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8日 星期六

失败5000多次,却最终成为英国首富……他是如何做到的?

失败5000多次,却最终成为英国首富……他是如何做到的?

失败5000多次,却最终成为英国首富……他是如何做到的?

你最近过的好吗?

一场疫情持续到现在,有的人事业崩了,有的人生活崩了,有的人心态崩了……但是我们仍然不知道新冠这只巨型黑天鹅何时结束,巨大的失败感和绝望感笼罩着我们。

但是遍尝失败的不只是我们,有一个人比我们经历的失败更为可怕。少年丧父、而立之年还在背债、有了孩子仍躲在农舍做实验,终于在经历了5126次失败后,他成功设计出全球首台无尘袋吸尘器,也因此改变了世界——他就是詹姆斯·戴森。

失败5000多次,却最终成为英国首富……他是如何做到的?

正是这种不怕失败的发明家精神帮助詹姆斯·戴森开辟了一条颠覆现有产品的创新成功之路,也最终让他在2020年成为英国首富。当我们被失败感和绝望感笼罩的时候,戴森的人生和经历一定会给你启发。

2022年4月23日,由全球科技公司戴森的创始人兼首席工程师——詹姆斯·戴森撰写的新书《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中文版正式发布,湛庐文化创始人韩焱携手译者毛大庆、资深媒体人沈建缘分享詹姆斯·戴森的人生故事,带领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传奇发明家的世界。

1

《发明》带给我的感触与共鸣

失败5000多次,却最终成为英国首富……他是如何做到的?

第一点是坚持。

坚持是十年磨一剑的精神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欧冶子十年磨一剑磨出的这把剑名字叫什么,就叫作湛庐剑,这就是我们把自己的企业定名为湛庐的内在原因。我们希望自己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来做知识产品。

戴森在他的这本书里面谈到,他一定要坚持独立研发、独立创业,虽然这样会很慢,但是可以让企业有机生长,逐步壮大,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同的

现在有太多的创业者企业家,还有组织,想去成为独角兽企业,获得指数型发展,获得快速成长。但是,这样的企业毕竟是凤毛麟角的,大量的能够实实在在去改变国计民生的企业,能够去促使这个世界发生巨大变革的企业,其实都是在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一丝一毫地改变和优化自己的企业。

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应该秉承着戴森这样的一种坚持的精神。比如说,他在书里讲到,开发这个无袋气旋吸尘器,这中间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波折,书里有一句话说:“15年的发明创造,挫折教训,孜孜以求,开始有了回报。”

一个产品,整整花了15年,才让这个世界真正意识到了它的价值。所以,当一个发明家或者是企业家,想要向世界去奉献一个好产品的时候,不仅仅只是贡献出一个好点子就够了,在这中间需要经历别人对他的质疑,竞争对手的恶意模仿,甚至还要勇于去运用法律和漫长的诉讼过程去捍卫自己应得的权利。

只有能够扛过这一切,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总结而言,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固然和你周边的天时地利人和有关,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你的决心和意志。

坚持也是一种马拉松精神

失败5000多次,却最终成为英国首富……他是如何做到的?

我和毛总都是马拉松跑者,也都是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奖牌的获得者。

我觉得,我个人跑马拉松除了收获身体上的健康之外,其实收获更大的是一种马拉松精神,我们的人生和事业的发展其实都像一场长达40年的马拉松,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一段赛程都会遇到不同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也要拿出不同的策略,只有这样去做才能坚持到最后,成功完赛。

马拉松精神的底色就是要有超乎常人的耐力,面对各种各样的痛苦和意想不到的困难,依然不动摇,直到顺利完成。

戴森先生也是一个很优秀的跑者,他在书里说,他在人生当中意识到的自己非常擅长的第1件事就是跑步。他的体会就是:当别人都感到筋疲力尽时,那就是加速的机会,不管有多痛苦,加速就能赢得比赛

我深以为然,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市场低迷的时候,大家其实面对的都是一样的外界环境,但不一样的可以是心态和精神,正是这一点决定了你是否能够存活下去,并且有机会赢得更大的成功。

就像戴森在书中所说:你必须将你100%的创造力投入这个项目,你必须相信你最终会到达终点,你需要决心、耐心和毅力

第二点特别有共鸣的是企业家精神

我记得,清华大学的副校长杨斌教授,他在20年前就跟我讲到,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一下出版人这个词的含义,出版人的英文是publisher,里面有一个字母B,他说这个B是什么意思?这个B其实是 business, 出版这件事情,实际上特别需要有商业意识,需要有企业家精神。

好酒也怕巷子深,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埋头去做好的知识产品,而不去想怎么能够让更多的人,遇见它,了解它,那怎么能够去点燃更多的人呢。

失败5000多次,却最终成为英国首富……他是如何做到的?

这就正像戴森在书里面讲到的,他说:发明家必须要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entrepreneur)这个单词真正的法语含义是“建筑者”和“建筑师”的结合体。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家的职责其实就是构建组织,构建产品,构建价值,构建产品和用户之间的连接

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很多工程师发明家科学家以及各种专业人士是看不起企业家这个称号的,他们总是会认为这些人都是一些好高骛远、夸夸其谈的人,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企业家和发明家一样,都是非常有梦想的人,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为了实现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梦想而不惜一生去追求,直到成功。

我认为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相信自己。对于优秀的发明家和企业家来讲,他们最大的优势其实就是出类拔萃的创新精神,他们总是能想出伟大的好点子,所以不要让外界的声音来干扰自己。

戴森先生在书里就说不要模仿对手,别担心市场调查,要追随你自己的那颗星星。对于平庸的人来讲,正是因为他们自己没有明确的想法所以总是在瞻前顾后,想要从更多的人那里,得到一些建议和启发,以此减少自己所面对的风险。

但是,别人不是最了解你的,只有你自己最了解自己。你可以去关心用户的需求,关心用户到底想用你的产品去完成一件什么样的任务,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你要提供解决方案,甚至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象到的解决方案,这一点,靠模仿对手,靠市场调查,是做不到的。无与伦比的好点子,就在你自己的头脑当中

2

我对工程师思维的理解:

结构、约束和取舍

失败5000多次,却最终成为英国首富……他是如何做到的?

结构、约束和取舍是工程师思维的三大要素。

1)结构

我们的整个世界其实都是依赖结构的。曼陀罗花是分形结构,巴赫的乐曲是赋格结构,同样,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其实就是在不断地发现结构、创造结构和优化结构,通过规则、模型和直觉的结合来让结构可视化。

工程师思维关心的不仅仅是看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工程师不仅仅会被水面上的浮冰吸引,更想探究的是水面下可能存在的冰山。

更重要的是,工程师在设想一个结构的时候,还需要有足够的智慧,知道一个结构什么时候有价值,什么时候没有价值。

比如,戴森发明无袋气旋吸尘器。可以说,他不仅发明了新的机械结构,更发明了新的业务结构。在机械结构方面,他认识到,收集灰尘的尘袋显示出“灰尘已满”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灰尘真正满了,而是被灰尘或者杂物堵塞了。

这个结构会导致老式吸尘器的吸力和清洁能力急剧下降,所以,他创造了新的结构,也就是气旋分离器,来解决这个问题。

不仅如此,在业务结构方面,他认识到,老牌电器公司之所以对新技术不感兴趣,其实是因为销售老式吸尘器有一个丰厚的利润来源,那就是更换尘袋的业务。用户需要不断购买新的尘袋进行替换。

戴森认为,用户有权利用上他发明的新式吸尘器,新的结构会让吸尘器的吸力一直保持稳定的状态,而且,新式吸尘器的价格其实比用户购买老式吸尘器再加上不断更换尘袋,要便宜许多,也更加环保。

所以,工程师思维会通过发明新的技术结构,进而创造新的消费结构,从而创造出新的商业价值。

2)约束

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约束,包括自然的约束,像是物理约束,还有人为的约束,以及财务约束,这些约束都不允许工程师等到万事俱备之后再去完成任务。

大家对工程师的期待就是,在既定的条件下产生最好的结果。那些优秀的工程师,知道如何在约束之下实现自己的目标。甚至,他们也会自己设定一些约束,用必要的限制来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比如,2020年疫情期间,英国首相突然就给戴森打电话说,在6周之内需要5万台呼吸机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间短,任务重,还要跟病毒斗争和赛跑。这都是面临的约束,但是戴森团队想尽了一切办法。

最初他们构建了一个小规模的团队,由工程师和设计师组成,先来了解呼吸机的临床需求和规格,第1周就制作出了许多不同的原型机;紧接着,迅速在英国和新加坡集结到了450个人的团队,利用时差交替工作,实现了24小时完整的工作周期,充分地利用了戴森已有的全球供应链和技术,两周之内就开发出了一台可以进行临床测试的新型呼吸机。

最终,他们设计的呼吸机在6周之内达到了医用级别,并且进入了可制造阶段。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竟然就这样成功了。

这个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面对约束,优秀的工程师是能够创造奇迹的

3)权衡

所谓权衡,就是要在可用的、可能的、期望的和限制的这几个要素之间,展开不可避免的取舍

工程师思维就是一种通过在强目标中找出弱目标,来确定优先级和分配资源的能力。

2014年,戴森公司决定进入一个新的竞争激烈的领域,那就是研发电动汽车。经过5年的时间,花费了5亿英镑的代价,他们果真研制出了一款非常出色的电动汽车N526,它具有高效的电动机,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性能,驾驶体验感也很棒,也有不少用户抢先订购。

失败5000多次,却最终成为英国首富……他是如何做到的?

戴森和一个汽车油泥模型

在哈拉温顿机库里的合影

但是,要做出这么一款出色的汽车,售价就要高达每辆15万英镑。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之下,是无法再压低这个售价的,现实的情况是,没有太多人能够接受这个价格。

在这种情况之下,尽管戴森团队依然对电动汽车项目充满了热情,但是他们必须考虑戴森公司整体的生存以及业务优先级,所以他们在2019年勇敢地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停止生产电动汽车。

中止一个项目是一件可怕的,但是必须做的事情。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人力成本和情感投入,要忍受无比痛苦的感觉,也要承受整个团队的失落失望以及梦想的破灭,但是,如果是正确的决策,那就要义无反顾地去做,这种权衡取舍,就是工程师思维必须要去秉承的原则

通过这个项目,戴森团队在电池、机器人技术、空气处理和照明等领域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解到虚拟工程技术可以作为一种设计工具,还学习到了如何更快更便宜地制造产品,所有这些都是对未来发展有价值的收获。

我认为,工程师思维的这三个要素,结构、约束和权衡,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学习的,都应该具备的,在这个高度复杂、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3

关于教育和对下一代年轻人的培养:

我们应该营造一种科学技术和

工程备受尊重的文化

失败5000多次,却最终成为英国首富……他是如何做到的?

2017年9月,马姆斯伯里戴森工程技术学院

第一批学生入学

戴森在书里说,发明是人类的当务之急,这一点我也非常认同,如今的世界工程师严重缺乏,人们普遍认为工程师、技术员等职业,在社会地位方面明显不如金融家、网红博主或者公务员更有吸引力。

我认为,世界各国其实面临的最大挑战都是,如何营造一种科学技术和工程备受尊重的文化,虽然我们都意识到了stem教育(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在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当中培养对这些科目感兴趣的有创造力的学生,依然是一个难题。

就拿中国来说吧,我们和很多发达国家一样,面临着后工业化国家的共同问题,在美国有锈带,在英国有英格兰北部地区,而在中国有东北三省,高耗能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再适合后工业化社会,传统的工业城市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而更可怕的是,制造业成本激增,劳动密集型产业消失,而高端制造业正在艰难转型中,老龄化和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可能会让我们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在未来的这几十年里,如果新的高端制造业能够在中国系统地展开,那么我们可能很快就能跃升为发达国家,但如果制造业仍然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我们就会卡在中等收入陷阱里。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教育的作用显而易见。

英国的谢菲尔德大学,就创造了一种AMRC模式,也就是先进制造研究中心,实现产学研的联动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大学来培养人才,通过研究所来进行研发服务,帮助制造企业投资建厂,这就能够培养本地的年轻人,让他们通过在AMRC的学习,利用先进的工业技术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这个地区的未来。

这个模式其实对于中国非常有借鉴意义能够帮助我们培养未来跟人工智能这个新物种并肩工作的新人类,让我们顺利进入工业4.0的阶段。这应该成为当下教育的重点,和当下教育者的责任。

戴森在书里说到,带他入行的伯乐杰里米就跟他讲,应该雇用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把那些有好奇心,不受传统观念污染,思想开放的人才招揽在身边。我个人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企业当中的管理者,每当需要人手的时候,都喜欢雇用有五六年工作经验的人,而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这一点很容易理解,管理者聘用有经验的人,会更保险更容易出成绩,尤其是当你是一个很忙碌的管理者的时候,实际上,让你拿出大把的时间来培训新人,是很艰难的。

但是我依然认为,戴森的做法是正确的。书里还讲到,当年戴森在日本寻找能够经营戴森日本公司的人的时候,他找到了一家猎头公司,他明确地表示自己想找一个年轻的没有经验的人来执掌业务,但是猎头公司给他找到的人都不是年轻人,他就换了一家猎头公司,结果给他推荐的依然不是年轻人。

因为,所有的猎头公司都认为一定要是年纪大一些,更沉稳,经验更丰富的人,才能够管理戴森公司,最后戴森跟他们讲,我最不想要的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我想要一个年轻的日本人来经营戴森日本公司,因为我们正在做一些不同的事情。

我非常认同戴森的这个人才理念,其实从湛庐创始之际,我们就非常注重招聘一些年轻人。

实际上,有经验一方面是好处,但是也会带来一些坏处,就是会拿自己之前的经验来思考和理解湛庐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和将来要做的事情,但是,你们可能也发现了湛庐的做法跟绝大多数同行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就是想要不一样的产品、不一样的结果。

所以,如果找到更多的年轻人,我们才容易让他们接受我们的文化和理念。我最近在和一些新招聘的员工交谈的时候,他们总是会说:您等等,我还没绕过来这个弯儿。

这就是以往的经验法则在作祟,湛庐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是因为秉承着一些与众不同的理念。带新人肯定要比带在别的同行那里做过的有经验的人更难,但是,如果大家真的愿意付出心力来带人,那么湛庐的这支团队才能保持创意、激情和独特的文化。

4

我对未来一代的寄语:

做“警觉的乐观主义者”

失败5000多次,却最终成为英国首富……他是如何做到的?

永远是乐观主义者:

2019年,就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袭来之际,

戴森在哈拉温顿园区的85号机库

公布了戴森的六年计划

戴森说:“即使意味着要做5127个原型机,我们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

我非常同意,在这个时代,我们都应该同时用两种心态对待世界和要求自己。

第一,对自己可能进入的无知状态或不了解的领域保持一种警觉和好奇的心态;第二,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洞察能力保持一种乐观和自信的心态。只有成为“警觉的乐观主义者”,才能既不过分自大,又不过分自卑,既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还不知道什么。

如果你能灵活切换这两种心态,同时不断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升级自己的思维,那么才能不被这个时代的快速发展所淘汰

在《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一书中,戴森创始人与首席工程师詹姆斯·戴森亲自讲述了精彩的幕后故事,让我们得以窥见独特的工程师文化、启迪人心的发明家精神,与独到的戴森哲学。

无论是创业者、科技创新人士、工程师、设计师、教育者,还是坚持追梦的普通人,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灵感、信心与方向。

上一篇新闻

美媒:为规避美国制裁风险,阿里全球股东正把美股换港股

下一篇新闻

2020年留学新加坡精算专业申请要求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