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月16日 星期三

新闻热点

单飞追梦 新加坡羽毛球少年的逐梦故事

2025年中国(瑞昌)国际羽毛球大师赛(超级100赛)上,除了新加坡国家队选手的身影,赛场外另三位特殊身影引发关注——他们是中国羽坛的自由球员群体。这批无官方资助的运动员通过新加坡羽球总会报名参赛,凭借家庭支持踏上国际征途,只为延续对羽球的执著热爱。

相比拥有商业赞助的马来西亚名将李梓嘉(现世界第7),这些非体制内选手面临更艰难的成长环境。25岁的李宗翰目前世界排名第378位,在资格赛首轮爆冷不敌本国新生代选手黄雨斌,仅用时75分钟结束个人本次赛事之旅。这种跨越东南亚至中国参赛却仅打一场球的经历,使其经济压力由此可见一斑。

双重身份的追梦之路

"父母的全力支持让我坚持至今",这位曾短暂入选国家队的选手赛后坦言。为提升竞技水平,李宗翰安排了卢森堡和丹麦两站赛事。更值得注意的是,他采取边工作边打球的独特模式,每月通过兼职工作约赚取800新元,在训练装备、差旅等预估超2万新元的年支出中寻求平衡。

美国女单选手张蓓雯的自费经历,成为年轻选手的行为范式。现年22岁的林天恩在2024年完成了10站巡回赛的挑战,尽管最新排名223位仍处低位,但每次与世界各地选手的交锋都在积累实战经验。这位去年与母亲共同征战的姑娘表示:"每年进步一点就值得继续坚持",她今年在单项和混双赛场的起伏表现,恰恰印证了职业化道路的残酷性。

00后新星的破茧计划

年龄最小的参训者是未满16岁的邱嫕馨。这位拥有五年球龄的青少年选手,在瑞昌完成了从校园到国际赛场的跨越。"骆建佑前辈是我的目标",她透露今年将经历人生重要转折点——完成O水准考试后全力冲击国家队青年梯队选拔。虽然同样遭遇资格赛失利,但这位新秀展现出超越年龄的坚毅:"知道职业道路多艰,但愿意承受所有强度训练的考验"。

正如本次女单冠军张艺曼所言:"每一代都有追梦者"。随着国际赛事体系日益开放,像新加坡这批横跨22-25岁年龄层的单飞选手,正在用自费模式探索全新竞技路径。这种看似脆弱的生存状态,或许正是国际羽坛未来十年不可忽视的成长力量。

延伸阅读

两度被伤病阻挠前进 许妤欣盼身体健康争取东运会金牌 两度被伤病阻挠前进 许妤欣盼身体健康争取东运会金牌

瑞昌羽毛球大师赛中国夺四冠 张艺曼首夺女单冠军 瑞昌羽毛球大师赛中国夺四冠 张艺曼首夺女单冠军

上一篇新闻

315曝光AI机器人骚扰电话黑科技:单日外呼量达10万成诈骗新工具

下一篇新闻

前商人跨境贩毒洗钱127万 新加坡男子被判27年刑责

相关新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