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 星期二

「新加坡中国古代史教科书」隋唐文化的东传

1.朝鲜

A.积极汉化:唐高宗平定高丽,设安东都护府统治后

B.背景成因

a.历史因素

(1)相传是殷末箕子所开拓,春秋战国之际,燕、齐等国人民移居朝鲜者日众

(2)汉武帝设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首度将之纳入中国版图

(3)东汉后分裂为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历魏晋南北朝以至隋唐,鼎立而治

b.地理因素

c.隋唐的文治武功影响:新罗最着

(1)中央与地方政策均仿自中国,宰相府名为「执事府」,下设六部

(2)耕稼、婚礼、丧葬等社会习俗也与中国近似,经常派遣子弟大臣入唐,因此文教兴盛

(3)唐玄宗因新罗知书达礼,有类中华,而号之为「君子之国」

d.佛教思想的薰染教化:圆光法师

(1)曾居留中国凡四十年,新罗国人奉为「圣人」

(2)将儒、佛思想融会成具体易懂的信条:事君以忠、奉亲以孝、交友以信、临阵勿退、慎于杀生等「世俗五戒」,一改萨满教之习

(3)以「世俗五戒」,作为朝鲜青年身体力行的德目,因而塑造了新罗立国精神的「花郎魂」,类似日本的武士道

C.结果:新罗国力强盛,成为半岛上唯一独立的国家,后来并完成了半岛的统一

2.日本

A.接触开化:西汉武帝时,经由朝鲜的乐浪郡与中国接触

B.政治外交:

a.东汉光武帝时,受封为「汉委奴国王」

b.曹魏明帝时,倭国女王受册封为「亲魏倭王」

C.全面汉化

a.公元七八世纪隋唐时期,以遣隋使、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等的中国经验,做为汉化运动的原动力

b.遣唐使目睹贞观文治武功并隆的时代,更加坚定日本全面汉化的政策

D.圣德太子:首先推动政治学中国,被尊为日本国家的第二个创造者

a.推动对华的平等外交,其遣隋使之国书已不再自居於附庸国地位;至唐高宗时,改倭国之名为「日本」

b.颁布宪法、订定官制,使日本迈向中央集权及律令国家

E.孝德天皇(大化革新;约中国的唐太宗~唐高宗)

a.政治:

(1)实施唐式官僚制度、「班田制」及租庸调制,逐渐迈向中央集权

(2)以根据唐律编纂而成的「大宝律令」基本法典,直至1885年内阁制度成立止,始终是日本国家规制的主要形式

b.文教:

(1)留学生吉备真备仿中国楷书偏旁创立片假名,学问僧空海仿中国草书发展出平假名

(2)中央的大学及地方的国学,都是以儒学教育为中心

(3)汉诗、汉文的阅读创作,成为贵族身份及教养的表徵

(4)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纪》及《日本书纪》,即是模仿中国纪传体例

c.艺术:

(1)无论是书道、绘画、雕塑或建筑,均以唐朝为仿行对象,如法隆寺金堂壁画,风格近似敦煌石窟壁画像

(2)奈良的平城京、京都的平安京建筑,即是具体而微的小长安,反映出日本汉化的彻底

d.文化:效法唐风的历史先后绵延150年之久,直至平安时代(794~1192年,约中唐~南宋)初期,日本才逐渐创造出本土色彩的「国风文化」

F.鉴真上人

a.应日本圣武天皇之请,率领弟子东渡日本,首创日本律宗

b.贡献:

(1)宗教⌒建立日本佛教剃度制,日本的天台宗与药商也奉他为始祖

(2)医学⌒《鉴真上人秘方》成为日本最珍贵的药物学典籍

(3)建筑⌒兴建唐招提寺,被誉为奈良时代(710~794年)建筑的代表

(4)雕塑技术⌒以乾漆法创作的佛像,成为日本雕塑史上的「招提寺派」

c.历史地位: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典范

3.越南

A.汉化渊源:

a.秦⌒秦始皇已在越南境内设象郡,首先将之纳入版图

b.汉⌒武帝设立交睡、九真、日南三郡,汉字已逐渐在越南传播

c.五代⌒渐脱离中国独立

B.历代王朝仍沿袭中国的制度

a.政治:如制朝服、定服色、立社稷,并举办科举

b.文化:历法、医学、思想方面无不受中国影响,史书也用汉字来记载

c.社会生活:

(1)东汉马援即曾教导越人牛耕及穿渠灌溉的技术;一般风俗习惯,无不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2)中国的道教信仰自三国时期传入越南,至唐代已广为流行

上一篇新闻

这批中国唐代文物来自新加坡,首次“回国”,上博明日免费对外展出

下一篇新闻

楷书结构规律:虚实相生,生出行云流水之畅达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