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02日 星期四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赵家花屋的嬗变

赵家花屋,这个名字一直伴随着开革开放40周年。四十年前的1978年,这里曾是闻名遐尔的长江三峡西首瞿塘峡和白帝城所在地北岸的一个人民公社驻地,它就是原四川省奉节县双店公社驻地。当地人凡是到公社去开会、办事,都不说到公社去,都说是到赵家花屋去。因为公社就住在一栋承载百年历史的四合天井的土墻瓦屋里,一楼一底,在里外白色墙壁上都是雕刻精美的花纹,早年是一赵姓人家的住宅,故称赵家花屋。从1958年成立双店人民公社时一直就是公社驻地,直到1984年才搬迁至奉巫公路主干道上去。附近设立的有学校、诊所、信用社、供销社、食品站、粮站。公社大门前有一条通往奉节和巫溪县城的人行大路,距奉节县城75公里,离巫溪县城63公里,没通公路以前,它是通往两县的必经大驿道。1978年12月,从公社驻地以东1公里的喇叭口处又延伸一条自东向西的支公路,修通到本区的平安公社驻地,全长11公里。

奉巫两县交界的东高西低的两匹大山梁夹一大片槽地,东西长有四十五里,又称四十五里平南槽,地跨双店、平安两公社,居住着2万多农民。当地民谣唱到:“有女莫嫁平南槽,天天捉到磨儿摇。要想吃干的,就是三大坨。要想吃稀的,给你几瓜瓢。一吹一个洞,一喝一条槽。”(注:三大坨,指主产苞谷、红苕、洋芋),无不生动地描绘了这里的贫困窘境。如今,双店、平安又两乡合一,改为平安乡,驻地设在原平安乡。是重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之一,是重庆两任市长张国清、唐良智定点联系的贫困乡。

“特色梦想有我两万三千庄稼汉;效益示范美咱四十五里平安槽。开东道跨西水誓通三县富民路;畅南邻连北亲同助一回平安乡。”从羊桥坝下高速公路后连通平安乡地界的这幅大气磅礴的进出乡境大门两边的楹联就真实反映出这里的嬗变。

笔者因从小到大在赵家花屋所在地的生产队长大,40年前叫双店公社望相大队一生产队,后改为旺龙村,现在改为平安乡和平村一社),直到17岁时离开家乡就读万县地区农业专科学校,1979年毕业后回到县城参加工作,直接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好在父母亲和弟弟一家一直都在老家居住,我逢年过节也要回去看看,而且父弟两代都曾经是当地的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他们亲生经历和见证了改革开放40周年发生的变化。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赵家花屋的嬗变

今夏,借消暑之机,专程从县城回到家乡,用几天时间,想通过一个生产队的亲历走访,看看这个既边远又边缘的贫困山村,曾经的人民公社、乡政府驻地,40年来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窥一斑而见全豹,从而通过“一滴水见太阳”折射放大到见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对这个地方,当地人仍习惯称“赵家花屋”,全队现有38户、152人,180亩旱耕地就散居在“两淌五槽十山”之中。

1978年底,有43户163人。已外出打工举家迁出14户60人,从山上搬到山下9户40人,死亡70人;现仍有38户、152人,其中新增人口79人。

四十年前,有旱耕地180亩;现退耕还林130亩,仅有耕地50亩。

四十年前,有土木瓦盖房屋160间,3000多平方米,除去畜圈,人均不足一间,不算人工、木料钱,每户房屋成本仅在1000元左右;现有砖混结构房屋36户、350间,9000平方米,人均两间多,一楼一底上下两层,每户房屋造价也在20万元以上。

四十年前,有大专生1人、高中生1人、初中生没有,绝大多数青年都是小学或小学肄业;现有大学本科生5人、大学专科生3人、中专生3人、高中(含中职)生10人。

四十年前,到部队服役7人、退伍后进军工厂1人、在读大专生1人、赤脚医生1人。绝大多数人没出过远门,甚至连县城都没过去,没看到过长江和轮船,没去过县城东边中外闻名的白帝城;现在,走出县外、省外的打工者就达60多人,考入国家公务员行业和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有5人,其中任副处级实职领导的1人、教师2人、医生1人、护士1人,有2人还在部队服役。他们中,有1人曾当选为县党代表、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还3次公派到法国、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学习考察。

四十年前,当地女孩嫁在本生产队、本大队、本公社,很少有嫁出公社以外的;如今,嫁到毗邻巫溪3人、重庆主城5人、贵州1人、福建1人、江苏6人、上海1人、新加坡1人。

四十年前,人人缺吃少穿,家家负债,无钱读书,无存款积蓄;如今,每家每户都有存款,最低也有5万元,一般在10至20万元之间,最高的有2户,一直都在县城做工程,每户可达1千万元以上。

四十年前,连手扶式拖拉机都没有,九十年代才有3台手扶拖拉机;如今,有小轿车12辆,一般都在10万元以上,高的达100多万元。

四十年前,因这里不产煤炭,外出运输,成本高,因此,煮饭、喂牲畜、烤火取暖,都是靠砍柴,加之还有铲山烧火灰积肥的习惯,致使山林破坏严重,到处都是光秃秃的,难怪当年毛泽东主席六十年代视察长江坐船路过奉节时,看到云阳县两岸森林长得好,而进入奉节境内,两岸到处都是光秃秃的,他无不灰谐地说:“奉节的人秃头多!"如今,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高。四十年前,70岁以上老人只4人;如今,70岁以上老人有8人、90岁以上有3人。

四十年前,吃水靠天,吃水贵如油,如遇天旱时,只能用拖拉机在远离10公里外的区公所驻地去运水;因1990年庚午年,这里发生了百年未遇的88个烈日的持续干旱,当地农民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抗争精神,通过一个冬春的时间,投工投劳2000多个,争取水利项目资金4万余元,将一个圆桌大的水井扩大成了一座容量4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不仅解决了本社的人畜饮水安全,还向周边场镇和村民输送饮用水。

如今硬化公路,硬化人行道通往各家各户。铺设的6.5米宽的20公里沥青路面的快速道通往奉溪高速公路羊桥坝收费站,收费站离奉节县城43公里,距巫溪县城14公里,大大地节省了群众的出行时间。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赵家花屋的嬗变

赵家花屋的山民和笔者都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的沐浴下,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改革开放、放开搞活系列政策的红利。

四十年来的嬗变,正好伴随改革开放,从没有公路,到机耕道,到泥石公路,再到今天的硬化路、沥青路;从土木瓦房到砖混结构的楼房;从挑河吃到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从封闭沉静以土为耕到外出大江南北打工当老板;从缺吃少穿到生活富裕、家家有存款;从步行走路、坐手扶拖拉机到买小轿车开到家门口;从缺衣少药短寿到山青水秀的长寿之人;从文盲科盲成片到文化科技领头人……。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不正是彰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丰功伟绩吗?

采访中,一位九十高龄的陈远秀老人深有感触地说:“如果在四十年前,我也许早就上天堂下地狱了,哪还能活到现在这把年纪哟?哪还能看到这几十年的大变化哟?哪能享受得到党和国家这样好的政策哟?这么好的日子,我还想活到100岁。”

是的,如今的赵家花屋,天蓝,云白,山青,水澈,好比金山银山。不少城里人也慕名到这里来—一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果,冬看雪景!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赵家花屋的嬗变

作者:李佳新

上一篇新闻

管它南北甜咸,粽在好吃嘛

下一篇新闻

一杯牛奶里的民族史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