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月23日 星期三

新闻热点

新加坡2025财政预算案如何兼顾生活费纾困与长期竞争力升级

财政部在制定2025年度财政预算时,不仅关注缓解民众当下面临的通胀压力,更着重构建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提升经济韧性的战略框架。本月初举行的《联合早报》预算案对话会上,由交通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徐芳达领衔的政商学界代表,系统解读了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财政文件。

值得关注的是,该对话会3月10日在新加坡首都凯宾斯基酒店召开,来自工商界的110位代表与媒体读者共同探讨政策走向。除政府部门官员外,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副主席李坚辉与科技企业代表关典的参与,凸显了政企协同应对经济挑战的治理思路。

面对持续高企的生活成本,预算案延续双轨策略:一方面通过邻里购物券等现金援助缓解民生痛点,另一方面着力夯实中长期发展基础。徐芳达特别指出,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关税壁垒加剧等潜在风险将对企业运营和就业市场产生持久影响,这要求政策制定必须兼顾不同时间维度的需求。

这项战略规划在财政资源配置上得到具体体现——超过60%的社会发展资金被划拨至基础设施升级、劳动力技能转型、医疗保障强化等长效性项目。值得关注的是,为庆祝新加坡建国60周年,政府特别设立SG60配套方案,将经济成果普惠化措施推向新的广度,惠及全体公民家庭及年满21岁的国民。

在具体落实层面,邻里购物券项目已显示积极成效,目前居民消费额已突破10亿新元。这项成功经验将被纳入振兴邻里商圈的长期计划,通过设置于本地便民支付系统运营商星网电子(NETS)的合作机制,构建更具韧性的社区商业生态。

相关观察

分析人士注意到,预算案这种短期纾困与长期建设的平衡策略,反映出政府在应对后疫情时代经济转型的系统化思考。特别是在世界经济格局剧烈变动的背景下,社会保障体系升级与人力资本积累成为维持新加坡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布局。

上一篇新闻

美台深化科技军事合作引北京强烈不满

下一篇新闻

双一流高校集体扩招!重点聚焦人工智能与前沿领域人才培养

相关新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