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美对华事务官员辞职 美中经贸接触重启——美国外交一周观察

美对华事务官员辞职 美中经贸接触重启——美国外交一周观察

作者:吾楼

本周回顾

本周,拜登和麦卡锡围绕债务上限问题的两次谈判均未取得进展,两人在各自党内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22日,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谢锋赴美就任,坦言当前中美关系正遭遇严重困难。24日,美国国务院负责中国事务的最高官员、副助理国务卿华自强(Rick Waters)宣布自己将于6月底离职。25日至26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和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 )分别会见了赴美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的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这是2020年以来首次有中国高层官员访问美国。

中国事务官员辞职,美国对华决策难有突破

华自强的辞职并不令人意外。本月初,国务院负责对华关系的副国务卿谢尔曼(Wendy Sherman)也已宣布在6月底退休。他们的离开意味着布林肯中国事务团队出现重大变化。两人的离开可能和拜登政府内部对华政策分歧有关。在拜登政府内部,只有他们二人访问过中国。他们近来一直寻求重启布林肯访华安排。但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推动的新的对华“半脱钩”举措,导致他们这方面的努力迟迟未有进展。

美对华事务官员辞职 美中经贸接触重启——美国外交一周观察

▲华自强(Rick Waters)。

他们的辞职也反映了美国对华决策困境。拜登虽强调重视传统外交,但两年多来,美国外交已过度军事化,尤其体现在美国的印太战略和对俄乌冲突的处理上。这种对抗和军事化的氛围,导致美国一些职业外交官难有用武之地。目前拜登政府对华外交由白宫主导。文章《“新华盛顿共识”对中美关系意味着什么》提到,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近来阐述的“新华盛顿共识”从根本上逆转了“华盛顿共识”的基本理念,本质就是零和思维的新体现,是要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遏制中国的安全目标。“新华盛顿共识”的提出,意味着中美关系或将进入制度比拼的新阶段。

拜登上台以来一直在调整对华关系定位,从最初的对抗、合作与冲突,转向投资、结盟和对抗,近来又强调不脱钩、不冷战和不冲突,再强调“去风险”。这个调整的过程也与盟友的态度有关,尤其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坚持的“战略自主”和欧盟提出的“去风险”。文章《马克龙的戴高乐主义-拒绝以零和视角看待中国》称,马克龙在多个领域向美国提出了挑战。虽然法国和美国一样,都希望遏制中国,但马克龙拒绝以零和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系统性竞争,主张对中国采取更为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促使美国最终靠向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去风险”战略。

文章《“去风险论”折射欧美对华战略新调整》提到,从“脱钩论”到“去风险论”,显示西方对华政策的反思和新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欧美对华战略已做出根本改变。美国的“去风险论”亦主张确保美国经济和产业安全、实现供应链多元化、采用“小院高墙”策略保护美国基础技术和敏感高科技的安全、与盟友伙伴协作等,其主要内容与欧盟观点基本一致。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资深研究员何瑞恩(Ryan Hass)5月23日撰文称,在处理中美关系时,美国也要认识到中国在双边关系中的话语权。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美国可以做出一些调整,使得双边关系能够朝着更有效、更可预测和更具建设性的方向发展。当然,要想取得相关进展,中美双方都应该展现政治勇气。

美国接待中国商务部长,双边关系尚难“解冻”

雷蒙多和戴琪在底特律同王文涛的会晤,主要聚焦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分歧,注重表达彼此关切。比如,美方提出了美国半导体巨头“美光科技”的在华利益问题。中国则聚焦美国在关税、半导体政策及出口管制等方面针对中国的不公正做法和贸易保护主义举措。双方唯一的共识是“建立沟通渠道,保持和加强交流”。

美对华事务官员辞职 美中经贸接触重启——美国外交一周观察

▲5月25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赴美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期间,在华盛顿会见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

中美这次沟通也符合拜登总统出席广岛G7峰会时所提到的为中美双边关系“解冻”的诉求。但仅凭此次对话,美国不可能“解冻”对华关系,因为美方仍然将这次对话视为“负责任管控双边关系”的一部分,而且中方从未认可过美国单方面对双边关系的定位与处置方式。

这种对话只是将两国初步沟通回到原有的状态,并不会出现双边关系结构性的调整,美国针对中国的半脱钩政策也不会改变。所以,中美经贸对话至多是为当前紧张关系降温而非“解冻”,中美军事对话和外交对话目前尚难重启。

两党债务博弈进入最后阶段

两大“债主”中日密切关注

22日和24日,拜登和麦卡锡举行了两轮谈判,但都未取得进展。根据双方团队的沟通,双方可能达成共识的议题有:收回新冠疫情期间拨出但尚未使用的300亿美元救助资金和简化新能源项目的批准程序。文章《美债违约逼近 两党为何坚持死磕》提到,债务上限谈判本身也是一场政治秀。在目前美元霸权的体系下,美国债务的流动性依然是最大的,不太可能受到约束,有时过度约束反而会增加金融风险。所以,两党最终还是会同意上调债务限制。美国即便因为党争而出现违约,也会快速达成短期协议。

一旦白宫和众议院无法达成共识,出现美债违约,中日两国的利益将受到影响。根据美国财政部5月份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3月,美国前两大海外“债主”——日本和中国——双双增持美债。其中,日本3月所持的美国国债环比2月增加59亿美元,增至1.0877万亿美元。中国结束了此前连续7个月的减持,3月所持的美国国债规模较2月增加205亿美元,升至8693亿美元。

美对华事务官员辞职 美中经贸接触重启——美国外交一周观察

中日两国增持美债一方面是出于自身经济稳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稳定全球金融市场。但对于美国两党围绕债务问题的政治纠缠,日本已经对美国可能的债务违约发出警告,称这将冲击全球市场。5月23日,中国外交部表示,希望美方采取负责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避免将美国的风险转嫁给全球。

其他

5月22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代替总统拜登率团访问巴布亚新几内亚,并与这个太平洋岛国签署“国防合作协议”(DCA)和关于打击非法跨国海事活动的协议。布林肯还与帕劳续签了自由联合协定 (COFA),并在23日与密克罗尼西亚续签一项类似协议。根据这三个协定,美国承诺将在20年内提供该地区71亿美元,应对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的扩展。

5月24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同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举行通话,讨论了5月31日北约外长非正式会议事宜以及7月维尔纽斯北约峰会的筹备工作。双方强调了继续强化盟友合作,加大对乌支援以及对俄威慑的力度,并承诺致力于推动瑞典加入北约的进程。

5月25日,白宫宣布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将于6月8日访问巴哈马,同加勒比海国家领导人举行会晤,强化美国同加勒比海国家的安全和经济联系。

5月25日,负责印太安全事务的美国助理国防部长拉特纳(Ely Ratner)出席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活动时表示,中方目前仍未正式回应华盛顿有关中美防长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举行会晤的请求。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21日称,美国不会为举办中美防长会晤而考虑取消对中国防长以及中国制裁的可能性。

上一篇新闻

美国搞TIKTOK,醉翁之意不在酒

下一篇新闻

如何在新加坡成立公司,优点和缺点又有哪些?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