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养8个孩子,一周只花$300!没有女佣,日子到底过得怎么样
“妈妈抱抱,讲故事”
“不行!妈妈在帮我温习功课,你走开!”
“哥哥打我~”
“是你先抢我玩具的!”
“妹妹把我书撕坏了……”
“妈妈,你有了新宝宝,就不爱我了吗?”
……
这是谁家的日常,举个手~~
家里孩子多了,妈妈恨不能变成三头六臂,工作、操持家务,还要管随时随地都想黏在你身上,捣乱又脆弱敏感的小家伙们……
欣妈家有3个娃,欣爸也绝对不算甩手掌柜,但已经觉得“日常处在崩盘边缘”了,每天有协调不完的纠纷。
最近,听说竟然有新加坡华人家庭,养了8个孩子!(这一定是新加坡政府最爱的家庭样本了!)
辣妈真的好好奇:一个家庭养两三个孩子已经压力山大,养8个娃,这对爸爸妈妈的耳朵和心脏,还好吗?
而且,一家10口的花销,分分钟要破产的节奏啊!一个月光吃饭就得花不少钱,再加上上学、看病、买衣服、文具、玩具、出去玩……月入2万新都不一定够用!
让我们看看这对超人爸妈,都是怎么搞定一切的吧~
一对爸妈8个娃
新加坡的公务员施先生(化名)和他的妻子以及8个孩子,住在马西岭的一间超大组屋里。
最小的孩子今年2岁,最大的17岁。
这个大房子有5间卧室,除了最大的姐姐小爱,最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小房间,其他人都有自己的“舍友”。
16岁的大姐与14岁的妹妹一起玩电子游戏
“我们家就是一个游乐场,”爸爸说,“打架、吵架就是家常便饭。”他们会尽量减少孩子们看屏幕的时间,孩子们最经常做的活动,是玩乐高、画画,或者去操场玩。
如果都去的话,瞬间5人足球队不是梦,替补都有了!
孩子们在客厅里享受打打闹闹的欢乐时光~~
没有帮手,家里一样井然有序!
很多姐妹在怀老二或者老三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请女佣!
但是这个大家庭,没有买车,也没有请女佣,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秩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庭工作岗位,别说,还挺有用的。
孩子们从2岁开始学着做家务,先从整理衣服、清洁垃圾、洗碗擦桌子等简单的任务开始。
3岁的小伊整理好所有的鞋子后,坐在鞋架上展示自己的成果。这个大家庭的每个孩子都只有一双鞋,除了长大的哥哥姐姐——他们需要另备一些学校鞋。
蒸米饭这个工作,需要计量器、多一些力气和控制力,以及用电的知识,所以分派给大一点的孩子来完成。
再大一点,孩子就需要学着做菜了,这个大家庭周末的食物,都是由孩子们一手准备的,每个大孩子,都有几个自己的拿手菜。
孩子们的一周职责贴在厨房门上,他们会依据这个表格来安排自己的时间。
“一旦孩子们开始做家务,你会发现花费更少,浪费也更少了。
爸爸说,这么做有明显的好处:“孩子们开始清理自己搞出来的烂摊子,他们就知道不要把食物掉在地板上。他们开始自己叠衣服、找衣服,就会知道一定要放入衣柜,不能随便乱丢。”
14 岁的阿卡正在熨她的制服,孩子们在11岁左右才会被允许和教导如何使用熨斗,小妹妹好奇的观察姐姐的一举一动。
这对夫妻累积了不少类似的智慧,所以,即使有8个孩子,施先生一家也可以做到3-4天才洗一次衣服,以便节约用水。
这个秩序,也不是一开始就建立了的。
妈妈回忆说:
当我们有3个五岁以下的孩子需要照顾时,生活就会变得比较艰难。直到我们的大孩子开始帮忙照顾弟弟妹妹,这才让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喂饭、换尿布,带弟弟妹妹睡觉,哥哥姐姐们现在都做得很顺畅自然。他们也会帮助已经上学的弟妹们辅导功课。让大孩子帮忙照顾小的,也让他们学会了为别人考虑,不再只想着自己,也拥有了一定的管理能力。
当然,有足够的空间,能做到这样的井然有序,也跟施先生夫妻俩早早购置了一个超大的组屋有关系。
12年前,当他们有了3个孩子时,这对夫妻将他们在榜鹅的五房室组屋,换成了马西岭的一套超大组屋。
这房子有5个卧室和3间浴室,足以容纳他们和一大群孩子。年初的时候,有6个家庭成员感染了新冠,最近14岁的二儿子感染了手足口,都能顺利的居家隔离。
不过,施先生夫妻也说,有8个孩子的确给他们带来了不少挑战,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在安全措施放宽之前,团体人数被限制5人甚至2人,他们一家10口很难一起出门。
这也意味着,这个基督徒家庭,在那段时间不能去教堂,只能在家里做礼拜。
一家人一起敬拜赞美
疫情期间他们很少出去。每周,施先生选择带3个孩子一起出去买生活必需品,孩子们学着挑拣蔬菜、水果。
他们的孩子从3岁起就开始学习到杂货店买东西了。
大一点的孩子是小一点孩子的榜样,姐姐在看着弟弟妹妹们挑选蔬菜,一一称重量,然后一起提回家。
回到家,两个姐姐把刚采购回来的一周食品、杂货分门别类放进冰箱,小妹妹则在一边观察、学习。
当天的午餐,有姐姐莱尔准备的炸鸡翅,现在大孩子多了起来,周末的餐点基本上都是大孩子们在做。
他们的餐点很健康,两肉一菜,配上低血糖指数的印度香米。
吃完饭之后,一家人聚在大大的客厅里,享受轻松愉快的时光。“聊天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爸爸说。
10口人一周的花销有多少?
你猜这个这个大家庭,每星期的餐饮、零食的花销有多少?
只有大概300新。
虽然看起来预算有限,但这对46岁的夫妇,很会精打细算,孩子们吃得营养,也有零食,他们会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一条特大的全麦面包可以做一周的早餐,当然,还会配上红豆包、肠粉等等孩子们爱吃的其他早餐食物。
餐桌上的气氛很活跃
施先生一家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吃饭,因为就算是去麦当劳,对大家庭来说也是很贵的。对孩子们来说,如果出去聚餐,就像过节一样让他们兴奋不已。
最近飙升的物价,让家庭的采购负责人施先生感受到了压力。他把经常购买的低胆固醇鸡蛋换成了更便宜的品牌。
他了解附近所有超市和湿巴刹的价格变动。
比如孩子们爱吃的三文鱼,平日里每公斤$22新元。但如果碰到昇菘超市促销,每公斤只要$12~$14新元,这个价格比湿巴刹便宜得多。
这时候爸爸就会以$60新元的价格买一整条三文鱼,家人就可以在两周内好好的大吃几顿。
这次超市采购一共花了$120新元,比他们平时高出约$20新元。于是爸爸只能拒绝了13岁的女儿想要$4.75新元的Ruffles薯片的请求。
“这个太贵了,你知道的。”爸爸温柔而坚定告诉女儿,换了一款价格低一点的薯片给她。
本来没计划生8个孩子
这对夫妇今年都46岁了。
施先生说,最初,他自己只想要2个孩子,而妈妈想要4个。两个人都从来没有想过会有8个孩子,这是他们一生中做过的最疯狂的事。
2004年,他们经历了一次伤心的流产,这件事改变了他们对生儿育女的看法。
夫妻二人最后达成共识:
生活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压力很大的社会中,原本就很难怀孕和生孩子。孩子们的妈妈,原是一位老师,也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这种病常常会导致怀孕困难。
他们决定,之后只要自然怀孕了,那么就生下来吧。
这对虔诚的基督徒,决定将他们孩子的未来交给上帝。
今年17岁的长女是在2005年出生的,之后,几乎每隔2、3年就会有一个孩子出生。这个大家庭,现在一共有5个女孩、3个男孩。
生活的富足,不仅仅在于金钱
除了食物上精打细算,在购买生活用品上,这个大家庭也有自己的“套路”。
为了方便联络,上学的孩子们都有手机,不过会是爸妈的旧手机。妈妈把大孩子们的品相还不错的旧衣服收起来,给小一点的孩子穿。最小的2岁宝贝,还会穿长姐16年前的衣服。
女孩子年纪大些时,妈妈就会带她们去[email protected]的Cotton On折扣店买新衣服,那里的棉质衣服很舒服,价格也比较便宜。孩子们的脚长得快,所以,除了学校的鞋子之外,每个孩子只有一双鞋。
今年5岁的孩子,在一家教育部幼儿园上学,在那里读书的新加坡公民会拿到很可观的补贴。
节约下来的钱,花在更有意义的地方。
比如,孩子们会去上游泳课,学习这项几乎所有新加坡小朋友的必备技能。
他们家的孩子人手一份医疗保险和人寿保险,爸爸说,等孩子们长大工作以后,自己就可以接手继续购买了。
家里没有很多昂贵的玩具,但是孩子们很乐意,因为他们对乐高、棋盘游戏等等这些益智、对战、分享类的游戏更感兴趣。在不影响视力的前提下,孩子们也会被允许看Disney+ 和 Netflix 上的各种免费节目。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最近各种涨价,家庭的开销成本也越来越大了。
有几个大孩子已经到了要预备读理工学院的年纪,学费会增加。孩子们长大后胃口也增加了,爸爸作为家庭总购物员,发现家里在食品杂货上的支出也跟着提高了。
不过,对于未来的生活,这个十口之家的两位家长,还是很乐观!
他们说:
很多父母都对生活成本的增加非常紧张,是的,这些成本肯定会增加,但是能不能好好生活,取决于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我们有些朋友,生完孩子后,就买了车,而且每个月花很多钱给孩子上兴趣班、补习班,看上去是特别负责的父母。
然而我问他们:你最后一次和孩子面对面深入交流,是在什么时候?朋友却说,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自己最后一次带孩子去补习的时间。
我觉得,长大以后,孩子们也许不会记得他们曾经上过的吉他或钢琴课,但他们会永远记得,和父母在一起度过的那些快乐时光。
在这个十口之家,物质并不富足,但是孩子们并不觉得缺乏,他们能享受到家人的关爱,也能把这份爱传递出去。
虽然他们的能力暂时很微小,也会力所能及给其他人提供帮助。
莱尔给正在清理地面的劳工一瓶绿茶
收拾鞋子、出去采购、洗衣服叠衣服、做菜给家人……孩子们在这些力所能及的家庭事物中成长,也分享著互相的关爱和谦让。
懂得珍惜食物,互相体谅,力所能及关爱他人,每天都开心快乐,能够知足,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这不正是很多人,想要的家的样子,和想要孩子拥有的品质吗?
资料来源:straits times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