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等多城小店设‘无收入免单’餐 餐饮人如何用煎饼、炒肉守护城市烟火气?
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威海路的卞姐煎饼摊前,一块醒目的红底白字告示牌成为街边独特风景——‘无收入可享随心餐’的承诺让来往路人驻足。这家主营鸡蛋煎饼的店铺实际已践行五年公益餐饮,店主卞永爱(55岁)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最初用‘爱心餐’标识曾担忧让求助者难开口,故而调整措辞传递善意。
数据显示,这种零利润救助模式正跨越地域界限。在成都、天津、郑州等二三线城市,类似暖意正蔓延。天津某烧烤店推出以‘江湖套餐’为暗号的免费组合,包含10串烤肉和足量碳水;上海长宁区的萍萍餐厅则为求助者提供标准餐配,两素一汤搭配白饭,老板刘爱萍(52岁)发现需求群体从早年流浪者逐渐转变为初来乍到的待业青年。
据行业观察,此类公益餐食正形成标准化操作。多数店铺会培训员工避免注视为难人群,部分设置隐秘点单流程。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店铺自疫情后营收锐减——2024年上海餐饮业季度财报显示,限上企业营业利润同比下降逾三成,但多数店主仍将免费餐视为‘随手可及的公益’。
‘五年只送出过几十份,反而带来更多正能量。’卞永爱表示,店前独特的招牌标识已经成为正向流量引擎。而经营中餐馆的刘爱萍则用‘不算什么大投入’的淡然态度,在餐饮寒冬中持续践行七年公益之举。两位店主的朴素实践,揭示中国餐饮业在规模化浪潮下仍保有的温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