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11日 星期六

星洲建筑商王水九与惠安开成职校

带着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学生到闽南侨乡考察,除了参访闽籍先贤的祖厝,也考察闽南传统建筑工艺。惠安是建筑之乡,是我们必去的地方,因而认识当地从事传统建筑研究与修复的朋友,大家都说:“开成职校很厉害,是你们新加坡人创办的!”我很讶异:“开成?哪位先贤?”

星洲建筑商王水九与惠安开成职校

开成职校为王水九所立纪念雕塑

闽籍华人在祖籍地兴学不是什么新鲜事,最出名的是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李光前先生也在其祖籍地梅山创办国光中学,难以计数的还有散布乡村的中小学。值得一提的是,惠安人口中的“开成职校”(全名为“惠安开成职业中专学校”)与众不同,是一所专门培养建筑技术人才的学校。

星洲建筑商王水九与惠安开成职校

晚年的王水九

回到新加坡询问前辈,才知道开成职校的创办人王水九(字:清秀,1917.4.8 - 1994.8.8)是南来星洲白手起家的建筑业钜子,是响当当的华社人物,其次子汉章同样活跃于华社。在新加坡出生的第二代,子承父业参与华社活动,让人好奇这个家族是如何延续与祖籍地的联系?

木匠出身的建筑商

1917年,王水九出生于惠安东桥镇埔殊村一户清贫农家,其父名开成,母张弥,身为长子,下有两个弟弟,读了两年私塾后不得不辍学,成为木工学徒。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年仅21岁的王水九为逃避抓丁来到星洲,与许多惠安人一样,他凭著木匠手艺,在建筑工地做临时工讨生活。1941年与本地出生的陈玉莲结婚,婚后育有2子8女,夫妻相互扶持,开始承包建筑施工,逐渐累积财富。

星洲建筑商王水九与惠安开成职校

初到星洲的王水九专门拍摄的“番客照”

二战后新马百废待兴。1948年,王水九独资创办王水九建筑工程公司(Ong Chwee Kou Building Contractors),凭借技艺与诚信,依靠华人网络,承接店屋和住宅的建造,逐渐扩展到较大规模的工厂和学校。1962年,他将公司升格为私人有限公司(Ong Chwee Kou Building Contractors Pte Ltd),得以承接大规模的建筑工程,颇负盛名的项目包括为好友黄添寿兴建的狮城大酒店、22层的阿波罗酒店、1975年开始承建的新加坡中央医院的八栋楼等等。这些颇富挑战性的建筑项目,为飞升为亚洲四小龙的狮城打造出摩登城市形象。

星洲建筑商王水九与惠安开成职校

王水九(右一)与好友黄添寿(左一)在狮城大厦工地合影

星洲建筑商王水九与惠安开成职校

曾经轰动一时的阿波罗大酒店

星洲建筑商王水九与惠安开成职校

中央医院是当时东南亚最大的医院

王水九的业务渐渐扩展到房地产开发及建筑工程相关领域。1971年设立开办王水九实业有限公司(Ong Chwee Kou Realty Pte Ltd),1974年成立标美工程有限公司(Build Mats Pte Ltd),1977年成立械业租赁有限公司(Compressor and Pneumatic Tools Pte Ltd),1978年成立楠章木器有限公司(N C Woodwork Pte Ltd)等。从靠手艺养家的木匠,到能够承建大型工程的建筑商,再到房地产发展商,王水九跻身星洲富豪之列。

血缘地缘构筑的社群

作为二战后崛起的闽籍富商,王水九热诚投入血缘与地缘相关的宗乡社团活动,包括王氏宗亲机构与惠安公会等。曾担任星洲太原王氏公会会长、太原王氏互助会主席、王氏慈善(开闽公司)信托人等职位,也曾担任惠安公会执委、慈善、福利、监察、财政等部门主任等职位。作为第一代移民,他对于祖籍地与居留地的认知逐渐转变。

星洲建筑商王水九与惠安开成职校

王水九一家在如切巷27号合影

如切巷27号是王水九一家的栖身之所,他深信这里是家族兴旺发达之地。1962年全家搬到东海岸居住,依然保留此宅,不断扩建作为办公场所,对于如切区有着深厚感情。1965年新加坡共和国成立之后,王水九被选为如切区咨询委员会主席,主持各项社区活动,小到象棋比赛,大到国庆庆典等。1966年8月9日,在如切区各民族国庆晚宴上,王水九作为大会主席发言,表达第一代移民曾有的忧虑与恐惧,以及对国家建立的欣慰与忠诚:“假如现在有人问,你的国家在那里,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我的国家是新加坡共和国。”

星洲建筑商王水九与惠安开成职校

王氏慈善(开闽公司)第十届管理委员会委员合影(右五为信托人之一王水九)

1960年代是新加坡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华族宗乡团体也经历制度改革,王水九与时俱进参与其中。福建王氏慈善(开闽公司))拥有庞大产业,由信托人管理,这一职位采取终身制与世袭制。1967年修改章程,首次采取与国会议员选举一样的方式,以秘密投票选出两位新任信托人,只要是闽籍王氏族人,根据身份证信息均可参加投票。王水九和竞选伙伴王声基在《南洋商报》发表联合声明,阐述竞选理念与目标,号召族人支持。1967年10月9日,将近3千人到谦福路263号“太原山”会所投票,王济堂与王水九以多数票获选,担任王氏慈善(开闽公司)信托人至逝世。

为建筑之乡培育专才

1971年,阔别故乡33年的王水九回到埔殊村,当年的少年郎已是鬓发斑白。1983年,王水九再度返乡,计划为家乡捐建一所中学,最终决定兴建一所职业学校,并以其父“开成”为校名,开启家族在祖籍地的长期教育投入。

从木匠到建筑商,王水九深知传统建筑技艺传承的弊端,以及建筑界对于专业技工的需求。作为建筑之乡,惠安有数十万计的工匠,学艺依赖师傅传授,缺乏理论知识和系统训练,制约著建筑技艺发展,以建筑技能训练为核心的职业学校的设立,将扭转这一局面。

星洲建筑商王水九与惠安开成职校

1984年开成职校建设的情景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征得埔殊村大片土地作为校地,1984年元旦建筑奠基,1985年秋,开成职校开始招生。以个人力量创校不易,办学更难,为了提升教学设施与教职工待遇,王水九持续资助开成职校。1991年,金婚纪念之际,王水九夫妇再度捐资兴建大礼堂——“金禧堂”。1994年8月8日,王水九溟然长逝,一生资助开成职校超过1千5百万人民币,他将这一牵挂交付给次子汉章,由他接任开成职校董事长。

星洲建筑商王水九与惠安开成职校

1985年王水九家族参加开成职校落成典礼

王汉章出生于新加坡,在公教中学接受教育,1975年到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攻读会计及金融专业,1980年获得硕士学位后返回新加坡。有着不同于父辈的远见,深深体会海外华人在祖籍地办校之不易,1996年在厦门投资兴办新鹭紧固件有限公司,将利润所得用于资助开成职校,并设立王水九奖教奖学金。1984年至今的36年间,王水九家族为开成职校投入超过3千2百万人民币。

开成职校没有辜负这个家族的期望,迄今培养出约15000名建筑技术人才,伴随中国房地产开发的兴起,一些毕业生如同校主王水九一样,从技术工人成长为建筑承包商、甚至开发商,为学校建立良好声誉,如今的开成职校已是中国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海外华侨华人的传承

作为南来第一代的王水九,对于祖籍地的情感是自发自觉的,然而,作为在海外出生的第二代,与祖籍地的情感联系需要父辈的引导。1985年后,王水九每年携儿女返乡寻根,彼时闽南乡村还很落后,父辈的坚持让子女得以认识祖籍地,体会背井离乡的艰辛,珍惜当下富足的生活。

星洲建筑商王水九与惠安开成职校

1987年王水九夫妇携儿女回埔殊村祖厝合影

1994年王水九去世后,王汉章加入惠安公会和王氏慈善(开闽公司)等机构,从被动地接受父亲教诲,到主动地了解祖籍地,频繁来往新闽之间,加深了他对于华族文化的理解,也见证祖籍地的变化。1996年起,他带领惠安人返乡寻根,2000年至2005年担任惠安公会会长期间,积极推动新闽文化交流,在集美大学设立王水九英语活动基金,捐助修建泉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市政协大楼等。

星洲建筑商王水九与惠安开成职校

1991年王水九与陈玉莲金婚纪念照

无论是血缘团体,还是地缘团体,创立之初受到祖籍地文化影响,也因祖籍地行业的传统,形成相关的职业圈。作为建筑之乡的惠安,为星洲输送大量建筑人才,默默无闻地为这片接纳他们的土地添砖加瓦,也因为对于建筑业的了解,一些惠安人得以转战房地产业,成就非凡。对于原乡文化的溯源,有助于突显宗乡会馆的个性特征,联结同乡宗亲情谊,让年轻一代为源远流长的文化而自豪。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留学前准备指南

下一篇新闻

办理新加坡家族办公室一定要趁早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