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接手大排档被熟客批评记不住口味,女儿贴大字报:我不是我妈妈

撇开用字措辞不说,字还写得算端正。(新明日报)

好食物+好服务=顾客多?

现实似乎并非如此。

位于宏茂桥10道第532座组屋的著名椰浆饭摊,有顾客指年轻女老板的服务态度不是太好,但因椰浆饭的饭十分香,辣椒也很好吃,还是引来顾客大排长龙。

摊位主要售卖鸡翅膀椰浆饭及煎鱼椰浆饭,物美价廉,3元不到就能买到一包。

据了解,该档口在那里开档超过20年,此前由一名年长妇女独自经营,直到七年前才由她的女儿和女婿负责夜市生意,她自己则继续负责早市。

服务究竟哪里不好?

顾客陈小姐向《新明日报》指出,摊主女儿接手经营夜市后,摊位就开始张贴著多张嚣张的“大字报”,内容还不时更换,包括要求顾客不要挑三拣四,或要求选刚炸好的食物,“禁止”顾客选热的或是选体积较大的鱼。

目前张贴的告示内容为:

“我不是我妈妈,请你们说出你要什么料,我不是算命的,无法读你的心,谢谢”

“几包?几盘?辣椒?”及“包?吃?”

前者只有中文版,后者则有中英文版,都是用手写的。乍看之下,还有几分幽默。

老摊主的女婿。(新明日报)

不过陈小姐认为,服务业者应该以顾客优先,若真的遇到挑剔的顾客,可以向他们慢慢解释,张贴这种告示只会让人觉得他们很嚣张。

一名不愿具名的顾客也告诉《新明日报》说:

“有些顾客会要求选择刚炸好的鸡,但都会被摊主的女儿拒绝,若是遇到有客人询问她的妈妈在哪儿时,同样会被她不礼貌回应。”

也有曾光顾过的网民留言说,从来没看过摊主女儿笑。

另一名居住在附近的张先生(65岁,退休人士)也有同样经历。他说,

光顾这个摊位多年,因椰浆饭的饭煮得很香,同时辣椒也很好吃,但他得知老摊主女儿的脾气,再加上看到张贴的告示后,就不在晚间时分光顾,只选在早市母亲开档时才光顾。

有网民调侃说,不如干脆一点这样写:

事出必有因。摊主女儿为何会张贴这些告示?

不愿具名的摊主女婿接受《新明日报》采访时代为解释说,他们并非有意为难顾客,而是因岳母经营多年后,累计下不少熟客并熟知他们的口味,但太太并非岳母,不能完全记住顾客的口味,因此才白纸黑字注明,避免争论。

他透露,约7年前开始经营夜市生意,岳母则继续经营早市,由于不少顾客与母亲相熟,光顾时就会指责他们“为什么搞不懂我要什么”,或是提出诸多要求。在那期间,他们也曾与这些客人起争论,因此最后才决定张贴告示。

他坦承,这些告示固然会引起一些客人的询问,而他们也会加以解释,不过因为他们经营夜市久了,也有自己的熟客,这些问题也逐渐减少了。

这么看来,摊主女儿和女婿也是情有可原?

网民在批评之余,也猜测,可能摊主的中文程度有限,才会导致所用的措辞不太礼貌?

网民因此纷纷化身为告示写手,为摊主女儿支招,如何达到同样的目的,又不会显得没礼貌。

这些网民提议用“虚心请教”的语气写,加上“见谅”、“请”、“谢谢关顾”、“多多包涵”这些客气字眼,就会事半功倍。

有网民让摊主女儿向中国最大购物平台“淘宝”的客服人员学习,以肉麻的语气写。什么句子都以“亲”开头,再以“您”敬称,准没错!接着写出理由全是为了您:“为了让您有更好更快的服务” 。

有人也提议新一代摊主日后接手家族生意时,在有自己一套的新的经营方法之余,也应该参考老一辈的可取之处,正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

说不定这摊椰浆饭之所以出名,除了食物好吃之外,也因为老摊主的“神记忆”,能记住大家的口味,让人觉得格外亲切贴心。

有网民建议新一代的摊主在接手时,可考虑接受“过渡训练”,学习如记住顾客的喜好和需求。认为如果他们对做生意很有热诚的话,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

不过也有熟客为摊主女儿“正名”,说其实他们对顾客也是客气的,没有无礼之处。也指出事实上,真的有很多熟客要求特别的招待,例如说“照旧”或“一样”,因此认为他们写告示没不妥。如今有年轻人愿意接手摊位,应该给予支持和机会,而不是遇到不满就登报公告天下。

也有人认为,摊主没有收服务费,也不是五星级酒店,只赚区区几元,况且又不是顾客的男女朋友老公老婆,的确没义务提供记住顾客口味的服务。

另一名食客洪美晶(32岁,家庭主妇)也告诉《新明日报》,她刚搬到这个社区一段时间,也曾在该处购买数次,虽然看到告示也感觉奇怪,但相信摊主是为了更快捷地处理顾客订单,所以不曾过问,也没有感受到摊主不礼貌。

有人也指出,“有脾气”的摊主不止这一家,特别是大排长龙的摊位,因为过于繁忙,连上厕所都没时间,更别说和顾客寒暄聊天,也没太多时间跟要求较多的顾客解释,因而会张贴告示列出一些“规条”。

不过因为这些摊位的食物好吃,价格优惠,顾客为了尝上一口美食,即使要排队或者摊主的服务态度不是十分好,还是会光顾的。

摊主女儿和女婿可以参考参考蚁粉给予的写告示意见,否则就变成:“我写无心,别人看着有意了。”

无论如何,这些告示也是有点噱头,被人注意到也算是无形中的免费宣传。至于宣传效果如何,就见仁见智了。

上一篇新闻

专论 | 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新加坡族群多层治理与国民融合进程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人都受不了“甜蜜诱惑”? 连包装饮料也要分限制级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