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07日 星期二

杭帮菜有了注册商标 今后它就代表“杭州味道”

2019-04-01 17:20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刘健 通讯员 王聪

杭帮菜有了注册商标 今后它就代表“杭州味道”

4月1日,记者从杭州市商务局了解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为杭帮菜标志颁发了商标注册证,杭帮菜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注册商标,这一标志将会出现在杭帮菜文化交流推广的相关活动中。

成功注册商标的杭帮菜标志,以一个“C”轮廓代表,在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印章”上刻出“菜”字,同时带有“三潭印月”“拱桥”等江南风元素,强化了“杭帮菜”的独特地域性。

此前,杭州举办了面向全国的“杭帮菜logo设计大赛”,经网络投票与专家评审,这幅以“赏西湖景、吃杭帮菜”为主题的作品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并被主办方采纳,由杭州市餐饮旅店行业协会作为注册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商标注册申请。

杭帮菜有了注册商标 今后它就代表“杭州味道”

“杭帮菜标志的成功注册,有助于加快杭州餐饮业走出去,对于杭州美食进行国内外交流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杭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关于杭帮菜商标的使用,相关部门将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格界定和授权。

今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在北京举行,届时杭州也会同步举办亚洲美食文化节,在杭州的这场“美食主场外交”中,杭帮菜将以统一的“新形象”亮相,向世界传递别样精彩的“杭州味道”。

杭帮菜有了注册商标 今后它就代表“杭州味道”

【浙江新闻+】

“杭帮菜”的前世今生

糯米藕、龙井茶、叫花鸡、西湖醋鱼、东坡肉、宋嫂鱼羹、杭州酱鸭……看到这些菜名,你的味蕾是否已蠢蠢欲动?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在很多人眼里,难忘的更是杭州的美食。

作为八大菜系中浙江菜的主要流派,杭帮菜以清淡、平和的特质获得了众多食客的青睐。中国十大中华名厨胡忠英介绍,杭帮菜是很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从杭州良渚文化遗址发现,那时,杭州人已懂得“饭稻羹鱼”,就是用稻米做饭,用鱼做羹,这是最早的杭帮菜。

杭帮菜正式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还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彼时,国家政治首都和经济中心南移,临安作为繁华京都,南北名厨济济一堂。史料记载,当时皇宫专门设有“四司六局”管理膳食,杭帮菜的制作管理已相当专业。

杭帮菜有了注册商标 今后它就代表“杭州味道”

到了清朝,杭帮菜达到较高水平。根据保存下来的乾隆西湖行宫御膳食谱,乾隆在西湖行宫里吃过红白鸭子攒丝、炒鸡肉片炖豆腐等,评价甚高。

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经常莅临杭州进行外事活动。比如,在中美外交史上的“破冰之旅”中,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曾在杭州饭店(即今天的香格里拉酒店)就餐,对于龙井虾仁这道菜,尼克松食用后赞不绝口。

如今的杭帮菜,上可至国宴餐桌,下可进平民家席,共有500多个品种在流通。虽然杭帮菜很有名,但杭帮菜第一次走出国门,却只能从2008年算起。

杭帮菜有了注册商标 今后它就代表“杭州味道”

2008年10月20日-31日,“联合国中国(杭州)美食节”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成功举办。为期10天的活动中,龙井问茶、南宋蟹酿橙、龙虾芙蓉蛋等获得了很高评价,尤其是“蟹酿橙”这道创新菜,让人赞不绝口。

蟹酿橙是流传下来的南宋菜,蟹肉加入橙肉,配上米醋和绍兴香雪酒。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帕斯卡赞道:“杭州大师做的中国菜肴精美绝伦,是中国智慧和中国饮食文化的完美结合。”

从此,杭帮菜加快了国际推广的步伐。2010年9月8日,杭州在新加坡开办美食节,21个人围成一个圈,手手相传,长达30多米的金牌扣肉徐徐展开……引来路人的一轮轮惊呼,金牌扣肉名动新加坡。

杭帮菜有了注册商标 今后它就代表“杭州味道”

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举办的“习马会”晚宴上,杭式东坡肉赫然出现在菜单中。G20杭州峰会上,杭帮菜成为国宴主角,峰会处处体现杭州韵味,但也有所创新。比如,东坡牛扒这一道中西合璧的菜肴,就是西式牛扒和杭州东坡肉的巧妙结合。杭帮菜之所以能历久弥新,秘籍就在于博采众长,在包容中创新。

十多年来,杭帮菜先后走入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爱尔兰等数十个国家。跟着杭帮菜走出国门的步伐,杭帮菜餐饮企业也开始走向国际化。“杭帮菜一哥”外婆家于2015年拓展了美国洛杉矶、意大利米兰、新加坡三处门店,与全球分享杭州味道。

目前,杭州已在一些国家设立了杭帮菜海外推广中心。与此同时,政府也积极鼓励杭州餐企走出去,并给予相应政策和资金支持,甘其食、澳门豆捞,知味观、外婆家、绿茶等品牌餐饮正陆续在海外开出连锁店。

在2018中国餐饮集团百强榜上,“杭帮”餐饮继续发力:杭州饮服集团位列全国第1,外婆家排名第7位、张生记排名第26位、楼外楼排名第48位。

上一篇新闻

蔡澜曾回忆金庸趣事:将巧克力藏在护士围裙,机智躲避太太搜查

下一篇新闻

164年的狗不理包子,如今为何人不理,网友评论:贵还难吃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