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国新移民在新加坡都是怎么过年的
文 | 朵朵妈
来自四川,南洋理工硕士毕业 来新加坡十五年 家有一个9岁的女娃儿 过年啦!过年啦!过年啦!
人到中年,关于小时候的很多记忆都已模糊,但那些过年的热闹场面却每每记忆犹新。
除夕年夜饭,初一逛庙会,初二外婆家拜年,一到春节,那些刻在儿时记忆里的画面就会在头脑中复苏,鲜活起来。
新加坡华人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5%,过年的气氛还是非常浓烈的。每年华人新年的庆祝活动通常都是从牛车水的新春亮灯仪式拉开帷幕,到除夕夜人山人海的年货市场,再到一连热闹十几天的“春到河畔”新春灯展,正月一到,狮城处处无不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新年气氛。
到新加坡这些年,因为春节假期短,几乎很少安排回老家过年,孩子上小学之后就更不大可能了,慢慢也习惯了把他乡当故乡。每年如果不出国,我们一般都会带朵去逛逛年货市场,赏赏花,踏踏青,看看灯……
今年因为疫情,领导们早早就开始喊话,春节四处游玩风险太高,各路春节庆祝活动也纷纷取消:牛车水年货市场停办、四马路观音庙取消抢插头炷香活动、餐馆捞鱼生不喊吉祥话、外出聚餐只限8人、每天每家每户拜年只限接待2组不超过8人……
最近天热,带着口罩出门实在闷得慌,室外再好玩都少了兴致,跟一两家朋友相约拖家带口外出用餐很难不超出8位,干脆统统改成家庭聚会。于是变身厨娘,连续做了五天的菜,这对于平时已经很少下厨房的朵妈,的确不得不称为一个壮举。战果实在值得记录一下:
除夕夜阖家团圆饭
年初一老乡团聚宴
年初二端一锅盆菜到友家团年
年初三闺蜜相约打火锅
年初四友家团年,盆菜再来一盆 对于朵来说,天天吃娘亲的手艺,可能都腻歪了。对她来说,今年印象比较深刻的两件事:
第一应该是大年初二的早上,做了一回送餐义工。
第二是大年初四的晚上,小闺蜜来家里sleepover。
年前某天刚好在朋友圈看到有朋友帮willing hearts征募过年期间给有需要的家庭送餐的司机,willing hearts是一间很老牌的慈善机构,据说每天全岛送餐超过6500份,所以每天都需要义工司机。
过年期间很多义工可能都忙着团拜,人手短缺。看了看时间,大年初二是安排晚上去朋友家团年,早上的时间比较宽裕,于是跟朵商量要不带她去做义工。
朵倒是满口答应,只是假期作息紊乱早起是个大问题。那天早上7:30,实在叫不醒她,只好请女佣把早餐做成三明治带在路上吃。到willing hearts取餐时还发生了个小插曲,我把朵留在车上,自己下车去取餐,人家看我一个人来,本来想照顾我,只安排让我跑一趟drop off。我跟负责人解释说带了孩子,想体验一下door to door送餐, 负责人才又重新给我安排了任务。
刚开始的一两家,开门取餐的人看到敲门的是个孩子,都会非常客气的道谢,娃儿受到表扬虽然表现得很腼腆,但我知道她内心其实乐开了花。之后连续几家按了半天门铃都没人应,最后只好把食物挂在门上。连吃了几次闭门羹的娃儿情绪开始有些低落,大热的天提着食物和水果楼上楼下几趟之后娃儿也有些疲惫,兴致一下大减。
刚好在组屋楼下遇到只流浪猫,干脆停下来逗了会儿猫,稍事休息之后再进行下半场,最终在将近11点左右终于顺利完成了送餐任务。任务结束后我问朵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家,她告诉我说是倒数第二家,只送了一份食物,开门取餐的是一位坐着轮椅的叔叔。她说这位叔叔腿脚不方便,又是一个人居住的话,日子过的一定挺不容易的。
这应该是朵长这么大第一次走访这么多座组屋,真心希望她能借这次机会对日常生活以外的社区有更多的了解和关注。也希望她能明白,在我们周遭也还有很多弱势群体需要帮助,能够在能力许可范围内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也是一种福气。
大年初三,恰逢情人节,邀请大小闺蜜一家来吃饭。两家大人是十几年的交情,两个小女孩不仅同龄,上小学之后又刚好上了同一所小学分在同一个班,有缘做了两年的同班同学。打完火锅大人在一处聊天,好久不见的两个小盆友也躲到房间里说悄悄话去了。
临走的时候,大人们开玩笑说,要不今晚就别走了,留下来住吧!没想到平时在家睡觉前都还在各找各妈的两个小盆友居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答应的太过爽快,以至于闺蜜两口子心里反而有些不踏实,反复确认之后才一步三回头的回家去了。第二天早上问起,才知道熄灯后,她俩又偷偷在黑暗中玩足了两小时,一直撑到半夜,偷偷溜到客厅找了些零食来吃才满意的回房倒头睡了。真是仪式感满满的第一次sleepover啊(看过Peppa pig的应该都懂)!
疫情之下的春节小长假一晃就这样过去了,真心希望这份带着食物香味的美好亲情,纯真友情和乐于助人的热情能在娃儿的记忆中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鸡娃成长日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