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雷滚滚的韩版《西游记》又来袭:日韩为何老爱恶搞《西游记》?
畅读文研院:天雷滚滚的韩版《西游记》,客官们如何看?
最近,在韩国被誉为业界良心的TVN电视台正在播出一部奇幻爱情喜剧《花游记》。
听名字是否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没错,它就是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
但是,韩版《西游记》简直花到令人大跌眼镜,剧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竟然和三藏法师谈起了恋爱。
这已经不是韩国第一次对《西游记》的改编,前些年的综艺节目《新西游记》大受欢迎,到今年已经制作了四季,当然,除了紧箍之外,看不出和《西游记》有任何关系。
上世纪90年代初期,KBS电视台放映了他们的动画版《新编西游记》,依然是唐僧师徒的故事,由神话改为科幻。
孙悟空就像一个玩滑板的嘻哈少年,紧箍圈变成了头盔,念紧箍咒变成了敲木鱼,金箍棒变成了双节棍,筋斗云变成了滑板,手脚都带着护手和护膝。
猪八戒背改成了一个手持火箭筒,开着摩托车的火爆猪。
沙和尚听力不太好,一心想抢走孙悟空的超级滑板,使用一把小锤子,打架时边喊着一、二、三、四,边用锤子敲,然后会爆炸。
其实,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在世界都不乏粉丝,它在国外的受欢迎度不亚于《星球大战》在中国的地位;热衷于改编《西游记》的国家除了韩国,还有很多,畅读文研院为大家罗列一二。
1978年日本改编《西游记》,唐僧是女的,沙僧是河童,唐僧和悟空偶尔还有感情戏。
而在日本动画片中,孙悟空的形象就更多,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七龙珠》。
越南版《西游记》中,悟空竟然是个小孩子,八戒没有猪鼻子猪耳朵,就连唐僧也不是美男子,还有一群杀马特妖精。
新加坡版《西游记》,这不是剧集,而是农历新年除夕夜的倒数派对上播放的视频短片,虽然属于简短搞笑片,但师徒四人的造型还是比较良心的。
泰国版《西游记》,说好的唐僧不近女色,但宣传画好像是“唐僧与小姨子的故事”。
澳大利亚版《西游记》,八戒是腆着肚子的大胡子壮男,悟空有着飘逸的长发,唐僧是剃圆寸的瘦小少女,沙僧是身材高挑的热辣女。
鉴于外国改编《西游记》的影视剧类别太多,畅读文研院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但究其受影响的国家,数日韩两国最大。
先说韩国,由于地缘环境的影响,朝鲜半岛文学在19世纪末一直处于中国文学的影响下。
甚至在15世纪朝鲜文字创立之前,汉字是朝鲜半岛唯一的书写文字,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文学无需翻译,便可给朝鲜半岛文人阅读,这一现象在整个东亚文化圈都是绝无仅有的。
据考证,《西游记》最晚在高丽王朝(918年-1392年)末期传入韩国,因为在当时流行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中收录了元朝《西游记平话》的部分内容《车迟国斗圣》,而《朴通事》编修的年代是1347年。
元朝《西游记平话》被认为是后来吴承恩所著《西游记》的母本,但原书不幸已经佚失。
如今,韩国可以确定的百回本《西游记》最早传入的文献,记载于朝鲜文人许筠(1569年-1618年)的《惺所覆瓿稿》第13卷《西游记跋》。
《西游记》传入朝鲜半岛后,引起了文人的极大兴趣,他们甚至专门收集《西游记》中难以理解的白话词汇和句子,以手抄本的形式编成《西游记语解》,后刻本出版,风靡一时。
再说日本,虽然朝鲜半岛是《西游记》最早传入的地区,但第一个外文译本却是日本人的贡献。
《西游记》在日本江户时期(1603年-1867年)传入日本,在传入日本以后,首先被刻制成“和刻本”(指日本翻刻的汉籍),当这些“和刻本”发行一段时间后,便会在该“和刻本”的内容上配上浮世绘的插画,并且制作成“绘本和刻本”。
1758 年日本小说家西田维则开始着手将 《西游记》(百回本)译成日文。
为满足不谙汉字的妇孺的阅读需求,随后又出现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绘图本的《绘本西游记》。
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可挽回的讹误。
比如沙僧,日本翻译者将“流沙河”误解为“流砂河”,因为日本的河里住着妖怪,沙僧就变成了日本自古以来的住在河川中的妖怪“河童”。
唐朝玄奘西行取佛经早在日本飞鸟时代就已传到日本,但《西游记》在日本的传播过程中,唐僧的形象却发生了偏移。
先是进一步转变为豪华贵族(御弟唐僧)的文弱形象,如今,这一柔弱唐僧的形象转变更是达到了极点,变成了女性,甚至与悟空谈起了恋爱。
从《西游记》东渡到如今改编不断,其实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前些年,网络上曾流传过一阵《西游记》被韩国的闹剧:
有新闻说,经过韩国学者长期不懈的论证,确认《西游记》的起源是韩国,比如韩国顺道寺完好地保存着三藏法师取经带回来的经书,韩国的智异山被称为花果山,民间还流传着智异山上住着神猴的传说,这些都与《西游记》的情节一致。
结果马上引起中国网友们大规模的谴责口水,然而随后即被证明这是一则子虚乌有的假新闻。
其实口水战不等于思考,相比对正朔之争,如何使经典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创造性发展,日韩等国的实践着实值得我们借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