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月27日 星期日

新闻热点

新加坡海事展览馆新展区揭秘:17世纪海战如何催生国际海洋法

走进滨海湾全新开放的海事展览馆历史展区,从元代青花瓷到唐代陶碗,每件展品都在诉说着海上贸易的千年变迁。这个名为“Tides of Time”的展区重新定义了人们对新加坡海港的认知。

3月17日正式向公众开放的展区,首次系统性呈现英国殖民前的海事史料。最关键的文件揭示了17世纪初发生在樟宜岸外的重大历史转折——1603年荷兰联合柔佛王国对葡萄牙圣凯瑟琳娜号商船的劫夺事件,这场冲突意外催生了现代国际海洋法的雏形。荷兰法学家胡果·格劳秀斯依据东南亚商贸争端,提出了划时代的“航行自由”主张,成为现今国际法基础。

展览联合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展出来自本地海域60余件沉船文物。特别展区陈列着1942年被日军击沉的鎏金通风口、铜质烛台等“东亚皇后号”残件,每处锈迹都刻录着战争记忆。500年前的航海工具与当代考古发现并列陈列,直观展现技术演进脉络。

海事通讯署长吴伟民特别指出:"新加坡早在公元3世纪便见诸中国古籍记载。许云樵教授通过《吴时外国传》的‘蒲罗中’考证,推断这正是古新加坡的地理坐标。"展板通过东汉《汉书》与宋代文献比对,构建起持续1700余年的贸易往来证据链。

开放式的互动展厅革新了观展体验,儿童可通过电子游戏学习潮汐规律,成人则能操控模拟集装箱起重机。已完成三期改造的展馆投入500万元技术升级,新增水下机器人操作演示与碳中和航运沙盘,配合第19届海事周的公众开放活动,3月将成为沉浸式航海季。

上一篇新闻

美国H7N9禽流感疫情八年重现 防控升级引关注

下一篇新闻

中国最严消费刺激方案落地!六部门详解政策路径与挑战

相关新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