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0日 星期五

排律·潮汕印象(潮汕赋)

襟山带水碧云银,置戌封疆始汉秦。

岭海名邦留相迹,海滨邹鲁有儒臣。

屠睢拓土惊黎庶,韩愈兴文传火薪。

林氏文章题御榜,饶公汉学领群伦。

飘洋游子酬家国,入世商帮堪凤麟。

历代俊贤余德泽,百年襄敏塑金身。

三千剧曲吟霜树,十八梭船锁鳄津。

创业持家勤寸晷,修篁入画绝嚣尘。

人稠地狭乾坤大,手巧心灵天地新。

细作精耕无野径,恭行贤助不颦呻。

厨香暗溢佳肴贵,刺彩浮镶针绣珍。

细琢木雕神栩栩,玲珑瓷器貌粼粼。

英歌漫舞驱邪恶,锣鼓喧天迎客宾。

阳美玉都扬美玉,义安民宅益安民。

工夫茶里禅心在,潮汕音中古韵真。

崇善敬神宗德教,东方犹太弄潮人。

自注:

1、潮汕:“潮汕”一词曾作为行政区名词出现在广东省的行政区划版图上(1949年—1952年),现更多的是一地理和文化上的概念,具体指广东潮汕文化(属岭南三大文化板块之一)影响区域,历史上该地区随着行政区划的更迭曾出现先后揭阳、义安、潮州府、潮州三阳、潮州九邑、潮州八邑、汕头地区、潮汕三市等称谓。1904年梅县松口人张煜南等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城至汕头埠的铁路。1906年,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车。由此“潮汕”一词开始传播。1907年5月22日,丁未黄冈起义爆发,这是孙中山先生亲自领导的推翻清封建王朝的武装起义,乃日后诸多民主武装革命的先声,但《南洋总汇报》却大肆指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潮汕”之名由此见诸报端,从此广为人知。

2、置戌封疆始汉秦:公元前前214年,秦王朝置揭阳戍,隶南海郡;公元前111年,汉王朝置揭阳县,隶南海郡。

3、岭海名邦留相迹:“十相留声”,指潮州仅宋代就有陈尧佐、赵鼎、吴潜、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六位宰相来到潮汕,加上唐代宰相常衮、李宗闵、李德裕、杨嗣复四位,史称“十相留声”,以前潮州就有十相留声坊。

4、海滨邹鲁:邹鲁是对文化昌盛之地的代指,海滨邹鲁可以理解为沿海文化昌盛之地。“海滨邹鲁”泛指潮汕地区。“海滨邹鲁”一词,是典故中之典故——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在朝廷任秘书郎、开封府推官的陈尧佐,因上书忤逆皇帝旨意,被贬谪为潮州通判(地位略次州、府长官,但掌握连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实权)。年仅37岁的陈尧佐在潮虽不满二年,却关心民瘼,重视教化,“修孔庙、韩祠,率州民之秀者就于学”(《潮州府志》)。还组织百姓,捕杀鳄鱼,为民除害,深受潮汕人民赞誉。陈尧佐治潮爱潮,被召回京后逐步由谏议大夫迁升为宰相。在京师时他仍眷恋关心潮州,写诗勉励和祝贺潮州上京赴试的士子。潮州有一王姓举人上京考试,榜上有名,陈尧佐极其高兴,写了《送王生及第归潮阳》的诗赠他:“休嗟城邑住天荒,已得仙枝耀故乡。从此方舆载人物,海滨邹鲁是潮阳。”诗中的“潮阳”指潮州一带。全诗大意是:不要小看潮州这“国角”的蛮荒之地,来自此地方的举子金榜题名衣锦回乡;潮州这处地方从此将贤人辈出载入史册;潮州虽地处海滨,但与孔子的故乡(鲁国)和孟子的故乡(邹国)一样,是文明昌盛的地区。陈尧佐还有另一首诗也出现“邹鲁”一词:“潮阳山水东南奇,鱼盐城郭民熙熙。当时为撰玄圣碑。而今风俗邹鲁为。”(《送潮阳李孜主簿》)。

5、屠睢:秦朝国尉。“潮州,春秋为七闽地,战国为越人所居。”,《史记》《淮南子》等年度较早的汉代文献,都有秦国以尉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挣百越的记载。《史记》中记载的秦时期一支由史氏族人带领的为秦始皇修筑水路直达揭阳岭的队伍,抵达揭阳岭后并没有返回,而是直接“驻扎”在当地并始设揭阳戌。

6、韩公:指韩愈。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谪潮州。韩愈在潮州期间祭鳄释婢,兴学劝农,历代潮人都很怀念他的功绩,韩祠内有一块碑刻:“若无韩夫子,人心尚草菜。”便是对他极高的评价。

7、林氏文章题御榜:林大钦(1511~1545),明嘉靖壬辰科状元。字敬夫,号东莆。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仙都村(今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都村)。幼家贫,聪颖嗜学。1532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林大钦是潮汕史上唯一一位封建朝代文科状元,其学术思想主要是当时盛行的王阳明学说。后人集其生前作品结集《东莆先生文集》,潮学学者黄挺补充整理为《林大钦集》。林大钦在潮汕地区有大量传说故事,不少潮汕熟语亦与其相关,他的蟾宫折桂,为一代代潮汕学子树立了一个奋发向上良好榜样。

8、饶公:指国学大师饶宗颐,男,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中国广东潮州人。著名汉学家,大紫荆勋贤、被称为“亚洲文化的骄傲”、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名誉教授。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都取得显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香港大学和潮州均建有“饶宗颐学术馆”,上世纪学界曾将饶宗颐与钱钟书并称“南饶北钱”,钱钟书逝世后则有“南饶北季”一说,而季羡林逝世,华人界便只剩得饶宗颐唯一一位重量级的汉学大师和艺术大家

9、商帮:早在明清时期,独撑红头船飘扬过海到东南亚地区占领地盘的潮汕人便已被誉为中国三大商帮之一(晋商、徽商本质上属官商,而发端于省尾国脚的潮商属民商),在迄今已逾500年的历史长河中,潮商命运伴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几经沉浮,然而,它并未曾因国际形势的转变或朝代的更迭而消失。而今,潮商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华商群体,其涌现出的大量如华人首富(香港首富)、新加坡首富、泰国首富、内地首富、澳门首富、澳洲华人首富、欧洲华人首富、加拿大华人首富、非洲华人首富及国内多省、多市首富足以让人留下“最富是潮商”的印象,而由潮汕人撑起的诸多国内乃至亚洲的大品牌亦一直牢牢掌控着华人民营商界的绝大多数领域。

10、俊贤:自唐宋以来,文化朝逐昌明,贤才代益增多。从科举入仕晋升的贤士最盛。有一个数字,光大宋一朝,潮汕共出进士172人。到了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甲辰科就有七贤同榜登第之盛事,并且也已于府城东门内建有〃七俊坊〃(俗称〃七贤亭〃)在先。特别是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科,全潮同榜登第的进士竟达八人之多,号称潮州〃戊辰八贤〃。这是潮州府在科举史上前无先例、后无再者的盛事,为彰扬潮州这一科甲之辉煌历史,诸贤遂于潮州府城大街建起一座雕琢精致的石刻〃盛世元凯坊〃,俗称〃八贤亭〃,镌刻八贤之姓名碑记以传万世。(惜该亭已毁!)。潮汕有“七俊八贤”之说。而近现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体育等各领域更是人才济济,不计其数。

11、襄敏:翁万达的谥号。翁万达(1498年—1552年),字仁夫,号东涯,谥襄敏,明朝将领、诗人,潮州府揭阳人(今汕头市金平区鮀浦一带),官至兵部尚书。翁万达出身寒门,1526年(明嘉靖五年)丙戌科进士,后历任广西梧州府知府,陕西布政使,右副都御史衔巡抚陕西,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保定军务兼莉粮饷,左副都御史、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左都御史等,先南征平安南王莫登庸叛乱,后期统理北方边防要务,抗击蒙古族俺答汗数十万骑兵的侵扰,统边五六年间,胜仗无数。又修筑大同宣府间长城800余里,烽堠300余座,使边境得以安定。后三罢三起,1552年(明嘉靖三十一年)逝于回乡途中。

翁万达著述现可见的有《东涯集》、《稽愆集》、《稽愆诗》等,尚有见诸目录家著录的《总督奏议》、《三镇兵守议》等,今人辑有《翁万达集》,较为全面的辑录了他的著作。

翁万达是明代潮汕,乃至岭南先贤中事功最为卓著,诗文也最具特色的人物之一。万历朝首辅张居正曾这样评价:“(世宗朝边臣)仅仅推公(指翁万达)屈一指焉”。《明史》对其推崇颇高:“嘉靖中,边臣行事适机宜,建言中肯寂者,万达称首”。其本传长达3300余字,长于同朝名相、阁老等的传记。明世宗褒其为“文足以安邦,武足以戡乱”、“岭南第一名臣”,或誉之为国之“干城”。而随着潮汕人海外的足迹,翁万达威望还远播异邦。如在泰国,他被誉为“英勇大帝”,立庙祭祀多达100余处。

12、剧曲:指潮剧和潮州音乐。

潮剧,又称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它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系中国十大剧种之一,有“南国奇葩”的美誉,是用潮州方言演唱,在丑生(角色)有突出表现的地方戏曲,在明朝开始形成后,流行于广东潮汕、闽南等地,并随潮州人传播到港澳台、上海,以及海外的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与欧美地区,是中国对外最有影响的地方戏剧之一。潮剧历史悠久,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属元明南戏的一支,时称为潮腔、潮调、泉潮雅调,为明代南戏五大声腔之一。明朝嘉靖丙寅年(1566年)刊本《荔镜记》,是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一个运用“泉潮腔”演唱的演出剧本。

潮州音乐是流传于广东省粤东地区各类汉族民间器乐的总称。

潮州音乐主要特点是古朴典雅、优美抒情。它的主要乐器是二弦、二胡、扬琴以及锣鼓等打击乐器。潮州音乐保留了很多南音古韵,日益为世界所关注。它源于当地民歌、歌舞、小调,并吸收弋阳腔、昆腔、秦腔、汉调、道调和法曲诸乐的素材,兼容并蓄,自成一类。它蕴藏丰富,品种繁多,大致可分为广场乐和室内乐两大类。潮州市是潮州音乐的中心和发祥地,其源头可追溯到唐宋之际,至明清时期发展成熟。

潮剧戏曲音乐作为潮州传统音乐的一部份,在这一时期对社会活和市民文化意识产生很大的影响,其能够汲取诸多外来剧种音乐精华,兼收并蓄,融化、演变、发展而臻于完善,从而使潮剧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使潮州传统音乐更趋于多元化的音乐结构,由此构成了潮州音乐丰富而独特的艺术体系。

从潮乐旋律音阶调式形态与秦腔音阶调式的对照中,也可看出彼此有着渊源关系,如音程结构、特性音程、特征音与其表情内涵略同,由于特殊性性音程关系产生调式交替自然形成调式色彩对比也有许多类同,如:以"变为宫"和以"闰为宫"、以"变宫为角"从而促使旋律调性的发展因素等。

潮乐"活五"调可视为我国变体古燕乐音阶的血统,"重六"调可视为我国变体古雅东音阶的血统,"变、闰"二音的多义性也是具有燕乐音阶的特点。

魏晋隋唐之后,"柱促使弦哀",已经成为"秦筝"的一大显著特色。潮筝"急弦促柱"之法的沿用逐渐衍生"轻重三六"有演奏技法与秦腔楚调空弦散声和侧调空弦散声的"欢音"与"苦音"之调的变化,同出一辙。这又窥见潮乐从中原汉族音乐承传的例证。

13、十八梭船锁鳄津:指湘子桥,湘子桥位于潮州古城的东门外,初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也是世界第一座启闭式桥梁,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 由于“中流警湍尤深,不可为墩”,中间只能用18只梭船并排构成一列横队,用铁索连成浮桥。每遇洪水或要通船,可解掉系船铁索,移开梭船,变成开闭式浮梁桥。这就是“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由来。)的独特风格与河北赵州桥、 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并称 中国四大古桥。湘子桥奇特别致的结构,集梁桥、拱桥、浮桥等形式于一体,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14、人稠地狭:境内虽有富饶的潮汕平原,但生存环境却不易,常有台风与地震威胁.而且历来地少人多,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人口近2000万,人均可耕地不到3分,有“耕田如绣花”之美称。

15、恭行贤助不颦呻:指潮汕女人。潮汕人细致严谨的做事风格亦催生了令人艳羡的“潮汕三宝”:“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潮汕姑娘(当地人称“姿娘”)、“雅致细腻、精美绝伦”的潮汕工艺品以及被誉为“中国最高端菜系”的潮汕菜。当然,潮汕女人也有不少像冯铿(潮州人,女,左联五烈士之一)、许广平(汕头人,鲁迅夫人,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等巾帼英雄和无数商界精英。颦呻:忧愁叹息。

16、厨香暗溢佳肴贵:指潮菜。潮州菜,又称潮汕菜,简称潮菜,别名打冷,其选料考究、刀工精细,且烹调方式多样,其着意追求色香味俱全,有“中国最高端菜系”之称。潮州菜烹饪的最大特点是借重海鲜、主要烹调法有:焖、炖、煎、炸、炊(蒸)、炒、焗、爆、焯、烹、泡、扣、卤、熏、淋、烧等数十种。潮州菜特别重视配酱调味。不同菜色,配以不同酱碟,一菜一碟,咸甜酸辣,各有讲究,其酱碟繁多,蔚为大观。潮州菜属下主要有海鲜菜式、卤味、饭类(分炒饭、焖饭两种)、粥类(潮汕人称之为“糜”,单砂锅粥一类就有近50款)、小食(单粿一类有230余款)、杂咸(一般用于“配糜”,有咸菜、橄榄菜、菜脯、豆浆酱等百余种)、丸类(一百余种,最出名的属牛肉丸和鱼旦)、潮式火锅、凉果、其他主菜(主要是淡水鱼做法和菜蔬炒法)、淡汤、工夫茶等,其菜式琳琅满目,难以计数。

17、刺彩浮镶针绣珍:指潮绣,汉族传统刺绣技艺之一,发源并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2006年5月20日,潮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清代以来,潮州妇女多勤纺织,女子到了十一二岁,其母即为预制嫁衣,家家户户都会织缍刺绣。清代粤绣工人大多是广州、潮州人,特别潮州绣工技巧更高,而且男子精于绣功,为其他省市所罕见。

潮绣有着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构图饱满均衡,针法繁多,纹理清晰,金银线镶,托地垫高,色彩浓艳,装饰性强,尤以富有浮雕效果的垫高绣法独异于其它绣法,此外,以金碧、粗犷、雄浑的垫凸浮雕效果的钉金绣也尤为人所瞩目,宜于庙堂会所装饰和喜庆之用。

潮绣以金碧、粗犷、雄浑的垫凸浮雕效果的钉金绣为特色而标异于其他绣种。

题材有人物、龙凤、博古、动物、花卉等,以饱满、匀称的构图和热烈喜庆的色彩,气氛鲜明、生动地表现题材,使潮绣产生了丰富瑰丽的艺术效果。

18、细琢木雕神栩栩:指潮州木雕,它是一项汉族民间雕刻艺术,主要用以建筑装饰、神器装饰、家具装饰、案头装饰等,经精雕细琢后贴上纯金箔,显得金碧辉煌,又称潮州金漆木雕,与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龙眼木雕并誉于世。

2006年5月20日,潮州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州木雕始于何时不得而知,据遗物考证唐宋时期即已存在。潮州木雕题材内容丰富;其雕刻技法分类,有沉(凹)雕,浮(凸)雕,圆(立体)雕,通雕(多层)和锯通雕(单层)五种,通雕最为卓越,在木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玲珑瓷器貌粼粼:指潮州陶瓷。潮州陶瓷,历史悠久。从境内陈桥村贝丘遗址中,可以看出,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和冶陶,而北关古窑址、南关古窑址和笔架山宋代窑址(同见条目)的发掘,也说明至少在唐高宗仪凤——调露初年(公元676-679年),潮州已有较大规模的陶瓷生产,并出现了釉下点褐彩瓷器。潮州作为宋代的广东瓷都,其中心产区就在潮州城四围。如今,潮州已获“中国瓷都”称号,全市有相当大规模的陶瓷生产。

20、英歌漫舞驱邪恶: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粤东潮汕地区。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舞后还有歌舞小戏,称“英歌后棚” 。英歌舞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广东潮阳市是英歌舞最盛行的县市,根据民间艺人的口耳辈传和一些佐证资料的介绍,潮阳英歌源溯明代。

21、锣鼓喧天迎客宾:指潮州大锣鼓。潮州大锣鼓是广东潮汕地区民间传统音乐中的一朵奇葩,是一种由锣鼓乐与管弦乐组合而成的演奏形式,由历代相沿的鼓吹乐类演变而成,是潮汕地区最具群众性的乐种之一。潮州大锣鼓以打击乐为主,是以大鼓为中心,以唢呐为领奏的大型合奏形式。鼓手既是乐队主奏,又是乐队指挥。鼓手槌击鼓心、鼓边、鼓沿,采取响击、闷击、重击、轻击以及节奏变化,手槌加花等手法,指挥着乐队的演奏,被西方称之为“东方交响乐”。

22、阳美玉都扬美玉:指广东省揭阳市蓝城区磐东街道阳美玉都,是中国最大最集中的翡翠玉器加工基地。有亚洲玉都之美名,阳美玉都摘取“南粤明珠”的桂冠,这是阳美玉都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华阳美(国际)玉器节之后的一大荣誉。阳美村,素以“金玉之乡”著称,自1905年起,村民就从事玉器加工生产贸易,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全村总人口2800人,共600多户,有大小玉器加工生产贸易企业400多家,专业从事玉器加工生产贸易达到1500多人。集加工生产、贸易和住宅于一体的阳美玉都,是中国唯一最高档、最大、最集中的玉器珠宝专业市场,将成为中国乃至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加工生产贸易之宝地。

23、义安民宅易安民:因潮汕古曾称义安郡(413年,晋王朝始置义安郡),现为潮汕别名。

潮汕民居,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而整个村寨,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营建,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潮汕民居即俗称“四点金”、“下山虎”和“四马拖车”,潮汕民居特点鲜明(有规模庞大、轻巧通透、注重装饰、工艺精致、追求与自然的和谐、讲究风水、独特的建筑方式和材料的特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被民俗专家誉为比北京四合院更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中国民居模式。

24、工夫茶里禅心在::指潮汕工夫茶。工夫茶是潮汕汉族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是礼宾待客的第一道习俗。工夫茶起源于宋代,今天,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海外潮州籍华侨还以"工夫茶"作为认祖追宗的标志。工夫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工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

25、潮汕音中古韵真:潮州话(Tiê-chiu-uē),亦称为潮汕话、潮语,汉语方言之一,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有中国古汉语活化石之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其定义的国际语言代码是ISO 639-6 chao。潮汕话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与其他语言很大区别。另外潮州话究竟是语言或是方言,至今仍未有定论。据史载,潮语发端于秦汉,成型于唐宋,到明末清初,方形成独立语言体系。其主体是中原的古汉语,混杂有闽方言,音韵与如今的闽南话大体相同。王朔曾笑称:“秦始皇讲一口潮州话”。现潮汕方言共有八音(普通话为四音)。现存世最古老的潮州音字典为清末澄海商人张世珍所著《潮语十五音》。

26、崇善:指潮汕的慈善事业和潮汕善堂。

潮汕善堂是带有潮汕民间信仰色彩的社会慈善机构。其与明末清初的善会和善堂有密切关系。善堂曾分布于全国各地,但当代则唯潮汕地区及潮汕人聚居区存在这种极大地融合了潮汕本土文化特色的民间慈善机构。这种爱心组织机构也被当地人认为是潮汕独特的文化元素,并已成为潮汕人自我认同的重要内容之一。

截止2012年底,潮汕地区共有大小善堂上千座,其对海外慈善事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善堂业已成为团结华侨的纽带和联系海外赤子爱国爱乡共襄善举的桥梁。其经过长期的发展、繁育已逐步形成为善堂文化。这亦是当今潮汕地区“关微”[11]现象产生的文化基础。

潮汕较为知名的五大善堂:存心善堂(1899年)、延寿善堂(1905年)、诚敬善堂(1919年)、慈爱善堂(1932年)、诚心善堂(1934年)。

潮人捐款:据不完全统计,从改革开放到2011年的30余年时间里,潮商共向世界各地捐款6000多亿(单位:人民币,未折合不同时期物价换算,下同),其中近一半捐款资金来自香港潮人。在个人捐款中,数庄世平、李嘉诚的无私最引人关注:1985年和2001年,庄世平分别将由其创建的、资产合计近300亿的澳门南通银行和香港南洋商业银行无偿捐献给国家中银,自己退居为中国银行名誉副董事长,现两家银行的市值已达2000多亿。至2012年底,李嘉诚已累计捐款超100亿人民币。此外,另有林百欣、黄子明等近50位潮商的累计捐款亦超10亿。如果按今昔物价的变化折合后来算(如1980年捐出的一百万人民币价值堪比2010年的两千万),那数目将更为客观且可观,最难能可贵的是潮汕人的捐款有近一半投在了潮汕地区。与潮汕的学校建设资金来源一样,潮汕地区数以百万计的各类大小公益设施亦绝大多数来自民间捐款。

27、敬神:指潮汕人的多神崇拜。潮汕有佛、道、天主、基督教等宗教,各有其信徒,但更广泛的群众崇拜的“拜神”与其他宗教信仰不同,潮人有多神崇拜特点。潮人的这种信仰崇拜基本上承续了汉人对社会的各种传统信仰。由于种种的拜祭活动使得潮汕的神多了起来,神庙也随着多了起来,成为民俗文化中一个典型的、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28、德教[dé jiào] :由潮阳县和平人杨瑞德创立的德教,如今已盛行于东南亚各国。一些学者甚至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宗教”等字眼来描述德教,将其做为当代华侨社会最重要的宗教和文化现象加以研究。但我以为要完整地理解德教,还得回到它的母体上来,那就是潮汕民间的多神崇拜和在宗教信仰上的实用性倾向。

根据泰国紫真阁出版的《德教起源》一书的介绍:“整个近代德教史,始于关圣帝在甲子年(1924年)受禅登极;1939年,通过沙盘柳笔的圣谕传达,首创德教会紫香阁于中国广东潮阳,奠下今日德教会组织模式及拓展途径。”沙盘柳笔又称扶乩,是用柳棍儿在沙盘上画出字句来作为神的指示,属于道教巫术的一种,一般被认为是迷信活动。可能是由于这一缘故,德教在潮汕本土解放后就不再被提及。

然而从宗教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德教实在是一种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宗教。以崇拜对象来说,五教教主(儒、道、释、耶、回)、道教神谱中的神仙和潮汕民间信仰的诸神都被纳为崇拜对象,都能够被恭请前来降鸾指示一切。比如询问疾病有华陀祖师和白云道长前来指示,风水则有杨乩松和何野云,超度则有观音菩萨和大峰祖师,诵经则有济公活佛,教育又有孔子,总之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在这些普天神祇中,最高的主神却不是玉皇上帝而是关圣帝。有关玉帝辞职,关帝在甲子年登极的说法其实来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一本叫《洞冥宝记》的小册子。德教接受这种说法,可能与信徒多为商人有关,因为关帝也同时被商界奉为财神。

德教的宗旨是“以德教民,积善累德”,昔年在汕头设立紫清阁、紫和阁等机构的同时也设立过善堂和学校,这一点与大峰祖师庙是很相似的。1947年开始传至泰国,设立紫辰阁;1952年又传入新马,不久台湾、日本、美国、澳洲也都有其踪迹。总括来说,当今全球有德教组织200余个,马来西亚约占一半,泰国占三分之一。这些组织都能够坚持宗旨,广做善事,因而得到所在国和华侨华人的欢迎。

29、东方犹太:东方犹太人指中国的潮汕人、莆田人等群体。他们在商界、科坛、文艺等领域都极具天赋,特别是善于经商,全球分布的广泛(海内外各地拥有众多的潮州会馆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经济实力拥有了“东方犹太人”的称号。古往今来,这些地方的人常常外出经商,成绩斐然,又与犹太民族一样备受古已惯之的地方派系挤压,所以被称为“东方犹太人”。最先被称呼为东方犹太人的是潮汕人。

上一篇新闻

有福之地 | 央视全媒体推荐,“五一”节海上女神的故乡邀请你!

下一篇新闻

梅汕高铁明天通车!玩转梅州全攻略!收好啦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