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小姐姐眼中,新加坡竟然是这样的
文 | 薇拉
很多很多年前,知性优雅的初中地理老师密斯赵,在课堂上敲著黑板聊起新加坡:干净,皮鞋一个星期都不用擦,一点儿灰尘都没有。我当时惊叹不已——这着实超出了我的想像范围,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去看看!
自从闺蜜移居新加坡,我前后去过两次,每次的主题除了逛街,便是吃。第一次临行前,在家宴上,姐夫把新加坡历史和人文给我填鸭式科普了一通,甚至还谈到了当地的淡水处理问题,最后不忘叮嘱:好吃的太多了,一定要吃个够!
新加坡当然有很多好吃的,但最让我向往的还是海南鸡饭。因为早就听说牛车水有世界上唯一一家路边的米其林一星食店——了凡,那里的海南鸡饭(油鸡饭)是一绝。(听说现在多了好多平价米其林一星,住在新加坡的人还真幸福。)
闺蜜听说我要去吃,不以为然:那家店每次都排队等很久,还是先到我们办公室楼下吃威南记吧,名气也不小。
我欣然答应——既然要品尝米其林一星的海南鸡饭,总得先尝尝其他家的,好横向对比一下,否则,怎么个好法都说不出来。
对于喜欢的食物,我总是抱着严肃的态度,比如钟爱重乳酪切片,就把不同店的都吃一遍,发现还是罗莎的料最足;为红丝绒蛋糕背后的故事着迷,于是又尝了一圈,还顺带给某某店提了改进建议,说他们家的红丝绒太干涩,搞得店员不知所措。
在中心城区兜兜转转了几圈,终于找到这家大而亮堂的店。威南记被一众写字楼包围着,一到中午也是人声鼎沸。因为闺蜜要赶着回办公室上班,我们匆忙点了几道招牌菜,草草吃完。
威南记
WEI NAN KEE
海南鸡饭当然比西南财大四食堂二楼的好太多,可能是鸡的品种不同,也可能是酱料不同,总之能让人安慰。但我心中还是有放不下的执念,于是隔天又一个人晃悠去了牛车水。
睡个懒觉再出门,已接近中午了,还好新加坡是个精巧的地方,到哪里都不会觉得大费周折。直奔了凡而去,发现排队的人太多,于是在附近逛了一圈,在街边甜品店点了一碗杏仁腐竹,这样的混搭有些奇怪,但凉凉的清甜,顿时暑气全消。
混到快两点了,再去看,店门口人少了一些,于是鼓起勇气排队。这真的算得上世上最朴素的米其林餐厅了。大红底配黑字的亚克力招牌“了凡 Hawker CHAN”,屋檐下挂了几个灯笼,再无多余装饰。从队伍中就能看出,这其貌不扬的小店,吸引了五湖四海慕名而来的游人。
等了约摸20分钟,来到柜台前,一份份流水线上出产的快餐,让我联想起上次在莱佛士酒店Lounge Bar喝的那杯新加坡司令——不过瘾!
心里咯噔一下,但来都来了,怎么也得硬著头皮试一下,于是点了5新的油鸡饭和3.5新的特色豆芽,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好。
这油鸡的口感堪称经典
皮应该是烤过的,酥而不焦,水煮鸡肉的火候也极好,肉未与皮脱离,表面还有一点儿发亮,鲜嫩爽滑有弹性,一口咬下去,一块鸡就有了不同的层次和内涵。
蘸料的味道已经不重要,光是这口感,足以看出厨师对食材的尊重——用最简单的处理方式激发出最美妙的舌尖体验,这是多少年积累的经验所成。再尝了豆芽,也是肥嫩多汁,还带着原来的清香。大道至简,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就是卓越,所以这颗米其林一星名副其实。
莆田
当然,除了海南鸡饭,新加坡确实还有太多好吃的。
因为连日帮闺蜜在家打杂,她请我去吃另一家米其林一星——莆田。这家店曾经在深圳的来福士吃过,没想到竟然发源于新加坡。
可能考虑到入乡随俗,国内那家会在福建菜的基础上搭配着卖湘菜,而新加坡原版则把鲜美清淡发挥得淋漓尽致。因为时至四月,正是南方吃蛏子的好时候,我们点了两道以蛏子为原料的菜。
老酒竖蛏和葱姜炒蛏
最为惊艳的是前者。一个巴掌大的瓷罐里,竖着插满了蛏子,乍一看灰头土脸其貌不扬,但一入口,一股黄酒香气作底,加上姜片的辛辣,海产的腥气全无,蛏子又被蒸得肥美多汁,厚厚的肉身竟然有了娇嫩之气,蘸上点儿辣酱,浓淡相宜,让人陶醉。
说到吃炒蛏,重点不在蛏子本身,而是要将勾芡的汤汁一股脑浇在包菜饭上,混合著一起送进嘴里。那种满足感,让人想起小时候的酱油饭,一种踏实的外婆家的温暖油然而生。
有时候,食物总是能超越本身,带给我们很多关于人和事的美好回忆。还记得来新加坡的第二天,勉强为闺蜜一家做饭,她让女儿做谢饭祷告。
其实饭菜做得难以描述,但一想起小家伙嗲声嗲气的说“求主记惦Ivy阿姨的辛苦,求你保守我们……”顿时觉得那是非常美好的一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