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50亿英镑福利改革引关注:残障补助收紧与就业激励并行
英国政府近日宣布启动福利体系改革,旨在应对逐年攀升的公共财政开支并提振劳动力市场活力。新政策将调整残障人士及慢性病患者福利申请门槛,同时推出长效保障机制促进就业转型。
英国就业及养老金事务主管官员肯德尔在议会讲话时指出,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导致核心弱势群体未能获得有效支援,且阻碍国民经济复苏。通过系统性改革,预计到2030年前可节约50亿英镑财政支出,相当于减少约86亿新加坡元的公共开支。
改革方案包含多重措施:个人独立补助金(PIP)审核流程将更加严格,统一福利金(Universal Credit)将建立与通胀率联动的年度调整机制。关键性变革在于2028年后废除原有的工作能力评估体系,转而采用生活自理能力作为补助发放基准,这项调整有望消除求职者对失去福利的顾虑。
现有数据显示,全国每七名劳动人口中就有一人仍在领取长期病患津贴,百万适龄青少年处于'尼特族'状态(未接受教育、无职业、未参与培训),而残障人士补助项目受益人数正呈指数级增长态势。政府数据显示,2023/24财政年度大笔一挥的2963亿英镑福利支出中,养老金占据近半壁江山,相当于全国经济产出的11%。
内阁发言人在政策说明中强调,改革并非削减基础保障,重点在于维护制度公平性。官方特别提及其作为G7经济体中唯一仍未恢复疫情前就业水平的国家,这项'坏掉的制度'亟待修复。据悉,超过百万家庭将直接受到政策调整影响,其中既包含缩减福利覆盖范围的改革举措,也包含促进社会流动性的创新机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