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 星期五

认识日本系列——经济篇(完)

九、日本金融危机

日本的银行曾一度占据世界级银行前10个席位,可惜好景不长,1995年,日本金融界接连发生了多起恶性事件,尤其是大和银行事件,更是令日本金融雪上加霜。究其原因,其一是日本的金融体系缺乏应有的透明度及应变能力。日本的银行虽然资金量庞大,但对国际上先进的金融交易却很陌生。而且银行内部管理相当无序、混乱,信息透明度低,还有不顾法律私下秘密交易等暗箱操作行为。最为严重的就是大量的不良资产导致众多金融机构破产。这些不良资产是之前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物。那时候,人们掀起了购股热潮,致使金融商品价格迅速提高。到1989年年底,平均股价高达3.9万日元。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由于一些融资企业因经营不善导致破产,使得金融机构放出的大量货款无法收回,因而变成了不良资产。据有关部门统计,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数额接近50万亿日元。

在马克思主义学者看来,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1989年日本经济崩溃,许多人认为可以用一个线性的因果链来说明,即《广场协定》签署——日元大幅升值——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飙涨——经济泡沫破碎。二战之后,日本遭遇了第一次经济大危机——1970年的石油危机。当时美苏冷战热火朝天,日本陷入危机也属身不由己。美日贸易虽有不顺,但美国及其盟国相对开放的市场与原料供给,造就了日本以出口为导向型的经济。1985年,随着《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的发表,全面自由化及国际化的日本经济到来了。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自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开始,以迫使别国货币升值来减少财政赤字与贸易赤字成了美国的绝技。1985年,日本和美国分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与债务国。9月22日,美、日、英、德、法五国发表《广场协定》,协定里要求多国货币升值,其中就包括日本。日元急剧升值,外国资本蜂拥而至,导致土地等资产价格飙升,经济泡沫也随之产生。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日本央行采取了低利率的政策,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

日本经济的困难之处主要在政府财政方面,它的社会经济实力与活力还是很好的。1989年的经济危机后,日本政府鼓励发展文化产业——这一短期来讲经济效益并不明显的产业如动漫产业。类似的还有以东京为中心的时尚产业。政府还采取措施积极鼓励大企业集团把中低端产业向海外转移,当地生产当地销售,金融业的改革也异常突出。在组织机制方面,安全度过经济危机的各大财团开始强强联合,迈向资本集约化的道路。在投资方面,各大财团包括个体户,对房地产等行业的投机行为异常冷静,包括在海外的投资也是一样。这种谨慎的资本运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日本的海外产业在全球的经济危机中也未遭到多大损失。

日本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给了各国很多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任何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机遇、挑战,同时也会遇到危机。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决不能回避危机,而应该直面危机,这样才能解决危机,获得发展。日本能在分享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经济红利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在经济危机时,最大限度地承担危机后所应承担的责任,可谓难能可贵。

十、战后经济发展

自1868年起,即日本明治维新开始的那一年起,日本的经济便开始有了质的变化,掀开了日本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新篇章。到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跃居世界经济体的第二位。更令日本人民引以为傲的是,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经济规模上已经仅次于当时的世界超级大国——美国。不仅如此,日本还在诸多领域占据世界前列,比如工业技术装备水平、高精尖加工能力、产业结构等。日本已然由发展中国家蜕变为发达国家,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不过,日本固有的经济体制、生产关系及政策制度等,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在面临需要重大变革的这一重要关头,日本政府却没能认识到,依然采用旧有的发展体制,致使大量社会资本没能流入技术创新产业,反倒流入了所谓拥有保值和升值空间的房地产行业和拥有高风险高回报的股市之中,从而导致了经济泡沫和大量经济毒瘤的产生。比如,银行不良贷款、股市低迷、消费惨淡、政府巨额财政赤字等。由于日本政府的错误判断而采取的错误措施进而导致的经济泡沫,致使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的日本举步维艰,再加上世界大的经济环境也处于消沉阶段,日本经济要实现转型和腾飞更是难上加难。

日本经济发展放缓,除了经济泡沫遗留的问题及世界低迷经济环境的影响之外,日本经济的基数过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和中国相比,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4%,人口相当于中国的10%,尽管如此,日本在2000年时,国内生产总值,即GDP却是中国的4倍多,由此可见日本国内经济基数之大。如果说日本的GDP?2001年的增长率为2%,中国要在同年GDP增长总量上与日本持平的话,中国的GDP的增长率就要在8%以上,乍一看8%的增长率确实比2%要快好几倍,但实际上增长的总量是一样的。这就说明同样的GDP增加量在不同的经济基数的情况下,会得出不同的增长率。经济基数越大,得出的增长率就会越低。这也就说明,经济基数增大,经济增长速度必然会有所下降。在1990~2000年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约为1.75%。而在同期的其他几个主要发达国家中,与日本经济增长率差不多的有法国、英国和意大利,它们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8%、1.94%和1.56%。而被誉为“经济增长优等生”的德国,同期的增长率也仅仅是2.25%,比日本高不了多少。

日本经济之所以可以高速发展,离不开世界其他发达经济体给其带来的好处,尤其是美国。在日本经济发展初期,大量的高精尖技术完全无需自己开发研究,直接从世界上其他发达经济体引进即可。而且,随着技术的引进,大量的新兴产业开始遍地开花。产业结构迅速调整,经济规模也迅速扩大。大量劳动力开始由传统行业涌入新兴行业,为日本迎来了经济迅速发展的春天。不过,随着各种技术及产业结构与各发达经济体距离的日益缩短,单纯依靠模仿和拿来主义发展经济的模式已经无法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经济模式需要向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道路迈进。

日本经济的增长速度虽然大不如前,但是日本依然是世界上三大经济体之一。日本的人均GDP依然侪身发达国家行列。早在1966年时,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超越英国,1967年便将法国和原西德甩在了后面。在原世界超级大国之一——苏联解体之后,更是荣登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之位。此外,日本发达的制造业以及对研发方面的高投入,也巩固了日本作为发达经济体的地位。不仅如此,日本对外贸易顺差也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总体而言,日本经济还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一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而日本是世界上国民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不仅人的素质有保障,而且日本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勤劳而又不失高素质的劳动力,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日本国民的高储蓄率和长期的对外贸易顺差也给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再就是日本政府并不存在对外债务问题,反而是最大的债权国。此外自身优势的自主研发能力也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十一、区域经济合作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集团化。比如,20世纪80年代,西欧12国组建了经济共同体;20世纪90年代后期欧盟成立;之后北美地区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并延伸至中南美;1989年,由澳大利亚等国发起并成立了亚太经合组织,并在短短数年内就发展到了21个国家。世贸组织曾做过一项统计,在1970年时,世界范围内共签订了6个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以及双边自由贸易的协定,20年后增至31个,而在2003年更是猛增到184个。这些数据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开始加速发展,并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日本开展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政治因素的左右。其实不只是日本,在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合作都是如此。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的解体,原来的世界两大超级大国只剩美国一家,所以美国开始以一个强势家长的角色对世界施行家长式管理。各国出于对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开始密切合作,强强联合以期给国家带来更大利益。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由12个国家组成的欧共体在区域经济合作集团化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功,更是加速了各国的跟风效仿。而且,以自由贸易形式开展的区域化经济合作不单单是给参与的各国带来经济利益,同时也打破了世界单一强权的格局,使世界开始朝着多极化格局发展。

区域化经济合作可谓好处多多。不仅为各国经济拓展了市场空间,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彼此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化加固,使来自区域外的竞争构不成威胁,而且区域合作集团也开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不再受单一强权的制约,比如欧盟。然而,位于东亚地区的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徘徊在区域经济合作之外。原因在于美国强烈反对日本开展区域化经济合作,而且日本经济正处于低迷期。不过这种格局从1999年开始被打破。

1999年,日韩两国正式启动建立更加密切的经济贸易关系的可行性研究;2000年,日本和新加坡签署贸易协定问题启动可行性研究。自此,东亚自由贸易区合作的萧条局面被打破,日本也正式展开对东亚区域的经济合作。

十二、女性对经济发展影响

影响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地域狭小、资源匮乏就是两个很重要的原因。不过,有人认为号称资源匮乏的日本,长久以来一直在浪费其最珍贵的资源——国内数以亿计的女性劳动力。如果将这些女性劳动力充分挖掘出来,日本经济将有望摆脱低迷,走向繁荣。

日本在振兴本国经济的道路上奋斗了十几年,却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不仅如此日本国内还存在着严重的人口危机,新生儿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这些都对日本未来的经济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可是日本拥有的数以百万计的高学历女性,因为传统观念的束缚,却只能在家待业,无法参加社会劳动。

这些高学历的日本女性其实是日本的一项重要隐形资产。很显然就目前的日本来讲,光靠男人是不足以拯救日本经济的。如果日本继续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解放这批高学历日本女性,让她们参与到国民经济建设中来,对日本而言将是一大损失。

在日本,女性的就业率不到60%,而男性的就业率却在80%以上。如果能让更多赋闲在家的日本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工作,那么日本的经济生产力就会因注入新的活力而大大提高。而且在如今的日本,女性的购买力是高于男性的,职业女性数量的增加更会激起女性的消费欲望,进而刺激日本国内的消费。

其实,日本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予以关注。比如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在2003年4月的一次发言中就曾指出,女性是日本最没有利用好的资源。提高妇女的就业率成为日本政府的一项经济政策,也成为“安倍经济学”中的重要一部分。

然而,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日本国内民众对于女性走出家门抛头露面挣钱养家仍存有很深的芥蒂。在日本,大约70%的妇女在生完孩子后就只能在家相夫教子,不会再出门工作。而且,在日本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比较明显,从事同一种工作,男性的薪水普遍要比女性高出28%左右。世界女权主义者们对于日本长期存在的这一不平等现象曾多次表示不满。

据有关专家透露,日本政府仅靠号召是没有用的,要想充分发挥女性劳动力资源的作用,还需要出台一系列长期稳定的扶植政策。日本政府不仅要改革税收,还应高度重视社会福利。只有彻底消除了日本女性的后顾之忧,她们才会愿意参加工作。此外,日本社会“男人的角色是挣钱养家,女人的角色是相夫教子”这一传统观念不改变,日本女性也很难获得真正的平等与自由。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2017年居民失业率降低至3%

下一篇新闻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洪小勇:祖国永远是海外华侨坚强的后盾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