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 星期四

新年大扫除, 别像他一样让旧家具堵住邻居逃生路

新年快到了,在忙着大扫除的你是不是也想学学藤麻理惠 Marie Kondo?

认识她吧?就是每天问你有没有 “Spark Joy”(怦然心动)的那一位。这位收纳女王最近很红,因为把自己的“怦然心动法”融合了进了“断舍离”。

所谓的“怦然心动”整理法,就是不要一昧的丢弃,只要丢掉不能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物品,所以引起大波新加坡人开始跟着藤麻理惠的方法,每天抚摸自己家里的物品扪心自问,“这能让我心动吗?”。

不问倒好,只是自己家里挤了点。这一问,整层楼的楼道都变得拥挤了。

有一位网民就在网上发出了自己家楼道的电梯处挤满了被邻居堆积的大件物品,包括脚车、三层橱柜、框架等,看来这位邻居家里有很多不能让他怦然心动的大件,想趁新年来临之际把它们统统丢掉:

50805283_10155892118269147_3709749526286827520_o.jpg循环路一名居名在网上诉苦,呼吁邻居能够妥善处理大件物品,不要堆积在电梯口。(COMPLAINT SINGAPORE) (面簿截图)

网友在贴文里表示:

36 Circuit Road 的邻居,我知道新年要到了,大多数家庭都在大扫除!如果这就是你处理不要的家具的方式,那你是单纯的没有公德心!找马林百列市政理事会帮你找家政公司来除掉这些大件物品,而不是丢弃在电梯区!如果发生火灾的话,你在拿所有无辜邻居的生命冒险!

他在贴文里还@了建屋局,议员陈佩玲和马林百列市政理事会。还在下面提醒大家:循环路的每个组屋楼下都有处理大件物品的处理处,请不要对可爱的邻居们这么没有公德心!

这个网民的投诉绝对是合理的,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相关物主是和市镇会约好时间,提前把不要的东西摆在电梯口待工人来取。

所以说,“断舍离”的哲学要领会,但公德心万万不可没有,以免让自己很舒服的“断舍离”是建立在别人要承受“堵碍挤”的痛苦上。尤其是在土地资源少,组屋走廊格外窄的我国,走廊变成了第二个垃圾场、储存室。

楼道里放了七个冰箱

楼道里放七个冰箱干嘛?家主人是有开了雪糕店?

这七个冰箱就这样排排站,摆在四美大牌136的组屋走廊里,看了不禁让人一头雾水,更是让人害怕发生火灾时被挡住逃生的路。事情发生在2017底,也是去旧迎新的时候。东海岸-凤山市政理事会当时很快对屋主发出通知,要他隔天立刻移除。

市政理事会发言人也表示,市政理事会每月都为每户提供免费的处理大型物件服务,鼓励居民直接联系市政理事会协助他们处理。  

nsj_8083.jpg四美居民楼道里摆了七个冰箱排排站。(海峡时报)

差点忘了说,这么多冰箱一起排排站是因为一家搬家公司的女老板公司的天花板漏水了,所以把冰箱都暂时搬到走廊里,怕冰箱被水损坏。

把自己本人、女儿、厨房和卧室都搞断舍离?

宏茂桥一对母子自从2014年开始就住在自己组屋走廊外面,还带着自己24岁的女儿一起,直到2016年经过海峡时报报道也依然没有后续。屋主说自己家里没有位子了,只好出来。根据邻居描述,两人不仅会在外面睡觉,还会在外面用1.5升的水瓶洗碗,可能自从电梯更新后,两人觉得没人会再用楼梯,便一直把楼梯口当自己家。

ST_20160724_VNFKHOARD2_2465972.jpg母女俩就这样睡在自家组屋外。(海峡时报)

根据海峡时报描述,两人睡觉时,有插排从家里延伸出来,用来给手机充电,还插了个风扇吹风。组屋附近也有潮湿发霉的味道,打扫组屋的清洁工也表示屋里屋外的东西都实在多,有一次还目睹两人带回来根本用不到的婴儿汽车座椅和婴儿的鞋子,自己曾经主动要帮忙清理却被拒绝。

有邻居说电梯坏时,楼梯完全被挡住。自己没办法用楼梯,只好走到另一边,市政理事会似乎对这对母女发出过不少提醒,每次提醒都给他们一周的时间收拾,不收拾走就清掉他们的东西,但两人就像钉子户一样,一直不愿离开。

难道母女两人摸了一圈家里的物品,全部都能让他们“怦然心动”,所以只好把自己移到房外?

自己怦然心动的同时 也要遵守规定

民防部有规定组屋走廊不可摆放易燃物品,也不能放衣架,更要保持走廊至少有1.2米长,以保证救急人员的出入。而对于楼梯口,更是不能摆放过量物品、障碍物,阻碍逃生途径以及楼梯和梯台的通路。

通常市政理事会或建屋发展局会对摆放危险物品发出书面警告,如果警告过后还没有行动,可能会面临罚款$2000元。$2000都可以包好几个大红包啦,别浪费在罚款上,所以大家趁着新年大扫除、不停丢掉不能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物品的同时,也别忘了别挡住邻居的去路。遇到这些爱堆积旧物、占据走廊和楼梯口的邻居,要是政府都赶不走他们,大家就先练练怎么跑路快吧。

上一篇新闻

感谢两家餐饮业老字号满足了几代新加坡人的味蕾

下一篇新闻

恢复年长员工公积金 迟来的正义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