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衰老为何在44岁和60岁加速?科学研究揭秘
通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联合研究,科学家们揭示了人类衰老并非一成不变的渐进过程,而是会在特定年龄段出现显著的变化。研究表明,在44岁和60岁左右,人体在分子层面会经历两次较为剧烈的衰老加速阶段。
研究团队对108名年龄在25岁至75岁之间的加州居民进行了长达2至7年的跟踪观察。他们定期收集参与者的血液、粪便、皮肤、口腔及鼻腔样本,利用多组学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生物体内多种物质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多组学技术帮助研究人员从基因表达、蛋白质水平到代谢产物等多个维度,全面解析衰老背后的机制。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系主任斯奈德教授在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的演讲中提到,衰老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缓慢线性过程。研究发现,人体内81%的分子变化呈现非线性特征,尤其是在特定时期,变化幅度更加显著。他指出,44岁左右和60岁左右是两个关键节点。在44岁时,人体开始显现出早期衰老的迹象,例如皮肤细纹的出现、代谢功能的减缓以及脂肪分布的改变,同时对酒精和咖啡因的代谢能力也会有所下降。而到了60岁,皮肤弹性下降、肌肉流失等现象更为明显,免疫系统功能显著减弱,这也是为何老年人需要额外接种疫苗以增强保护的原因。
此外,研究还关注了衰老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联。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助理教授申小涛表示,60岁以后,肾功能和血糖水平的改变使得老年人更容易患上肾脏疾病和二型糖尿病。他进一步解释,免疫功能及红细胞功能的变化与心血管病、糖尿病等老龄相关疾病密切相关。团队通过整合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等多组学数据,试图揭示衰老及疾病背后的深层机制。
在健康管理方面,斯奈德教授建议人们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了解个人对不同食物的反应,从而制定更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申小涛教授也提出了一些应对衰老的实用建议,包括保持均衡饮食、坚持运动,以及在接近关键年龄节点时进行定期体检。他还提到,日常佩戴可实时监控身体状况的智能设备,如运动手环,有助于掌握自身健康动态。不过,他强调,44岁并非绝对的衰老分界线,每个人的体质存在差异,但在这个年龄段应特别关注身体变化,例如适量饮酒并留意身体反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