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清庙:新加坡早期华人的“共享空间”
1922年3月31日,英国皇太子驾抵新加坡并逗留两天。为迎接王储光临,新加坡一百多个大小华社社团和华校在4月1日晚上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提灯会。当天晚上,参与提灯会的各组织都齐聚不同地点以备出发一起参加游行。位于菲立街的粤海庙,就聚集了一组由18个社团组织的团队。
在这盛大节日,新加坡不同籍贯社团以粤海庙为聚集点,显现出这座古庙扮演的跨帮功能。
这18个社团是琼州会馆、东安会馆、南顺会馆、惠州会馆、宁阳会馆、香山会馆、肇庆会馆、冈州会馆、花县会馆、番禺会馆、三水会馆、李氏书社、义安郡、茶阳会馆、应和会馆、丰永大公会、雷州会馆和高州会馆。
多元化的文物
供奉著玄天上帝和妈祖的粤海清庙,早期又名为粤海庙,因没有现存碑文或文献记载,其真正创办年份和创办者不详,但一般相信庙宇是由19世纪初期来叻的潮商为答谢妈祖保佑航海顺利而设立,后来由义安郡(现义安公司)接管。
在义安公司保管的众多粤海清庙文物中有三个古香炉,其中一个刻有“玄天上帝”和“道光六年”(1826年),一个则刻有“天恩公”和“己卯年元月”,还一个刻有“天恩”和“道光六年”。另外,粤海清庙内挂有楹联和匾额无数,年份最远的是三对道光丙戌年的楹联。这三对楹联中,两对由梅邑弟子敬刊,一对由广府宁邑弟子敬刊。除了这几个19世纪初期的楹联,粤海清庙在1896年进行大重修之际,陆续收到更多来自不同方言籍贯人士奉送的匾额。这其中包括粤东众绅1896年的四副、琼州众信商1897年的两副、茶阳会馆众信商1897年的两副、广惠肇众信1897年的两幅和应和馆1898年的两幅。从这众多由各帮赠送的匾额,就不难看到19世纪华社不同帮群对粤海清庙的拥护。
跨越方言群的庙宇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期间,新加坡经济受波及,人心不安,粤海清庙自然成为众人祈求平安以度过难关的地点。据潘醒农先生撰写,义安郡总理佘连城发出通告予本坡粤省广、客、琼各属侨领及义安郡董事,订1914年6月26日齐集粤海清庙,焚疏析祝地方平安。琉文录下:
其琉文本坡粤省沐恩治子等为欧西战争未息,叩求默佑以保地方事;缘大英国与邻邦有战事,战衅已开;遂使本坡商场受其影晌,现在百业阻滞;人心惶惶!怅念前途,未卜如何结局。治子等居英属地,同深戒俱,伏念上帝为造物主,能赐民福利,爱是虔心祈祷。叩求默佑,俾得战争早息,归于和平。庶使国家商务得以维持,地方仍旧安谧,则感深恩于无尽矣,肃此上呈。
四帮共庆的迎神赛会
新加坡琼、广、潮、客四帮在粤海清庙最大的联合活动就是常年迎神赛会。1858年12月9日的《新加坡自由西报》报导菲立街的庙宇向殖民政府申请游神准证,但没提到游神者的身份。1887年12月19日的《海峡时报》报导潮州人、广府人、海南人和客家人举行了Chingay(现称妆艺)的盛大常年游行活动。当年的活动耗资约7千元,长达1英哩的游行队伍早上10点从粤海清庙出发环绕市区直到下午2点半回到原点再解散到各自的庙宇,市区内的电车也在游行时段暂停服务。
每年农历十月间在粤海清庙的酬谢神恩活动源自19世纪的迎神赛会
这由广东省四帮联办的常年迎神活动日期并不固定,粤商们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聚集粤海清庙,用杯卜请期定出巡和回銮日期。迎神出巡日期都在农历十月内,1873年至1906年的报章报导就有十月廿一日(1895年)、十月廿二日(1899年、1918年)、十月廿三日(1898年)、十月廿四日(1878年、1890年、1901年、1903年、1906年)、十月廿五日(1881年、1904年)、十月廿六(1888年、1902年)、十月廿七日(1873年、1894年、1900年、1905年)、十月廿八日(1896年、1897年)、十月廿九日(1891年)、十月卅日(1887年)。
游神的路线每年也不一,但一般从粤海清庙出发经过的街道包括漆街、中国街、珍珠街上段、桥南路、丹戎巴葛、嘉宾达街、马真路、纽马吉路、里峇峇利路、禧街、沙球𦛨路、南干拿路、马吉街、直落亚逸街、厦门街等再回到粤海清庙,有些年还会游神到东陵去。
1897年11月22日的《叻报》就刊登了当年的详细路线:
赛神路程〇本日为寓叻粤商迎神赛会之期兹承董事寄来路径单一纸嘱登本报用特照录以供众览〇琼州社由小坡来大坡合社路引自海墘起行转入爪亚街出大火车路直至福音馆十字路鼓乐暂止到缠纶影像馆前再奏鼓乐过铁吊桥落十八间后上山仔项鼓乐复止转至粤海庙会齐〇潮州广府客籍琼州一齐起行路引自粤海庙前起行过五代天宫前落赌间口湾落豆腐街出大火车路直上牛车水到丹戎巴葛就原路回大火车路至吉宁庙前鼓乐暂止直落漆木街湾入戏馆街再奏鼓乐出柴吊桥鼓乐复止湾过怡园前出新巴虱直街海墘湾落柴吊桥直街鼓乐复止入马车街出大火车路过铁吊桥落海墘过雪厂直到打铁厂湾回王家山后行落双井鼓乐复止湾入双井横街出大火车路过铁吊桥落十八间墘入茄蔁街鼓乐复止出山顶仔鼓乐亦止落十八间后出大火车街到玻璃角鼓乐又止湾过沟仔边中街直落亚逸实得力入妈祖宫街后五代天宫复回粤海庙各股拜社
1897年的路线范围非常广,从小坡到大坡,涵盖了新加坡华人社群的众多聚集地。位于小坡的琼州社与粤海清庙同样供奉妈祖,至今琼州天后宫内仍保留着一副由义安郡赠送《海国慈航》的匾额。参与游神人数众多,从1899年到1903年,各报章如《叻报》、《日新报》和《天南新报》甚至为配合活动而在游神当天停报一日,当时全埠热闹盛况,可想而知。
琼州天后宫内挂有由义安郡众等拜敬的《海国慈航》匾额
游神结束到广东会馆成立
民国成立之后,迎神赛会活动逐渐被视为是迷信和浪费资源活动。1918年11月20日的《叻报》为当年粤海清庙的赛神活动作此评语:“……木偶……招摇过市……此时祖国疮痍满目,侨界百废未兴之际,富者苟有余资曷不用诸公益”。20年代的报章就出现好几篇反对迎神赛会的文章,1928年12月5日的《南洋商报》在报导那年粤海清庙的迎神出游,就“觉与十年前已大相径庭”。福建会馆在1935年宣布废除天福宫和恒山亭大伯公宫的游神活动,虽然现在还未找到记录显示粤海清庙什么时候中止游神活动,但如以当时社会风气推测,也应该是介于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间。如今,虽然没有了当年迎神赛会活动的盛况,义安公司的董事们依然每年农历十月廿三、四到粤海清庙参与谢神仪式并聘请潮剧团公演酬神戏。
酬谢神恩活动告示
四帮共庆的游神活动虽然结束,广、潮、客、琼社团之间的联谊却没有因而消失。鉴于有必要让广东省侨民联络感情和共谋社会幸福,广帮人士于1936年始向潮帮、惠帮、琼帮等征求意见,拟发起组织广东会馆。同年11月7日,为商讨成立广东会馆以共谋公益事业而在冈州会馆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参与的会馆共21所,包括冈州会馆、茶阳会馆、番禺会馆、香山会馆、南顺会馆、肇庆会馆、三水会馆、东安会馆、花县会馆、清远会馆、会宁会馆、应和会馆、雷州会馆、三和会馆、惠州会馆、丰顺会馆、茶阳会馆、高州会馆、潮阳会馆、潮州八邑会馆和琼州会馆。代表大会过后召开的筹委会议而议定的广东会馆筹备处,就是当时位于粤海清庙后漆街16号的潮州八邑会馆办事处。
新加坡广东会馆在1937年9月27日获得殖民地政府赦免注册,1939年5月14日假冈州会馆举行首届职员就职典礼,但还是以漆街16号为通讯地址和会议地点。战后1950年广东会馆发动筹建会所,几经波折终于在1961年迁入尼路69号。然而尼路会所在80年代受市区重建影响,广东会馆必须搬迁。义安公司将漆街16号装修一番并免费借出为临时会所,广东会馆在1984年5月再次迁回粤海清庙毗邻直到购置现会所为止。
耐人寻味的“粤海会馆”
海峡殖民地社团注册法令(当时名为会党章程)于1890年生效,一个名为Yit Hai Hoe Kuan(译为粤海会馆)的社团在1890年7月6日获准赦免注册,1928年到1940年殖民地记录显示的地址是粤海清庙。顾名思义,粤海会馆会不会是广东会馆的前身?但如果是的话,为什么广东会馆1937年成立后粤海会馆没有撤销注册?另外,广东会馆在1937年成立时因没有自己的会所,1937年至1940年呈报给官方的会馆通讯地址是c/o Teochew Poit Ip Huay Kuan,Church Street(即转交漆街潮州八邑会馆),而同个时期的粤海会馆呈报的地址则留在Temple,Philip Street(菲立街的庙宇)。如果两个机构是同体,即使没撤销注册,通讯地址应该是一样。
出现在社团名单里的新加坡同期庙宇就有福德祠、天福宫、广福庙、保赤宫、孚济庙、观音堂佛祖庙等,却没有“粤海清庙”或“粤海庙”名称的庙宇。但细查1891-1894年社团名单就可以发现Yit Hai Hoe Kuan(Temple)的名称,所以“粤海会馆”应是粤海清庙当时的官方注册名字。既然是庙宇注册,为何以“会馆”为名?因到目前为止有关粤海会馆的文献有限,唯有待日后有更多资料供研究。
总结
到粤海清庙请糖狮和还糖狮是潮州人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祈福习俗
广府人则在正月十四以送还接灯笼为新年祈福
粤海清庙常年游神活动是19世纪新加坡华人社会的重点活动,来自广东省的移民,虽拥有不同语言和文化,却能齐聚一堂共同活动。从游行聚集点到会馆馆址,粤海清庙一直是他们百多年来的凝聚中心和共同活动空间。由此可见,新加坡华人的活动空间很早就不局限于本身方言群体。各帮除了各自设立坟山、庙宇和会馆,也和其他籍贯成立跨帮团体,最显著的例子是同济医院和中华商务总会(现中华总商会)。粤海清庙的例子显示华人社群也开放自己拥有的场所给予他人共用,以落实共同利益。即使到了21世纪,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是潮州人到粤海清庙祈福还愿的日子,但正月十四却是广府人的活跃时段,这或许也算是这古庙百年“共享空间”功能的延续。
(作者为本刊编委)
参考文献
[1]游神资料取自1873年,1878年,1881年,1889-1906年新加坡报章《叻报》、《海峡时报》(Straits Times)和Daily Advertiser。
[2]报刊资料取自1899-1903年《叻报》、《天南新报》和《日新报》。
[3]“召集提灯会各团代表”,《叻报》,1922年3月29日。
[4]潘醒农,《粤海清庙:新加坡华人古神庙》,载《潮侨溯源集》(新加坡:八方文化企业公司,1993年)。
[5]“赛会又届”,《叻报》,1918年11月20日。
[6]“今日之迎神出游”,《南洋商报》,1928年12月5日。
[7]“粤侨领袖联函召开代表大会讨论组织广东会馆”,《南洋商报》,1936年10月31日。
[8]“广东会馆首届职员就职典礼”,《南洋商报》,1939年5月15日。
[9]“广东会馆筹建新会所选出建委会负责工作”,《联合早报》,1983年10月31日。
[10]“广东会馆属于粤潮客琼四籍”,《联合晚报》,1987年12月7日。
[11]社团注册资料取自1891-1894年、1929-1940年海峡殖民地政府宪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