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现在,拯救未来”——城市发展集团与新加坡国家公园局联合办展,共同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城市发展集团(CDL)与新加坡国家公园局(NParks)联合举办了一场名为“改变现在,拯救未来”的展览。本次展览设立在新加坡植物园内的“零能耗”城市发展绿艺廊(CDL Green Gallery)中,将从2021年的7月15日持续至2022年的3月份。展览希望给予“2021年永续发展与环境部(MSE)气候行动周”支持,呼吁全球各界人士和组织关注和参与到全球气候问题中来。展览也展示了新加坡向自然城市的转变,这是缓解气候变化影响的一项关键战略,同时将创造一个更可持续、更宜居、更美丽的城市。
https://chio.space/virtual-tour/cdl-green-gallery
城市发展绿艺廊(CDL Green [email protected] Heritage Museum)
城市发展绿艺廊—— 新加坡首个“零能耗”的绿艺廊。城市发展绿艺廊于2013年为庆祝城市发展集团成立 50 周年捐赠建造。艺廊坐落于新加坡植物园中,占地面积3,380 平方英尺,从设计之初就秉承环保可持续理念,建筑采用了两个生态环保特性:Hempcrete—— 一种生物复合材料;和预制的模块化系统——将现场施工时间缩短至 24 小时内。同时屋顶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年发电量超过31,000 千瓦时,足以支持艺廊一年的电耗。
城市发展绿艺廊还拥有其他特色环保概念设施:东西面绿植墙——以吸引和丰富动植物多样性;屋顶绿化——有效缓解建筑周围的城市热岛效应;节能内饰——LED灯以及节能空调系统。
展览开幕式由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女士(Grace Fu)主持启动,开幕式还举办了高级别小组讨论, 主题为“建设可持续发展未来,跨国界通力合作"(Building a Sustainable Future - Collaboration Beyond Borders and Sectors)”,组织成员除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女士(Grace Fu)以外,参与的也包括加拿大驻新加坡最高专员麦克唐娜女士(Lynn McDonald),新加坡世界自然基金会执行长拉古纳丹先生(R. Raghunathan),安永新加坡与文莱执行合伙人兼东盟IPO服务主管罗锦伟先生(Max Loh)。共同为推动解决全球气候问题添砖加瓦。
傅海燕女士(Grace Fu)还分享了“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的更多详情。该计划于今年2月份由新加坡国家公园局(NParks)启动的全国性可持续发展议程,计划的关键支柱之一是将新加坡改造成一个自然之城。其中包括了未来15年将建设1000公顷绿地,开发超130多公顷的新公园,并同时使170公顷的公园植被和自然景观更加茂盛。因此,市民将享受更清洁的空气以及更凉爽的居住环境,务求让每户家庭只需步行10分钟即可抵达公园,从而提供城市居民更多接触自然,融入自然的机会。这些举措将助于加强新加坡自然栖息地的生态多样性,增强气候适应能力,提升城市碳汇能力。
“改变现在,拯救未来”展览利用非接触式互动展示,通过四个区域向参观者展示全球气候的严峻问题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届时,现场将展示新加坡向“自然之城”转型的关键战略。
改变现在,拯救未来
本次展览共设有四个区域对应四个主题:
一、全球通力合作应对气候问题——明确全球目标和应对行动
二、建设自然之城——聚焦新加坡国家公园局(NParks)绿色可持续发展举措
三、推进低碳净零建筑环境——城市发展集团绿色建筑理念,低碳运营措施及可持续创新技术展示
四、跨国界协作——全球各界杰出领袖及公共部门关于应对“严峻气候问题”的决心与宣言。
为了匹配本次展览主题,倡导积极应对全球极端气候的行动,展馆建筑取得了“净零认证”。展区运营及其多媒体装置所需要的能源均来自现场太阳能发电以及循环再生能源。展览还加入了一系列与全球及地方气候行动伙伴开展的专题活动,包括世界绿色建筑协会、弹性城市网、C40城市、亚太房地产协会、新加坡政府以及联合国全球契约网。同时为了方便海外参观者能够线上观展,城市发展集团还在线上创建了一个虚拟展区,https://cdlsustainability.com/ 有兴趣可搜索参观。
城市发展集团总裁郭益智先生(CDL Group CEO, Mr Sherman Kwek)表示:“非常荣幸与长期的合作伙伴新加坡国家公园局(NParks)联合举办这次的展览,并集结全球各界的资源和力量共同应对全球气候问题。这次的“净零”展,涵盖了各类可持续发展问题和气候问题,展示了我们关于新加坡创建自然之城的共同愿景。有科学家曾表示,碳排放量必须每年下降7.6%,才能控制全球温度在2030年仅提高1.5摄氏度的上限。在2020年,即使全球的生产生活处于几乎停滞的状态,碳排放量也只减少了7%。希望参观者通过我们这次的展览可以意识到保护地球,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人人有责。提高意识、积极行动、通力合作,我们将有机会改变现状,拯救未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