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8日 星期二

疫情对很多企业来说是冲击,他却抓住了解决痛点的好机会

Eugene Ng(伍俊荣)是StaffAny联合创始人兼增长业务负责人,负责业务拓展和市场营销。

这是一家致力于助力企业改进管理的创业团队,目前也是东南亚发展最快的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眼下,伍俊荣领导的团队以及他们的产品方案已经为新加坡乃至东南亚地区上万企业员工提供支持。

他们设计的软件程序有效集成了运营管理与人力资源,不仅帮助企业提高了绩效、节省管理成本,更在疫情期间,开发出手机集成应用,为企业客户解决了复工的难题。

校友简介

疫情对很多企业来说是冲击,他却抓住了解决痛点的好机会

Benjamin Yeo 伍俊荣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工商管理BBA2018届

StaffAny联合创始人、

业务增长负责人

疫情带来的新业务

新冠疫情持续一年,给新加坡的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不小冲击。为了防范疫情的传播,新加坡政府规定所有企业和员工都要遵循安全管理措施,以便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其中相关措施就包括实施国家数字登记系统SafeEntry、体温筛查等健康追踪系统。

出入任何场所都要做各种各样的申报和打卡,这其实给日常办公出勤的企业员工增添了不少额外的麻烦。但如果有一款全能的手机应用能够帮助用户完成所有申报打卡,岂不是能让企业和员工两方都感到方便?

新加坡初创公司StaffAny就应对疫情,仅用四周时间就开发出了这样一款全能型应用程序——CICO,意为打卡上下班Clock-In与Clock-Out的缩写。

作为StaffAny的联合创始人,伍俊荣表示,疫情席卷新加坡之际,作为企业办公应用软件的开发公司,他们就在与客户沟通,帮助客户寻找加强安全管理措施的痛点。

他说,“这款应用其实也是与客户聊出来的。我们发现企业雇主其实对公司员工是否已登录SafeEntry报备体温并不确定,但政府有严格要求,在健康报备上的疏漏和隐患会让企业感到担忧。”

解决企业痛点开发集成app

于是,StaffAny团队就想到开发一款无接触式应用程序,方便企业员工上下班做体温记录与健康申报,同时也能尽可能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CICO应用结合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考虑到员工考勤的数字化以及其他关键信息的记录,同时有效接入了政府数字平台SafeEntry,方便企业员工随时随地进行访问打卡签到。企业管理人员无需再担心员工打卡上班时是否已经在SafeEntry上做了报备,也无需一再地提示他们要报备。

疫情对很多企业来说是冲击,他却抓住了解决痛点的好机会

StaffAny开发的全能型手机应用方便新加坡企业用户做日程体温监测与健康申报(图片来自StaffAny)

这样一来,不少企业和员工的上下班健康报备与打卡问题就得到了一次性解决的。对于在家办公的员工,企业也能通过应用程序跟踪员工的工作时间。

伍俊荣说,开发这样一款软件,是为了支持新加坡的重新开放,由此我们的产品范围也扩展到了录入体温数据和健康申报。

在StaffAny推出这款应用不久,就有三成企业客户在全岛超过400个地点使用了CICO,帮助众多企业和员工简化了需要多次打卡签到、体温报备等流程,同时也减轻了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此外,伍俊荣也表示,公司不仅与新加坡GovTech进行合作谈判,以帮助软件推出更好的集成功能,也希望能在东南亚其他国家地区上线,帮助更多企业解决类似难题。

疫情突袭让很多企业不得不慌忙采取数字化措施维持运作,但同时不少公司也暴露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弱点,比如,相关软件及管理系统缺乏集成。

但伍俊荣也认为,这其实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能让企业重新思考在面临突发情况之下,如何能进行高效的数字化管理。

疫情对很多企业来说是冲击,他却抓住了解决痛点的好机会疫情对很多企业来说是冲击,他却抓住了解决痛点的好机会

伍俊荣与StaffAny团队

疫情期间,很多企业都不得不允许员工在家远程办公,数字化的解决方案能及时上线维持住企业的业务与运营就显得尤为重要。

危机亦是转机,更多企业为了顺应疫情后的新常态,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及时地做出数字化调整。StaffAny开发的CICO 应用在此时,作为重要的企业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创业要趁早,现在就要行动

大学毕业后,伍俊荣没有像多数商学院毕业生一样,进入跨国公司或者金融机构,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他想凭借自己的实力,打拼出一份事业。

“我享受所做的一切,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他说,“相信学习很大程度上要靠自己。”

如果大学毕业进入大企业,他相信自己也能够获得职场前辈的指点。不过,在大企业就少了在创业公司那种可以独立探索的乐趣。

他认为,有了正确的态度和成长心态,每个人都可以优化自己的学习潜力。

很多人走上创业之路是受到业界名人的影响,迈出第一步也会感到生活从此变得激动人心。不过,创业在伍俊荣看来,倒不是能轻易受他人成就影响的行为。

“每个人总有一天都会有所成就,以自己的方式取得成功。”他笃信。

初创企业需要的是积极进取和强烈的渴望。当今世界,技术一直在变化,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才是关键。创业过程让伍俊荣也收获满满,他也在不断地做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

“如果有什么是我想重来的,那就是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深入思考,这样就能理解事情背后的逻辑。” 伍俊荣说,“我会在投资时更加审慎地计算风险,而不是盲目投身其中。”

如今,越来越多的“斜杠”青年同时在为多家公司工作,这算是一种自由职业,也更能发展自己的多方面能力,伍俊荣很欣赏拥有跨界能力的人才。而且,想创业就要趁早,不要想太多,现在就要行动起来。

海外交换的启发

伍俊荣很早就想创业。在进入大学读商学院之前,他就已经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当时还不太确定自己能做什么。

他说,“我想用通过商学院的学习来开阔视野,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些理念都能帮助我做清晰地思考,并做出决策。”

大学期间,伍俊荣做过保险公司的理财顾问,也在海外交换实习,他和大学同学还尝试了一次共享厨房的创业。

疫情对很多企业来说是冲击,他却抓住了解决痛点的好机会

伍俊荣(中)认为创业公司都喜欢那种积极型有渴望的人才加入

在他看来,当年做过的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到海外工作学习。“因为我需要让自己处于一个不太舒适的环境中。”他说。

读大三,伍俊荣获得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海外学院(NOC)的交换学习机会,他去的城市是中国上海。这段海外生活,不仅让他开阔了事业,也结交了不少新朋友。

“我和其他交换生都会积极参加当地的活动,每周至少一次。”他回忆说,当时还通过微信寻找活动。很幸运,伍俊荣认识了不少在上海的朋友。

他记得,每当接触到新的事物,都会在网上搜索,学习一些新的概念,然后争取应用到下一次活动之中。

在海外的交换学习和实习工作跟他当时设想的大相径庭,他原本以为自己即将面临的是一个严格管理、等级森严的职场环境。出乎意料的是,他进了一家团队氛围特别融洽的公司。公司采用扁平化结构管理,同事之间都相互信任,像家人一样相处,并且每个人都获得赋权。

这段难忘的时光,让伍俊荣对日后自己的创业理想更坚定了信心。身处中国大市场以及上海的都市环境,也让他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由此,大学毕业以后,他坚定地踏上了创业之路。

文章内容来自Vulcan Post报道及国大商学院官网BizBeat校友访谈

编辑:王彤

部分图片来自StaffAny

疫情对很多企业来说是冲击,他却抓住了解决痛点的好机会
上一篇新闻

Grab计划年底前为新加坡本地提供约350个职位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国立大学【人力资本管理与分析硕士】全球招生已启动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