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 星期一

超过100所学校设施开放!防疫放开后新加坡居民可以获得更多的运动机会

本周六起,新加坡部分学校草场和室内体育馆给公众付费使用。

学校体育设施开放

教育部与新加坡体育理事会将重开部分学校的草场和室内体育馆给公众付费使用。

超过100所学校设施开放!防疫放开后新加坡居民可以获得更多的运动机会

公众目前已能通过ActiveSG应用预订使用草场和室内体育馆。根据名单,超过100所学校将开放草场和室内体育馆,一些体育馆只允许特定体育活动。公众可上网查看详情。

安全管理措施

使用SafeEntry和检测体温

参与运动的个别小组之间不能有交集

租用场地的人必须在场

草场上每个人须保持至少两米安全距离

现场也会有一名安全距离大使和一名监察员确保人们遵守规定

工作人员会每天擦拭用户触碰的表面

学生加快返校

因家中成员隔离而得放缺席假的学生将能更快放回校园。

超过100所学校设施开放!防疫放开后新加坡居民可以获得更多的运动机会

只要同住家庭成员身体无恙且首轮冠病检测呈阴性,缺席假就被解除,学生可重返学校。如果同住成员获准在家中隔离,而首轮冠病检测呈阴性,学生的缺席假也可解除。

当学生本身或同住成员得做强制检测,或收到“健康风险警告”时,学生将获准缺席(approved absence)。只要学生或是须做检测的同住家庭成员首轮检测呈阴性,学生就可返校。

学生接种疫苗

对于学生疫苗接种的详情,新加坡教育部预计,到了本月初,新加坡符合接种条件的学生当中,约八成将完成两剂疫苗,下个月初增至九成。

陈振声指出,在上学时间接种疫苗,或打针后身体不适的学生可要求请假休息。校方也会协助学生,减轻缺课的影响。社区内的接种中心也有能力应付学生接种,学生可更改接种时间,以配合学校的课程或活动安排。

超过100所学校设施开放!防疫放开后新加坡居民可以获得更多的运动机会

针对12岁至18岁学生的接种计划从今年6月开始,应考的毕业班学生优先受邀接种。

截至上个月底,超过九成学生已接种至少一剂疫苗,超过七成完成两剂,包括大专学府学生。

陈振声指出,长期的居家学习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也加重家长和教师的负担。陈振声说:

“ 不知道病毒将肆虐多久,不知道什么时候有适合孩童的疫苗,因此须以可持续的做法让孩子继续如常地学习并成长。

运动防疫规定

纵使疫情期间大家需要保持距离,不建议无故外出,一个人日常也需要运动来保持身心健康。

超过100所学校设施开放!防疫放开后新加坡居民可以获得更多的运动机会

8月10日起,新加坡放开部分限制,健身房重新开门,已完成接种冠病疫苗者可以不戴口罩进行小组训练。

体育理事会也给出了最新规定:

室内活动规定

更换运动衣和泳衣时不得摘下口罩;

在室内,只有完成接种的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才可以摘掉口罩;

室内剧烈运动须保持三米距离;

运动时不要大喊大叫;

10月1日起教练要完成接种,否则就要接受定期轮测。

人员限制

包括教练在内,室内不戴口罩的团体活动最多五人一组,组内不得包含未完成疫苗接种者。

有组织的课程及活动,每组不得超过5人,含教练在内人数上限为50人。而室内不戴口罩的活动,人数上限则为30人。

对于12岁及以下的儿童,因该年龄段尚未获准接种疫苗,因此可参与室内活动及课程。

活动若包含多个小组,在每组均不超过五人的情况下,可携带来自同一家庭的12岁以下儿童。

新加坡的运动基础

社区是促进全民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普及运动的关键之一。新加坡体育事业的主管机构为新加坡体育理事会,下设全民体育处。

社区负责管理新加坡大众体育运动的组织管理工作,其工作的重心在于推动大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经费投入的重点是全民健身运动,设施设备齐全。

目前新加坡社区体育活动的形式有很多种,在多个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支持下,社区体育活动得到不断发展,其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点:

超过100所学校设施开放!防疫放开后新加坡居民可以获得更多的运动机会

01 社区体育比赛

新加坡体育理事会在全国各体育协会的协助下举行的各类体育比赛,向不同社区的居民提供参加比赛的机会。

02 家庭体育活动

为配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运动”,各社区体育俱乐部积极组织本社区的居民参加家庭体育活动。共涉及32项家庭体育项目,如家庭散步、健身跑、游泳及家庭体育日等活动。

03 老年体育

新加坡社区体育俱乐部积极组织老年体育活动,如老年体育日、太极拳表演以及门球、百中滚球、棋类等深受老年人喜爱的体育休闲活动。

超过100所学校设施开放!防疫放开后新加坡居民可以获得更多的运动机会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冰淇淋博物馆开幕 本地特色冰淇淋与互动装置亮相

下一篇新闻

“改变现在,拯救未来”——城市发展集团与新加坡国家公园局联合办展,共同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