬棘X-XII,软条20-21;臀鳍硬棘III,软条12。体背蓝绿色,腹面粉红色,体侧沿侧线有一黑褐色纵带直行至尾柄背部,并与尾鳍上叶之黑色纵带相连。各鳍红色;尾鳍下叶亦有黑色纵带。


25、褐梅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别名:石青

体侧扁,呈椭圆形,长约20~25厘米,背部深蓝色,体侧自眼上缘至尾鳍具一黄褐色纵带。尾鳍红黄色,上下叶各具一黑色纵带;胸鳍淡红色,基部有一黑斑。吻短,口小,斜裂。两颌各具一行细锥牙,犁骨和舌上无牙。体被栉鳞,背鳍连续,中间无缺刻;尾鳍分叉


26、白斑笛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别称海豚哥、红鱼曹、花脸。体长椭圆形,背缘呈弧状弯曲。两眼间隔平坦。鼻孔下方有一沟通至眼前。前鳃盖缺刻不显着,浅而缺如。鳃耙数23。上下颌两侧具尖齿,外列齿较大;上颌前端具犭齿数颗;下颌前端则为排列疏松之圆锥状齿;锄骨齿带叁角形,其后方没有突出部;腭骨亦具绒毛状齿;舌面无齿。体被中大栉鳞,颊部及鳃盖具多列鳞;背鳍、臀鳍和尾鳍基部大部分亦被细鳞;侧线上方的鳞片斜向后背缘排列,下方的鳞片则与体轴平行。背鳍软硬鳍条部间无明显深刻;臀鳍基底短而与背鳍软条部相对;背鳍硬棘X,软条13-14;臀鳍硬棘III,软条8;胸鳍长,末端达臀鳍起点;尾鳍叉形。体一致为赤褐色,但体背部颜色较深且沿背缘有二个白斑。奇鳍及腹鳍外缘颜色亦较深。


27、斜带笛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中文名:十二棘笛鲷,体长椭圆形,背缘呈弧状,两眼间隔平担。体白色或淡红色,体侧有五六条暗褐或红色纵带,上部三条较粗,起于头部中间,约有五六条同色横带 贯穿纵带。栖于较浅的珊瑚礁区,以小鱼.虾.蟹为食。体长可达35厘米。


28、尖吻祼颊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体侧扁,口大,口内鲜红色,特征是吻特别尖长。鱼体灰绿色,背部颜色较深,具些许深色斑块,尾鳍叉形。休长可达:100厘米


29、条纹胡椒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别称东方石鲈、东方胡椒鲷、东方裸颊鲷鱼、打鐵婆、多帶石鱸,斑马鱼等。条斑胡椒鲷体延长而侧扁,背缘隆起呈弧形,腹缘圆。头中大,背面隆起。吻短钝而唇厚,随着成长而肿大。口小,端位,上颌突出于下颌;颌齿呈多行不规则细小尖锥齿。颐部具6孔,但无纵沟亦无须。鳃耙细短,第一鳃弓鳃耙数7-10+1+17-20。体被细小弱栉鳞,侧线完全,侧线鳞数56-60。背鳍单一,中间缺刻不明显,无前向棘,硬棘数8,软条数19-20;臀鳍基底短,鳍条数3+7;尾鳍略内凹或几近截平。体灰白色,体侧共有6条由吻端至体后部之暗褐色宽纵带,而腹部之纵带较窄。各鳍淡黄色至淡白色,背鳍、臀鳍和尾鳍散布有黑褐色之斑点;胸鳍基部具黑褐色斑;腹鳍外侧鲜黄色,内侧淡白色,基部红色。幼鱼体及各鳍呈褐色而有大型白色斑块散布其中。


30、叉尾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体呈长纺锤形;标准体长约为体高之3.1-3.2倍。两眼间隔平扁。眼前方无沟槽。下颌突出于上颌;上颌骨末端延伸至眼中部的下方;上颌骨无鳞。上下颌骨齿细小,随着成长而消失,腭骨和锄骨无齿。鳃耙数22-23。体被中小型栉鳞,背鳍及臀鳍上均裸露无鳞;侧线完全且平直。背鳍硬软鳍条间无深刻;背鳍与臀鳍最末之软条皆延长而较前方鳍条长;背鳍硬棘X,软条11;臀鳍硬棘III,软条8;胸鳍长约等于头长;尾鳍深叉。体背蓝灰色,体侧浅紫蓝色而带有黄色光泽,前鳃盖骨及主鳃盖骨具黑缘;背鳍、腹鳍与臀鳍鲜黄色至黄褐色;胸鳍淡色至黄色;尾鳍暗褐色而带黄缘。

31、斑鳍大眼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背鳍硬棘10枚;背鳍软条12~14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13~15枚,体长可达35厘米,栖息在潟湖或临海礁石,可作为观赏鱼。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南亚和东南亚。眼巨大,约为头长之半,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隅角处有1强棘。体被细小栉鳞,全身红色,背鳍鳍条部、臀鳍和尾鳍上密布深红色小斑点。尾鳍后缘截形。为热带和亚热带底栖鱼类。

32、黑鳍大眼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全身红色,成鱼背鳍鳍棘膜浅灰色,腹鳍鳍膜黑色。幼鱼背鳍与臀鳍棘部及鳍条的前半部和腹鳍均黑色,而且显着扩大,体侧具暗斑。为热带和亚热带底栖鱼类。体长100~200毫米。

33、红鳍裸颊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别称: 连尖、黎黄、连占,一般体长150~450毫米,体重110~2500克;体稍长,侧扁;头长与头高约相等;吻尖,其长为眼径的2倍


34、石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别称:石鲷,海胆鲷,黑嘴,硬壳仔。体呈长椭圆形到卵圆形,稍侧扁,体辐高。头小,前段钝尖。吻短,眼大,侧位,上颌达眼之前缘下方。小型栉鳞,侧线单一且完全,依背缘弯曲。口小不能伸缩,齿愈合形成类似鹦哥鱼之鸟喙状齿板,且非常强壮有力。但幼鱼时齿为分离的门齿状齿。前鳃盖骨边缘有锯齿。背鳍1枚,基底长,具11~12棘,且硬棘部较软条部之鳍为低。臀鳍基底短,具3棘,和背鳍软条相当。腹鳍在胸鳍基底略后,有腋鳞。尾鳍截平或凹入。

35、真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其他中文名:嘉鱲鱼、正鲷、加腊、加蚋 地方名:加吉鱼、红加吉、铜盆鱼、大头鱼、小红鳞、加腊、赤鲫、赤板、红鲷、红带鲷、红鳍、红立、王山鱼、过腊、立鱼是中外驰名的名贵鱼类。真鲷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每百克可食部含蛋白质19.3克,脂肪4.1克,味道特别鲜美,素有"海鸡"之称。真鲷体色鲜红,有吉祥喜庆之兆。 真鲷两侧臼齿2行,体红色。红加吉。后鼻孔椭圆形。体扁平椭园形。背鳍12棘10软条,臀鳍3棘8软条,侧线鳞娄53—59,尾鳍边缘黑色。

36、金目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金目鲷生活在海平面200m以下的深海,以色泽鲜红,味道美味而著称。日本的伊豆,四国等地区都是金目鲷的著名产地。金目鲷的旬在冬季的12月至2月,油脂含量适中,肉质细腻,在日本美食的煮鱼料理中属于高级鱼。

37、斑点羽鳃笛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黑体羽鳃笛鲷,又称黑背笛鲷,俗名琉球黑毛、黑鸡仔,本鱼体高而侧扁;呈长椭圆形。口中大;上下颌具细小齿带,外列齿扩大,前端具4~6犬齿;锄骨具齿。前鳃盖下缘具一深缺刻。体被中小型栉鳞,背鳍与臀鳍基底上多少被鳞;侧线完全,鳞列数49~58枚。幼鱼背部黑褐色,有数个白斑,头部白色,前端有一宽横带,体下部白色,白胸鳍腋部至尾部中间有一黑色纵带;各鳍大部分黑色。成鱼则完全为黑褐色,各鳍色深,头部满布纵条纹。背鳍硬棘10枚,软条13~14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11枚;幼鱼时,腹鳍就已宽而短;尾鳍叉形。体长可达75厘米,一般生活在水深3~50米处。

38、蓝点笛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蓝点笛鲷体长椭圆形而高。两眼间隔平坦。前鳃盖缺刻及间鳃盖结显著。鳃耙数16-18。上下颌具细齿多列,外列齿稍扩大,上颌前端具2-4犬齿,内列齿绒毛状;下颌具一列稀疏细尖齿,后方者稍扩大;锄骨齿带三角形,其后方无突出部;腭骨亦具绒毛状齿;舌面无齿。体被中大栉鳞,颊部及鳃盖具多列鳞;背鳍鳍条部及臀鳍基部具细鳞;侧线上方的鳞片斜向后背缘排列,下方的鳞片则与体轴平行排列。背鳍软硬鳍条部间无明显深刻;臀鳍基底短而与背鳍软条部相对;背鳍硬棘X,软条15;臀鳍硬棘III,软条8;胸鳍长,末端达臀鳍起点;尾鳍内凹。体褐色带有红光,每个鳞各具一白点,除外尚有一白斑位於侧线後方1/3处上;头侧有波浪状蓝纹。各鳍黄色至暗灰褐色。幼鱼体侧具3-8褐色横带及背鳍软条部前方鳍条下之侧线上具有一带黑缘之白点。

39、紫红笛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侧线上方的鳞片在背部前方与侧线平行,仅在后方为斜行;侧线下方的鳞片与体轴平行排列。头部鳞片始于眼后缘上方。前鳃盖骨后缘具一宽而浅的缺口。犁骨及聘骨具细齿带,舌亦具细齿。外形特征幼鱼时颊部有1或2纵行蓝色条纹。暖水性中下层鱼类。栖息于近海岩礁或泥沙底质海区,幼鱼会进入河口。体长一般为150-350毫米,大者可达600多毫米。

40、帆鳍笛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笛鲷科驼峰笛鲷属的一种鱼类。生长非常迅速。幼鱼期,一条黑色侧线从眼部延伸到尾部。成鱼后,黑色侧线演变成一排蓝色的水平线,身体呈黄色。

41、黄金眉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黄鲤鲷鱼体呈明亮的黄色,闪闪发光。有红眼黄鲤鲷和黑眼黄鲤鲷之分。注意:黄鲤鲷和锦鲤虽然是近亲,但不是一个品种。

42、少棘胡椒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俗名:鸡仔鱼、加志。体延长而侧扁,背缘隆起呈弧形,腹缘圆。头中大,背面隆起。吻短钝而唇厚,随着成长而肿大。口小,端位,上颌突出于下颌;颌齿呈多行不规则细小尖锥齿。颐部具6孔,但无纵沟亦无须。鳃耙细短,第一鳃弓鳃耙数6-8+1+13-16。体被细小弱栉鳞,侧线完全。背鳍单一,中间缺刻不明显,无前向棘,硬棘数IX-X,软条数22-25;臀鳍基底短,鳍条数III+7;尾鳍几近截平。幼鱼体上半部暗褐至黑色,由3或更多的珍珠蓝纵带区隔,延伸至尾鳍,体下半部则为黄色,背及尾鳍黄色而具黑色斑驳或纵纹,所有斑纹随着成长而碎裂成圆形斑;长成后,体呈蓝灰色,体侧散布鲜黄至金黄色斑点,头部有时会形成线纹,背侧斑点有时呈暗色,口部则散布淡橘至红色点,背鳍具黑缘,臀及腹鳍尖端黑色,尾鳍密布斑点。

43、马氏鳞鳍梅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黑带鳞鳍梅鲷体呈长纺锤形;标准体长约为体高之3.8-4.4倍。口小,端位;上颌骨具有伸缩性,且多少被眶前骨所掩盖;前上颌骨具二个指状突起;上下颌前方具一细齿,锄骨无齿。体被中小型栉鳞,背鳍及臀鳍基底上方一半的区域均被鳞;侧线完全且平直,仅于尾柄前稍弯曲,侧线鳞数68-74。背鳍硬棘X-XII,软条20-21;臀鳍硬棘III,软条12。体背蓝绿色,腹面粉红色,体侧沿侧线有一黑褐色纵带直行至尾柄背部,并与尾鳍上叶之黑色纵带相连。各鳍红色;尾鳍下叶亦有黑色纵带。

44、新月梅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俗名:乌尾冬仔,体呈长纺锤形;标准体长约为体高之3.0-3.3倍。口小,端位;上颌骨具有伸缩性,且多少被眶前骨所掩盖;前上颌骨具一个指状突起;上下颌前方具一或二列细齿,锄骨亦有一窄带细齿。鳃盖后缘具一枚小钝棘,前鳃盖无锯齿。体被中小型栉鳞;头背前鳞左右不相连而留下一窄的裸露区域;侧线完全且近于平直,侧线鳞数47-53。背鳍硬棘X,软条14;臀鳍硬棘III,软条11;胸鳍鳍条20。体一致为蓝色,腹面略淡。臀鳍、胸鳍及腹鳍淡色或淡红色;尾鳍蓝色(幼鱼为黄色),上下叶末端具黑斑。


45、花尾胡椒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别称: 加吉、打铁婆、假包公、黑脚子、胶钱、柏铁、青鲷、青郎。体重150~400克、从头盖骨起,背部显著隆起,背面狭窄呈锐棱状,腹面平坦。背鳍一个,连续,有12~13棘、臀鳍有三棘。尾鳍截形、略圆。口小,端位、唇厚、下颌腹面有三对小孔、侧线完全,位高与背缘平行、全体被细小栉鳞、侧线鳞下方鳞较大于上侧,胸鳍基部有腋鳞、体上部灰褐色、下部较淡。体侧有黑色宽带三条,斜形。在第二条斜带上方,背鳍和臀鳍上均散布许多大小不一的黑色圆点,特别是尾鳍上圆点较密集,状似散落的黑胡椒。故得名、胸鳍、臀鳍、尾鳍边缘近黑色。

46、胡椒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胡椒鲷 ,体长圆形、侧扁、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200~500克.背鳍一个、连续,有9~11棘、21~23软条、背部弓形隆起,背部狭窄。腹部较钝圆、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口端位。下颌略长于上颌,下颌腹面有三对小孔,中央一对无中央沟。尾鳍不分叉、浅月形。全体被小栉鳞。侧线下方鳞较大于上侧。腮盖上及后头部皆被鳞。背结鳍棘部有鳞鞘;各鳍鳍条基部被有细鳞、体上部蓝灰色,腹部黄白色,周身布满不规则的土黄色圆点,状似散落的胡椒,故得名。背鳍、腹鳍、臀鳍、尾鳍边缘黑灰色。

47、谐鱼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别称:紫鲷,锈色滨鲷,红包鱼。体延长而呈纺锤形;头中等大,头背部平坦。吻部尖突。眼约与吻同长;眼眶间隔宽。口端位;仅上下颌齿前缘具一列齿。鳃腔后缘具二肉状突。鳃盖骨后缘具二枚扁平棘。体被中等大栉鳞,头部除了吻前缘、鼻孔前缘、眼框外缘及下颌腹面中央处无鳞外,皆被小栉鳞;侧线完全而平直;侧线与臀鳍起点间鳞列数为15-17。尾柄具隆起脊。背鳍硬棘部与软条部间具深刻,但无游离之硬棘;背鳍与臀鳍软条部末端鳍条不延长,而基底具鳞鞘,几盖住末端鳍条;胸鳍近腹面,基部具腋鳞;尾鳍深叉。体背红褐色,腹面银白带淡红色。胸鳍及尾鳍橙红色,其余各鳍为淡红色。

48、菱齿鮨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别称: 施氏花鲈,黄金鲷,小火龙体长椭圆形,侧扁,被较小的弱栉鳞,头中大而尖,口中大,口裂斜。上颌骨后端扩大向后伸达眼中部的下方。无辅上颌骨。颌齿细小,缝合处各有1-2犬齿,两侧各有若干犬齿。犁骨、腭骨、中翼骨和舌上均具绒毛状齿。前鳃盖骨边缘具细齿。鳃盖骨具2扁平棘。鳃耙细长。头部除唇部外均被小栉鳞,侧线与背缘平行走向,侧线鳞61-62。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无缺刻。X-19-21,臀鳍Ⅲ-8,尾鳍截形或微凹形。

49、短尾滨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俗名:红宝石,红鸡仔,红钻。体呈长纺锤形。两眼间隔平扁。眼前方无沟槽。头顶无鳞,下颌突出于上颌;上颌骨末端延伸至眼中部的下方;上颌骨被鳞。体被中大型栉鳞,背鳍及臀鳍上均裸露无鳞;侧线完全且平直。背鳍软条部及臀鳍基部无鳞;且背鳍软条部之间有较深的刻痕,背鳍硬棘10枚,软条11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8枚;胸鳍长约等于头长;尾鳍深分叉。体一致为鲜红色,腹部较淡色。体长可达70公分。

50、长尾滨鲷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中文名:长尾滨鲷、丝尾红钻鱼

俗名:长尾鸟、红鱼 。形态特征 体呈长纺锤形;标准体长约为体高之3.18倍。两眼间隔平扁。眼前方无沟槽。下颌突出于上颌;上颌骨末端延伸至眼中部的下方;上颌骨被鳞。上下颌具多列细齿,外列齿扩大;上下颌前端具2-4犬齿;锄骨具宽的新月形齿带。鳃耙数22。体被中大型栉鳞,背鳍及臀鳍上均裸露无鳞;侧线完全且平直。软硬背鳍间具深缺刻;背鳍与臀鳍最末之软条皆延长而较前方鳍条长;背鳍硬棘X,软条11;臀鳍硬棘III,软条8;胸鳍长约等于头长;尾鳍深分叉,上下叶缘尖细,上叶较下叶长,可及体长33%左右。体一致为鲜红色,腹部较淡色;尾鳍下叶末端无白缘。

鲷鱼料理在美食界虽然没有三文鱼那么璀璨耀眼,也一直饱受争议,却始终无法阻挡迷妹迷弟们对它的热情和喜爱。

认识完这么多种类的鲷鱼后,来说说大家见过几种,吃过几种吧!

上一篇新闻

79人感染7人死亡!最近吃鱼要小心

下一篇新闻

探店|京城中明星们开的美食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