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堤交通拥堵为何如此严重?高峰期困境解析
在一个周五的晚高峰,适逢周一公共假日,再加上从早到晚的持续降雨,长堤这一狭窄的通道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海上停车场”。无论关卡工作人员如何努力疏导,依然无法缓解拥堵的现状。巴士、货车、私家车、摩托车将这一公里长的路段挤得水泄不通,仿佛一条不堪重负的血管,令人窒息。
雨水在车窗上划出一道道痕迹,车内乘客随着车辆的缓慢挪动而摇晃。长堤上不时有行人冒着雨匆匆穿行,而在巴士上,国华注视着窗外,内心充满懊恼——他为自己匆忙跳上巴士的决定感到后悔。此时,车厢内的气氛压抑,引擎轰鸣,抱怨声此起彼伏,仿佛某种无形的压力在缓缓积聚,却无处释放。
国华的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妻子之前打来的通话记录,仅仅持续了七秒。那时,他正忙于用叉车装载货物,接到电话后便立刻请假,匆匆赶往家中。从巴士到地铁,再到另一辆巴士,挤过高峰时段的人潮,穿过关卡,又跳上巴士——两小时后,他却发现自己被困在车流之中,几乎无法前行。
途中,国华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妻子电话里的那句话:“Father不行了。”他不敢再打回家确认,脑海中浮现出儿子曾讲过的一个关于“猫既死又活”的故事——真相只有在打开盒子时才会揭晓。虽然父亲并非猫,但此刻的处境却似乎有着相似的不确定性。然而,不管是否听错,假已经请了,回家的路也必须继续走下去。“到了再说吧。”他只能这样默默安慰自己。
巴士艰难地往前挪动几米,国华的思绪回到了过去几年家中的情景。父亲卧病在床,意识时而模糊,大小便无法自理,但每当家人围聚在床边守护时,他总能奇迹般地短暂好转,喝几口粥,甚至说上几句话,随后又陷入沉睡。为应对父亲病情反复的情况,国华和妻子早早做好了后事的准备,所有重要联系方式都写在日历纸背面,妥善收在书桌抽屉里。
雨水沿着车窗滑落,国华的内心泛起复杂的情绪。他想起妻子多年来为父亲擦身、测血压、喂药、处理大小便的辛劳。面对他的询问,妻子总是平静地说:“嫁给你了,还能怎么办。”这话让国华百感交集。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人,月薪仅两千多新币,上有老下有小,他深知自己无力改变现状,所有的重担只能由妻子默默承担。她的坚韧与无怨无悔,反而让国华愈发感到愧疚和无助。
国华还想起工厂里的一位同事,因不堪照顾患病父亲的压力,与妻子争吵后甚至几天不回家,直接睡在工厂里。同事得知国华的情况后感慨道:“你命真好,换成我早就撑不下去了。”国华只能苦笑,深知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难处。
巴士终于缓缓驶至长堤中段,远处雨雾弥漫,国华凝视窗外,感到一切尚未尘埃落定。他曾听过“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说法,起初不以为意,但父亲卧床后,父子间的交流逐渐减少,彼此的距离也随着时间拉开。当亲情被局限在一张病床旁时,再深厚的感情也难以维持。他甚至不止一次想,或许父亲早些离去,与母亲团聚,对大家都是一种解脱。
车后一位乘客正与同伴热烈讨论地铁通车后新柔两地发展的前景。国华听着,思绪被短暂牵走,心中泛起一丝希望——等到地铁通车,或许一切都会有所改变。
就在这时,手机铃声响起,是妻子打来的。国华愣了一下,深吸一口气,才鼓起勇气接起电话。“喂,阿华,你在哪里?”电话那头传来妻子略显颤抖的声音,打破了车厢内的沉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