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9日 星期二

新加坡多彩的建筑之宗教建筑篇——博采众长、融历史与未来之精华

“一个国家的文化常常显现在它的建筑上。”此话不假,新加坡的建筑就是把她的历史、宗教、科技、文化全都展现在了各式各样的建筑上,集众家之所长,融各国之精华。

新加坡的建筑无论从造型外观、功能空间、节能环保、智能科技,乃至文化历史的展现都是建筑界人士参考的一个典范。这里是大师云集的地方,除了WOHA这样的本土明星外,也拥有着大量建筑大师们的建筑作品;这里是新科技的试验田,各种智能化技术、新型节能材料、生态化措施等在这里得到实践。今天起我们就从宗教建筑、商业建筑、住宅建筑、文教建筑、景观建筑等多个专题来一一展开介绍。

本期的主题是:色彩斑斓的宗教建筑。

新加坡,是除中国之外世界上华人比例最高的国家,而她又是世界上多元种族和谐相处最好的国家之一。就在这样一个现代化国家里生活着华族、马来族、印度族以及其他外族的同胞,而各种宗教的建筑也成为了一道独特靓丽的城市文化风景线。

1. 兴都庙:马里安曼兴都庙 Sri Mariamman Temple

马里安曼兴都庙又名马里安曼甘榜哥威 (Mariamman Kovil) 或吉宁街庙 (Kling Street Temple),位于牛车水,其历史可追溯到 1827 年,由来自印度南部纳加帕蒂南和库达洛尔的移民所建。它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兴都庙(Hindu Temple)。

马里安曼兴都庙现在是一处国家古迹(a national monument),其大部分结构是在 1862 年至 1863 年间由印度能工巧匠所建。它曾经历过多次修复,最近一次是 2010 年。这次修复共耗资 400 万新元,从印度聘请了大约 20 位画匠,为所有神明石像重新上色。

这座兴都庙专门供奉著马里安曼女神,人们相信她拥有治愈疾病的能力。

寺庙大门雕刻着色彩艳丽的印度教诸神、动物、人物等,给牛车水这个华人聚居区增添了一种异样的气氛。而门内的高塔上,有各种神灵和圣兽栩栩如生的雕像,人们从远处就能看得清楚。庙塔共六层,放置了神灵、神兽和其他神物的雕像。您还能看到身穿英国统治时期暗绿色军装的印度士兵。

它不仅是朝拜圣地,在殖民地时代,这里也是举办社区活动的重要场所。当年马里安曼兴都庙甚至还是兴都教的婚姻注册局,因为当时只有这座庙才有权主持兴都教徒的婚礼。

步入寺庙,您可以观赏到精美绝伦的装饰细节。世世代代的兴都教徒和新加坡人都把马里安曼兴都庙宏伟壮观的庙塔视为本地地标之一。

2. 回教堂:苏丹回教堂 Masjid Sultan

苏丹回教堂又名 Masjid Sultan,地处历史悠久的甘榜格南(Kampong Glam),拥有宏伟的金色穹顶以及可容纳五千人的祈祷堂,是新加坡最壮观的宗教建筑之一,也是新加坡回教社群聚集的地点。

苏丹回教堂建于 1824 年,用于纪念新加坡的第一任苏丹 — 胡先沙苏丹 (Sultan Hussein Shah)。新加坡开埠者史丹福莱佛士爵士当年出资3000 元兴建一个具有双结构屋顶的单层建筑。一百年后,这座回教堂因年久失修而破旧不堪。您目前所见的回教堂是在 1932年,由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 Swan and Maclaren 建筑事务所旗下的建筑师 Denis Santry 设计和重建。

鲜为人知的是,在苏丹回教堂重建期间,由于回教堂扩展到亚拉街 (Arab Street) 以外的范围,所以毗邻的桥北路 (North Bridge Road) 不得不绕着回教堂而建。

这座回教堂是在 1975 年被列为新加坡国家古迹,这里一直都是回教社群聚集之处,周边的商业、相关的人文风情在非阿拉伯国家里面算是较为发达的。

3. Assyafaah清真寺

Assyafaah清真寺是2008年国际建筑奖的获得者。该清真寺不像其他传统清真寺,它独特的利用了光与影的效果,将宗教色彩融入到建筑语汇中。整个建筑布置向心感非常强烈,中间是一个近乎圆形的礼拜堂,周围是一栋辅楼,辅楼沿街一侧是直的,而围绕礼拜堂一侧的走廊则是曲线贴合的,走廊面西,还采用了彩色金属片的形式围合,使得光影斑驳。清真寺不大,位置也不是太好找,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时间充裕,那就过来逛逛吧。另外,新加坡还有阿尔伊斯拉清真寺(Singapore Al isla mosqu)和由ONG&ONG Pte Ltd设计的阿尔安萨清真寺(Singapore Al-Ansar Mosqu)也都值得去参观。

Masjid Assyafaah 位于堪培拉路和海军部道之间的三巴旺新镇。自2002年4月启动建设,开幕典礼于2004年4月进行。该清真寺服务于穆斯林社群的各种活动、社交事宜和精神需求。这座清真寺的建筑师考虑到清真寺的社会公共性的角色,把它用一种实效性和优雅性兼具的方式来展现出来,这座清真寺的设计摒弃了传统最常见的伊斯兰建筑语言,而是把新加坡本土的穆斯林和马来人身上所具备的现代与宗教文化融汇到建筑中,体现了新加坡清真寺独有的个性特色。

这座清真寺有4层楼,容纳4000位信徒。建筑面积3350平方米,建设成本8百万新币(约合4千万人民币)。

4. 教堂:圣安德烈座堂Saint Andrew's Cathedral

它是新加坡最大的教堂,也是最古老的英国圣公会礼拜堂。这座教堂于1856年由当时的公共工程局 (Public Works Department) 工程师兼主管隆纳德•麦克佛逊上校 (Colonel Ronald MacPherson) 设计,他采用英国哥特式建筑结构,取代在 1852 年两次遭雷击的礼拜堂。教堂采用殖民时代印度人使用的独特建筑方法,用贝壳磨成灰,加入蛋白和糖调成糊状,最后加入浸泡到柔软的椰子壳建成。整个教堂的墙体散发着一层平滑的光泽,非常美观。

这座在 1973 年被列为国家古迹的教堂内,设有许多纪念碑和纪念物。

其中包括半圆形后殿的三面花窗玻璃,分别用来纪念现代新加坡的开埠者史丹福莱佛士爵士 (Sir Stamford Raffles)、第二任殖民地驻扎官约翰•克劳福 (John Crawfurd) 和海峡殖民地总督威廉•巴特沃斯 (William Butterworth) 少将。这里还可以找到新加坡 1915 年印度兵变 (Sepoy Mutiny) 的遇难者纪念牌匾。

5. 曾经的教堂:赞美广场CHIJMES

赞美广场(CHIJMES)位于新加坡的城市市中心,它拥有绿茵草坪、大理石瀑布、庭院和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让人不禁想起昔日更加优雅的年代。然而,这里曾经是学校和教堂,如今却演变成了一处汇聚餐厅和酒吧的飞地。

赞美广场由殖民时期著名建筑师 George Coleman (也是前国会大厦的设计师)设计,起初只有古德威尔屋 (Caldwell House) 这一栋建筑,是当时高级市政官秘书的宅邸,而后连同周边的地块一起建成了一间女子学校。

古德威尔屋周围逐渐出现了一些其他建筑,最显著的当属 1904 年建成的盎格鲁-法国哥特式大教堂。作为新加坡最精美的宗教场所之一,它的石膏装饰图案、壁画和比利时彩色玻璃窗在今天仍然能引起人们的惊叹。教堂的每根圆形石柱的柱头上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热带花卉或鸟儿的印记,曾经还是一所孤儿院。注意仍然伫立在维多利亚街的希望之门 (The Gate of Hope) 是旧时弃婴的希望,被丢弃在此的婴儿会被修女们收养。

时过境迁,赞美广场如今已成为令人兴奋的餐饮和夜间娱乐场所,那份宁静和谐的氛围依然存在,使其成为繁华都市中一片祥和的绿洲。

6. 圣玛利亚教堂Church St. Mary of the Angels

这座教堂建筑是由WOHA建筑事务所设计完成,由一处小开口作为入口,进入大门后便可看见偌大的庭院展现眼前,豁然开朗。教堂建筑只有一面开向公众,立面用玻大片玻璃幕墙作为沟通建筑内外的媒介,使室内空间与户外空间的界限得到了模糊的处理。而教堂中的临终室也很好的与绿化相结合,有一种隐匿于世的感觉,同时也远离了正常的礼拜区域。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豪宅+商业+酒店+公共建筑"集锦!“二”

下一篇新闻

中新两国刚签下标志性协议,新加坡对华态度发生巨大变化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