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月16日 星期三

新闻热点

新加坡医护暴力事件翻倍增长,求助设备+法律如何应对?

新加坡公立医疗机构近年面临显著增长的职业安全挑战。卫生部数据显示,2023年医护人员遭受暴力及骚扰事件通报量攀升至3000余起,较2022年翻倍增长,主要表现为言语侮辱、物品投掷及网络威胁。

官方披露,在多部门联合行动框架下,去年4-12月间接收的通报占全年总量四分之三。这种数据激增被解读为行业维权意识觉醒的积极信号,标志着医疗从业者正逐步摆脱隐忍传统。

技术防护体系进入加速部署阶段。新加坡中央医院启动应急响应升级计划,将于年内向400名急诊科人员配发微型报警装置。这种卡片式设备能在触发后2秒内实现三级响应:准确定位报警、科室广播预警,并同步通知安保与主管人员。

设备试用已显现防护价值,急诊医学科资深护理官张宏杰指出,急诊室暴力多源于就诊压力、病患意识障碍等综合因素。国立大学医学组织配套推出零容忍机制,包含执业培训、心理干预及应急处置预案,严重违规者将被移交警方处理。

典型案例揭示行业真实困境:黄廷方医院护士总监李淑婷分享十年执业遭遇,从言语骚扰到身体接触等事件频发给从业者造成心理阴影,但也通过制度支持实现专业成长。该机构已建立包含安全培训、同伴互助、岗位调整的立体防护网络。

法律震慑力度持续加强。依据《防止骚扰法令》及《刑事法典》相关条款,暴力行为最高面临3年监禁及5000新元罚款。卫生部强调将同步强化医疗机构现场管控能力,包括临时拒诊权及快速执法联动机制。

多维应对策略正在形成:从技术防护到制度保障,从个体维权到行业规范,新加坡医疗体系正通过系统化改革重构执业安全网络。

上一篇新闻

加拿大新总理首访欧洲释放对美政策转向信号 启动F-35战机采购复核程序

下一篇新闻

胜科工业战略审核引发股价异动,分析指私有化概率低可能出售海外资产

相关新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