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20日 星期一

通海蔬菜:疫情下的蝶变

来源:玉溪网

5月15日,在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的冷库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进行净菜精深加工自动化包装生产线的建设。项目建成后,经过深加工的蔬菜可直达供货城市百姓手中,实现从大路菜向精深加工和精细包装的转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探索着适应市场的新路子。

通海蔬菜:疫情下的蝶变

在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冷库前,工人们正在分拣刚拉来的甜脆玉米。

通海蔬菜:疫情下的蝶变

5月22日,在通海县秀山街道万家社区,农户们忙着在田里采收芹菜。

作为云南省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通海蔬菜主要销往广州、上海、乌鲁木齐、哈尔滨等130多个大中城市,也出口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远销澳大利亚及中东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通海县积极组织为疫区捐赠蔬菜,彰显了该县作为全省蔬菜产业“一县一业”示范县的政治担当。然而,随着疫情的持续蔓延,从影响国内市场到影响国际市场,整个蔬菜产业链都面临着一场形势严峻的挑战。疫情阴霾未散,挑战仍在继续,通海菜农和菜商也在挑战中积极寻找新的商机。

疫情之下稳产保供

通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全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左右,是优质蔬菜、花卉的最佳种植区。近年来,通海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创新活县、开放兴县、文化和县”战略,在中央惠农政策,省、市农业发展措施的扶持下,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两大主题,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以蔬菜、花卉为主的高原特色农业格局。2019年全县蔬菜累计播种面积34.97万亩,总产量138.28万吨,产值达21.02亿元。全县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23户、市级龙头企业13户,有冷库89座、库房494间,每天可加工冷贮蔬菜1万余吨,有营销户300多户,加工营销200多万吨,其中外县(市、区)集散60多万吨,营销收入30多亿元。目前,通海是云南省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县和西南地区蔬菜集散地,更是全国“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的典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通海县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市有关精神,为打赢这场无硝烟的“人民战争”,全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防控疫情。同时组织单位、企业、群众持续开展好蔬菜生产与供应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吃上优质安全的高原蔬菜,抓实“菜篮子”稳产保供。在疫情防控期间,通海县加强蔬菜生产技术指导,通过微信、实地等方式,指导农户开展好蔬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强调安全间隔期不到15天的蔬菜不得采收。指导开展好蔬菜工厂化育苗,使采收的田块能及时抢栽抢种,保证蔬菜供应。同时,积极组织人员开展冷库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检查、督查工作。

通海蔬菜:疫情下的蝶变

在通海,农田里你总会看到丰收的场景。

根据蔬菜生产调度显示,截至5月1日,通海县在田蔬菜面积有7.88万亩,其中:1个月内可采收的为2.64万亩,2个月内可采收的为4.33万亩;1个月内产量达9.99万吨,2个月内产量达14.6万吨;可调剂外调量1个月内达9.49万吨,2个月内达13.87万吨;主要品种为白菜、甘蓝、花椰菜、青花、芹菜、莴笋、青蒜苗、荷兰豆。此外,通海县农业农村局每天监测金山蔬菜批发市场大宗蔬菜交易价格及交易量。同时,积极组织企业从1月26日开始调运,每天调运蔬菜3000多吨,供应广州、深圳、上海、北京、齐齐哈尔等城市。

2月20日,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领导下,通海县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30多家农业企业共同参与,共捐赠西蓝花、花椰菜、卷心菜、莴笋、大白菜、鸡蛋等农产品380吨,紧急驰援湖北咸宁市和孝感市,保障疫区“菜篮子”供应。

进出口企业的困境与自救

近年来,通海县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努力做大、做强、做优蔬菜、花卉等产业,培育了一批外向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大幅提升通海农业外向型水平,把通海建成面向南亚和东南亚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而今,国内疫情形势缓解,而国外疫情仍在蔓延,面对不确定的疫情形势,蔬菜进出口企业也同样面临严峻的考验。

云南环泰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果蔬种植、加工销售为主的民营企业,公司销售面向泰国、越南、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大白菜、西蓝花、卷心菜、葡萄、橘子、石榴等果蔬产品。截至2019年底,实现销售额6495万美元。受国内疫情影响,环泰公司从采购到生产进度与出口交货出现延迟;受人员流动控制、各种成本增加及延迟复工复产等多种情况影响,出口农产品供应链一度受阻,经营困难较大。

据云南环泰进出口有限公司经理孔祥萍介绍,公司2020年1月出口额为286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5%,2月底复工复产后出口额为27万美元,与上年同期下降70%左右。4月后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政府也及时出台一系列涉及农产品出口运输物流、税费、通关等方面的政策,公司出口供应恢复到50%以上。

“虽然国内疫情受到有效控制,但国外疫情蔓延严重,诸如以旅游业为主的泰国,出台封锁边境、禁止国外人员入境等政策,以及关闭公共场所等措施,对我国农产品需求减少50%以上。如果不受疫情影响,每年4月至11月,是农产品出口的高峰期,目前大多数农产品贸易公司依然处于观望状态,若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短期内得不到有效控制,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加大。”孔祥萍介绍说。

面对眼下的局势,企业正着力探索自救之路。孔祥萍告诉记者,为了寻求新的发展,企业首先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订单合同,完善双方的主体地位和相应的权利义务,努力提高订单的履约率;其次是持续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增强科技支撑,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农产品的市场拓展和应对能力,积极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狠抓国内外市场,提高自身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实力;最后,公司坚持多元投入,组织专业团队成立电商部,在天猫、淘宝、拼多多、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上销售蔬菜、水果。

“今年我们将扩建保鲜、速冻、精深加工蔬菜产品生产线,以提升产品质量为主,搞好产品的深加工,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培育品牌产品,以此来推动蔬菜产业的加速发展和保鲜设备的更新换代。”孔祥萍说。

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新憧憬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蔬菜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带来了影响,种植端也不例外。然而当普通菜农依然一如既往地精耕细作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则开始了新的尝试。

通海县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蔬菜的种植、销售,常年种植白菜、莴笋、洋葱、小铁头等新鲜蔬菜,年生产蔬菜300多吨,产品主要输送通海县境内各大冷库。5月22日,记者来到通海县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刚建成的农业物联网设备格外显眼。

合作社理事长何来告诉记者,这是通海县打造“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工作的项目之一,近期刚建设完成。农业物联网能实现基地的局地气象监测及预报服务、土壤环境数据监测及分析、作物生长状态监测及分析、基地环境监测及管控等数据采集服务,同时能将种植生长环境数据纳入追溯档案管理,为蔬菜追溯提供真实的种植环境及作物生长图片及视频数据,助力农业标准化种植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为农产品追溯提供真实、全面、完整的农事生产过程数据。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也看到了未来蔬菜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于种植合作社来说,疫情加快了我们对基地直销模式的探索与尝试。而今农业物联网的建设让我们的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下一步我们将进行基地直销模式的尝试。”借着农业物联网的建设,何来对未来合作社的发展有了新的憧憬。“而今,农业物联网让蔬菜可视化,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看到蔬菜的生长情况,实现生产全过程可视化追溯。接下来,我们将主打国内的中高端市场,尝试与一些酒店和餐厅合作,开展订单农业。同时,我们也将搭上电商平台,探索网络销售渠道,通过建设自己的网站进行线上销售,实现从基地直供消费者。”何来说。

新形势下的转型探索

压力当前,转型革新则能破局突围。

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是集蔬菜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广,鲜蔬菜及脱水萝卜丝条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受疫情影响,公司开始了新的尝试,据公司董事长杨卫介绍,在疫情的影响下,公司实现从大路菜向精品菜转型,与百果园、叮咚买菜等终端配送企业签订了供货协议,客户下单,即可实现无接触配送到家,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损耗。

“经过疫情的影响,我们的思路是去中间化,搭上电商平台直接做宅配。以前通海的蔬菜主要是卖到国内较大的批发市场,但是疫情期间人们很少去市场,到市场买菜的习惯可能到了改变的时候了,新生代的家庭主妇可能更习惯在手机上下单买菜,我们要解决的是把批发环节去掉,与当地的生鲜电商合作,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销售环节去中间化,而在产品打造方面我们则做精包装、精加工、标准化的产品,打造配套包装的菜品,方便顾客下单。”杨卫说。

在新的形势下,今年1月,云南云菜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实施云菜生鲜速配项目,在通海县河西镇甸心村签订了1260亩绿色食品种植基地作为主要原料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民的订单模式,通过自建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方式进行线上销售、线下配送,消费者线上下单后,由工人按照客户要求将冷库内完成预冷的蔬菜产品分装,以省级为单位进行配送,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最大限度降低了物流、销售成本。

“受疫情影响,未来的蔬菜销售将加速由一级批发商向二级、三级甚至终端消费者转变,这也迫使企业在新形势下要改革创新。”云菜集团董事长汪家富说。

据介绍,云菜生鲜速配项目同时通过线上下单收集蔬菜产业大数据,掌握市场动态及消费者需求,为当地农户提供种植指导,避免因盲目种植导致滞销、难销。预冷完成的产品根据客户要求打包装箱,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调派车辆装车后发往指定地点,到达指定地点后借助当地快递公司、美团等配送渠道将蔬菜配送到社区、食堂、商超等,将保鲜蔬菜以最快速度配送到消费者手中。

“未来将会是有计划、规范性的种植,由市场来指导农户种植。疫情催生电商迅速发展,也在改变着蔬菜产业的发展,将来通过大数据分析终端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再根据这些数据来订单定量,定品质、定价格。”通海县蔬菜协会秘书长牟贵云说。(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长青 文/图)

短 评

抓住时机推进转型升级

□ 初墨

经过多年发展,通海已成为云南省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县和西南地区蔬菜集散地。如今,通海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通江达海。

然而伴随着全县蔬菜产业向规范化生产、标准化分级、品牌化销售、集中配送轨道发展的同时,通海的蔬菜产业也面临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恰在此时,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打破了通海蔬菜产业转型的步调,加速行业成长。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改变了部分群众逛菜市场买菜的习惯,蔬菜销售终端从一级批发市场向社区、商超、食堂等细化市场延伸,从而加快了农产品流通领域快速成长与模式升级。在此形势之下,去中间化成了发展趋势,无论是基地直供还是生鲜速配都是新的尝试。通海应该把握机遇,结合当地蔬菜资源优势、蔬菜集散地优势,保障产销链条衔接通畅,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

伴随着互联网经济以及大数据的发展,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推动上游种植端生产更具计划性,通过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科学种植,保证正常生产,实现农户和消费者的双赢。可以采取订单农业模式,农户以销定产,降低风险的同时还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应该加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绿色食品,由大路菜向精细菜转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此外,还要建立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让消费者放心。

在新的挑战中伴随着发展机遇,抓住时机推进转型升级,相信通海的蔬菜产业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编辑:刘燕 审核:马儒文

上一篇新闻

“来自中国的神秘种子”,还真有人种了

下一篇新闻

世界各国学生午餐大盘点:瑞典最奢侈,俄罗斯最简单,中国是这样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