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与日本合作:全球最深海底艺术装置揭秘
艺术的边界不断被突破,从无垠的太空到深不可测的海底,新加坡与日本携手打造了一项独特的艺术项目,将装置艺术放置在全球最深的海域——马里亚纳海沟。这一创举不仅将艺术带入地心深处的未知领域,也开辟了全新的创作舞台。
这项艺术装置由新加坡艺术家拉克希米·莫汉巴布(Lakshmi Mohanbabu)精心设计,共包括三个边长10厘米的金属立方体,分别以红白、海蓝与橙、紫与蓝绿三种配色呈现。这些色彩旨在反映深海环境的深邃与多变,赋予作品独特的美感。其中,红白配色的立方体特别寓意新加坡与日本两国间的深厚友谊与合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立方体并非仅具美学价值,它们还承担着实际功能,作为深海地震预警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12月,新加坡科技公司新星科技(NuStar Technologies)联合日本国立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通过“长期钻孔监测系统”项目,将这些立方体安置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平面以下7000米的深海区域。这一举措旨在纪念那些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人们,同时为地震和海啸预警系统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将艺术装置置于如此极端的深海环境中,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包括高压力、低温和强腐蚀性环境。为应对这些难题,南洋理工大学3D打印研究中心的赖昌权助理教授及其团队采用了创新的“LAPIS”混合制造技术,结合3D打印与激光切割工艺,制作其中一个立方体。他们通过叠加并熔接80层超薄不锈钢板,打造出壁厚仅4毫米的坚固结构,其强度比传统钢材高出70%以上,确保装置能够在深海高压环境中长期稳定运行。
拉克希米在3月19日的推介活动中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透露,她从约30年前便开始探索互动艺术,此次深海作品历经两年时间完成。每一个立方体的设计都蕴含深意,涵盖了创造力、生命循环以及方向与动态等主题。此外,她还曾于2022年代表新加坡,将两件艺术品送往国际空间站,预计今年这些作品将被送至月球进行长期展示。
目前,这三个深海艺术立方体的复制品正在ART NOW画廊展出,展期为一个月。南洋理工大学董事会主席兼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席吴瑞真女士也出席了推介活动,为这一创新项目增添了更多关注与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