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华文教学公开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去年更新后的小学华文课程《欢乐伙伴》迎来了新的教学实践。4月4日,教育部举办了两场线上教学公开课,吸引了约200名教师参与观摩。活动中,教师们学习如何结合游戏元素和教育部提供的资源,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以提升学生对华文学习的热情。
这两场公开课分别在弥陀学校和南洋小学进行,主题聚焦于小一学生的识字与拼音教学。这是自去年教材更新以来,教育部首次组织此类教学活动。授课教师通过展示动画、课件等多种资源,设计互动游戏和多样化的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课后,教师们还通过线上平台交流心得,分享教学经验。
在弥陀学校,高级教师张轶楠(43岁)以别出心裁的方式教授生字。她通过展示两张图片,让学生寻找差异,进而引入“瓜”“果”“花”“火”等新字,帮助学生将拼音、字形与字义联系起来。随后,她通过描述字形和动态课件的问答互动,巩固学生的记忆。她提到,教育部提供的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进行灵活调整。例如,“找不同”的活动灵感来源于教育部提供的思路,她将其创新应用到课堂中,效果显著,深受学生喜爱。
新版课程融入了更多科技元素,例如动画短片,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华文。其中,“汉字小时候”环节以动画形式介绍了汉字的演变和甲骨文知识。张轶楠在教学中并未直接讲解深奥概念,而是设计字卡游戏,让学生猜测古代汉字对应的现代字形。她认为,虽然小一学生对文化内容的理解有限,但通过生动的方式培养初步意识至关重要。
张轶楠还强调,游戏化教学对不同背景和学习进度的学生都很有帮助。针对腼腆或学习较慢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互动环节,如让学生互相帮助,增强学习信心。她表示,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有趣,还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一名小一学生苏毅恩(7岁)也表示,通过游戏学习新字非常有趣,一些生字如“瓜”他早已熟悉,其他新字也在游戏中轻松掌握。
《欢乐伙伴》自2015年推出以来,新版课程进一步引入了电子图书、汉语拼音动画等科技教具,旨在通过多样化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华文,同时鼓励课外自主学习。这批小一学生是首批使用新教材的群体,教学方式的创新为他们的华文学习注入了更多活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