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父亲”形象的代言人:传奇演员笠智众的一生
笠智众(1904-1993)个人的演出史几乎就是一本日本电影史,他和最顶尖的日本导演都合作过——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1905-1969)、黑泽明(1910-1998)、木下惠介(1912-1998)、稻垣浩(1905-1980)、冈本喜八(1923-2005)、伊丹十三(1933-1997)……1993年他离开了我们,但银幕形象依旧长留心间。
电影《东京物语》(1953)片场,导演小津安二郎(左)正在指导笠智众
他的死,同时也预告了日本影坛20世纪的彻底结束。提到日本影坛巨匠小津安二郎(1903-1963)的作品,谁能忘记里面那张质朴敦厚的熟面孔——笠智众?
在笠智众一生出演的200多部电影中,其中就有50部左右的影片是与小津安二郎合作的——正是这些作品才让他广为人知,也最受称道。
电影《东京物语》(1953)杀青照,第二排左二起:笠智众、东山千荣子、原节子、小津安二郎、香川京子
特别是在电影史上的双人组中,他与小津安二郎无疑是最为人称道的搭档之一。
笠智众是从小津安二郎作品开始,主演的影片并不在少数,说他是日本电影中“父亲形象”的代表、应该是再适当不过的了。
他那慈祥的脸庞,毫无赘肉的清瘦身躯,以及腰杆笔直的姿势,加上蕴含于内的气节和顽固的威严,都让人联想到老一辈的父亲的形象。
电影《东京物语》(1953)剧照,笠智众和原节子
生于明治时代的九州男儿笠智众,从小便被灌输“男子汉不哭不笑不多话”的观念,因此即使笠智众当了演员,我们也很少看见他开口露出雪白的牙齿或是狂放大笑,悲伤的时候也不会看见他在别人面前哭泣。
年纪大他一岁的小津安二郎也常说“高兴时又跑又跳,悲伤时又哭又叫,这只是上野动物园的猴子干得出来。笑在脸上哭在心里,能够这样表演的才是演员。”
对于这些观念,无论是在影片里或者日常生活中,笠智众都奉行不悖。
笠智众时常以“不器用(笨拙)”三字形容自己,还说小津安二郎曾跟别人说“笠是个笨拙的人,因为他笨批,所以才用他”。
其实这是笠智众谦虚,而不是真的笨拙。这可以从以下几个例子看得出来。
电影《独生子》(1936)剧照,笠智众
以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为例,自《独生子/一人息子》(1936)以来他时常演出比实际年龄还大的“老生”角色,在首次担任主角的《父亲在世时/父ありき》(1942)中,他以37岁的壮年,扮演佐野周二(实际年龄30岁)的父亲;《东京物语/東京物語》(1953)中,则以48岁的年纪饰演70岁的老人!竟然演得天衣无缝,毫无破绽。
除了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之外,笠智众也在其他作品中留下无数令人难忘的演技,这岂是“笨拙”的演员做得到的?
电影《父亲在世时》(1942)剧照,笠智众(左)和大山健二
例如木下惠介执导的《野菊之墓/野菊の如き君なりき》(1955)中的老诗人角色,在美丽的画面中,透过他那格调高雅的旁白,将时光的流逝与青春的悔恨诠释得令人动容:《春梦/春の夢》(1960)中所饰演因中风而卧病在床,鼾声不绝的老人,也是个难度甚高的角色。
涩谷实(1907-1980)的作品《好人好日》(1961)中,被视为奇人的数学家,以及《醉漢天堂/酔っぱらい天国》(1962)中酷嗜杯中物的醉鬼角色。
电影《野菊之墓》(1955)剧照,笠智众
山田洋次的《寅次郎的故事》系列中,具有画龙点睛之妙的寺院住特“御前先生”,以及《家族》(1970)中的祖父都令人印象深刻,《家族》中的老人虽然台词不多,但是单看他的背影,便有一种别人无法取代的重量。
电影《家族》(1970)剧照,笠智众
与稻垣浩合作的影片,《孩子们手拉手/手をつなぐ子等》(1948)里饰演照料弱智孩童的教师;《被忘记的孩子等/忘れられた子等》(1949)中饰演一手抚养四个孩子长大成人的大学教授,发挥了令人感动的演技;获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的《无法松的一生/無法松の一生》(1958)中,则演出担当仲裁角色的黑帮老大,这对笠智众而言是个难得一见的角色。
电影《孩子们手拉手》(1948)日本DVD版封套
笠智众在上述影片中的演出,一点儿也没有给人“演戏”的感觉,这全都源自他那独特的“自然演技”。
【差点儿当了和尚】
笠智众,1904年5月13日生于熊本县玉名郡玉水村,上有有一兄一姊,下有一弟,父亲是寺院(本原寺派的来照寺)住持。
笠智众的父亲希望长子继承寺院家业,因此替他取了个与僧侣相符的名字“润生”,而且也打算把次子送给别的寺院当养子,将来好当和尚,因此取名“智众”。
18岁的笠智众
但是长子后来并未继承寺院,反而跑到台湾当了巡察(警察),父亲的期望自然落在次子智众身上,所以1923年笠智众从县立玉名中学毕业后,便被迫进入本原寺派所兴办的龙谷大学就读。
由于父亲十分严厉,儿子早晚诵经时稍有懈怠便动辄打骂,因此笠智众从小便对将来必须成为和尚一事十分反感。
纪录片《俳優 笠智衆》日本录影带封面
进入龙谷大学后时常翘课,后来转学到东京的家洋大学印度哲学系,依旧不肯好好念书。
就在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之际,室友被励他去报考松竹浦田片厂首度举办的演员研习班招生。
录取后,1925年2月进入研习班,成为第一期学生。当然,这一切都是瞒着父亲偷偷进行的。
1992年12月,笠智众和摄影师荒木経惟
没多久父亲突然病故,笠智众不得已回乡,并且在同年底接任寺院住持之职,但是他非常厌恶这个工作,甚至写信给身在台湾的哥哥,把责任推卸给他,说还是应该由长子来继承寺院才是。
1926年,笠智众不故亲族的挽留,毅然回到蒲田片厂。
而研习班早已于前一年的11月结业,笠智众总算成为松竹蒲田的正式社员,但也只不过是个月薪28元的基本演员罢了。
笠智众早期的电影形象
【演了11年路人角色】
笠智众自小懦弱内向,不但没有当面反抗父亲,选择自己未来的勇气与机智,连小学时代的教学成果发表会也不敢参加而畏首畏尾,如今竟然出人意料地在大庭广众之前演起戏来!其实这纯粹是他想逃避现实的压力,才会进入电影世界的。
正经木讷、既不会喝酒,也没有半句玩笑的笠智众在一群热爱表演,悟性又高的演员之中,是个相当不合时宜的存在。
作者:笠智衆 副标题:私の履歴書 出版社:日本経済新聞社 出版年:1987-5
这使得他在从影的10年内只能演出一些路人或者众多人群中的龙套角色。
担任研习班讲师的大明星岩田祜吉曾经忠告他,“想当演员,不练习多讲些话是不行的呀!”
片厂社长城户四郎管他叫“Kasa”,老是记不住“笠”字应该念成“Ryu”。
电影《岚》(1956)剧照,左起:夏木阳介、笠智众、星由里子、久保明
这段期间,笠智众的生活十分贫苦,夏天没钱买蚊帐,为了避开蚊子只得白天睡觉晚上活动;也没钱买米,只能啃些玉蜀黍果腹,但他仍然固守演员工作,并未中途退出,半途而废。
刚开始笠智众专门演出路人以及无关紧要的配角角色,蒲田片厂出品的大多数影片都有他的演出。
电影《无法松的一生》(1958)的剧照,笠智众
1927年,小津安二郎执导的处女作问世。从小津安二郎的第二部作品《年轻人的梦/若人の夢》(1928)开始,笠智众在往后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中除了二部之外都曾经参与演出。
《年轻人之梦》中,他饰演大众路人中的一位;小津安二郎的第三部作品《老婆失踪/女房紛失》(1928)中,则饰演在神宫外苑被冈村文子的座车压过的路人,身上还画着轮胎辗过的痕迹,小津安二郎称许道“怎么有如此热心的演员。”
电影《上班族目白三平》(1955)特刊封面,左上为笠智众,右下为望月优子和杉本修
有时候笠智众一次就饰演好几个路人,而且即使某些场面帮忙并没有自已的戏分,他还是会来到拍片现场,这种热心的态度深受小津安二郎肯定。
1930年的《我落第了,但……/落第はしたけれど》(1930)中,笠智众首次在片头的演职员表上挂名,与齐藤达雄、横尾泥海男(1899-1956)、月田一郎(1909-1945)等人扮演大学生,演出悲喜交集的学生生活。
电影《陆军》(1944)剧照,笠智众
之后虽然每片必在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中亮相,但都只是类似《我们要爱母亲/母を恋はずや》(1934)中小职员的角色。
由于他在容貌和演技方面都缺乏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征,除了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之外,他所分配到的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角色,惟的一次例外是1934年清水宏(1903-1966)执导的《满洲进行曲/満州行進曲》(1932),起用他担任第二男主角。
电影《大学是个好地方》(1936)日本录影带封面
【《独生子》是成名作】
1936年,松竹电影公司现代制片厂由蒲田转移到大船。第一年在小津安二郎执导,描写极度贫苦的学生生活的《大学是个好地方/大学よいとこ》(1936)中,笠智众与近卫敏明、齐藤达雄等人合演,饰演放弃学业回到乡下的学生。
虽然他在这部片中的戏分增加,但是在拍摄为生病的朋友在胸口敷药的一场戏时,无法表现出手势动作的感情、拍摄了30次仍然失败。
电影《独生子》(1936)剧照,笠智众
就这样,笠智众在极度注重演技细节的小津安二郎的麾下,默默磨练演技。
尽管与生俱来的迟钝也没有改善、但是他的那份热心、耐性、以及质朴的性格,渐渐在小津安二郎的心中沉淀了分量。
接着在小津安二郎的第一部有声片《独生子》中,笠智众饰演从乡下跑到东京谋求发展,但却只能靠卖炸猪排为生的男主角野容良助的小学老师大久保,终于让观众对他的名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热闹的港口》(1943剧照,笠智众
1937年1月,他和徳大寺伸、佐分利信(1909-1982)等年轻演员同时调薪进阶,获得干部待遇,结束了11年来仅仅调整7元新资的基本演员的清贫生活。
之后,笠智众在五所平之助(1902-1981)导演,徳大寺伸(1910-1995)与田中绢代(1909-1977)主演的《花蓝之歌/花籠の歌》(1937)等片中,陆续分配到重要的角色。
电影《开战前夜》(1943)剧照,笠智众
接着在岛津保次郎(1897-1945)的《浅草之灯/浅草の灯》(1937)中与坪内美子(1915-1985)演对手戏,首次获得主演的角色,展现了令人会心的演技。
1937年9月,小津安二郎因为战争征调而被迫暂时告别银幕,1939年7月回到日本。小津安二郎回国后首部拍摄的作品《户田家兄妹/戸田家の兄妹》(1941)中,笠智众出演戏分不多的配角。
电影《父亲在世时》(1942)剧照,右为笠智众左为坂本武
紧接着的《父亲在世时》是笠智众首次在小津安二郎作品中担任主角的影片,他在片中饰演一位质实纯朴的初中教师,看起来具备了超乎实际年龄的古代武士风范。
此外,他也参与了木下惠介导演的处女作《热闹的港口/花咲く港》(1943)的演出。
松竹公司在战时和战后的制片量大幅减少,但即使是这样不景气的时代,笠智众仍然演戏不辍。
电影《热闹的港口》(1943)剧照,笠智众
1943年6月,小津安二郎以陆军通讯部电影班的一员,被征调至南洋作战,暂别影坛。
【《东京物语》成为世界经典】
1946年2月,小津安二郎由新加坡返国。隔年小津安二郎战后第一部作品《长屋绅士录/長屋紳士録》(1947)中,笠智众饰演收养一名走失儿童的先生。
电影《父亲在世时》(1942)剧照,笠智众
从1949年的《晚春》(1949)开始,小津安二郎与剧作家野田高梧(1893-1968)组成了不可动摇的黄金组合,约以一年一部作品的进度,确立了小津安二郎作品中特有的精致洗练的风格,而笠智众在小津安二郎作品中恰如其分的角色地位也益形稳固了。
在小津安二郎的杰作《晚春》中,笠智众饰演一个早年死了妻子,如今和女儿相依为命的大学教授曾宫周吉,女儿(原节子 饰)不忍心留下父亲独自生活,因此尽管过了适婚年龄仍然不愿出嫁。
电影《晚春》(1949)剧照,笠智众和原节子
父亲于是说服女儿说自己将会再婚,这样总算才把女儿嫁了出去,了却一桩心事。
笠智众以真情流露的演技,深刻地体现了温馨的人情味以及父亲的孤独,这部作品获得该年度《电影旬报》年度十大佳片的第一名。
电影《晚春》(1949)剧照,笠智众和原节子
接下来《宗方姐妹/宗方姉妹》(1950)中,笠智众饰演田中绢代与高峰秀子(1924- 2010)两姊妹的父亲;《麦秋/麥秋》(1951)中则饰演老植物学家营井一郎的长子,这是个配角的角色,《茶泡饭之味/お茶漬の味》(1952)中的角色也是配角。
电影《麦秋》(1951)剧照,笠智众
经典电影《东京物语》中,笠智众和东山千荣子(1890-1980)合演一对老夫妻,俩人从尾道上来东京探望久别的儿女,在匆忙的东京的生活步调之中,老夫妻并没有受到儿女们像样的接待,但他们一句怨言也没有,只是黯然回到了家里,没多久老妻便与世长辞了。
片中深刻而且尖锐地呈现老人平山周吉的落寞与悲哀,这部影片堪称为小津安二郎的极至之作。
电影《东京物语》(1953)剧照,笠智众和东山千荣子
1956年的《早春》(1956),笠智众饰演主角池部良以及淡岛千景夫妇的介绍人。
【小津安二郎的遗作《秋刀鱼之味》】
接着笠智众在小津安二郎的《东京暮色/東京暮色》(1957)中饰演过了退休年龄的银行家杉山周吉。《彼岸花》(1958)中饰演海军士官退役的三上周吉。《秋日和》(1960)中演的也是配角,和《麦秋》同样,与三宅邦子(1916-1992)演出一对老夫妇,同时是旅馆主人的三轮周吉。
电影《彼岸花》(1958)剧照,笠智众
就像前面所写的,笠智众在小津安二郎作品中饰演角色的名字,几乎都叫做周吉,不过《彼岸花》和《晚秋》中间的《早安/お早よう》(1959)却改为林启太郎。
而影片内容也和小津安二郎作品以往的作品大异其趣,是一部以新兴住宅区为背景,甚至拿“放屁”大作文章的庶民喜剧,笠智众饰演两个天真烂漫的小学生的中年父亲,三宅邦子再度饰演他的老婆。
电影《浮草》(1959)剧照,笠智众
接着在小津安二郎作品为大映拍摄的《浮草》(1959)中,则扮演团老板,但在《小早川家之秋/小早川家の秋》(1961)中却演出姓名不详的农夫角色。
1962年,笠智众隔了许久才又主演了《秋刀鱼之味/秋刀魚の味》(1962),他在片中名叫平山周平,是个海军士官退役的公司职员,妻子早已亡故,女儿(岩下志麻 饰)到了待嫁的年龄,当他替惟一的女儿敲定婚事后心中产生了悲喜交集的微妙变化,因为如此一来老人更加寂寞了。
电影《秋刀鱼之味》(1962)剧照,笠智众和岩下志麻
笠智众把这个自己已演过无数次的角色诠释得入木三分。
然而,小津安二郎于1963年12月逝世,《秋刀鱼之味》成了导演的遗作,笠智众也像失去了依赖的支柱一般。
笠智众曾表示自己演出小津安二郎的作品时,都是“先生告诉我怎么演,我就怎么演”、“自己什么也不懂,从头到尾都是遵照先生的吩附去做”。
1989年7月18日《AERA アエラ》杂志封面,笠智众
笠智众受到小津安二郎导演的眷顾,借着与生具来的真诚以及受薪阶级的勤勉,他渐渐在小津安二郎作品中创造出细腻深刻、充满余韵的人物形象,他这种敬业的态度是其他演员所难以企及的。
笠智众后来回忆到:“一旦电影完成后,即使演员的表演再差,小津安二郎先生也从未抱怨过。即使我们确定他一定在心中有些怨言时,他也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自己身上,从不对别人说起。”
1992年2月28号《NHK ウィークリー ステラ STERA》杂志封面,笠智众
【《寅次郎的故事》中的老和尚】
虽然笠智众的演艺事业是以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为重心,但在同一时间段,他也分别和其他导演共事,例如木下惠介的《天外的彩虹/この天の虹》(1958)、《惜春鸟/惜春鳥》(1959)、黑泽明的《恶汉甜梦/悪い奴ほどよく眠る》(1960)等片中助阵演出。
小津安二郎亡故之后,笠智众连续在涩谷实的《梦露般的女人》(1964),以及根据小津安二郎遗留的剧本拍摄而成的《萝卜和胡萝卜/大根と人参》(1964)中参加演出。
电影《萝卜和胡萝卜》(1964)剧照,左起:岩下志麻、笠智众、加贺麻理子
涩谷实退出第一线导演后,笠智众获得山田洋次起用,在家喻户晓的《寅次郎的故事》系列片中,饰演“御前先生”的老和尚。
从1969年的第一集开始,他那从容不迫,老僧入定的形象,成了这出庶民喜剧中不可或缺的应景人物。
此外,笠智众也在山田洋次比较严肃的作品《家族》、《故乡/故郷》(1972)中参与演出。
电影《家族》(1970)剧照,笠智众
他在《家族》中饰演由九州移民北海道的劳工家庭中的祖父,他在片中充满活力的演出,令人难以相信他已经是66岁的小老头了。
这部电影为他赢得“每日电影竞赛”的最佳男配角奖。
电影《寅次郎的故事》系列第二集《我爱我阿妈》(1969)剧照,笠智众
【德高望重的老戏骨】
20世纪80年代之后,笠智众尽管年事已高,但仍然以每年两部的速度定期参与《寅次郎的故事》的演出,除此之外,也在其他杰出的老中青三代导演的作品中助阵。
鬼才导演伊丹十三一鸣惊人的《葬礼/お葬式》(1984)中,笠智众饰演为死者超渡念经的“现代化”和尚,是个出入有高级座车,见钱眼开的滑稽人物;在森田芳光(1950-2011)的最佳作品《其后/それから》(1985)中,则饰演一心想为男主角松田优作(1949-1989)撮合婚事的慈祥爷爷。
1992年1月号《SWITCH》封面,笠智众特集
1992年1月号《SWITCH》内页,笠智众特集中的部分内容
笠智众演出黑泽明的《梦/夢》(1990)的第八段故事《水车村》时,刚过完85岁生日,他在片中饰演一个103岁的人瑞,笠智众开玩笑说自己演出这个角色嫌年轻了些。
另外,他在片中还有一段长达八分半钟的长镜头,黑泽明用两个不同的角度各拍了一次便顺利完成,笠智众高兴地说这八分半钟是他从影以来的记录。
电影《梦》(1990)剧照,笠智众
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向来敬仰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对于小津安二郎作品的最佳诠释者笠智众自然敬爱有加。
除了在他的散文体纪录片《寻找小津Tokyo-Ga》(1985)中,请来笠智众现身说法之外,也邀他在1991年的电影《直到世界尽头 Bis ans Ende der Welt》(1991)中,客串饰演为男主角威廉·赫特William Hurt(1950-2022)治疗眼疾的旅馆主人。
纪录片《寻找小津》(1985)剧照,笠智众
尽管戏份不多,但已足以显示笠智众在日本海内外德高望重。
1992年,笠智众在熊井启(1929-2007)拍摄二次世界大战时发生的一起吃人肉存活的真实故事《光藓/ひかりごけ》(1992)中,饰演调查此一事件真相的审判长。
作者:NHKスペシャル編 出版社:PHP研究所 出版年:1990-3
同年年底的《寅次郎的故事》系列第45集《寅次郎的青春》(1992)是笠智众的最后遗作。
1993年3月16日,笠智众因膀胱癌逝世,享年88岁。
电影史学家佐藤忠男总结笠智众一生所饰演的人物,“就是没有欲望、不攻击别人、不嚣张跋扈,也就是万事都很注重礼仪,很客气。在他身上能感受到日本人特有的人情味。”
1993年5月上旬号《电影旬报》封面,纪念笠智众专题报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